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經營青州
作者:家家哥      更新:2021-11-04 15:25      字數:2073
  呂布稱讚:“這毛驢真好,體格高大,單獨耕地都不成問題。”

  “那肯定的,一天耕二畝地。”

  呂布繼續走訪,去認真研究種植、養殖的問題去了。

  旁邊稱讚大嫂:“你膽子真大,竟然敢跟溫侯聊天。”

  “什麽溫侯冷侯的?我不知道啊。”

  “就是呂刺史,呂大人。”

  這大嫂聽罷一下坐地上了:“我滴個娘來,我見了縣令都說不出話來,沒想到今天給刺史大人說話了,夠我吹半輩子了。”

  村人也是稱讚,這大嫂家的毛驢的確養的不錯,能耕地能拉車,還能騎著去趕集。

  跟隨呂布一起來的還有司牧主薄朱斌,朱斌談笑風生,也不拘謹。

  “主公也不要著急,現在吃飽穿暖的問題解決了,主公已經超過秦皇漢武了。”

  呂布被朱斌奉承的找不著北了:“有那麽厲害?”

  “這是必須的,當年漢武大帝為了遠征漠北,可是用了大漢幾十年的積蓄。主公呢,隻用了四年時間,讓徐州實現了糧食爆倉,農業實現了畜力化。推廣了新作物,人人有飯,推廣棉花人人有衣服穿。”

  呂布搖搖頭:“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黃巾軍的功勞,如果不把大戶大族衝擊的支離破碎,根本沒辦法實現現在的諸多情況。同時還得清醒的認識到百姓的愚昧,養豬隻知道喂單一的品種糧食,不懂得營養搭配。種棉花不懂得掐尖,各種農業技術不是給農民說了他們就照做的。”

  “那隻是個別的情況,大部分還是很好的。再則主公想的太理想化了,農民養個豬還營養搭配,人才勉強吃飽。”

  呂布一笑:“也是,是我想的太過理想化了,許多事情根本不是一代人能解決的。你把豬飼料廠辦好了,調配好的飼料養豬生長非常快,保證咱們的士卒能吃上肉,這是非常關鍵的問題。”

  “這個沒問題,其實主公想啊,隊伍裏的養豬兵不可能養一輩子豬,到了一定的年紀,他們就要退伍回鄉下了,這個時候他的養豬技術就會傳授給鄉民,這可比單純的培訓班效果好的多。”

  呂布深以為然,農業耕文化不是簡單的耕地種地那麽簡單的事情,他包含了畜牧文化。

  養牛訓牛,養馬訓馬,一切的一切。同時還包含了房屋建造、道路修築、水利工程等一係列的文化。

  這就中原農耕文化,大漢的時期的人血性很足,壯丁稍加訓練就精兵,打起仗來嗷嗷叫。

  呂布、朱斌等一行幾人考察了泰山郡、東莞郡、琅琊郡,這三個以山區為主的郡。

  新作物推廣非常的到位,現在不用官府宣傳,百姓都能積極種植。

  好處是實打實的,抗旱、耐貧瘠、豐產。一年豐產,兩年都吃不完。

  與此同時馬、牛、毛驢、騾子大牲口的存欄量比原來增加了三倍。尤其是官辦軍馬場賒銷的大騾子,身材高大有力氣,拉車耕地都是一把好手,對農業發展有很強的促進作用。

  肉用累家畜以豬、羊、狗為主。家禽以雞鴨鵝為主。官道上車馬很多,小媳婦回娘家也實現了小毛驢代步,再不濟也有輛架子車拉著,總之這是一個大發展的時代。

  呂布回到第徐州立刻把陳宮、廖化、叫來了。

  “這一翻考察下來,發現徐州基本已經實現了溫飽,實現了農耕畜力化。但是,青州各郡的百萬百姓還在貧困線上苦苦掙紮,公台有什麽想法。”

  陳宮倒是穩當,沉吟道:“以諸葛瑾的大才,發展青州隻是時間問題。現在要做的嘛那就是把救濟物資、新品種種苗適當向青州傾斜。去年青州除濟南郡外,東萊郡、北海、齊國等郡隻推廣了南瓜。今年春天才適量推廣了紅薯。現在再征調玉米種子,作為麥收後的糧食來種植。”

  “這個推廣的速度不算慢了,總得有過個過程。先安排一下各縣建立養豬場的事情,讓百姓家中逐步恢複養豬。肥料不到位,就算新糧食都推廣了,產量也上不去。第二就是調撥農具、架子車、獨輪車,還按照以前的方法。先給百姓使用,一年兩年後再給錢。先把農村生產力提升上去。”

  陳宮把呂布青州的策略都給整理了一下,這些都是要發展的重點。叫廖化過來那就是調配物資的。

  豬仔、農具、架子車、獨輪車等等幾萬兩車,幾十萬件農具都得調運過去。

  為什麽原來不調運呢,是因為一直沒用形成有效的控製,一直到今年才算是完全接管了青州,現在才敢發放物資,不然以前發放的話根本到不了農民手裏。

  吏治嚴明之後再行發放,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呂布一看這麽多東西要運,光靠驛站也不行。

  “廖將軍,這樣,你隻負責豬仔的運輸吧。從騰國、琅琊、東海等往青州各縣調運豬仔。記得一定采用籠車,確保豬仔的安全。”

  “主公放心,有這放麵的經驗。”

  每個縣的官辦豬場,養給農民看也得養個百八十頭的。一共幾十個縣,有的忙了。

  至於新品種的種子、救濟的布匹,農具、獨輪車、架子車的運輸拿交給陳宮的巡城軍了。

  陳宮部作戰比較少,都快閑出毛病來了,運輸調配物資到濟南郡和東萊郡,其他的地方都從這兩個郡周轉。

  東萊郡的孫乾,這幾天接收物資到手軟。

  來到東萊,孫乾的雖然早就做好了準備,但是真的一下從天堂到了地獄。

  彭城百姓魚肉糧食樣樣不差,東萊百姓,就算是土豪大戶也吃不上肉。

  窮苦人家的孩子穿的基本都是救濟的衣褲,每個縣的粥棚前幾回天天都有人去吃。

  公文和呂布的私人信件孫乾都收到了,方法很簡單而且粗暴,各縣建立養豬場,養給百姓看,側重提供種豬和技術培訓。

  夏季來了,為困難戶發放成衣,主要是短袖、大褲衩之類的。都是縫紉機縫好的,直接拿去就能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