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將者之風
作者:傲雙      更新:2021-05-21 15:54      字數:4492
  趙王丹喜得安平君相助,心中大樂,揚聲道:“寡人得安平君,勝得十萬雄兵。安平君要助寡人好好教訓燕國,替寡人出口氣。”

  安平君領命道:“外臣,定會竭盡所能,助趙擊燕。”

  “好。”趙王丹道:“寡人有安平君這句話就安心了。”

  平原君也笑道:“我國得安平君相助,實力大增。區區燕國,豈能不敗。”

  趙國諸臣也順著趙王丹和平原君之語,說了很多恭維的話。趙王丹聽了,更加高興,揚聲道:“來人,備好酒宴,寡人要為安平君接風洗塵。”

  安平君忙道:“趙王,使不得。”

  平原君笑道:“安平君助我擊燕,備酒宴是應該的,有什麽使不得。”

  安平君為難道:“外臣未立下寸功,卻得如此恩寵,實在是受之有愧。酒宴之事,暫且擱置,待我擊退燕國,在喝也不遲。”

  趙王丹見對方不領情,不怒反喜。趙惠文王雖給他留下了豐厚的家底,但這些高勳的武將總是欺負他年少。然,安平君的到來,讓他看到了整頓朝綱的機會。

  趙王丹也不強人所難,笑道:“寡人備下酒宴,等君歸來。”

  安平君拜道:“多謝趙王。”

  平原君見趙王丹投來一道眼神,心有所悟,含笑問道:“安平君伐燕之事,你如何看。”

  安平君神色微變,語調凝重道:“燕王以高陽君為將,出兵伐趙。此人的能耐,我聽說過。此戰,不好打啊!”

  趙王丹見安平君就這樣說了,想必是真的不好打。平原君卻知道,這是安平君為自己謀好的退路。如果安平君信誓旦旦說伐燕,輕而易舉。那麽,他敗了,就毀了一世英名,以及無法給趙國君臣交代。再說呢?不輕視對手,這也是身為名將必備的因素。

  趙王丹問道:“安平君,可有應對之策。”

  “外臣定當竭盡所能,擊退燕國。”安平君見趙王丹少年心性,爭強好勝,流露於外,心想:“齊王年輕的時候,比他穩重多了。”

  “寡人…要的是擊敗燕國,教訓燕國。”趙王丹剛要開口將這些話說出口,卻被平原君一道眼神給頂了回去,轉變話鋒,“伐燕,寡人就拜托安平君了。”

  平原君見趙王丹領會了他的意思,也笑道:“安平君,伐燕之事,就拜托你了。”

  安平君神色難堪地道:“外臣伐燕,名不正言不順,這該如何是好。”

  趙王丹想也不想,脫口而出道:“這好辦。寡人以安平君為主將,負責伐燕之事,告知天下。”

  平原君見安平君遲遲不領命,想必是不讚成趙王丹的做法。平原君也猜到對方想要什麽,續道:“吾王,築高台,拜安平君為將。伐燕之事,安平君全權負責。”

  趙王丹一點就通,補充道:“若有不聽調令,安平君可以便宜行事。”

  安平君得到趙王這句話,方才拱手道:“外臣領命。”

  平原君問道:“安平君打算何時助我擊燕。”

  “兵貴神速。”安平君揚聲道:“燕國南下,若不及時製止,就會刺激燕國君臣的野心。我們要速速發兵,擊退燕國。外臣深受趙王和平原君禮遇,無以回報。外臣明日就領兵北上,擊退燕國。”

  “好。”趙王丹也正有這個意思,意氣風發地道,“明日寡人就拜安平君為將,擊退燕國,還我河山一片安寧。”

  平原君也知戰事情急,不能拖延,笑道:“安平君舟車勞頓,剛抵達邯鄲,就要為我國領兵出征。安平君,受苦了。”

  安平君朗聲道:“外臣,隻能以戰功,方能不負君恩。”

  “好。”趙王丹聽了這句話,內心澎湃不已。

  平原君道:“安平君一路辛苦,明日就要出征伐燕,還請歇息。”

  安平君趕車太久,也是困倦不已。平原君之語,正符合他心意,故而行了一禮,躬身告退。

  趙王丹見安平君的身影,消失在視線之中,遣退朝臣,留下平原君問道:“叔父,寡人剛才的表現,可有不妥之處。”

  平原君沒想到趙王丹會問這句話,回道:“王上之表現,我不能及。”

  趙王丹見沒有被平原君斥責,甚感滿意,又問道:“叔父,寡人想不明白。為何安平君急於伐燕。”

  “兵貴神速。”平原君卻知道,安平君急於伐燕,是因為想要在趙國站穩腳跟。畢竟,安平君和齊王田法章那些事,平原君還是知曉的。此刻,他不能將這些話說出來。

  趙王丹也沒察覺平原君神色不對,又問道:“安平君大破燕國,複興齊國之事,何人不知,何人不曉。寡人見安平君對戰燕國,卻沒有必勝把握。叔父,安平君會不會抵不過燕國高陽君。”

  平原君胸有成竹地道:“王上,無需多慮。此戰,我們是贏定了。”

  趙王丹問道:“叔父如何斷定,此戰,我們必將獲勝。寡人聞安平君之語,對獲勝,也沒有十足的把握。”

  “安平君是故意這般說的。”平原君見趙王丹還沒有吃透這句話,又道:“安平君這樣說,也是給自己留條後路。縱使伐燕不利,他也不會承擔什麽罪責。”

  趙王丹恍然大悟道:“原來是這樣。”

  平原君又道:“安平君這樣說足以見得他是深思熟虛,用兵謹慎,而不是沽名釣譽,誇誇其談之人。”

  “寡人聽了叔父這句話,總算可以安心了。”趙王丹回想起朝堂說的那些話,又問道:“叔父,寡人想不明白。寡人拜安平君為將,他不領命。非要寡人築高台,才答應出征燕國,這是為何。”

  “安平君是叱吒諸侯列國的名將,王上自然要築高台拜他為將,方能彰顯對他的恩寵,以及他的才能。再者,安平君畢竟是齊國人,我國的將領難免有人不服。安平君是想通過此舉,證明自己伐燕是名正言順。若是有人不服,他也有管製的權利。”平原君想到安平君方方麵麵都考慮到了,又不明說,就可得到自己心中所想,的確是一位有能力,且聰明的人,又道:“王上,我們就等著安平君擊退燕國的消息傳來吧!”

  安平君離開叢台宮,並沒有回到趙王丹給他安排的府邸。相反,安平君前去拜訪馬服君。

  馬服君主動請戰,卻被趙王丹和平原君冷遇。這位為國立下赫赫戰功的男兒,那顆熾熱之心是無比寒冷。馬服君回到府邸,便將自己關了起來,閉門不出,也不見任何人。安平君來邯鄲,是頭等大事。趙國君臣無不相迎,馬服君卻沒當回事。

  馬服君年歲雖老,但他的身子,還是比較硬朗。閑著沒事的時候,總會在府邸之中研究兵書。身為兵家,最希望是自己熟悉的兵法,以及自己修寫的兵法,能夠流傳百世。馬服君坐在涼亭,正在觀看司馬穰苴留下一卷兵書,來了一人行禮道:“馬服君,有人求見。”

  馬服君雙眼盯著兵書,回了一句,“不見。”

  那人也沒離去,拿出一塊玉遞給馬服君道:“來者說馬服君見了此物,就會知道他是誰。”

  馬服君接過信物看了一眼,怔了一瞬間,“是他。”

  “馬服君是見,還是不見。”

  馬服君輕歎一口氣,“喊他進來。”

  安平君來到涼亭,行禮道:“馬服君,好久不見。”

  馬服君放下手中的兵書,伸手道:“安平君,請坐。”

  安平君見了老朋友,也不客氣,坐在了他的對麵。馬服君問道:“安平君來見我,不知是為了何事。”

  安平君淡淡道:“當然是來找老朋友敘敘舊,說幾句話。”

  馬服君笑道:“我和安平君可不是朋友。”

  安平君也不生氣道:“我把你當朋友了。”

  馬服君問道:“說吧!來見我何事。”

  安平君道:“趙王以濟東之地,換我為將,出兵擊燕。馬服君,這件事不會不知道吧!”

  “怎麽?”馬服君哼了一聲,看著他,一字一句問道:“你是來嘲笑我的。”

  “非也,非也。”安平君謙恭道:“我是來請教馬服君伐燕之策。”

  “請教?我沒聽錯吧!”馬服君笑道:“安平君以火牛陣大破燕國,挽齊國大夏於危難。安平君之名,天下誰人不知。安平君怎會來請教我伐燕之策。”

  “我雖大破燕軍,複興齊國。那不過是走了好運。”安平君又道:“馬服君一戰破了虎狼之國戰無不勝的神話。秦國十幾年,不敢向東。我豈能與馬服君之功,相提並論。”

  馬服君想起過往的事,淡淡道:“往事已過,提之,有何意義。”

  安平君見馬服君神色和睦,又有點淒楚,含蓄請教道:“趙武靈王沙丘宮變之時,馬服君受到池魚之殃,流落燕國。燕昭王有趙武靈王的氣魄和膽量,錘煉邊騎,伐東胡,破齊國。馬服君深得燕昭王的信賴,被任命為上穀郡守。馬服君對燕國的地形了如指掌,故而,前來請教破燕之策。”

  “安平君,兵道不同,不相為謀。”馬服君又道:“你我多說無益,還請自便。”

  安平君不知道自己那句話說錯了,竟然遭到了無情的驅逐。多年不見,馬服君怎麽變得他快不認識了。曾經那個與他論兵道,縱使雙方怒目相爭,但也會很和諧之人,再也看不見了。

  很快,安平君便想到了一個答案。那就是趙國武將諸多,還有馬服君壓陣。趙國高層,不以本國將領伐燕,卻以地換將,想必是傷了馬服君之心。此刻,他提起這件事,怎能不讓人傷心。

  安平君看著這位能夠讓所向披靡的秦國折損十幾萬將士的老將,卻得不到重用,又想到自己,不被齊王所容,心中多了點心心相惜之情。安平君來此無非是為了見見老朋友,說幾句話罷了。今,目的已經達到,也該走了。

  安平君起身對著老朋友行了一禮道:“馬服君,告辭。”

  馬服君也不是小氣之人,回了一禮,淡淡道:“不送。”

  安平君知道馬服君的個性,說一不二,起身便走。安平君走出府邸,望著慘淡的天空,苦笑道:“來見老朋友,一杯水也沒喝到。田單啊!田單!你落魄了。”

  安平君自嘲完後,心中大為舒坦。趙國能夠令他尊敬,且引以為朋友之人並不多。馬服君是他最尊敬的人之一。他尊敬馬服君不僅是因為馬服君一戰而敗秦的戰功,而是馬服君將者之風以及那顆為國的赤誠之心。

  遙想當年,馬服君也曾是趙武靈王時期,與樂毅、劇辛、廉頗、藺相如、龐爰等後起的將才之秀。可惜,沙丘宮變,導致太多人離散。馬服君也因為遭受到權臣李兌的打壓和排擠,被迫流亡燕國。

  馬服君在燕國流亡期間,深得燕昭王的信任,還因為戰功擔任燕國上穀郡守。馬服君並沒有因為擔任上穀郡守,而出賣燕國的利益。相反,燕國上穀郡守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安居樂業。

  趙惠文王用十幾年之功,鏟除權臣李兌等人,主持朝政。馬服君沒有因為高官厚祿,忘記自己的母國。於是,馬服君上書燕昭王主動請辭,回到了闊別已久的邯鄲,為國效力。可惜,邯鄲早已經是物是人非,再也不是他熟悉的邯鄲和君王。

  馬服君剛正不阿,不依靠權貴,相反憑借自己的實力,成為了趙國一名收租的小官吏。然,他秉公執法,不惜得罪權貴,敢殺了平原君違法的九個管家。

  好在平原君不記恨他,反而將他舉薦給了趙惠文王。最終閼與一戰,打敗虎狼之師,因戰功被封為馬服君。馬服君不因為自己所受的委屈,怨恨母國。相反,馬服君那顆為國的赤誠之心,從未改變,豈不令人追捧。

  安平君歎息少許,踏上馬車,再看了一眼馬服君的府邸。正當他準備離開的時候,府邸追出來一人。那人喊道:“安平君,這是馬服君給你的。”

  安平君接過遞來的東西,問道:“這是什麽。”

  “馬服君說,安平君一看便知。”

  “多謝。”安平君並沒有急著打開,又問道:“馬服君還對我說了什麽。”

  “馬服君說,伐燕衛趙之事,就辛苦安平君了。”

  安平君聞言,心中湧現出莫名的酸痛。盡管遭遇新王的冷遇,麵對不公,卻從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改變那顆為國之心。安平君想起那些因為遭遇不公,就走上痛恨母國之人,再想起馬服君的赤忱之心,對著府邸拜道:“這樣的人,不多啊!不愧是趙武靈王錘煉出來將者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