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稱帝
作者:金雨瀟      更新:2020-03-20 17:42      字數:2118
  建安二年六月,中原發生了一件大事,袁術稱帝了。

  原來,袁術自從孫策手中得到傳國玉璽之後,便常有稱帝之心,使人讖言曰“代漢者,當塗高也!”說的就是袁氏自己。

  興平二年,獻帝逃出長安,護衛的楊奉等人被追來的李傕郭汜打得大敗,袁術便有了稱帝之心,召麾下眾人商議此事,曰:“昔漢高祖不過泗上一亭長,而有天下;今曆年四百,氣數已盡,海內鼎沸。吾家四世三公,百姓所歸;吾效應天順人,正位九五。”已有稱帝之意。

  眾人雖有顧慮,卻皆不敢多說什麽,隻有主薄閻象出言勸諫道:

  “不可。昔周後稷積德累功,至於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猶以服事殷。明公家世雖貴,未若有周之盛;漢室雖危,未若殷紂之暴也。此事絕不可行。”

  袁術隻得暫時熄了稱帝的想法。

  直到年前,曹操為兩家聯軍所困,袁術以為時機已到,請河內人張鮍為他卜卦,後者說其有皇帝的命格。袁術便以此為由,在壽春稱帝,建號仲氏,大置公卿,祠南北郊。立馮方女為後,立子為東宮,命九江郡守為淮南尹。

  同時,派遣使者往各方諸侯處送信,欲讓各方諸侯前來朝拜。又命韓胤前往徐州呂布處,欲為其子求親,卻被呂布給綁了起來,送到了許都。

  呂布雖有勇無謀,但絕不是會屈居於人下之輩,想當初你父在某家麵前也是畢恭畢敬,如今你我皆是占據一方的諸侯,如今不過得了一個死物,就想要某家在你麵前稱臣,真是癩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氣。

  袁紹妄自稱帝,兩家攻曹的局勢不攻自破,呂布留大將張遼駐守彭城,自領大軍回下邳。又派大將成廉、魏續二人領軍一萬,前往廣陵,防備袁術。

  若說袁術稱帝,最高興的莫過於曹操了。聽得袁術稱帝的消息,曹操一下從台上站了起來,大笑不止。眾人皆是不解,忙問其故。

  曹操笑道:

  “袁公路果然吾之摯友也!懂得為吾分憂解難,兗州至此無憂矣!”

  果然,數日之後,就有呂布使者陳登前來,獻上袁術使者,盡訴兩家接好之意。陳登卻是看不上呂布,又謂曹操說呂布有勇無謀、反複無常,勸曹操早日除掉他。曹操便想以陳登為內應,謀劃徐州,便加其為廣陵郡守。

  另一方麵,曹操留大將曹洪領兵守山陽,自領大軍回師許都,稟明天子袁術稱帝之事。獻帝聞言大怒,下詔召天下諸侯討伐袁術,又命司空曹操領大軍征討逆賊。

  袁術稱帝的消息和天子詔書前後傳遍天下。呂布、孫策第一時間便宣布脫離了袁術的陣營。荊州劉表乃是皇親,自然更是憤怒無比,急命張繡收兵,便遣大將文聘領軍三萬,前來回合張繡,討伐袁術。

  卻說袁術聽得呂布毀親,又將自己的使者送給了曹操。頓時大怒,遂拜張勳為大將軍,統軍二十餘萬,以上將橋蕤、陳紀,副將雷薄、陳蘭,降將楊奉、韓暹為將,領大軍分七路征討徐州。袁術自領大軍三萬,李豐、梁剛、樂就為副將,以紀靈為七路救應使,大軍浩浩蕩蕩的往徐州殺去。

  呂布遂用陳登之計,策反了袁術麾下大將楊奉、韓暹,裏應外合,將袁術打得大敗。不過徐州數次大戰,呂布也再無力進兵攻打袁術了。

  袁術敗回壽春,便遣人前往江東孫策處,欲借兵報仇。孫策大怒道:

  “汝賴吾玉璽,僭稱帝號,背反漢室,大逆不道!吾方欲加兵問罪,豈肯反助叛賊乎!”遂點大軍屯於江口,已有北上平叛之意。

  卻說曹操在許都,聽得孫策、劉表、呂布皆有攻打袁術之意自是大喜,遂以孫策為會稽太守,命其領兵攻打九江。又以呂布為徐州刺史,命其出兵攻打壽春,自領著大軍十萬攻伐袁術,隻留大將曹仁守許都。

  數家攻打袁術之局已成。

  “可惜了。”漢中,張富歎息了一聲。袁術若不這般無腦,隻需在圍困曹操數年,朝廷之命出不了許都,漢室的威望便會慢慢淡去,到時即便曹操再有天大的本事也是回天乏術了。

  但眼下稱帝,無異於自取滅亡,盡管此時的袁術手中的兵力錢糧或許還超過曹操,但即便再給他兩倍、三倍的人馬錢糧也絕對逃不過滅亡的結局了。

  曹操危局已解,隻需等袁術敗去,便能收天下人望,不需兩年,便能緩過氣來,威勢更甚。

  還有,那位漢室宗親的劉玄德,此時也被天子認做了皇叔,封為左將軍,還真是有意思。

  張富思索了許久,提筆寫下了一封信,命人將其送往涼州父親處。不久,涼州牧張魯亦出言討伐袁術,便於天子處請命出戰。

  不過這也就是做做樣子罷了,無論是曹操還是張繡都不可能讓涼州和漢中的大軍進入自己的地盤的,出兵自然是不可能的。

  說實話,張富是很想在這時候動兵找點事情來做的,益州自從前番被打敗之後,就龜縮不動了,連漢中軍征伐涼州、後方空虛的時候,劉璋也不曾有動作。想來張繡大勝曹操之後,劉表也想借勢動動兵馬了罷,劉璋或許就是因此而不敢動兵了。

  隻是這兩三年之中,漢中軍數次大戰,不隻家底錢糧消耗一空,士卒也是十分疲敝,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在動大軍了。

  張富呆在府中,頗有些閑了。自從徐庶來了之後,張富命其為漢中郡主薄,將大小事物都交給他來辦,徐庶自然是有本事之人,將一切處理得井井有條,甚至比張富自己治理的時候還要好上不少,這讓張富微微有些臉紅。

  不過張富也樂得如此,大多時候都呆在府中,陪著小腹越來越大的糜貞。偶爾在城中呆得煩悶了,便出城前往書院之中,與士子談經論典,與師長求學問道,或是道蔡琰的小院裏聽聽美妙的琴聲,日子倒是過得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