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燕武成王
作者:傲雙      更新:2021-05-21 15:54      字數:3602
  翌日,陽光普照,天氣晴朗,邯鄲萬裏無雲。諾達的叢台宮廣場上站立五萬出征的將士,金戈林立,旌旗遮天蔽日。三通鼓聲剛過,趙王丹在數萬將士及數十萬臣民的歡呼聲中,一步步走向高台。

  趙王丹每上一台階,腦海深處就會想起祖父、父親建立的豐功偉業,無不熱血澎湃。他是趙國的王,他也要建立萬世的功業,揚威名與諸侯四海。

  趙王丹登上高台,麵向而立,拔出佩劍,劍尖指向天空。趙國君臣和數萬將士見了,無不齊聲高呼。趙王丹將長劍收回劍鞘,台下一片安靜。這時,鼓聲大作,旌旗隨著風聲獵獵作響。

  司禮高呼道:“請安平君登台。”

  安平君田單身穿鎧甲,頭頂將帽,腳步穩健,登上高台,麵向趙王丹而拜。

  司禮道:“典禮開始。”

  趙王丹取下身上的佩劍,遞給安平君,高聲道:“寡人拜安平君為將,北伐燕國。寡人在邯鄲,備好美酒佳釀,以待君歸。”

  “謝,趙王。”安平君雙手接過趙王丹遞來的長劍。

  趙王丹意氣盎然地高聲道:“北伐燕國,此戰必勝。”

  數十萬人之音,齊聲高呼,“北伐燕國,此戰必勝。”

  等到聲音停歇,趙王丹道:“安平君,北伐燕國之事,寡人就拜托你了。”

  “喏。”安平君走下高台,登上戰車,拔出長劍,高呼道:“出征。”

  “緊急軍情。”一騎快馬,飛入燕國國都薊城,直奔王宮。

  公元前272年,燕惠王七年。燕國權臣公孫操發動政變,弑殺了燕惠王,迎立燕國宗室之人為王,這人就是燕國的新王,也就是燕武成王。然,燕惠王在位時,因伐齊大敗,又因望諸君樂毅之故,燕、趙兩國總體上還算和睦。

  燕惠王被殺,新王繼位成迷。趙惠文王極其不滿,聯合韓、魏、楚,共伐燕國。新燕王在內憂外患雙重打擊下,不但沒有亡了社稷。相反,在風雨飄搖之中,他坐穩了王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燕王封公孫操為成安君,兼任燕國國相。

  新燕王繼位,燕昭王一脈就此斷絕。同時,燕、趙兩國的關係,也走向了惡化。趙惠文王為了緩和與燕國之間的關係,把女兒遠嫁燕國,續燕、趙之好。

  燕、趙雖然進入了短暫的和平。隨著趙惠文王甍,燕、趙兩國的關係又開始出現裂痕。燕王趁著這個時機,出兵伐趙,一報當日繼位之辱。然,燕國大軍南下,攻破趙國幾座小城,並沒有取得大的進展。燕王也不見趙國主動出擊,收複疆土。

  燕王誤判形勢,錯誤地估計,趙國新君年幼,又有秦國犯邊,燕國有機可趁。燕王等著趙國前來求和,得到的卻是趙國邯鄲大軍北上伐燕。燕王手中拿著斥候送回來的緊急軍情,對著朝臣問道:“趙國不求和,出兵伐我。諸位,我們該怎麽辦。”

  成安君公孫操問道:“王上,趙國為將者是馬服君趙奢,還是勇冠諸侯的老將廉頗。”

  燕王搖頭道:“都不是。”

  “都不是。”成安君感到驚訝之餘,又道:“難道是樂乘,或者是樓昌。”

  燕王再次搖頭道:“也不是。”

  成安君又說了幾個趙國能打的武將,都被燕王否決。成安君想了半響,實在想不出趙國以何人為將。

  燕王見狀,主動說道:“是安平君田單。”

  “什麽。”成安君納悶道:“怎麽會是安平君田單。”

  燕國朝臣聽見是安平君替趙領兵伐燕,聒噪不已。畢竟,這裏的諸多武將是經曆了破齊,又被齊國擊敗。安平君就是力挽狂瀾,擊敗燕國大軍之人。安平君的名聲,早就傳遍了燕國,何人不知,何人不曉。

  果不其然,燕國朝臣聽聞趙將是安平君,沒有了鬥誌,皆道:“安平君領兵,這如何是好啊!”

  “安平君領軍,助趙擊我,我們沒有勝算啊!”

  “請王上下令,撤軍歸國,與趙言和。”

  燕王那道深邃而又狠辣地目光看著這群沒出息的臣子,聽著安平君三個字竟被嚇成了這樣,沒有半點男兒的骨氣。燕王心中大怒,卻忍而不發,問道:“趙國來勢洶洶,成安君,可有應對之策。”

  成安君納悶地問道:“王上,安平君是齊國人,也被齊國稱為國之棟梁。此人,怎麽去了趙國,還成為了趙國的將領。”

  燕王看了一眼手中的國書道:“趙國以濟東五十七城,換安平君為將,替趙出征。”

  “什麽?趙國以濟東五十七座城,換安平君為將。”成安君聽到這句話,頓時感到不解。趙國經過胡服騎射之後,國力大增,猛將如雲。趙惠文王也依靠父輩留下的猛將,逐鹿中原,戰功赫赫。怎知,趙惠文王死後,趙國一個能打的人都沒有。

  成安君琢磨少許,便斷定趙國大病不起,大笑道:“恭喜王上。”

  燕王見成安君這個時候還笑得出來,更聽不懂成安君話中的意思,問道:“寡人何喜。”

  “趙國以地換將,想想就覺得好笑。”成安君停了下來,又問道:“王上,難道還沒有看出什麽端倪。”

  燕王頓悟少許,開口問道:“你的意思是說趙國無人為將?”

  成安君洋洋灑灑地笑道:“趙國若有將,豈會以濟東諾達的疆土,去齊國換將。每寸疆土都是先輩用血肉之軀打下來的。無論是趙成侯、趙肅侯,征戰諸侯,絕不言和;還是趙武靈王亡中山、擊三胡、築長城;或者是趙惠文王逐鹿中原,征戰諸侯。這些趙氏的君主,開疆拓土,他們是何其英雄了得。怎知,他們的後代子孫,視疆土為糞土。這豈不是趙國要敗亡的征兆嗎?”

  燕王聞言,也覺得此言不錯,嘲諷道:“趙國莫非真的無人,才會做出這樣愚蠢之事。寡人曾認為趙國有多強盛,卻不過如此嗎?趙武靈王亡中山、擊三胡、築長城,拓地千裏。趙惠文王沒有在父兄的偉業上再添一筆,卻也是逐鹿中原,打遍諸侯。就連虎狼的秦國,也被趙國大敗。趙武靈王之後,子孫卻是一代不如一代啊!”

  劇辛見燕王和成安君小看趙國,提醒道:“豈非趙國無人,是年少的趙王不會用人罷了。”

  劇辛是在趙武靈王沙丘宮變之後,流亡燕國。劇辛也是燕昭王時期,得力幹臣。郭隗、秦開、樂毅、劇辛被稱為燕昭王複興燕國,攻破齊國的四大能臣幹將。

  郭隗、秦開已故,樂毅因被燕惠王猜忌,流亡趙國,燕惠王死後,遙無影蹤。劇辛雖有能力,但燕王因他是效忠燕惠王,故而打壓、疏遠,不重用他。然,劇辛畢竟是有才能之人,把他招致麾下,也能降服很多人。

  燕王問道:“趙國有人,為何以地換將。”

  “趙國文友藺相如、平原君;武有馬服君、廉頗。王上莫非忘了,廉頗伐齊,勇冠諸侯。馬服君一戰敗秦,天下諸侯聞名。”劇辛知道自己不受燕王重用,語調也多了點生分,“王上,怎能說趙國無人乎?”

  燕王被這些話堵得說不出一句話來。成安君大笑道:“趙國雖有藺相如、平原君,還有馬服君、廉頗,又能怎樣。趙國上下以地換將,足以說明,趙國高層有人不會用。如此看來,趙國沒有明君,此乃衰敗之征兆啊!”

  “不錯。”燕王有了自信,鄭重道:“趙國有這麽多猛將不用,卻以地換將。趙王昏聵無能,趙國有何懼之。”

  成安君接話道:“想想趙武靈王,想想趙惠文王,乃趙氏真男兒。今,趙國國政,被一個女人主政。趙氏男兒,一代不如一代。趙國衰敗,正是燕國崛起之時。此時,我們不伐趙,更待何時。”

  “不錯。”燕王聞言,激動不已,鬥誌高昂道:“趙國落敗,正是我燕國崛起之時。”

  燕國諸臣,也跟著附和,征伐趙國。劇辛見這群人,自高自大,沒把趙國放在眼中,如此下去,燕國就危險了。然,他也知道,無論自己說什麽,燕王不會聽,反而還會發怒。劇辛心裏明白,燕國會吃大虧,也不說話。

  燕王是有理智,並不是頭腦發熱之人。趙國以地換將雖是愚蠢,但趙國能夠請來安平君為將,他也不能小覷。燕王冷靜下來,問道:“成安君,此戰,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成安君輕視對手,但戰略哦不能藐視對手,神色凝重道:“王上,事到如今,我們和趙國隻能擴大戰事。”

  “擴大戰事?”燕王想了想又道:“我們的對手是安平君,不可大意。”

  成安君唇角露出詭譎的微笑,鄙夷道:“趙國以馬服君為將,或者以廉頗為將,我尚且懼之。今,趙國以齊人為將,有何懼之。”

  燕王想了想,也不敢放鬆警惕,提醒道:“安平君是名揚諸侯的名將,不可大意。”

  成安君豪言道:“王上,此戰,我們必須打。打,必須勝。否則,安平君就會成為燕國的噩夢。我們永遠籠罩在這團烏雲之中,走不出來。燕國要崛起,我們就要戰勝安平君。我們要讓燕國的威名,傳遍中原。”

  “好。”燕王神色激動道:“成安君之語,正是寡人所想。成安君打算如何教訓安平君,助寡人崛起燕國。”

  “臣派高陽君南下,攻伐趙國是沒有問題的。今,趙國以安平君為將,率軍五萬,支援代郡。代郡有十萬之眾,已經是難啃的骨頭。加之邯鄲五萬之眾,想要獲勝,就隻有一個辦法。我們增兵十萬,定能擊敗趙國。”

  “好,寡人就派十萬雄兵,支援高陽君奪下代郡,擊敗趙國。”燕王看著朝臣又問道:“何人願意領兵,助高陽君擊敗趙國,助寡人建立開疆拓土之功。”

  成安君見眾人被安平君嚇破了膽色,無人願出戰,主動請纓道:“臣,願往。”

  “好。成安君不愧是寡人的賢臣,替寡人分憂。”燕王厲聲道:“寡人的功業就拜托給成安君了。”

  “喏。”成安君躬身領命,轉身走出大殿,前往軍營,點好兵馬,迅速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