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東萊發展
作者:家家哥      更新:2021-11-04 15:25      字數:2108
  孫乾為官清正廉明,對待百姓也比較仁慈,已經超脫了那種做官為錢的世俗思想。

  發放糧食,吃不上飯的一定要救濟的。

  最重要的是推廣新作物了,紅薯、玉米、南瓜、土豆。

  從去年開始陸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官府開展工作相對容易一些,前期諸葛瑾把工作都做了。

  現在接手過來主要就是沿著諸葛瑾製定的道路繼續往下發展下去。

  春種一過,水利主薄來跟孫乾提意見了。

  “大人,咱東萊的喝道有十幾年沒清淤了,該加固的地方沒加固,該疏通的地方沒疏通。如果發生水災恐怕會出現大量傷亡和農田毀損。”

  再有半月二十天就是麥收,這段時間是個空閑。

  不過東萊人口少,征調了不了幾萬人。

  “庫房裏空空如也,就連大戶也很窮。徐州調配來的救濟糧可以安排一些以工代賑,不過遠遠不夠,我給諸葛大人請示一下,濟南應該有餘糧。”

  時間不等人,疏通河道關乎人命,馬虎不得,馬上組織開工了。

  三丁抽,偌大的東萊一共也不過抽了三萬來人。

  全部修肯定修不過來,專門找緊要的地方疏通。

  男人、婦女、甚至有六十歲左右的老人也都上陣了。

  鋤頭、鐵鍬、獨輪車、架子車,清理河道,修建堤壩。

  孫乾書信一封發給諸葛瑾,雖然諸葛瑾也是郡守,但是他監管青州所有的郡,代行的是刺史的權利。

  驛站發了四百裏加急給諸葛瑾,第三天的時候,諸葛瑾率領五千壯丁,趕著一千多輛大車就來了。

  孫乾帶人在河道裏幹活的時候,剛好看到了諸葛瑾的隊伍,這是來援兵了。

  孫乾很激動,連忙過來。

  “諸葛大人,你怎麽來了。”

  諸葛瑾指著河道:“去年就該修的,但是主公一直東征西討,我擔心糧食不濟,就沒動工。沒想到主公壓根就沒用濟南郡的庫糧。這趟運來了十萬斤鹹菜,上百萬斤的土豆,上百萬斤的糧食。還有五千壯丁,首要要保障城池的安全。”

  “好,好,太感謝諸葛大人了。”

  一下子沒了後顧之憂,百姓對出力沒什麽反感的,隻要能管吃管喝,許多人還是很樂意幹活的。

  諸葛瑾幫大忙了,一下物資解決了,人力也充足了。

  抓緊幹活,工地上挖河和修堤壩。

  孫乾還是很喜歡徐州官府的作風,做什麽事情雷厲風行,不拖拉,不矯情,說幹就幹。

  諸葛瑾安排:“孫大人,但凡有什麽要緊的工程,盡管上馬。糧食不夠濟南郡有,不夠了還能從徐州調,青州人口損失太大,想要重新發展起來必須下猛藥才行。”

  “好,沒問題。等忙完夏收,組織修建官道。徐州的糧食都滿倉,隻是運輸過來成本可不低,畢竟路途遙遠,人吃馬喂的。”

  “這個孫大人不用擔心,溫侯最是愛民,隻要需要再遠也會運來。孩子吃的奶粉,那東西是用牛奶加工而成,多金貴啊,不還是每年發放幾萬份,窮苦人家沒有奶媽也照樣養活孩子,這是多大的氣魄。”

  孫乾深以為然,原來認為劉備愛民,但是跟了呂布之後發現呂布才是真的愛民,不玩虛套。

  對於需要幫助的群體,發放糧食,發放衣服鞋子、發放生育補貼,發放奶粉。修路、挖河也對百姓管飽。

  官府愛戴百姓,百姓才能擁護官府。

  諸葛瑾並未久留,畢竟他事情太多了,過了一日就返回濟南郡了。

  孫乾事情也多,和司農主薄研究了一下,組織大戶,有牛戶為沒有耕牛的戶耕地。

  無償耕地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價格要比別的地方低,六七文錢一畝。

  耕地之後主要是種植麥茬紅薯和棉花的,如果想要種玉米,可以直接不用耕地,隻需把麥茬地留的矮一些,就可以直接播種。

  “給百姓們多多解釋一下,玉米的適應性很強,根係比較旺,這麽做完全可以的。夏季雨量大,氣溫高,生長也快。”

  “好,下官知道了。”

  東萊郡,牟平縣,李家集的李大錘,是個幸運兒。

  為什麽說幸運呢,因為他躲過了黃巾軍、官軍的十幾次絞殺。原本兩千七百多人的大莊子,現如今隻剩下了不足一千人。原本他家沒有土地的,現在官府給他家每人分了三畝好地,他和父母、弟弟、妹妹,一共分了十五好地啊。

  這可是大河邊上能澆灌的小麥地,笑都能笑醒了。

  不過家裏可以沒水車,但是有桔槔,父母二人輪流使用,給小麥灌水,弟弟妹妹也在幫忙。

  麥子長勢非常的好,看樣子是豐收是穩了。

  老爹很高興:“大錘,今年麥子要是豐收了,爹就把麥子賣了,說什麽也給你找個媳婦,再過幾年就難了。”

  “知道了爹。”

  李大錘已經二十七了,其實早已經過了最佳年齡了,但是沒辦法,前幾年家裏窮的衣服都沒得穿。

  正幹活呢,裏正敲著銅鑼吆喝了。

  “鄉親們,都聽好了,郡守衙門大令,明天開工修河,三丁抽一,個人帶好工具就行。有擅長做飯的也能頂一個工。修河可是為了百姓免受水患,大家重視起來,咱村需要六個做飯的,誰做飯抓緊報名了。”

  家裏現在是沒有什麽重要的活,但是小麥澆水可以不能耽誤。

  大錘家五口人,出一個肯定不行,最少要出兩個人。

  爹說:“我在家澆地,大錘你去幹活,你娘做飯。”

  “好,那我趕緊的給裏正說去。”

  李大錘一溜小跑,去找裏正。其實做飯是個好活,到不是說做飯不累,主要是能多吃東西,這年月人都比較窮,能多吃點也是一種幸福。而且比如晚上做剩下的,丟了也是丟了,村裏就會讓做飯的拿回家來喂豬羊。

  “裏正,我報名幹活,我娘做飯。”

  “大錘,算你小子有良心,這次幹活的都有驚喜。”

  “驚喜,什麽驚喜?”

  “溫侯米知道不?”

  “聽說過,又好吃,又高產。這次出工幹活的戶將會發放溫侯米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