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樂乘斬三將
作者:傲雙      更新:2021-05-21 15:54      字數:5052
  話說高陽君領兵犯趙,攻破了幾座代郡的小城,便被代郡郡守許曆阻擋,無法在取得更大的戰果。高陽君能征善戰,作戰勇謀。然,他的對手許曆也是厲害的人物。

  高陽君為了打破僵持的局麵,用了很多計謀。可,許曆就是不上當,堅守勿出。高陽君不能將許曆引誘出城而戰,又攻不下眼前這座城池。此刻,他進不得,退也不行。

  連續幾日強攻,燕國損兵折將。然,趙國的城池,依舊是固若精湯。這日,高陽君又率軍強攻三次,都被趙軍給擊退。高陽君隻好,鳴鑼收兵,召集部將,商議軍政。

  就在這時,一名斥候,高呼道:“報。”

  高陽君喊道:“進。”

  斥候快步走上前,高聲道:“啟稟高陽君,成安君來了。”

  斥候話語剛落,成安君身穿鐵甲,按著長劍,身後跟著五名戰將,走進營帳。高陽君見了,上前迎接道:“成安君,你怎麽來了。”

  高陽君身邊的部將齊聲道:“見過成安君。”

  成安君直接走向主位,轉過身來,麵對高陽君,語重心長地道:“高陽君,王上對伐趙的戰果,很不滿意。”

  高陽君聽出成安君的意思是王上責怪他伐趙不利,辯駁道:“成安君,非我作戰不夠勇武,實在是趙國的將領太難纏了。我想盡辦法引他出城一戰,對方卻躲在城裏,堅守勿出。”

  成安君不聽這套說辭,冷聲道:“高陽君,王上要的是伐趙取得新的戰果。”

  高陽君頭疼道:“趙國不出戰,我也沒辦法。”

  成安君見趙將竟然抵擋住高陽君的攻勢,還不落敗,問道:“趙將是何人。”

  “許曆。”

  “許曆這人我聽過。”成安君總算想通了高陽君為何伐趙沒有新的進展,原來是許曆坐鎮,愁色道:“我們的對手是他,想要取得新的戰果,那就難了。”

  高陽君問道:“成安君此番前來,是替換我伐趙乎?”

  成安君道:“王上見高陽君攻趙不利,增兵十萬,助高陽君拿下代郡。”

  高陽君見王上沒有讓成安君取代自己,又有十萬新生大軍,請戰道:“請成安君再給我三天的時間,我一定攻破此城,拿下代郡。”

  成安君取下腰上掛的佩劍,放在案幾上,坐了下來,語調不高不低地問道:“高陽君,你可知,王上為何增兵十萬?”

  高陽君見自己主動請戰沒有得到對方的應答,反而有此一問,愣了少許,茫然道:“末將不知。”

  長安君見他不知道趙國換將伐燕之事,歎道:“我們又多了一個對手。”

  “誰。”高陽君見對方說這句話的時候,眉宇間多了點愁色,想必這人很難應付。

  成安君吸了一口冷氣,吐了出來,“安平君田單。”

  “成安君說什麽?”高陽君不相信自己耳朵聽到的,問道:“我們的對手是安平君田單?”

  “不錯。”成安君見他聽到這個消息,不壓自己聽到這個消息時候的表情,又道:“趙國以濟東之地,換安平君為將。趙王築高台拜安平君為將,此刻,安平君率軍北上,助趙伐我。一個許曆讓人頭疼,又多了一個安平君。此戰,不好打啊!”

  成安君見高陽君聞言,不但不憂慮,反而縱聲大笑,問道:“高陽君,笑什麽。”

  高陽君輕蔑道:“趙國馬服君領兵前來,我尚有顧慮。區區安平君,我才不把他放在眼中。”

  安平君的事跡,成安君豈能不知。那是擊潰燕國,挽救大夏將傾齊國的名將。眼前這人卻小看他。成安君提醒道:“高陽君不可大意,那是破燕複齊的安平君。”

  “成安君,非我看不起安平君,他根本就不是我的對手。安平君遇上我,也算他倒黴。”高陽君笑道:“安平君若來,我必將他斬於陣前,壯我聲威。”

  “安平君和許曆合兵一處,高陽君打算如何應對。”成安君也見識過此人的勇武,否則,以他亡國之人的身份,豈能被燕王封地拜君。

  “安平君率軍前來,許曆便不會堅守勿出。我們破趙的機會就來了。”高陽君想到自己將建立功業,朗聲道:“先斬安平君,再斬許曆,攻破代郡,南下邯鄲,建立不世之功,以報王恩。”

  成安君見他太過自傲,甚至有點桀驁不馴,再次提醒道:“安平君和許曆都是征戰沙場的老將,此戰,我們不可大意。”

  “安平君莫要擔心,戰場上的事,就交給我了。末將定會斬殺安平君和許曆,攻破代郡。”高陽君揚聲道:“秦國伐趙,奪取三城。我們也要攻下代郡,開疆拓土。燕、秦同時作戰,趙國自顧不暇,豈有不敗之理。”

  成安君道:“高陽君,趙國聯合齊國,擊退了秦國。秦國已經退兵了。”

  “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高陽君哂笑道:“秦國對付諸侯,一向都是趁虛而入。趙國聯合齊國,秦國見了,不能占便宜,就會退兵。”

  成安君想起秦國,通過卑鄙的手段,擊敗魏國,收回河西;攻破三晉,也是朝秦暮楚;無論是張儀不顧國家信義,欺騙楚國,還是秦王稷不顧黃棘兄弟之盟,對楚國落井下石,最終楚懷王克死秦國。楚國也在秦國卑鄙的手段下,吃盡了苦頭。秦國向來就是為了贏得勝利,不擇手段。

  秦國手段雖令諸侯痛恨。可,秦國還是欺壓韓、魏,馬踏郢都,掘楚王陵。中原諸侯,皆不能奈何秦國。今,秦國都退兵了,足以見得趙國不好攻伐。

  成安君謹慎道:“我們沒有秦國牽製趙國,伐趙,也討不到便宜。趁我軍未敗,不如與趙國言和。”

  “沒有秦國牽製趙國,我們也能夠拿下代郡,攻破邯鄲。成安君不想一戰敗安平君,揚名諸侯。”高陽君抓住了成安君想要建功立業、揚名天下的那顆心。

  “我們還是要小心些。”成安君被這些話所動,但他向來謹慎、穩重。否則,他豈能弑殺燕惠王,另立新君,位居高堂,封君拜相。

  高陽君見對方用兵太過謹慎,笑道:“趙王不用馬服君,卻用濟東之地換取安平君,簡直愚蠢啊!趙王想用安平君一人,擊我燕國,塵定北疆,莫非欺我燕國無人乎。”

  成安君見趙國想要安平君一人,壓製燕國,的確是欺人太甚,高聲道:“趙王自大,欺我燕國。我們失去的,也該像趙國討回來。”

  “報。”一名斥候,走了進來道:“趙國向我們下宣戰書。”

  高陽君一把奪過宣戰書,看也不看,扔在地上,怒道:“請成安君下令出征。”

  諸將也主動請命。

  “老夫見諸將,同仇敵愾,士氣高昂,倍感欣慰。老夫也不能滅了我國的威風,長他人的誌氣。趙將是許曆如何?是安平君又如何?老夫征戰一生,豈會怕之。”成安君高聲道:“明日首戰,何人願一馬當先,斬殺敵將,壯我聲威。”

  一人道:“末將願打頭陣,斬殺趙將,以正軍威。”

  “好。”成安君見一員虎將挺身而出,卻不認識,問道:“高陽君,此將姓甚名誰。”

  高陽君高聲道:“他的名字叫榮辛,是我侄兒。有萬夫之勇,諸將莫敵。成安君以他為將,首戰,定能告捷,揚我軍威。”

  成安君身邊一部將問道:“高陽君,戰陣不是兒戲,首戰至關重要,不可馬虎。”

  榮辛聽後,憤憤不平,鼻息沉重。高陽君笑道:“有句話說得好,舉賢不避親。我侄兒有萬夫之勇,也是諸位所見。他曾獨率一軍,伐齊,破五城,這是他的戰功。”

  成安君笑著道:“榮辛,你的對手是安平君。你可有把握戰勝他。”

  榮辛輕蔑道:“安平君不過是跳梁小醜,我出戰,必將用斧頭,將他斬於陣前。”

  “好。”成安君見對方誇誇其談,信心十足。既然對方誇下海口,他也給高陽君一個麵子,表彰道:“高陽君有其侄,何人能敢比之。榮將軍,老夫就以你為將,前去斬殺安平君,壯我聲威。我若攻破趙軍,拿下代郡。我定會向王上舉薦你的功勞,封侯拜將,指日可待。”

  “多謝成安君。”榮辛冷哼道:“我定會用自己的斧頭,斬殺安平君,為國建功。”

  翌日,午時剛過。燕、趙兩國大軍,列陣與前。旌旗迎風招展,遮天蔽日。四周的空氣,驟然冷淡,充滿肅殺的氣息。

  許曆高聲道:“燕、趙兩國,從燕昭王時,兩國便開始較好,數十年不起兵戈。今,燕、趙再續秦、晉之好。燕國為何不顧燕、趙之盟,以及兩國之好,出兵伐我。”

  成安君高聲道:“燕國被齊國、中山國聯合攻破,趙武靈王扶持燕昭王從韓國歸燕繼位,並以平叛驅齊的口號,擊退齊人和中山人。燕國能有今日,趙國功不可沒。”

  許曆喝問道:“既然如此,爾等為何不思趙國之恩,起兵攻我。”

  成安君叱喝道:“趙武靈王在位時,燕、趙一直友好。趙何不顧兩國友好,公開撕毀盟約,出兵伐我,還收留叛將樂毅,並以地封君。我王繼位,趙何聯合韓、魏、楚共同伐我。這就是趙國對燕國之恩。”

  許曆也知先王為了趙國的利益,的確做了很多不利於燕、趙兩國友好之事。許曆也沒有被對方的話語給鎮住,反問道:“先王為何聯合韓、魏、楚攻伐燕國。成安君豈能不知。”

  趙、韓、魏、楚共同伐燕,是因為安成君弑殺燕惠王,另立新君,且未逾年,便改號。許曆一句話便讓對方陷於被動。高陽君見言語上討不到便宜,高呼道:“自古以來,成王敗寇。趙國可以伐燕,燕國也可以伐趙。安成君,不需與之說,一戰分高下。”

  高陽君看了身邊榮辛一眼,冷聲道:“該你上場了。”

  榮辛騎著戰馬,手拿斧頭上前,挑釁道:“安平君,還不快快出來受死。”

  安平君見陣前有人挑釁自己,問道:“眼前這位莽夫乃何人。”

  樂乘認識叫陣之人,應答道:“安平君,他叫榮辛,是高陽君的侄兒。”

  “哦。”安平君問道:“此人有何本領,竟敢出來叫陣。”

  樂乘笑道:“此人是高陽君侄兒,仗著高陽君的勢力,胡作非為。望諸君伐齊,此人撿了一個便宜,占領齊國五座小城。從那以後,此人就覺得有萬夫不當之勇。”

  安平君道:“哦,是這樣啊!”

  許曆笑道:“有一種欺騙,那就是騙自己。燕國諸將,恭維高陽君,說了幾句此人的好話。此人聽了,真的就覺得自己無所不能。此人手持斧頭,懸空不足半響,便立於地,由此觀之,臂上無力,又狂妄自大,是個無能之輩。”

  樂乘道:“安平君就讓我去教訓他。”

  安平君道:“那就辛苦樂將軍了。”

  榮辛叫陣少許,見趙軍陣營,無人出戰,誤以為趙人害怕他,更加有恃無恐地叫囂道:“都說趙人,能征善戰,我看不過如此。遙想當年,趙武靈王何其雄哉,不懼天下諸侯。怎知,趙武靈王之後一代不如一代。今,落魄得竟以地換將,還要齊人伐燕。我看啊!趙國氣數已盡,再無男兒。”

  “休要猖狂,我來教訓你。”樂乘持戈上前,喝道:“豎子,安敢欺我趙國無人乎?”

  榮辛喊了半天,總算來了一名趙將,語調輕蔑道:“來者何人,報上名來。我這把斧頭,不砍無名之輩。”

  “我乃樂乘,趙之無名小卒。”

  “樂乘?”榮辛知曉樂氏一族,名將輩出是不好惹的,且不說樂羊伐中山,樂池護送燕昭王歸國。樂毅、樂英伐齊之功,聞名天下。

  安成君見來將是樂乘,問道:“高陽君,樂氏一族向來能征善戰,名將輩出。此人,你可了解。”

  高陽君道:“此人是樂氏族人,曾跟隨樂毅伐齊,立下戰功。燕惠王猜忌樂毅,導致軍心離散。樂乘跟隨樂毅去了趙國,並紮根趙國。我聽說此人,在趙國是位上卿,沒有顯赫的軍功。”

  “能夠跟隨樂毅伐齊,落跟趙國的人,位居上卿,絕不簡單。高陽君,要不要將榮辛召回來。”成安君見樂乘,就好像看見了樂毅,的確有將帥的風骨。

  “樂乘沒有戰功,不過是趙國上卿而已。榮辛伐齊,攻占五城,豈會怕他。”高陽君高喊道:“成安君,莫要擔心。他不過是有樂氏名聲而已,有何懼之。榮辛,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

  榮辛心中懼怕,卻聽到高陽君之語,頓時,信心倍增,喝問道:“趙國無人了嗎?竟然派一個老人前來送死。”

  樂乘見眼前豎子,大言不慚,喝道:“我雖年邁,斬殺你,綽綽有餘。”

  榮辛才不相信對方有能力斬殺自己,洋洋灑灑地問道:“樂乘,你可知樂毅、樂間、樂英,三人乎?”

  樂乘傲色道:“望諸君是我樂氏男兒的驕傲。樂英、樂間是我樂氏男兒的風骨,豈能不知。”

  “樂毅、樂英率軍伐齊,戰功赫赫。樂毅雖叛燕歸趙,吾王也善待其後,封為昌國君。你不如降順於我,一同伐趙,建立功業,事成之後,我為你請功,封君拜將,指日可待。”

  “趙氏對我樂氏恩情,難以報答。我怎麽能為了功名利祿,背叛趙氏。樂間為燕國昌國君,我和他各為其主。戰場相見,也隻能分個高下。”

  榮辛舉著斧頭,威嚇道:“你不肯歸降於我,我隻能用斧頭斬殺你。”

  樂乘高聲道:“廢話少許,一戰定勝負。”

  “打就打,我還怕你不成。”榮辛高喝道:“拿命來。”

  樂乘勒馬揮著長戈直逼對手。兩人交手,不到三個回合。樂乘便見對方手中戰斧打落在地。榮辛還沒有反應過來,便被送了性命。

  “樂乘老兒,敢傷我父,拿命來。”兩騎高呼而出,手持長劍。

  樂乘見之,策馬向前,連挑兩將,並刺於馬下。轉瞬間,樂乘斬殺燕國三將,趙國將士見了,士氣大增,齊聲歡呼。

  安平君見首戰,斬殺三將,士氣高漲,拔出長劍,高喝道:“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