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防微杜漸
作者:傲雙      更新:2021-05-21 15:56      字數:3671
  “王道得天下,霸道失天下。”秦王稷念著這幾個字,“寡人要天下。”

  範雎道:“王上要天下,就要推崇王道。可,武安君殺降,讓秦國走上霸道之路。我們伐邯鄲是霸道,非王道。得邯鄲,也不能守住。”

  秦王稷問道:“難道寡人要錯過亡趙的機會,就這樣算了不成。”

  範雎似笑非笑地道:“我們不伐邯鄲,可以狠狠痛宰趙國一頓。”

  秦王稷看著他,語氣低沉地問道:“如何宰。”

  “我們大勝,趙國沒有勇氣與我們繼續開戰。我們讓趙王割城、賠錢,補償我們的損失。如此,我們才會止息兵戈。”

  秦王稷想了想,問道:“趙王會答應割城、賠錢乎?”

  範雎早就想到秦王稷會這般問,忙道:“趙王不答應,我們就出兵邯鄲。”

  “好。”秦王稷笑道:“就依你的計策。趙國不賠償、不割城,寡人師出有名,再伐邯鄲。”

  範雎見秦王稷表明態度,忙道:“王上,趙國求和使者,已經來秦談判。”

  “你說什麽?”秦王稷道:“趙國求和使者,已經來了。”

  範雎點頭道:“趙國使者已經在鹹陽。”

  秦王稷腦海第一印象就是想起老朋友,追問道:“趙國使者是誰,不會又是鄭朱吧!”

  範雎搖頭道:“不是鄭朱,是蘇厲。”

  “蘇厲?”秦王稷對這個名字沒有任何印象,“此乃何人,寡人怎麽沒有聽過。”

  範雎道:“他是蘇代、蘇秦之弟。”

  “蘇氏男兒?”秦王稷想起蘇代、蘇秦,縱橫諸侯,成名已久,問道:“蘇厲有何本事。”

  範雎道:“蘇厲之名,不賢達諸侯。趙王以他為使者,想必是借助蘇氏男兒之名,為和平談判爭取利益。”

  “如此說來,蘇厲也沒什麽本事。”秦王稷漠不關心道:“寡人就會會蘇氏男兒,好好宰趙國一頓。”

  “恭喜王上。”範雎恭賀道:“我們不用開戰,既能得到趙國的城池,還能得到趙國的賠償。又能讓將士得到休息。此乃,一舉多得啊!”

  秦王稷笑道:“你說得很有道理。”

  範雎見秦王稷臉色和睦,讚成他的觀點,很自然地問道:“王上,武安君那邊如何交代。”

  “寡人是秦國的王,打不打趙國邯鄲,寡人說了算。”秦王稷嘴上雖這麽說,但也要顧及到武安君的感受。畢竟,武安君手中可是有數十萬大軍。武安君的威望,在軍中無人能及。

  範雎是聰明人,看穿也不說破,恭維道:“大秦在王上的帶領下,國運蒸蒸日上。恭祝,大秦千秋萬歲。”

  “你這張嘴,總是能討寡人歡喜。”秦王稷聞言,大樂不已,“你為寡人獻計,立下大功。此次,攻韓拔上黨。長平一戰,我們又斬殺趙國數十萬,揚我大秦威名與四海。你有功,寡人就得賞。你說吧!需要寡人賞賜你什麽。”

  範雎不敢居功,語調謙卑道:“此戰能勝,是王上運籌帷幄,大秦將士用命。臣獻計,是臣的本分。臣怎能居功,要王上賞賜。”

  秦王稷就喜歡範雎這樣居功不自傲,反而更懂得謙恭之人,“賞罰分明,乃明君之為。你有功,寡人就得賞。寡人思來想去,封你為應侯。”

  秦王稷封範雎為侯,這是多大的恩典和賞賜。範雎又怕朝臣不服,忙道:“承蒙王上的厚愛,臣,感激涕零。鞠躬盡瘁,也不能報答王上的恩賜。臣,不能接受。”

  範雎出言拒絕,倒是令秦王稷有些意外,問道:“你為何不接受。”

  範雎臉色有些難看,語調不高不低地道:“臣,顯赫無戰功,怎可得此殊榮。”

  伐韓敗趙,範雎獻計、獻策,鼓勵秦王,才換來斬殺趙卒數十萬大勝,這不是顯赫戰功又是什麽。秦王稷見他拒絕,想必是有什麽顧慮,柔和道:“寡人說你行,就行。”

  範雎見推辭不掉,問道:“王上,武安君破趙,功不可沒。王上封武安君為什麽。”

  這個問題,秦王稷早就想好了,語調有點冰冷地回道:“武安君破趙,立下汗馬功勞。但,折損我大秦數十萬將士。此戰,有辱武安君威名,也是大罪。寡人讓他功過相抵,不賞不罰。”

  “不賞不罰?”範雎本以為按照武安君之功,足以位居秦相,裂土封王。怎知,秦王稷卻不賞不罰,問道:“王上,武安君會不會有意見。”

  “他敢有意見。”秦王稷冷哼道:“此戰,負了武安君之名,折了我數十萬將士,還敢坑殺趙國降卒二十多萬,讓寡人背上殘暴的罵名。這些帳,寡人還沒有跟他算,他能有意見。”

  範雎見霸道淩厲,處事果斷的秦王稷回來了,“武安君,破長平,殺降卒,欲攻邯鄲。王上下令停止,攻邯鄲。武安君和將士都會有怨憤。王上,要三思。”

  秦王稷見範雎說得不無道理,這也是他最擔心的事。秦王稷冷靜下來,想了想,“你說的很有道理。”

  範雎道:“王上,武安君那邊如何交代。”

  “交代?”秦王稷聽到這兩個字,心中多了一團怒火,“寡人是秦國的王,打不打趙國,寡人說了算。寡人要告訴他,秦國的天下是誰的。”

  秦王稷轉念一想,範雎既然這麽說,想必是有好的法子,問道:“你有什麽辦法,隻管說。”

  “臣認為,長平一戰,我們和趙國打了三年,國內空虛,將士疲憊,不宜再伐邯鄲。”範雎見秦王稷聽得仔細,也沒有打斷他說話,“我們就以將士疲憊,回國休整為由,讓我們撤軍歸國。”

  秦王稷想了少許,也覺得範雎這個理由不錯,但也沒有立馬表明自己的態度,轉移話題道:“趙國使者來了,明日,召他進宮。我們要好好宰他一頓。”

  “臣,這就去安排。”範雎聽出秦王之意,有驅逐之意。既然他入宮的目的已經達到,他也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地位,不但不會受到武安君的威脅,相反還穩如泰山。

  範雎順勢又道:“臣,告退。”

  秦王稷揮了揮手,以示答允。

  一旁沉默不語地秦太子,見範雎背影已經遠去,試探性地問道:“王上,真的不趁機長平大敗趙國之際,一舉攻克邯鄲,亡了趙國。”

  “怎麽。”秦王稷看著秦太子,問道:“剛才聽了那麽多,你有什麽要說的。”

  “孩兒覺得武安君伐趙沒有錯。”秦太子見秦王稷神色不對,又道:“秦相反對伐邯鄲也沒錯。”

  秦王稷問道:“寡人該聽白起的,還是該聽範雎的。”

  秦太子沒想到秦王稷會說出這樣的話來,心裏亂做一團,神色平靜道:“兩個都不聽。”

  秦王稷得到這個答案倒是有些意外,追問道:“為何不聽。”

  “王上是君,他們是臣。”秦太子道:“征伐之事,要王上聖裁獨斷。”

  秦王稷滿意地看著秦太子,讚道:“不錯。身為君王,不能被臣子所有。要聽、多想、多看,聖裁獨斷。我們的弱點暴露給臣子,他們就會投其所好,蒙蔽我們的眼睛。不枉寡人,栽培你這麽多年。你啊!成長了。”

  秦太子不敢高點,反而謙恭道:“孩兒還要學習的東西很多。”

  秦王稷見這裏就他們父子二人。難得秦太子又愛學習,教導道:“寡人還有更深層的考慮。這些話是不能當著臣子的麵說的。”

  秦太子見秦王稷有意教他為君之道,附身恭聽。

  秦王稷問道:“武安君居功自傲,反叛秦國,又如何。”

  秦太子聽到這句話,嚇得撲通一聲跪在大殿上。

  秦王稷見狀,問道:“武安君,你怎麽看。”

  秦太子不知秦王何意,答非所問道:“武安君是秦國的戰神。”

  “這些,不用你說,寡人也知道。”秦王稷道:“你說些寡人,不知道的。”

  “王上要臣說點什麽。”

  秦王稷沒想到秦太子跟他裝傻,也不揭穿,直言道:“白起是忠心為國,還是會反叛。”

  秦太子語調發抖道:“武安君忠心為國,是不會反叛秦國。”

  秦王稷多疑,聽到秦太子這句話,想到了什麽。秦王稷眼角劃過陰狠之色,“你告訴寡人。白起是忠於秦國,還是忠於寡人。”

  秦太子背後驚出一身冷汗,身子也有些抖動,“秦國是王上的江山,武安君忠於秦國,就是忠於王上。”

  秦王稷見孩兒這般回答,還算過關,長歎一口氣道:“寡人給你交給底。若非長平戰事緊迫,寡人不會以他為將。”

  秦太子聞言,總算想明白了,為何伐韓,取上黨之時。秦王稷以王齕為將,不以武安君為將的原因。

  秦王稷說了很多了,不妨再多說一點,“帝王之道,再於一張一弛。不能放得太開,也不能收得太緊。武安君是把利器,可以傷敵,也能傷己。周公、薑太公賢明,但寡人不需要。此戰,白起破敵四十五萬,居功甚偉,功勞最大。他是武安君,地位尊崇,寡人還能封他什麽。”

  秦太子恍然明白,這是君王最忌憚臣子功高震主。秦太子雖明白,卻也不敢接話,更不敢把話說破。

  秦王稷回想往事,感觸良多道:“趙武靈王一生,是何其波瀾壯闊。建立千秋功業,非諸侯能及。然,趙武靈王壯年之時,卻遭兩子相殘,誅心之刑,最終餓死沙丘,是何其悲涼。防微杜漸,避免權臣做大,威脅君權,這是君王必修之課。”

  秦太子點頭道:“孩兒懂了。”

  “武安君地位夠尊貴了。他若破了邯鄲,寡人封他什麽。”秦王稷見兒子還跪著,抬手道:“起來吧!地上涼,小心傷了身體。”

  “謝王上。”秦太子從地上爬了起來,也不抖掉身上的塵土,畢恭畢敬地聽著秦王稷說話。

  “你幫寡人寫封國書,告訴武安君。”秦王稷示意秦太子取筆做好準備,“長平之戰,武安君和諸位將士,辛苦了。長平,我軍雖勝,但損傷盡半。今,秦國國內空虛,民生疲憊,經濟蕭條,已經沒有足夠的糧草支撐大戰,攻伐邯鄲。圖邯鄲,亡趙國,需緩緩為之。伐邯鄲之舉,暫且作罷。即刻起,武安君帶兵歸國,以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