007 單車旅行
作者:甜水海      更新:2020-03-20 21:27      字數:2519
  隔了兩天的下午,手裏沒什麽要緊的事情了,我又去了拉薩高原醫院探望藍越河。

  此時的拉薩,天氣溫暖,光線通透,天空像是藍水晶鑲嵌的,仿佛那層藍水晶會隨時墜下來一般。

  到了醫院,梁曉雪告訴我,這兩天藍越河已經吃了不少東西了,身體機能在恢複。於是,我和梁曉雪一起來到藍越河的病床邊,梁曉雪要檢查藍越河打點滴的情況。

  “小藍,今天感覺好點了嗎?”我問。

  “感覺好點了”藍越河回應我。

  “聽護士小梁說,這兩天你吃一些東西,我真為你高興。”我說。

  “我小姨每天帶粥來”藍越河說。

  “嗯,那很好,想吃什麽,跟你小姨說,或者跟護士小梁說也行。”我說。

  “感謝方老師關心”藍越河說。

  “今天,願意跟我聊聊嗎?”我問。

  “方老師,您想聊什麽?”藍越河問。

  “你們別聊太長時間,藍越河你需要休息。”梁曉雪插了一句話。

  “謝謝梁護士的照顧”藍越河說。

  “要注意休息”梁曉雪說。

  “小梁,我知道了,我們就聊一小會兒,你去忙吧。”我說。

  梁曉雪去忙其他事情了,我在藍越河病床邊的椅子坐下來。

  “方老師,您什麽時候回廣州?”藍越河問。

  “過一兩天吧。有什麽需要我幫忙的嗎?”我問。

  “沒有”藍越河說。

  “說說你們為什麽要騎自行車進行長途旅行吧”我問。

  雖然前兩天,在走廊上,丁啟年已經跟我說過一些這方麵的信息,但是我還是想聽藍越河親口說出他自己的真實想法。

  我除了想梳理清楚藍越河說的“去摘雪蓮花,兩個人滾下山坡”和警察調查得出的“發生車禍,重大傷亡”的相互矛盾之處外,作為平常也玩一點騎行的騎友,我也好奇他們騎自行車進行長途旅行的原因、動機、過程、感悟,想知道他們的心理變化過程。

  藍越河沒有說話,閉上眼睛,若有所思,我隻聽見他喘息的聲音。

  “小藍,你現在不想說這些,是嗎?”我問藍越河。

  “這個,該怎麽說呢。”藍越河睜開眼睛,然後說。

  “你當初是怎麽想的,隨便說嘛,我們就聊聊而已,不用糾結。”我說。

  “方老師,您問的這個問題,在路上的時候,經常有人也問我們。”藍越河說。

  “騎車是靠體力的,如果租車或者拚車,至少搭車,不會那麽累吧?”我說。

  “他們也是這麽說的”藍越河說。

  “騎自行車旅行畢竟是小眾的一個愛好,我也隻是偶爾騎來鍛煉一下。”我說。

  “路上,別人還問‘從哪裏來’,‘到哪裏去’,‘騎多久了’,‘不想家嗎’。”藍越河說。

  “如果我在路上碰到你們的,也會問這幾個問題。”我說。

  “也有人問‘你們騎單車出來玩,有工資嗎?’”藍越河說。

  “他們以為你們是參加自行車比賽,或者是別人花錢請你們宣傳什麽的。”我說。

  “一開始吧,我們都會不厭其煩地回答各種問題。”藍越河說。

  “後來被問的多了,就不耐煩了,是吧?”我說。

  “有人認為我們騎自行車旅行,無非是尋找情緒出口,自暴自棄。”藍越河說。

  “一千個人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其他人的看法,倒是可以理解的。”我說。

  “後來,我們也不想解釋了,對牛彈琴。”藍越河停了一下說。

  “也有人會給你們鼓勵的吧?”我說。

  “有,還有人說佩服我們。其實我們不覺得這有什麽,隻是當成旅行而已,並不覺得是什麽大事情。”藍越河。

  “那你跟我說說,你們為什麽要騎自行車進行長途旅行吧?”我說。

  “我舉個例子吧。一塊肉,是煮湯,紅燒,還是做扣肉,看自己的喜好。旅行就像一塊肉的做法,是選擇開車、搭車,還是騎行、徒步,看自己的喜好。做扣肉是最麻煩的,油炸後切片,加佐料後再蒸軟,步驟多,耗時間,為什麽有人願意做?有時候吧,吃個飯並不隻是為了吃飽,還要追求一點味道。我覺得騎自行車長途旅行,是做扣肉這個意思,體驗會深刻一些。”藍越河說一句要停頓一會,慢慢說著。

  “你的意思是,把旅行當成生活的一種方式嗎?”我說。怕他剛才一口氣說太多,會大口喘氣,我趕緊接上話題。

  “準確說,是一段時間的生活方式。”藍越河說。

  “你自己會不會有一種流浪的感覺?”我問。我偶爾周末的時候在廣州周邊騎一會鍛煉,沒有騎自行車進行過長途旅行,不知道那種感受是怎麽樣的。

  “我沒有,感覺很自由。”藍越河說。

  “那也是,自己選擇的,流浪往往都是被逼的。”我說。

  “我喜歡《LifeCycles》的旁白,方老師您看過這個紀錄片嗎?”藍越河問。

  “我看過,開頭那幾句旁白,我還記得,‘生命就是一條河流,我爺爺過去經常這樣說,開始與結束之間,有千萬條路線。爺爺用河流來形容我的一生,如何流動,如何結束,一路向前,克服艱難險阻,有時清澈,有時候渾濁。爺爺說,不管流向什麽方向,如何流動,呈現出怎樣的姿態,河流永遠都是向前流動的。’。”我說。

  “人的生命就跟自行車一樣,生產、使用、回收,完成一個輪回。是淋漓盡致地翻山越嶺,還是暗藏角落裏生鏽斷裂,這取決於自己。”藍越河說。

  “你對這方麵有過很多思考”我說。

  “這是騎行在路上的感受,一邊騎,一邊就會思考一些事情。”藍越河說。

  “哦。那說說你們騎行新藏線的經過吧。”我說。

  “這個說起來就長了”藍越河說。

  “那簡單說說吧”我說。

  “我和花兒是首次進藏。八月末從南疆的葉城出發,一路騎過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岡底斯山,後麵還坐車上去喜馬拉雅山。那些雪山、達阪、河流,那些人和事,這一路是能講一輩子的故事。”藍越河慢慢地說,似乎還一邊回憶著往事。

  “你這也太簡單了吧?”我說。

  “我要先想想,回憶一下,等方老師也有時間了,我再說詳細的吧。”藍越河說。

  “那好吧。你們為什麽第一次進藏,不選擇國道318?”我問。

  “我們開始想騎318,從成都開始,翻越橫斷山脈,一路森林、溪流、冰川、草原、村莊,但是後麵放棄了。”藍越河說。

  “為什麽?318吃住和補給方便很多。”我對318也有一些了解。

  “聽說這幾年騎318的人多到堵車,所以我們選了人少的新藏線。”藍越河說。

  “318雖然人多,但是走的人不同,感受也會不一樣。”我說。

  “話是這麽說,但是可以選擇的時候,當然選最難忘的。”藍越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