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緬甸(二)
作者:泱泱大明      更新:2021-09-23 07:29      字數:3426
  雲南巡撫連城璧收到了孟養土司思華和蠻莫土司思綿打算棄緬歸明的消息,急忙找滇國公史其文、雲南布政使楊畏知、雲南按察使王運開、巡按矍鳴豐商議。

  “諸公,孟養和蠻莫土司欲歸順大明,咱們該如何處置?”

  “撫台,此二處皆吾大明故土,直接允了便是”。

  “正是,彰顯天朝國威,正當時也”。

  滇國公史其文和巡按矍鳴豐主張接收蠻莫和孟養。

  連城璧見楊畏知和王運開一言不發,這二位在雲南為官多年,熟知雲南民情,有必要問問他倆的意見。

  “楊公、王公,請暢所欲言”。

  楊畏知凜然道:“現在和數十年前可不同了,緬人的勢力已經滲透進了孟養和蠻莫,在孟拱城、孟養城、威遠營城(八莫)皆駐紮重兵,要接收這兩地,勢必要和緬軍發生衝突。現在福建、浙江正在激戰,湖廣、江西也山雨欲來。吾等應為朝廷分憂,實在不宜在南方再挑起衝突啊!”

  王運開的思維卻與眾不同,“孟養、蠻莫素來貧瘠,又屢遭緬軍屠戮盤剝,雖有些礦產,卻位於深山,不好開采。如果得了這二地,短期內朝廷沒有什麽收益,每年還得倒貼大筆錢糧。緬北膏腴之地在孟密,此地極富,得之可以養兵。下官的意思是要麽就暫不接收,要接收就連孟密一起接收了”。

  世界上的事真得很奇怪,這個王運開原先是永昌府推官,後來做了雲南按察使,一直從事法律方麵的工作。不料,卻懂經濟之學。

  他說得沒錯,蠻莫、孟養、孟密、木邦這些地方,大山林立、土地貧瘠,最大的收入來源於采礦。而尤以孟密轄地礦產資源最豐富,“東產寶石、金,南產銀,北產鐵,西產催生文石”,史載“雲南寶井,環孟艮、孟養、孟密,諸夷俱有之,惟孟密所出稱為最……井所出,色類不一,其價亦懸殊,有銖兩即值千金者”。

  不要以為古人不懂經濟,其實古人一點不比後人笨。宋朝時,江浙發生饑荒,範仲淹卻大興土木,修衙門、建寺廟。有人問他,你不趕緊賑災,搞這些幹啥?結果範仲淹說,搞工程建設,可以讓災民就業;災年工錢便宜,又節省了政府開支。兩全其美。瞧人家這一手經濟學玩的!

  連城璧聽完,目露慎重之色,“看來收複孟養、蠻莫,不能急於一時啊!吾等報於朝廷,請暫緩接收如何?”

  “汝等這是誤國。雲南厲兵抹馬數年,士卒精銳,正好一鼓作氣,兵發緬甸,收複舊土。今錯失良機,豈不為天下恥笑?”

  滇國公史其文勃然大怒。朱亨嘉雖然從雲南抽調了李定國、李承爵部三萬老兵去湖四川、湖廣,但是又讓史其文在雲南招募五萬新兵,訓練了兩年,已經成軍,正是躍躍欲試的時候。當武將的沒有不想打仗的,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嘛。

  連城璧和史其文態度出現了分歧,最後隻好各上一道表章,交給朱亨嘉聖裁。

  ??

  八月份,正值酷暑。浮生偷得半日閑,朱亨嘉和陳淑妃下著棋。他喜歡和陳淑妃下,陳淑妃從不讓他。雖然輸多勝少,但是,過癮!

  大熱的天,吃了幾顆冰塊鎮著的荔枝,暑氣頓消。

  咦?夏天怎麽會有冰塊?難道有穿越客發明了冰箱?

  您想多了,王府有冰窖,很大,冬天的時候,去河裏取整塊的冰,存於冰窖,夏天再取出來用。

  夏天的冰,價比黃金,很貴重,隻有達官顯貴、富豪之家才用得起。普通草民,隻能用井水鎮兩塊西瓜解暑。

  上天就是這樣不平等,封建時代,帝王家的冰窖竟有一條巷子那麽大!不信您去西安逛逛,那裏有條巷子,叫冰窖巷。

  看到這兩道觀點截然不同的表章,朱亨嘉左右為難。接收吧,現在福建、浙江已經打到了關鍵時刻,湖廣、江西的清軍也蠢蠢欲動,實在不宜在南方挑起爭端;可不接收吧,這麽好的機會,錯過了可惜!

  大事不決問鄭封,這是朱亨嘉長期以來形成的習慣。

  鄭封被召進了暖心閣,聽聞此事,想了想道:“監國,此事易耳!首先,您應該封思華為孟養宣慰使、思綿為蠻莫安撫使,以安其心;其次,您密告二人,暫不公開此事,屯糧練兵,等天朝大兵入緬時再倒戈一擊,以為內應”。

  “鄭卿此言真正是老成謀國。既沒有寒了忠臣義士拳拳報效之心;又沒有擅起戰端,影響北方戰事;還為未來平緬,埋下了伏筆。好,好啊!”

  朱亨嘉想了想,光給這兩個土司封官還不夠,還得給他們一些實際的支持。大筆一揮,又從淘汰的軍用裝備中,挑了一些保養較好的,各賜二人鴛鴦戰襖五百具、刀盾五百副、長槍五百杆、老式火銃一千杆、弓箭一千張。

  為了給這兩個打算棄緬歸明的忠義土司打氣,朱亨嘉又令駐守車裏宣慰司的張虎、餘太部,駐守孟璉司的賀九義部,駐守孟定府和鎮康州的趙印選部,駐守隴川、幹崖、南甸三宣之地的胡一清部加強戰備。又令張國用、八寨土司龍上登部去趙印選處聽用;趙得勝、寧州土司祿晃部去胡一清處聽用。

  一時間,明軍在明緬邊境,集結了七萬兵馬,磨刀霍霍。

  ??

  威嚴的孟養土司府,幾個土兵正在站崗。一個六十多歲、白發蒼蒼的老人來到了門前,老淚縱橫,撫著大門口的銅獅子,邁不開步,“列祖列宗在上,不肖男思祖回來了!”

  土兵嗬斥:“哪裏來的狂徒,敢在土司府撒野!快滾開!”

  “且慢”,喧嘩聲驚動了六十歲的老管家,“您是?”

  “小福子,汝不認識吾了嗎?也難怪,四十九年了!當年汝才十一歲,吾也不過十五!”

  老管家仔細瞅了半天,猛然驚道:“您是思祖少爺?”

  “正是”,白發老人恢複了鎮靜,“速去通知思華,我有要事”。

  白發老翁是思華的堂叔思祖,當年思華的叔祖思轟起兵反抗緬甸,兵敗後帶著十五歲的思祖投奔幹崖刀氏,在大明境內,一躲就是四十九年。再回祖地,思祖已經由少年郎變成了白發翁。讓他怎能不傷心!

  思華和思綿在密室接見了思祖。

  思祖正容道:“禮不可廢,快擺香案接旨”。

  接完旨,思華被封為孟養宣慰使,思綿被封為蠻莫安撫使。

  二人正高興著,還有更高興的。

  思祖微笑道:“予此次來,可沒空手。監國靖王殿下還各賜給汝等鴛鴦戰襖五百具、刀盾五百副、長槍五百杆、老式火銃一千杆、弓箭一千張”。

  一聽到有這麽多武器,二人大喜,緬甸征服孟養和蠻莫後,緬軍限製二人手下的土兵人數,又收繳了不少武器。他們的軍備不足,這批武器正好能解燃眉之急。

  “祖叔”,思華有些振奮,“監國給吾等這些武器,是朝廷的大軍馬上要入緬了嗎?”

  思祖正色道:“非也!監國殿下讓汝二人,暫時不宣布歸明的消息,而是潛伏在緬人身邊臥薪嚐膽、積蓄實力,等朝廷大軍入緬之時,給緬人致命一擊”。

  ??

  明軍在邊境屯兵,驚動了緬軍孟拱、八莫守將,急忙把邊情報於緬王莽達。

  莽達召集重臣商議。

  “兄長”,莽白憤憤不平道,“明人在邊境屯兵,必有圖我緬甸之心!應該召集各阿赫木旦的兵士,先行伐明,爭取主動”。

  “請王上發兵!”

  一聽說有仗打,緬甸的一幫軍事貴族,都瓦、土司、頭人們,興奮得兩眼冒光。

  戰爭,意味著更多的土地和財富。

  打仗?拿什麽打仗?國庫已經空了。

  莽達苦笑。他隆王給莽達留下了一個充盈的國庫,執政三年,花得光光。

  倒不是莽達自己花的,而是花在了各地的阿赫木旦上了。

  阿赫木旦製度,有點類似於滿清的八旗製度。被編為阿赫木旦的村子,很少從事生產,以打仗為主。收入主要來源於軍餉和繳獲,最主要是繳獲,緬軍擅長劫掠,聞名於諸國。

  老不打仗,收入自然低了,各阿赫木旦的頭人們十分不滿。莽達沒有父親的鐵腕,鎮不住他們,隻好懷柔,花錢買平安,為了安撫這些人,不得不給他們大量的賞賜。長年不打仗,成年阿赫木旦的人數越來越多,需要支付的軍餉,也就是常說的鐵杆莊稼也越來越多。財政壓力自然就越來越大。

  明朝時的緬甸和後世不一樣。後世緬甸的中心是下緬甸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明時緬甸的中心是從中緬甸的卑謬到上緬甸曼德勒一帶的河穀。一大半人口集中在上緬甸河穀地帶,所以古代,得河穀者得緬甸。

  此時的上緬甸河穀地帶,幾乎一半的村莊都是不事生產的阿赫木旦村社。從事生產的阿台村社負擔很重。為了緩解財政壓力,莽達不得不在新征服地區孟養、蠻莫、孟密、木邦等處征收重稅,又加重了這些地區的分離主義傾向。

  囯庫沒銀子,自然打不了仗。

  莽達想了想道:“明人正和清人交戰,在邊境屯兵,可能是怕我們趁機打他,未必有伐我緬甸之意。叫邊境的將領們小心防範便可,沒必要輕起戰端”。

  “兄長,既然明人正和清人打仗,我們何不趁機伐明,建不世之偉業?”

  莽白興奮得大叫。

  莽達一口拒絕:“弟弟不可莽撞,要牢記父親的教導,愛惜百姓,與民休息”。

  莽白很失望,自己的兄長如此懦弱,怎麽帶領大緬甸走向輝煌?要是自己來當國王,會不會對國家更有利?

  呸,我在瞎想什麽,父親死前叮囑我們兩兄弟要互相扶持,怎麽能有這非分之想?

  莽白拚命地想擺脫這種想法。可野心的種子一旦種下,又哪那麽容易驅散?一點一點,不斷地,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