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山村巨變
作者:家家哥      更新:2021-11-04 15:25      字數:2089
  沒想到這豬生長速度還算可以,去年秋天到今年四月,八個多月豬生長到四百來斤,賣掉了。

  償還了豬仔錢,還剩下了三頭肥豬的錢,存下了三貫多錢,有生以來第一次存錢。

  張三有錢了,又買了四頭小豬繼續養。

  現在三個孩子都有衣服穿,一家人都有飯吃,偶爾還能吃點肉。

  張三正在豬舍打掃衛生呢,忽然裏正小心翼翼的帶著兩個漢子進來了。

  “張三,官府的人來看看你養的豬如何。”

  呂布笑嗬嗬的問:“聽說你養豬養的挺好,有什麽竅門嗎?”

  張三激動的語無倫次:“我,我家就是孩子多。原來窮的吃不上飯,現在就是養豬種紅薯、種土豆。紅薯搭配著草料喂,長得很快。一個春天三個孩子都沒閑著,每天去地裏挖野草野菜。豬一半糧食,一半菜,明顯的見長。”

  呂布提議:“你這豬舍還需要改進一下,平常一定打掃幹淨,這樣才能讓豬健康成長。”

  “好,我明白了。以後天天打掃,一定打掃的幹幹淨淨的。”

  其實沒什麽竅門,想要大富大貴很難,但是想要吃喝不愁沒那麽難,隻要不發生戰爭,大環境安定,百姓還是很容易過上好日子的。

  徐州下轄各郡,在新作物推廣上還是很用心的。因地製宜各種新作物都得到了推廣,現在已經到了鞏固成果的時候了。

  如今正是春季,小麥澆水、種植紅薯的時候,正是一年當中最忙的時候。

  泰山郡南部山區的白彥,這裏曾經是郡裏最窮的地方,沒有之一。

  三年前,出門手裏必須拿一把農具,因為狼太多了,到處都是,人民少而禽獸眾。

  劉老五是劉家溝的村民,今年三十幾歲,上麵兩個兩個老人六十多歲了,身體還不好。兩個孩子十多歲,幫不了多少忙,不調皮就不錯了。

  家裏隻有十五畝山地,原來這一家六口是吃不上喝不上,借東家借西家,借的親戚朋友都害怕啊。

  但是這種情況從去年就改變了,先是劉老五走狗死運,居然抓鬮抓到了一頭黃牛,這牛官府也不是送的,而是分期買的,每年付一筆錢,三到五年還清。

  劉老五家因為有十五畝山地,符合條件,去年領取了五畝地的紅薯種苗。因為山地太過貧瘠,劉老五其實是沒報多大希望的,這年月種莊稼可太難了,但是家裏有牛了,渾身充滿了幹勁。

  就和老婆孩子一起幹,硬生生種了五畝地的紅薯,剛開始兩個月,這苗子生長緩慢,也不像樣。

  村裏的裏正經常喊劉老五,讓他去除草、翻藤。

  沒想到一過雨季,幾場大雨一下,紅薯秧子爬滿地了,想進地都難。

  裏正又說了,新鮮的紅薯秧子可以做菜吃,也可以適當的切了曬幹留著過冬吃,但是要少量,弄多了影響產量。

  誰知道秋季的時候來了個大爆發,一開挖簡直是驚呆人了,貧瘠的山地竟然畝產八千多斤,雖然這個產量比起平原好地來沒有任何的可比性,但是對於劉老五一家那是巨大的喜訊。

  紅薯切片曬幹,忙活了二十多天,留下一畝地的,剩餘的紅薯幹全部賣給了酒廠,得了四千多文錢。

  一下子從吃飯都成問題的家庭,變成了小有存錢的家庭。

  劉老五可沒敢花這錢,隻留了點零頭,四貫錢交了牛錢。

  這麽一盤算一畝紅薯竟然能賣一貫錢,明年要是種十畝,牛錢就能提前還完了。

  所以今年天氣一轉暖從把種薯拿出來育苗,到了四月初的時候紅薯秧子就長出來了。

  劉老五、媳婦、兩個孩子,就連兩個老人也出動了,一家人種紅薯。

  山坡上沒有水種植紅薯是很難的事情,老五用黃牛馱水,一家人一起動手,一天忙到黑也能種七八分地。

  劉老五一邊幹活一遍教育兩個孩子:“紅薯是個寶貝啊,最能充饑,新鮮的能煮吃,能烤吃。打粉了還能蒸窩窩,做煎餅。”

  孩子也是苦難裏過來的,都很董事。

  “知道了,爹。”

  今年劉老五家調整了種植結構,還種了土豆、花生,和紅薯進行輪作。

  農活不忙的時候,劉老五還發現了一個賺錢的門路,那就是去給別人家耕地。

  村裏都是鄉裏鄉親的,人管飯牛管草,一畝地十文錢。

  附近都是山坡沙地,耕起來也輕鬆,一天二畝還是沒問題的,也能賺個二三十文錢。

  這日子一下,跳高一樣就好了。

  東西便宜啊,大饅頭一文錢兩個,青菜一文錢一把,就連大鯉魚也幾文錢也能買一條。

  劉老五家就是山區百姓變遷的一個寫照,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農戶都養到牛,但是泰山郡黑豬、山羊推廣的很給力。

  吳敦武將出身,年年帶領打獵隊捕獵虎狼野豬等猛獸,兩年下來,村子附近再也見不到野豬虎狼等野獸了,生活更加的安定了。

  呂布過來的時候見到的是山區百姓正在春種的情況,土豆、紅薯種植量逐漸加大,農民的種植熱情空前提高。

  眼前一個小村,呂布打算到村口了解一下情況,誰知道剛到村口來了一位青年,噗通跪地上了。

  “小人拜見溫侯。”

  “何故行此大禮,快點起來。”

  “溫侯是我家的救命恩人,當年我家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沒有奶吃,幸虧得了溫侯發放的奶粉才孩子活命了,活命之恩,永生難忘。”

  “噢,原來如此。孩子快樂成長就好,最近怎麽樣,家裏能吃飽穿暖不?”

  “能,土豆、紅薯產量很高,加上原來的糧食,絕大多數人家都能吃飽穿暖了。”

  呂布到村裏轉悠了一圈,雞犬相聞,隨處可見的牛、馬、毛驢、豬、羊等牲口。

  而且環境也不錯,除了有羊、雞到處跑的,大牲口、豬全部拴養。出去放牧都有人帶著。

  趕驢回來的一個大嫂指著自己的驢:“現在養牲口省心了,紅薯秧、花生秧都是過冬的好草料,看看我家的毛驢養的多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