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俠之大者
作者:金雨瀟      更新:2020-03-20 17:42      字數:2160
  “元直兄,我曾聽聞兄早年曾在荊州遊學,卻不知對荊州有何了解?”

  徐庶聞言,低頭思索的一會,才開口道:

  “自劉使君入主荊州之後,內施仁政,外禦強敵,荊州人心歸附,士人盡皆投效。文有蒯良、蒯越二人為輔,武有蔡瑁、黃祖等人相助,帶甲之士二十餘萬,良將千員,謀臣如雲、猛士如雨,天下少有能及者。”

  張富笑而不語,徐庶疑惑道:

  “使君莫非不信?”

  張富笑道:

  “元直欺我也!”

  “使君何出此言?”徐庶臉色平靜。

  “嘿,若是劉景升真如這般,恐怕我也不會在此地見到元直兄了罷?再者,劉表或許有些才能,但他如今已經五十五歲了,早已經沒有了當年單騎入荊州的銳氣,隻有困鎖於荊州之地了。”

  “還有,元直說荊州人心歸附,士人投效,我看也不盡然,荊州文風鼎盛,有才學者不知凡幾。然而,觀劉景升所用之人,蒯家兄弟、蔡瑁、黃祖、張允等人,無一不出於世家大族。貧寒子弟便是才學過人,智計高絕,也無用武之地,想來元直來漢中怕也有這部分原因罷?”

  徐庶聞言一怔,卻聽張富接著道:

  “元直兄之才,非蒯良、蔡瑁之輩可比,劉景升不用兄,必有後悔之日。今富在此恭請兄,入我漢中為官。”張富說著,起身對徐庶行了一禮。

  徐庶聽罷,看了一眼坐於上首位的鄭玄,卻見其並未開口說話,眯著眼睛,似乎睡著了。

  “此事可否容某想想?”徐庶並未立即做下決定。

  “那是自然。”張富答應了下來,沒再過多逼迫,轉言笑道:

  “老師,富曾聽聞元直早年嫉惡如仇,曾做過遊俠,行俠仗義。富頗為佩服俠義之士,隻是年少時家中貧苦,後來又隨父投入劉益州麾下,卻是不曾親力為之,但心中俠義之心卻是從未熄滅過。”

  “自隨父入主漢中以來,漢中卻再無餓死之人,也算是用另一種方式全了自己的俠義之夢。今日得見元直兄,有感而發,便寫一詩,贈與元直。”

  張富說罷,提筆開始在紙上開始寫了起來。

  這回,不隻是徐庶,連鄭玄也直接站了起來,來到了張富案牘之前,看著其手裏之筆。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短短二十字,一氣嗬成。又提筆落上名目“劍客.贈兄徐元直。”在左下角立下日期“建安二年六月於漢中”。

  等墨跡幹了,張富便將這一首小詩遞到了徐庶的手中。徐庶有些茫然的接過,卻是不語。旁邊鄭玄卻是笑道:

  “倒是一篇佳作,隻是若是此文傳出,恐怕天下的“遊俠”又該多上不少了,這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啊!”

  張富聞言,卻是笑了笑,這年頭“遊俠”指的就是遊手好閑、無事可做,到處惹是生非之人,或許其中有部分劫富濟貧,扶危濟困,但更多的卻是禍害百姓的毒瘤,老先生人老成精,自然看得明白。但對於曾仗劍殺人,行俠仗義的徐庶來說,絕非如此,這或許就是當局者迷吧!

  果然,徐庶下意識的就想辯解,卻被張富打斷,隻見其又提筆寫下: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此言亦贈給元直兄,望元直兄不負初心,為國為民。”

  短短八個字,卻是道盡了古今俠士的畢生追求。平凡而樸實,卻又最動人。

  果然,下一瞬,淚珠在徐庶的眼中轉動,什麽話也沒說。連老先生也不知想到了什麽,不在多說,轉過身去,回到了位置上,跪坐了下去。

  良久,鄭玄才開口道:

  “元微,老夫都沒想到你會有這般見解,今日,老夫亦有所得啊!”說著,大笑了起來。

  又看向了徐庶,道:

  “元直啊,老夫知你乃是有大抱負之人,才不遠千裏來漢中求學。元微亦是吾之弟子,秉性純良,又有用人之才,汝若是真想出仕,便去漢中吧!”

  旁邊張富聞言大喜,老先生果然深明大義。

  下方徐庶卻是呐呐不言,良久,抬起頭來,麵容堅定的道:

  “老師,學生能拜在您門下讀書求學,乃是得天之幸。隻是為官為民,亦是學生平生之夙願。請老師恕學生之罪,不能再侍奉於老師身前,聆聽求教了。”說完,出列,雙膝跪於地上,對著鄭玄拜了三拜,眼中的淚水大顆大顆的落了下來。

  鄭玄親自下來將其扶了起來,道:

  “男兒有淚不輕落,今日汝便隨元微去吧!”說著,眼中竟也有淚珠閃動。

  旁邊張富看得有些難受,開口道:

  “老師,元微兄,不必如此。”

  “元直又不是要往千裏之外,不過在漢中為官罷了,南鄭離此地不過十數裏,快馬不需一個時辰便能到達,元直若想回來拜見老師,聆聽教誨,還不容易?”

  聞言,老先生先笑了起來,道:

  “元微之言有理。”

  徐庶又拜見了張富,算是認主,這也是必要之舉。

  鄭玄又笑道:

  “元微啊,汝一來,便將元直給帶走。老夫好不容易找一個好的弟子,就這般被你個忽悠了去,你啊?”

  張富亦笑道:

  “昔年,聖人七十二名弟子仕於各國,自此天下讀書人皆以聖人為師也!今元直兄出師,亦是將老師之道傳於天下也。再者,漢中書院如今有士子三千,十年之後,百年之後,三千又三千,無窮無盡也,則天下人亦以老師為師也。”

  “詭辯。”鄭玄亦笑了出來,卻沒再多說什麽。

  鄭玄又開始教授二人,直至傍晚,二人方才起身告辭。

  出了書堂,張富才想起一件事來,自己答應了鄭小同要帶其去城中,結果給忘了。隻得又複到書堂中,和鄭玄稟明了此事,沒想到鄭玄竟然一下就答應了下來,卻讓張富百思不得其解。

  太陽漸漸落山,張富帶了徐庶、蘇小同二人,回合了親衛,朝著南鄭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