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海風
作者:泱泱大明      更新:2021-10-15 09:00      字數:2395
  孫貴的水師所向披靡,沒遇到什麽象樣的抵抗便占了大半個崇明群島。但在攻打最後的崇明本島時,卻出了點麻煩。

  精通兵法的洪承疇怕舟山明軍趁自己主力南下之機騷擾長江,令江南蕪永營水師參將梁化鳳率三千水師移駐崇明島,以扼長江水道。

  好巧不巧地,正好趕到。

  島上還有兩千王燝的部下,加上梁化鳳的三千人,守軍達到了五千。

  他們麵對的是孫貴的兩萬大軍,本來是三萬的,孫貴留了一萬分守各島。

  梁化鳳是陝西長安縣人,他對清朝有感情,人家考取了大清的武進士,又幫著大清鎮壓薑瓖之亂,立了戰功,官職一路升、升、升!還得到了清廷的誇獎,四個字:“冒死敢戰”。

  此人今年三十歲,正是冒死敢戰的年齡。麵對兵力遠超自己的明軍,毫不畏懼,下令五千部下全部揚帆起航,迎戰。

  他也並非蠻幹,作戰風格很像大明水師名將阮進,喜歡黑虎掏心,直取敵人的旗艦。

  “跟著我前進”,梁化鳳打出了旗語。

  孫貴的旗艦是一艘大廣船,這艘船是在金門繳獲的,他覺得比自己以前乘坐的那艘大福船更大、更穩、能裝更多的炮,便將其改成了旗艦。

  和夷人不同,大明人沒有給自己的戰船起名字的習慣,最多按照作戰序列,編為第幾陣幾號船而已。不過,孫貴是個例外,為了紀念金門海戰的勝利,他偷偷地將自己的旗艦命名為“金門號”。

  見敵將這麽點人,竟敢向自己的旗艦殺來,孫貴倒也佩服,罵了句:“這狗韃子恁大膽!”

  掛起令旗,令王勝、蔡祿率百艘船阻擊,楊好、劉巧各帶百艘船從左、右兩翼包抄。

  梁化鳳狂,是有倚仗的,他的六十艘船皆是清廷建造的新船,采用了部分西夷技術,造得既修長又流線,帆還大,具備絕佳的航行能力與靈活度,有點類似於當時西夷的巡防艦。

  優點是靈活、速度快,缺點嘛,火力弱了點。

  “轟!轟!轟!”

  王勝、蔡祿的船隊對著梁化鳳的船隊猛轟。

  “全速前進”,梁化鳳掛起了令旗。

  清艦一邊開炮還擊,一邊向著孫貴的座艦,全速前進。

  不斷地有船隻被擊沉,付出了十餘艘船的代價,躍過了王勝、蔡祿的船隊,梁化鳳逼近了孫貴。

  “喲,韃子又造了一種新船,得趕緊通知兵部武備司艦船科”,孫貴眼一眯,接著下達軍令:“右轉舵,列陣阻敵”。

  身為旗艦,周圍自然不可能沒有船護衛,他的身邊還有八艘一號大福船、十艘二號大福船。

  見到旗艦的令旗,各艦立即由縱隊變橫隊,二號大福船居前,一號大福船居後,排成兩排,阻擊敵船。孫貴的旗艦橫在一號大福船之後。之所以躲在後麵,可不是孫貴怕死,而是身為旗艦,肩負著全軍安危,不可輕易冒險。

  “轟隆!轟隆!轟隆!”

  明軍用側舷炮轟擊清軍,船更大,炮更多,僅孫貴的座艦就有三十多門炮。

  激戰了半個時辰,清軍損失了十餘艘船,卻隻擊沉了明軍的三條船。

  劉貴沉穩地下達軍令。

  “令楊好、劉巧迅速包圍敵前隊!”

  “令王勝、蔡祿迂回包圍敵後隊!”

  梁化鳳的船隊除了前隊六十艘新船外,還有後隊崇明水師的五十艘舊船。王勝、蔡祿接令後,迅速圍殲了清軍後隊。

  楊好、劉巧的船隊包圍了梁化鳳所在的前隊。

  梁化鳳見勢不妙,掉頭後撤,來不及了,四周全是明艦。

  “嘭!”

  一艘大鳥船貼上了他的旗艦,放下幾塊木板,楊好率一隊刀牌手衝向梁化鳳。

  刀對刀,兩個武士單挑。

  梁化鳳是武進士,武藝比楊好高。可他是半路才由陸師改成的水師,水性遠遠比不上楊好,又急著逃命,膽氣怯了。打了一會兒,被楊好劈落於海中。

  屍體和戰船碎片,飄浮著,崇明海戰結束了。明軍以傷亡一千多人的代價,殲滅了五千清軍水師。

  勝利,臨近南京的勝利,令定海侯孫貴熱血賁張,情不自禁地唱起歌來:

  蕭蕭海風,

  滔滔海浪。

  忠勇將士兮,揚帆海上。

  奮進,奔南京奮進,

  勿忘太祖建都之榮光。

  煌煌大明,

  糾糾炎黃。

  萬眾一心兮,護我海疆。

  奮進,奔南京奮進,

  血洗國恥吾輩之擔當。

  衝!衝!衝!

  誓死拚殺出國祚萬年長。

  孫貴沒料到,他激動之下,隨口所唱之歌,後來成為了大明水師軍歌,被朱亨嘉賜名為《海風歌》。

  ??

  嘉定城外,王燝驚呆了。明軍攻下了崇明島,意味著他的吳淞水寨陷入了極其不利的境地,麵臨著東麵明軍和西麵義軍的兩路夾擊。

  不行,得將水寨換個地方!

  王燝對著軍圖沉思,最後用指背對著一個叫三丈浦港口,重重地敲了敲。

  這個地方好!在蘇州境內,並沒有離開自己的轄區;又卡著長江水道,可以阻止明軍由崇明入長江;最重要的是地形好,在三丈浦不遠處的江段,有江心島,可築炮台,三丈浦東邊又有虞山可以依靠。

  王燝是宿將,做事雷厲風行,立即找蘇州總兵王輔臣商量。

  “賢弟,明軍水師數萬,已奪崇明。賊勢方熾,吳淞水寨兩麵受敵。吾意移駐三丈浦,以遏賊入長江之勢。請王兄守住吳縣、常熟,以待江寧援兵”。

  王輔臣嘴巴發苦,王燝是水師,隻要阻止明軍從長江攻入江寧,便算不得大錯,自己卻是陸師,這麽一搞,等於是把整個鬆江府和大半個蘇州府都讓給明軍了。萬一朝廷怪罪,可如何是好?

  仿佛聽見了王輔臣的心聲,王燝說道:“吾會就明軍勢大、我軍兵少,不得不退守要地一事,上疏替王兄辯解的”。

  聽王燝如此說,王輔臣同意了。

  二人皆是久經沙場之輩,留下少數兵馬虛張聲勢,領著主力撤到三丈浦、常熟、吳縣一帶。

  清軍撤走三天後,嘉定城裏的劉孔昭、姚誌倬、白守富諸人,才得知朝廷水師攻下崇明、嘉定解圍的消息。急忙登崇明島,拜見孫貴。

  孫貴安撫完眾人,又打探到了清軍主力退往常熟、吳縣,鬆江府空虛的消息。

  立即兵發鬆江府,攻占了上海、華亭、清浦各縣,除金山衛有清軍杭州副將張國勳帶兵來援外,整個鬆江府皆落入明軍之手。

  聲勢一起來,可不得了,又有義士沈祖孝、範風仁、金甌、朱臨、葉繼武、吳珂等領義兵來投。

  蘇州、鬆江二府,大大小小的義軍達到了兩萬之多。

  孫貴令總兵蔡祿領三千戰兵駐守上海,其他各地均交給義軍駐守,自己則領著主力駐守崇明。

  朱亨嘉給他的軍令是攻占崇明島,襲擾清長江水道,而不是占領陸上各府。攻占蘇州、鬆江,不過是摟草打兔子的順帶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