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許曆
作者:傲雙      更新:2021-05-21 15:54      字數:3963
  燕國趁著秦國攻趙,趁火打劫,出兵南下犯趙。代郡郡守許曆一邊派兵抵抗,另一邊修書一封,快馬加鞭,送回邯鄲。然,趙國邯鄲給他的命令是堅守勿擊,不要擴大戰事。

  話說代郡郡守許曆,其父許鈞是跟隨趙武靈王攻伐中山時,獨領一軍。沙丘宮變,許氏一族也遭受到打壓。及至趙惠文王除去權臣,善待父輩的功臣。然,趙國推行胡服騎射之後,想要成為一軍之將,必須經過嚴格的選拔,以及戰功。這時的許曆,也不過是趙國一名百夫長。公元前270年,秦國攻伐趙國閼與。趙惠文王召集廉頗、樂乘等能征善戰之人詢問,是否救閼與。

  廉頗、樂乘等人皆主張,不宜救閼與,應該將兵力重點防守邯鄲。趙奢見趙惠文王不甘心,又忌憚秦國的實力,以‘狹路相逢勇者勝’規勸趙惠文王,不能將閼與之地棄之不管。趙奢的主張與趙惠文王不謀而合。於是,趙惠文王就破格提拔趙奢,以他為將,救援閼與。

  閼與之戰,趙奢出奇計、長途奔襲作戰,趙國大勝,秦國慘敗。趙國打贏了一場原本無法取勝的戰爭。趙奢因戰功,被封為馬服君。許曆也因為獻計有功,被封為國尉。許曆用戰功,重新找回了許氏先祖的尊嚴和榮耀。隨著北疆局勢不穩,趙惠文王調許曆去代郡,負責北疆戰事。

  趙惠文王甍,趙國新舊政權換助,邯鄲正處於多事之秋。加之,秦國犯趙。燕國來犯,趙國堅守勿擊,不擴大戰事,許曆尚且能夠理解。可,趙國擊退了秦國,卻不見趙王下達新的政令。

  好在,許曆是有謀略,穩重之人。他雖不見趙王下令還擊燕國,收複疆土。但他還是兢兢業業做好自己本職工作。代郡的文臣武將在他的率領下,各司其職,武將也戒驕戒躁。

  這日,許曆指揮將士,擊退了燕國一次又一次進攻。隨著,夜色的降臨。戰事,總算暫時結束。此時,一騎快馬的到來,打破了夜色的平靜。

  許曆展開斥候送來的國書,看著國書上的內容,大喜道:“諸位,王上,調派大軍北上。不日,我們就可以出擊燕國,收複疆土。”

  “太好了,忍了這麽久,總算可以主動出擊。”諸將聽聞大軍將至,可以主動出擊,收複疆土,憋了很久的怨氣,紛紛請戰。

  副將趙均問道:“郡守,是馬服君領兵前來嗎?”

  許曆搖頭道:“不是。”

  又一人道:“郡守,是廉頗老將軍來了?”

  許曆道:“也不是。”

  一人道:“樂乘將軍?”

  “不是。”許曆搖頭道:“是安平君田單。”

  “什麽。”諸將聞言,一片聒噪。諸將想不明白,怎麽會是安平君田單領兵。

  許曆本以為自己可以見到老朋友馬服君趙奢,卻也不曾想到領兵的人會是安平君。趙均誤以為自己聽錯了,忙問道:“安平君是齊國人,怎能率領我大趙男兒北擊燕國。這豈不是說,我大趙無人乎?”

  諸將聞言,也是忿忿不平,迎合道:“王上以安平君為將,豈不是說我趙國無人可用。”

  “好了。”許曆雖想不通王上此舉是為了什麽,但也極力約束部將,語調溫和道:“王上以安平君為將,自有打算。安平君的名聲,我不說,你們也知道。北伐燕國,有安平君助我,燕國豈能不破。”

  諸將想想也是,安平君可是燕國的噩夢。有他相助,趙國定能擊敗燕國,收複疆土。再者,許曆在軍中素有威望,諸將也不在有不滿的情緒。

  許曆安撫住了諸將,厲聲道:“諸位,安平君尚未抵達戰場之前,我們要守住疆土,不能讓燕人前進一步。”

  諸將齊聲領命道:“喏。”

  諸將走後,一人壓低聲音道:“父親,你怎麽了。”

  許曆單手支撐著額頭,語調疲憊道:“可能是因為阻擊燕國,太累了。”

  “父親。”許謖問道:“莫非是王上以安平君為將,另有隱情。”

  許曆雖什麽也沒說,卻被自己兒子察覺,也不瞞他,輕聲道:“安平君是齊國國相,也是齊國的柱石。按理說,安平君是齊人,卻替趙出征。你就沒覺得有什麽奇怪之處?”

  “父親所說,也是孩兒想不明白的。”許謖見父親看國書的時候就已經察覺到了。

  “我們身在代郡,遠離邯鄲。邯鄲發生了什麽事,我們也不能第一時間知曉。”許曆吸了一口氣,又道:“先王甍,新王繼位,太後主政,平原君為相。這些時日,邯鄲發生了很多事。”

  許稷道:“孩兒還聽說,魏相魏齊亡趙,投奔平原君。秦國趁機,出兵伐我。我國也丟了三座城邑。”

  許曆道:“你說的不錯。為了應對秦國,左師觸龍規勸太後,送長安君去齊國為質。趙、齊結盟,方擊退了秦國。”

  “父親說什麽?”許謖楞道:“太後將長安君送去齊國?孩兒記得,長安君是太後最喜愛的小兒子。”

  “太後雖是女兒身,但她的氣魄、胸襟,比得過很多男兒。麵對國家有難,太後懂得取舍。”

  “父親。”許稷問道:“邯鄲有太後、平原君、老相藺相如等人,安平君怎會替我國,北伐燕國。莫非安平君是為了大義,維持天下和平。”

  “你真以為安平君北伐燕國是出於大義,是為了天下和平。”許曆語調沉重道:“為了請安平君伐燕,我國以濟東之地作為條件。”

  “什麽?”許謖見自己聲音太高,忙壓低聲音道:“王上怎會如此糊塗。濟東之地是花費了幾代人的心血,犧牲了多少將士才得到的。為了對付燕國,怎能將濟東之地割給齊國。”

  “先王剛去,國政不穩。秦、燕皆犯我疆土,這也是沒辦法啊!”許曆叮囑道:“這件事,你知道就行了。切記,不可傳揚出去,亂了軍心。”

  許謖見這麽大的事情,父親還能穩若泰山,拱手道:“孩兒,絕不會泄露半個字。”

  許曆信得過這個兒子,又道:“至於太後、平原君、王上為何不用馬服君、廉頗等本國將領擊燕,反而以濟東之地換取安平君。真實的原因是什麽,我們都不知道。但,我相信太後和平原君不是糊塗之人,此舉,定有深意。我們做好守衛疆土的責任,其他的,不該問的,不該說的,別問,更別說。”

  許謖道:“孩兒記住了。”

  許曆揮手道:“下去吧!”

  許謖行禮,躬身告退。

  “莫非趙國真的無將可用。”許曆想起趙國目前的現狀,新王年幼,太後主政,內外不穩。趙國既要防備秦國,還要提防北胡南下以及燕國犯邊。許曆平穩心神,走出營帳,望著月明星稀,獨自惆悵。

  話說,安平君田單率領大軍北上,經過鄗城,途徑中山國國都靈壽。趙武靈王滅了中山國之後,修了一條直道,抵達代郡。因此,安平君用了十日就抵達了代郡。

  安平君率領的兵馬與代郡的兵馬,合兵一處。代郡郡守許曆召集部將,前來麵見安平君,必要的禮節是不能缺少。安平君見許曆好相處,也知這位跟隨馬服君破秦的老將是值得依靠,值得信任,也不敢怠慢了他。

  然,代郡部將見趙王以齊人安平君為將,樂乘為副將,且所有兵馬任由齊人調度,不悅之情,表露在言行之上。好在,許曆壓陣,這些人雖是內心抵觸,言行不滿,也不敢過度放肆。

  安平君也知自己的處境艱難,他是齊人,雖被趙王築高台拜將,但想要得到趙卒的認可,光憑一道王命是不行的。安平君乃一代名將,也是好兵道之人,在齊國位居高位,處理這些事也是遊刃有餘。

  安平君若以排除異己,培養親信,或者殺將威懾不服之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顯然是愚蠢的。這些手段,不僅不能幫他在軍中樹立威信,相反,還會引發更大的惡果。要想贏得趙卒的擁護,樹立自己的威信,那麽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伐燕取得勝利。

  安平君見諸將皆不滿他,也不生氣,直言道:“我知道諸位對我為將頗有不滿。但我要告訴諸位隻有一件事,我是趙王築高台以拜將,君臣皆知。你們不服我,就是不服趙王。我希望諸位能夠放下偏見,與我一起北擊燕國,建立功勳。不負君王,不負社稷。”

  許曆是識大體,懂大局之人。他不管趙王是以誰為將,或者是由誰來統籌指揮收複疆土、北伐燕國之事。他要的很簡單,那就是收複疆土,擊退燕國,確保北疆無戰事。

  當下,許曆率先出列道:“末將,願聽安平君調令。”

  樂乘見郡守、國尉兼任老將軍的許曆都上前聽命,也拱手道:“末將,願聽安平君調令。”

  許曆和樂乘兩位有資曆、有名望的老將皆表明態度,聽安平君調令。其他諸將也紛紛拱手,齊聲高呼道:“我等,願聽安平君調令。”

  “好。我們就一起北伐燕國,收複疆土,還我北疆太平。”安平君就知道,隻要有許曆、樂乘兩位將軍聽他調令,他就能立足軍中,且調動大軍北伐燕國,建立功勳。

  諸將皆齊聲道:“喏。”

  安平君語調客氣道:“許老將軍,你負責燕、趙兩國邊境之事。這場仗,應該如何打。”

  許曆早就想好了破敵之策,當下將自己擬好的戰略,拿了出來,遞給安平君。安平君接過戰略圖,看了一遍,大喜道:“好。許老將軍的戰略,真是太好了。有了這份戰略圖,收複疆土,擊破燕國,我又多了幾成把握。”

  安平君一邊說著,另一邊將戰略圖遞給樂乘觀看。樂乘看後,如獲至寶,也是讚不絕口。安平君率領眾人,走近用泥土堆積的堪輿圖,上麵標誌著敵我雙方的兵力分布,以及燕、趙邊境的河穀和山脈走形。

  許曆指著堪輿圖,分析敵我雙方的優勢和劣勢,以及燕國軍力部署情況。許曆將自己知道的事情,一字不落的說了出來。安平君和樂乘一邊認真傾聽,另一邊完善戰略部署。

  安平君了解了燕軍的部署及戰力高低,問道:“許老將軍,燕將高陽君如何。”

  許曆道:“此人,作戰勇謀,能征善戰,是一位難得的將才。”

  安平君又道:“許老將軍與之交手,勝算有幾成。”

  許曆道:“勝算不足五成。”

  樂乘見許老將軍說出這樣的話來,可見,高陽君的確是不容易對付之人。此戰,若要取得勝利,也會付出沉重的代價。

  安平君聽過高陽君的勇武,再加上許老將軍的這句話,感歎道:“許老將軍對戰高陽君不足五成,此戰,不好打啊!”

  “不好打,也要打。燕國占我國土,豈能不收複。”許曆高聲道:“請安平君下令,出征燕國。”

  諸將也道:“請安平君下令。”

  “好。”安平君見部將,上下齊心,請戰之音高漲,也被情緒感染,朗聲道:“傳令下去,埋鍋造飯,吃飽喝足。明日大軍出征,北擊燕國,收複失地,還我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