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戰與和(上)
作者:傲雙      更新:2021-05-21 15:55      字數:4318
  平陽君見趙王丹久久沒有說話,神色卻變動異常。平陽君見趙王丹有這種表情,說明已經在很認真思考他的這番話。趙王丹少年心性,做事張揚,卻也不會任性拿先祖的基業,開玩笑。

  趙王丹沉默良久,看著平陽君問道:“我們能打贏嗎?”

  平陽君搖頭道:“我國名將廉頗,擊不退秦國名不見經傳的王齕。秦國還有武安君白起未出戰,我們和秦國繼續打下去,有勝算乎?”

  “白起有何懼。”趙王丹嘴上不承認,但心裏麵還是認可白起是相當可怕的對手。畢竟敗在白起之手的諸侯和陣亡的將士,實在是可以堆成一座讓人顫抖的屍山。白起出,萬骨枯,豈能不讓人害怕。

  趙王丹心道:“若是馬服君尚在,定能與他一戰。”

  平陽君見趙王丹不說話,又問道:“王上,我國誰最能打。”

  趙王丹想也沒想,答道:“當然是老將軍廉頗。”

  平陽君也認可這個答案,問道:“廉頗出戰,卻數戰數敗,退守丹河。王上,這是為何。”

  趙王丹問道:“為何。”

  平陽君道:“這說明,廉頗出戰,抵擋不住秦軍的攻勢。”

  趙王丹卻不這樣想,雙眸流露出不滿之色,“廉頗是打不贏,還是不想打。”

  平陽君見趙王丹竟然懷疑廉頗的赤膽忠心,忙道:“王上,廉頗老將軍忠心為國,這是不用懷疑。”

  趙王丹冷哼一聲道:“廉頗是我國出類拔萃的名將,也是父王征戰諸侯的左膀右臂。區區王齕都奈何不住,寡人怎知是他打不贏,還是不想打。”

  “廉頗出戰之時,我們已經丟了上黨,軍心不穩。初戰不利,折了裨將茄,丟了高平要塞,失了老馬嶺。我軍士氣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廉破老將軍出戰,局勢已經對我們十分不利。”平陽君換了一口氣,又道:“廉頗老將軍不愧是我國能征善戰的名將,能夠在形勢極度惡劣的情況下,選擇以守為攻,扭轉我國局勢。”

  趙王丹輕聲道:“可,我們還是一敗再敗,退守丹河東側。”

  平陽君見趙王丹對廉頗有不滿之色,開解道:“秦軍勢大,兵峰正盛,不能爭鋒。廉頗老將軍退守丹河東側,也是無奈的決定。”

  趙王丹呼吸沉重道:“寡人命廉頗主動出戰,奪回上黨。廉頗不聽寡人詔令,拒不出戰,又該如何解釋。”

  平陽君見趙王丹年輕,愛爭強好勝,疑色又重,耐心道:“廉頗拒不出戰,隻能說明戰場的形勢,比我們想象之中還要糟糕啊!”

  趙王丹眉宇緊蹙,“你的意思是說,我們不能取勝。”

  平陽君點頭道:“廉頗老將軍守住了丹河東側,秦軍不能渡河擊我。我們也不能擊敗秦軍,奪回上黨。短時間內,我們和秦國難以分出勝負。”

  趙王丹問道:“寡人提兵親征,能否改變局勢。”

  平陽君見自己花費了這麽多功夫,趙王丹還是想要提兵親征。事到如今,他也不用藏著,直言道:“王上提兵親征,也沒有多大意義。”

  趙王丹不甘心道:“寡人提兵親征,將士見了,定會士氣大增。寡人就能一戰而勝,扭轉局勢。”

  平陽君搖了搖頭,出了一口氣,又道:“王上,將事情想得太簡單了。征伐之事,哪有那麽容易。若君王出征,就能速戰速決。豈不是國家有戰事,君王都要親自領兵出征。”

  “可…”趙王丹雖想發表不同的看法,卻又找不到合適的語句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平陽君就知道很難輕易說服趙王丹放下那顆高傲的心,為了讓趙王丹放棄提兵親征的想法,苦勸道:“王上提兵親征,短時間內是可以振奮士氣。但,王上親征,也有壞的一方麵。”

  趙王丹問道:“有何壞處。”

  平陽君迎向趙王丹的視線,語調平穩道:“王上親征,牽一發動全身。兩軍對陣之時,我國將士不能齊心協力殺敵,反而還要擔憂王上的安危。敵方將領見王上在軍陣之中,定會瘋狂進攻。王上若有不測,定會亂了三軍士氣,導致全麵潰敗。臣認為,王上親征是弊大於利。”

  趙王丹靜下心來,想了想,也覺得這番話很有道理。趙王丹僵硬的臉頰,總算露出了笑容道:“你說的有理。寡人意氣用事,竟然忽略了這些因素。”

  “也罷!”趙王丹歎了一口氣,又道:“寡人坐鎮邯鄲,就不選擇提兵親征。”

  平陽君見趙王丹放棄了這個想法,恭維道:“王上,聖明。”

  趙王丹問道:“接下來,我國該如何應對。”

  “我國處於四戰之地,若與秦國繼續開戰。我們就會將大部分軍力,放在長平。一旦,諸侯來攻,或者是北胡寇邊。我們就沒有多餘的兵力前去迎戰。”平陽君見趙王丹沒有出言反對,又道:“臣認為,我們應該派人去秦國,商討議和、休戰之事。”

  趙王丹想了想,問道:“我們前去議和,秦國不答應。我們該怎麽辦。”

  平陽君道:“秦國不答應,我們隻能打到底。”

  “好。”趙王丹眸色明亮,語調有力道:“寡人如你所言,派人去秦國,商討議和、休戰之事。秦王若欺我,不肯罷戰,寡人就與他打到底。”

  平陽君見趙王丹總算鬆口了,那顆心也落地了,趁勢道:“王上,我們前去秦國商討議和之事,定會涉及到上黨。王上,打算如何處理上黨。”

  趙王態度堅決道:“馮亭獻地,上黨成為我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當然是寸土不讓。”

  平陽君為難道:“韓王將上黨割給秦國,有法理依據。我國接納上黨,與秦國不宣而戰。我國戰事不利,前 去議和。我們在上黨這件事,寸步不讓。秦國定不會與我們議和。”

  趙王丹問道:“你說該怎麽辦。”

  “臣認為,我們應該將上黨一分為二。”平陽君見趙王丹沒有出言反對,又道:“秦國得到了好處,才會與我們罷戰。”

  “上黨一半的疆土,恐怕不能滿足秦王的貪欲吧!”趙王丹問道:“秦王要整個上黨,還要寡人割地,才答應與我們議和。莫非寡人也要答應不成。”

  “我們主動去秦國議和,當然是要給秦國一些好處才行。”平陽君見趙王丹神色微變,又道:“割上黨一半的疆土,這是我們最後的底線。秦國得寸進尺,我們便與之開戰。”

  將上黨一半的疆土割給秦國,趙王丹心中還是不能接受。趙王丹沒立馬表明自己的態度,淡淡地說道:“此事,容寡人好好想想。”

  平陽君也知趙王丹一時半會不能接受失去上黨一半的疆土。然,他此行的目的就是為了勸阻趙王丹不要提兵親征,以及與秦國言和。既然趙王丹承諾放棄提兵親征,也有意與秦國議和。此行的目的,已經達到。

  平陽君也不願多說,免得引起趙王丹的不適,行了一禮,便躬身退了出去。

  趙王丹命宦者令前去送平陽君出宮。

  趙王丹和平陽君之間的對話,宦者令也聽清楚了一個大概。然,令宦者令想不明白的是平陽君竟然會為廉頗說話。行至宮門,平陽君拱手道:“多謝大令,前來相送。”

  宦者令行了一禮,問道:“平陽君,我有一事不懂,還請賜教。”

  平陽君和藹道:“大令有話,請說。”

  宦者令想了想,斟詞酌句道:“平陽君為何要替廉頗說話。”

  “我也不知道,為何要替廉頗說話。”平陽君聽到趙王丹疑廉頗不肯全力出戰之時,卻不想到自己會為他說話。平陽君從宦者令那道眼神之中,似乎得出了一個答案,問道:“你是不是認為,馮亭獻上黨,我反對接納。平原君、廉頗等人,主張接納。今,廉頗戰事不利,我就應該落井下石。”

  宦者令心裏是這樣想的,但嘴上卻說,“理應如如此。”

  平陽君朝著宮殿的方向看去,又抬頭看了一下蔚藍色的天空,淡淡道:“我和平原君、廉頗等人在接納上黨這件事上,的確是政解不同,也存在很大分歧。但,我們不是敵人。我們都想要自己的國家,變得更強大。隻不過,我們的立場和方法不同罷了。”

  宦者令沒想到平陽君心胸竟然如此,行了一禮道:“送平陽君。”

  宦者令送走了平陽君,回到宮中複命。趙王丹問道:“平陽君說的話,你怎麽看。”

  宦者令道:“王上,臣是不能參與國政。”

  趙王丹道:“寡人讓你說。”

  “國政之事,臣不懂。”宦者令又道:“王上,要不要召見都長君、虞卿前來商議。”

  趙王丹聞言,豁然道:“對啊!寡人怎麽把他們二人給忘了。你速去召他們入宮。”

  宦者令領命,躬身退下。

  宦者令來到都長君坐落的府邸,對著守衛的士卒說了幾句。士卒聽說是趙王的使者,連忙跑了進去。不多時,都長君出來相迎道:“不知大令前來,未能相迎,大令莫怪。”

  宦者令見都長君生了一場病,那個精神抖擻,意氣風發之人,取而代之的卻是垂垂老矣。

  宦者令尚未說話,卻聽見對方傳來劇烈的咳嗽聲。宦者令跟隨都長君進入府邸,刺鼻的藥味,迎麵襲來,忙道:“都長君,我奉王上之命,召你入宮。”

  “大令,我的身體,能入宮乎?”都長君說完,又咳嗽不止,待得平息,又道:“我染重疾,尚未痊愈。醫者讓我靜候修養,不能隨意走動。我若進宮,將疾病傳給了王上。我就是趙國的罪人。”

  “王上召見,都長君不去,我該如何向王上複命。”宦者令也知都長君的身體,一天比一天差。因為患了重疾,留在府中休養三個月,不曾上朝參與國政。

  都長君道:“我也想入宮,可我身體不行啊!”

  宦者令道:“都長君好生養病。我會告知王上的。”

  都長君拱手道:“多謝。”

  趙王丹見宦者令回來了,卻沒看見都長君,問道:“都長君,怎麽沒來。”

  宦者令提醒道:“王上,莫非忘了。都長君患了重疾,正在府邸中靜養。”

  “寡人怎麽把這件事忘了。”趙王丹問道:“都長君的身體,可有好些。”

  “不見好轉,反而更加差了些。”

  “你命太醫令備好良藥,替寡人送給都長君。”

  “喏。”

  趙王丹問道:“虞卿,也不會病了吧!”

  “虞卿正在宮門等候。”

  “請他進來。”

  不多時,虞卿走入大殿,來到近前,行禮道:“臣,拜見王上。恭祝,王上,福澤安康。”

  趙王丹免去了虛禮,直接道:“虞卿,寡人召你入宮,是有事問你。”

  虞卿見趙王丹太直接了,問道:“王上,要問臣什麽。”

  趙王丹看著虞卿,愁色道:“廉頗擊秦失利,大臣們有的喊我打,有的人喊我休戰。寡人一時不知道怎麽辦,想聽聽你的意見。”

  虞卿不答,反問道:“臣想知道王上和平陽君是什麽意見。”

  “寡人問你,你怎麽反問起寡人了。”趙王丹見對方不說話,在等著自己開口,又道:“寡人想提兵親征,與秦一戰。平陽君讓寡人與秦休戰議和。寡人也覺得平陽君說得在理,我們數戰皆敗,不能打下去了。”

  虞卿附和道:“臣也讚成議和休戰。”

  趙王丹又問道:“寡人為何不能親征。”

  虞卿脫口而出,答道:“王上乃一國之君,關乎社稷,不宜親征。”

  趙王丹沉著臉道:“這些大臣都說過,寡人不想聽。”

  虞卿道:“王上不用親征也能退秦,拿回上黨。”

  趙王丹道:“這才是寡人要聽的。”

  虞卿話鋒突變,又道:“臣主張議和與平陽君議和有所不同。”

  趙王丹怔了一瞬,問道:“有何不同”

  虞卿正色道:“讓秦國來向我們議和。”

  “你說什麽? 寡人沒聽錯吧!”趙王丹發出一聲冷笑,又道:“讓秦國來向我們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