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戰與和(下)
作者:傲雙      更新:2021-05-21 15:55      字數:3881
  秦國來向趙國求和,這句話讓趙王丹倍感驚訝。趙王丹見虞卿沒有說話,卻見對方很有把握,並不是一句玩笑話。

  趙王丹平穩心神,問道:“虞卿,讓秦國來向我們議和。不知是你說錯了,還是寡人聽錯了。”

  虞卿鄭重道:“王上沒有聽錯,臣也沒有說錯。”

  趙王丹想了想就覺得不可能,搖頭道:“虞卿啊!虞卿。寡人不知道說你異想天開,還是說你大夢未醒。讓秦國來我國議和,你覺得秦王會答應乎?”

  虞卿正色道:“秦王不答應,我們就逼他答應。”

  趙王丹深知此人充滿智慧,不弱於老相藺相如。又見虞卿,成竹在胸,想必真的是有辦法讓秦國來邯鄲議和。趙王丹問道:“虞卿,有什麽辦法逼秦王來我國議和。”

  “山東六國,能夠獨立抗秦,唯我趙國。秦國要東出函穀,逐鹿中原,伐六國,兼並天下。我國就是秦國最強的敵人。我國和秦國總有一戰,不能避免。王上不伐秦,秦也會伐趙。”

  “這點,寡人知道。寡人接納上黨,就是不想與秦開戰之時,處處被動,受製於秦。”

  “王上接納上黨,我們和秦國就不宣而戰。如今,我們失了上黨大部分疆土。廉老將軍也數戰不利,退守丹河東側,繼續阻截秦軍。大臣們見前線數戰數敗,有的人言和,有的人言戰。”虞卿有意停頓,又道:“臣,也有兩個主意。一個是戰,另一個是和。”

  趙王丹也想戰,但秦軍勢大,不知道如何戰,問道:“若要戰,如何戰。”

  虞卿琢磨出趙王丹的意思也是想打,可是前線失利,他不敢放手一戰,“王上要戰,就要抱有必勝的決心,要和秦國決戰到底。”

  趙王丹也被這句話感染,胸中湧出強烈的男兒之氣,眸色也露出戰意十足。然,又想到平陽君所說的‘田忌賽馬’,他的一腔熱血也逐漸冷卻。

  趙王丹道:“我們丟了老馬嶺,失了先機。我們一退再退,退到丹河東側。丹河之險,豈能阻擋秦軍。我們失了丹河,無險可守。長平就會暴露在秦國的麵前。長平失守,我邯鄲的西大門就被秦國打開。虞卿,我們還能戰乎?”

  虞卿見趙王丹少了先王的氣魄和膽色,問道:“王上見我國數戰失利,心生退意,不想戰,便想議和、休戰。”

  “廉頗不能擊敗王齕,秦國還有武安君白起。此戰,打下去。我們也贏不了。寡人思慮再三,才主張與秦國言和、休戰。”趙王丹又說出心中的擔憂道,“寡人派使者入秦,洽談議和。寡人擔心,秦國會獅子大開口。虞卿,你說有辦法讓秦國來我國議和。不知是什麽辦法。”

  虞卿語調平穩道:“臣的方式與平陽君有所不同。”

  趙王丹問道:“有何不同。”

  虞卿淡淡道:“我們的使者不應該去秦國,而是應該去諸侯國。”

  趙王丹想了想,也想不明白這其中之意,問道:“我們和秦國交戰,議和不去秦國,反而派使者去諸侯國。虞卿,這是什麽意思。”

  “秦王伐韓國數年,才逼迫韓王割裂上黨。馮亭將上黨獻給我國,我們兵不血刃得到了上黨十七邑。我們接納上黨,就等於在秦國這隻猛虎麵前奪食。秦國貪得無厭,豈會容忍。王上不想打,秦王也不會善罷甘休。”

  “那該怎麽辦。”虞卿所說,也是趙王丹最擔心的事情。他派人去秦國言和,秦國不一定會答應。談判破裂,兩國勢必一戰。

  虞卿道:“我們派使者去魏、齊、楚結盟,共同對秦。”

  趙王丹驚道:“結盟抗秦?”

  “對,結盟抗秦。”虞卿語調平穩,表達的態度卻是異常堅定。

  趙王丹想了想覺得不可行,忙道:“魏國懼怕秦國,楚、齊兩國作壁上觀。諸侯豈會,與我們結盟抗秦。我們結盟諸侯,秦王見了豈不是擴大矛盾。”

  虞卿見趙王丹還想和秦國化解矛盾,淡笑道:“我們和秦國的矛盾,已經被激化,也不可調和。對待秦國,隻能用武力。我們和諸侯結盟,這是最好的方式。”

  趙王丹怔了少許,問道:“寡人聽不明白。我國與秦國議和,又與諸侯結盟。這是議和、休戰,還是擴大戰爭。”

  虞卿放緩語調道:“議和是要議的。但,議和不該是我國提出,而是由秦國提出。”

  “寡人沒聽錯?你想要秦國來議和。”趙王丹搖頭道:“簡直比登天還難啊!虞卿,你覺得秦國會與我們議和乎?”

  虞卿堅定道:“會。”

  趙王丹道:“你說說,秦國為何會主動與我們議和。”

  “因為我國背後有諸侯。秦國不懼山東任何諸侯國。但,諸侯結盟,秦國豈不害怕。秦國害怕諸侯合縱伐秦,必會想方設法破壞。秦國頂不住六國合縱的壓力,攻我,就會思慮再三。秦國想打我們,也不敢打。這樣和談就可以談成。”

  趙王丹恍然間明白對方話中的意思,問道:“你是想寡人以武力為後盾,逼迫秦國與我們講和。”

  虞卿見趙王丹醒悟過來,點頭道:“議和的背後,有強大的武力支持,才會更加有效力。一文一武,方能在議和之中立於不敗之地。”

  趙王丹想了想,也拿不定主意,揮手道:“你的計策是不錯。茲事體大,容寡人好好想想。你下去吧!”

  虞卿見趙王丹遠不及先王的果斷、曆練,也不多說,行了一禮,躬身告退。

  平陽君得知趙王丹見了虞卿之後,對議和、休戰,意誌力有些鬆懈。平陽君見好不容易勸服了趙王丹止息兵戈、議和休戰,卻沒想到虞卿的三言兩語,竟然能說動趙王丹之心。

  正在平陽君準備再次入宮之時,趙王丹的使者出現在了他的麵前。平陽君與使者簡短說了幾句,便進入王宮。

  趙王丹將虞卿說的話,一字不漏地說了一遍,問道:“平陽君,你覺得,此事,怎麽看。”

  平陽君聞言,笑出聲來,問道:“王上不會聽虞卿之言吧!”

  趙王丹點了點頭道:“虞卿之言,很有道理。與其我們向秦國議和,不如逼迫秦國主動向我們議和。”

  平陽君笑道:“虞卿的想法太好笑了。”

  趙王丹愣了片刻,問道:“為何可笑。”

  平陽君收斂笑意,正色道:“秦、趙兩國都是強國。強國相爭,必有一傷。這是諸侯想要看到的。我們與諸侯會盟,諸侯會答應乎?”

  趙王丹見對方說了一半,有意停了下來,問道:“你這話是什麽意思。”

  “虞卿之計雖好,但諸侯豈會看不懂,我們的用意。”平陽君神色多了幾分擔憂,“先王逐鹿中原,征戰諸侯。無論是秦、齊,還是燕、北胡,甚至是同出三晉的韓、魏,都被我國攻伐。我國和諸侯關係不和,這點王上不會忘了吧!”

  “父王,征伐諸侯,與諸侯關係不和,但總體趨勢還是好的。”趙王丹道:“我們與諸侯會盟攻秦,諸侯豈會拒絕。”

  “諸侯不僅怕秦國,還忌憚我國。”平陽君見趙王丹不語,又道:“我國和秦國交戰,諸侯見兩虎相爭,怎會不樂。諸侯看著我們和秦國打得兩敗俱傷,定會張燈結彩。可,他們幫我們擊敗秦國,天下諸侯之勢,便是我國最強。如此,天下諸侯又會不安。”

  趙王丹想了想,答道:“你說得不無道理。”

  平陽君道:“春秋有五霸,戰國有七雄。大爭之世,之所以還能維持七雄的格局,就在於勢力均衡。一旦,有人打破了這種均衡,就會引發大戰。無論是魏國強盛之時,還是楚國亡越之時,甚至是齊國亡宋之時。因為打破了天下平衡,才遭到諸侯圍攻而弱。王上見諸侯相爭,又會如何。”

  趙王丹道:“周室、韓國雖弱,卻不被滅。就是因為他們以諸侯製約諸侯,圖存圖強。寡人見諸侯相爭,也會兩不相幫,坐收漁利。”

  平陽君問道:“我們與諸侯結盟抗秦,諸侯會答應乎?”

  趙王丹道:“不會。”

  平陽君聞言,很是滿意,放慢語調道:“我們與諸侯結盟不成,傳到秦國,就會升級兩國矛盾。秦國得知,更不會與我們議和、休戰。”

  趙王丹想了想,點頭道:“你言之有理。”

  平陽君趁勢道:“臣,認為虞卿之計,不可取。”

  趙王丹心中的意誌也開始鬆懈,歎道:“寡人,也覺得虞卿之計,難能成功。”

  平陽君琢磨出趙王丹心中的想法,加強攻勢道:“臣認為,我們主動去秦國議和,不但不會失了我國的體麵。反而能彰顯,我國議和的態度,還能緩解我國和秦國之間的矛盾。王上,諸侯不可信。大國之爭,要靠自己。”

  趙王丹聽到最後一句,便打消了與諸侯結盟抗秦的想法,正色道:“你說的不錯,大國之爭,隻能靠自己。寡人沒有想到這一層,險些壞了大事。也罷!寡人就派人去秦國主動議和。”

  平陽君恭維道:“王上聖明。”

  趙王丹道:“去秦國議和的任務,寡人就交給你了。”

  平陽君忙道:“王上,去秦國議和,臣舉薦一人。”

  趙王丹問道:“何人。”

  平陽君道:“鄭朱。”

  趙王丹想了想,對這個人沒有半點印象,問道:“此人,有什麽能耐。”

  “此人,博聞強記,能言善辯。十年前,他曾代表我國,出使秦國,與秦王談判。秦國與我國交換土地,先王也沒把本國的疆土交給秦國。秦王派公子繒前來我國索地,氣焰囂張。先王自知理虧,也不想正麵得罪秦國,派鄭朱前去答複秦使。鄭朱的一席話,讓秦使無功而返。”

  “鄭朱說了什麽。”這件事雖不是很遙遠,然,那時的趙王丹年幼,也記不清了。趙王丹也好奇,鄭朱說了什麽,導致秦國使者悻悻而去。

  “他說,我們交換的那些土地,距離趙國遙遠,離秦國近。秦國沒有攻占這些土地,是因為先王的賢明和先臣的力量,才能掌控在趙國手中。先王豈能將先祖的疆土割給秦國,留下罵名乎?換地之事,先王毫不知情,乃臣子所為。”平陽君又道:“先王不認,又讓秦國憑借實力來取。秦王怒而伐我,才有了閼與之戰,敗秦之事。”

  閼與之戰,趙王丹豈能不知。秦國三十年,征伐諸侯,毫無敗績,卻最終被趙國擊敗,斬殺秦國數萬將士。這也是秦王稷繼位以來,自從函穀關被齊、韓、魏三國攻破之後,最大的慘敗。

  平陽君見趙王丹沒說話,又道:“鄭朱與秦國打過交道,定能為我國爭取利益,迫使秦國罷兵言和。此事交給他,定能水到渠成。”

  “寡人相信你的推薦。”趙王丹道:“出使秦國,罷兵休戰的任務,寡人就交給鄭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