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不割地 不求和
作者:傲雙      更新:2021-05-21 15:56      字數:3675
  “寡人…”趙王丹看著主和與主戰之人,爭得耳紅目赤,僵持不下。事關社稷存亡,他還是下不了決心。

  平原君見趙王丹少年的血性蕩然無存,刺激道:“王上,答應割城求和,就是趙國的罪人。上,對不起先祖之靈,長平陣亡將士之魂。下,不能安民。王上會讓先祖的英明蒙羞,也會遺臭萬年,被後人所恥。我們寧可戰敗而亡,也要浩氣長存,英明不休。”

  趙王丹急道:“你們是要逼寡人乎?”

  平原君道:“非我逼王上,這是提醒王上,不要做錯誤的決定。”

  趙王丹撂下膽子,“叔父,覺得這個位置好坐?或者,你們有任何人覺得,都比寡人有資格當這個王,你們來當。”

  平陽君忙道:“王上,不可。”

  平原君也道:“王上,不可。”

  朝臣齊聲道:“請,王上慎言。”

  “你們到底讓寡人,怎麽做。你們才高興。”趙王丹看著這些大臣,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無論他怎麽做,都不會讓這些人滿意。

  平原君、平陽君相互看了一眼,這個時候,他們都沒有說話。朝臣見狀,也靜默不言。他們若在說話,可能真的會逼急了這個性子不夠沉穩,又愛胡來的趙王。

  大殿一片安靜,氣氛確實相當怪異。趙王丹見這些吵鬧的大臣,總算願意聽他講話,哭著道:“叔父,寡人難道不想打嗎?”

  “寡人願意成為趙國罪人,背上一世罵名嗎?”

  “寡人豈可讓先祖蒙羞,被後人所恥。”

  “寡人還不是沒有辦法。”

  “寡人沒有辦法。”

  “你們都逼寡人,都來欺負寡人。”

  平原君看出了趙王丹的心酸,行禮道:“臣,不敢。”

  其他朝臣也道:“臣,不敢。”

  趙王丹說了這些話,心中的委屈也消散了不少,“寡人豈能拿祖宗的基業,邯鄲數十萬百姓的性命,與秦國抗衡。這個賭,寡人輸不起。江山殘破、社稷覆滅、邯鄲血流成河、累累白骨,你們要寡人怎麽辦。”

  平原君道:“趙氏子孫,命途多舛,多災多難。好在先祖,齊心協力,才有今日的趙國。趙氏先祖和趙氏子孫,不服輸,永不認輸。才有多難興邦的趙國。我們以江山社稷為賭注,就不能輸,更不能認輸。為了先祖之名,為了後代子孫之福,我們不能認輸。”

  平陽君見趙王丹情緒有變,擔心他順著平原君,不顧一切與秦國開戰,也道:“王上,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當年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才能滅吳,北上中原,成為霸主。此時,我們不如秦國,該忍的時候,還得忍。”

  虞卿見平原君、平陽君都在堅持自己的觀點,都說得很有道理。然,有血性的趙國男兒,是不會讚成平陽君的觀點。眼下,趙王丹尚在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虞卿見此情景,忍不住縱聲大笑。

  忽聞笑聲,響徹這個大殿。平原君、平陽君的目光都不約而同去尋找發出笑聲的方向。平原君、平陽君見是虞卿,心道:“怎麽把他給忘了。”

  趙王丹尚在徘徊,卻聽見笑聲,見是虞卿,問道:“虞卿,你笑什麽。”

  此時的虞卿,成為了一道閃亮的風景線,所有人的目光都看著他。對於虞卿而言,這種情況,也不是第一次。麵對群臣的目光,虞卿也沒有感到不適,相反,他很喜歡這種目光。因為,這道目光,代表了他的存在。

  虞卿見趙王丹有問,很自然地答道:“我笑平原君看不清天下大勢,愚昧不及啊!”

  “虞卿,這話是什麽意思。”平原君沒想到虞卿會說出這樣的話來,還說他愚不可及。平原君心道:“我沒得罪你,你不該是和我站在統一戰線。”

  虞卿洞穿了平原君心裏麵在想什麽,語調有些嘲諷道:“平原君,是聰明人,怎會不知道我說什麽呢?”

  平原君心中有氣,哪裏知道他說的這話是什麽意思。

  虞卿見平原君沒有說話,又道:“他們沒有趙氏男兒的血性,不敢與秦國開戰,想要求和,苟延殘喘,哪怕是降秦,我也能理解。”

  平陽君見虞卿的話,指向自己,神色不喜道:“我是為了趙國百年基業考慮,虞卿為何這般說我等。”

  又有幾名朝臣,出言叱責虞卿。

  虞卿倒也不爭論,“白起坑殺我國降卒數十萬,此人之名,猶如惡魔一般,回蕩在趙國。我本以為趙氏兒郎都是有骨氣的,現在看來是我錯了。隻有平原君等少數人,不怕秦國,不懼白起。也隻有平原君和少數兒郎,還有血勇之氣。這可是國恥啊!竟然沒人為國雪恥,卻想到卑躬屈膝。平原君說得好啊!趙國,寧亡不卑。可,趙國還有男兒之氣乎?”

  “我說平原君沒有看清大勢,愚不可及,難道說錯了嗎?”

  “虞卿說得不錯,是我沒有看清大勢,愚不可及。”平原君悲道:“白起殺我降卒,此乃國恥。我無能為力,不能為死去的將士報仇,也不能為國雪恥。趙氏兒郎的血勇之氣,我看不到了。我不配為趙氏兒郎,更不配為趙氏子孫。”

  平陽君道:“虞卿,你怎能說趙氏兒郎,沒有血性。”

  虞卿問道:“平陽君,我難道說錯了嗎?”

  一人怒道:“我四十五萬男兒,命葬長平,這不是血性,是什麽。”

  “他們有血性,也浩氣長存。可,你們呢?”虞卿笑道:“不思國恥,不為他們報仇,卻想著割城求和,得一時苟安。你們還有趙國兒郎的血勇乎?”

  “你…”平陽君被氣得,口中噴出鮮血。

  “你們害怕秦國,害怕白起,不顧數十萬陣亡的將士,百姓悲慟。你們主張割城求和,隻為活著,這我能理解。你們降秦,我也能理解。”虞卿看著議和的大臣,一字一句,“你們降秦,可以高官厚祿,封妻蔭子,榮華富貴不減。至於國家會不會亡,跟他們也沒有關係。”

  平陽君忍住從侯中湧出的鮮血,喊道:“你是說我怕死不成。”

  虞卿雖沒接話,但那道眼神卻說,你們丟掉了男兒的尊嚴,難道不是嗎?

  “書生之見,遇不可眛。”平陽君不顧血色從唇角流出,“長平一戰,我們損失了四十五萬男兒。此戰,導致我國國內空虛,人心不穩。我們剛敗,士氣低落。若不求和,江山社稷覆滅。你是想王上,那祖宗基業,江山社稷都賭注嗎?”

  “與秦國相爭,本就是賭江山社稷。而你們呢?大敵當前,想的不是齊心協力與秦國一戰,反而求和。這就是你們所謂的社稷。”虞卿針鋒相對道:“今天,我們割地求和。不僅讓先祖蒙羞,讓將士寒心,還會壯大秦國。秦國貪得無厭,又來攻我,又該如何。”

  “戰場,豈是兒戲。”樓昌接話道:“我們打得贏秦國嗎?”

  虞卿呼道:“我們上下一心,豈懼秦國。”

  平陽君道:“長平一戰,我們輸的還不夠慘。四十五萬男兒,說沒就沒了。”

  “長平之戰,我們為何會輸。諸位可曾認真想過。”虞卿道:“我們沒有輸給秦國,而是輸給了自己。”

  “寡人聽不明白,我們不是輸給秦國,怎是輸給了自己。”

  “長平一戰,曆經三年。前期失利,但我們仍然讓秦國不能東進三年有餘。秦國離間我國君臣,又以欺詐。馬服君麵對成名已久的人屠白起,沒有丟掉男兒之氣,向秦國投降,反而打出了趙氏子孫的傲骨。此戰,秦王親征,折損盡半。難道還不能說明,我大趙武力,不弱秦國。”

  “說得對。”平原君喝道:“我大趙男兒,不弱秦國。”

  趙王丹問道:“我們為何會輸。”

  “我們輸了,不是因為秦國強與趙國。而是,我們內部不齊心,不協力。”虞卿憤怒道:“才導致四十五萬男兒,有去無回。”

  趙王丹想起初戰失利,去秦國求和示弱,還讓趙國被諸侯孤立,悔恨不已。再加上秦人以武安君為將,卻以欺詐之術取勝,更是痛恨不已。若秦國與趙國針鋒相對,誰輸誰贏不敢定論。長平趙國輸了,秦國也是元氣大損。

  虞卿見趙王聽進去了他的話,也恨秦國,不慌不忙地說:“長平,我們輸了,是不錯。但,秦國也沒有占到便宜。如果秦國是大勝,豈會與我們將和。秦國打敗楚國,故而馬踏楚都,掘楚王陵。長平秦國大勝,卻選擇與我們議和,這是為什麽。”

  趙王丹道:“你的意思是說,秦國也遭到了重創。”

  “隻有這種解釋。”虞卿道:“否則,秦國不會與我們議和。”

  趙王丹問道“”“長平我麽輸了,再打下去,我們還能贏嗎?”

  “能贏。”虞卿道:“我們要將國祚堵上,才能贏。”

  趙王丹吞了幾口吐沫,“這個賭注,會不會大了點。”

  “我們輸給了秦國,縱使我們不與秦國開戰,秦國也不會給我們時間發展。”平原君道:“我們不如主動出擊。”

  “我們敗了,邯鄲的百姓,還有祖宗的基業,就沒了。”趙王丹道:“寡人不敢賭,也不能賭。”

  虞卿道:“如果我們不打,諸侯就會認為我國長平之戰後,兵源枯竭。他們就會產生一個錯誤的信號,便會聯合起來,瓜分我國。”

  平原君道:“我們沒有退路,隻能與秦國開戰。戰,才能守住我國的疆土,也是向諸侯表明,趙國寧亡不卑。若敢犯我疆土,必會遭到我國全力打擊。”

  趙王丹問道:“白起出戰,又該如何。”

  “秦王稷疑心甚重,白起日子不好過。”平原君道:“秦王封範雎為侯,白起卻不賞不伐,這就是最好的印證。”

  “我們都把秦國和白起看得太厲害了。我們若能齊心協力,秦國來攻我,輸的人不一定是我們。”虞卿又道:“王上就不想證明一下自己,寧可背著屈辱之名,活下去。”

  “好。”趙王丹胸中的戰意,徹底被點燃,喊道:“寡人賭上國力,賭上社稷,賭上寡人的性命,與秦國開戰。不割地,不敗秦,不雪恥,縱使邯鄲被破,江山亡於寡人之手。寡人絕不認輸。若有言和,亂軍心者,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