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誰主動誰尷尬
作者:白止樺      更新:2021-05-20 11:19      字數:2693
  九日開國縣男,食邑三百戶,從五品上。

  陳弈,蕭禹,房玄齡皆為國公。

  蕭禹,房玄齡皆為食邑三千戶,從一品的國公。陳弈身份特殊,食邑超過萬戶,也是從一品。

  是故四人一致認為即使售爵,也僅達到縣伯一級。

  當即定下計劃,各道出售兩名縣伯,售價三十萬斤糧食。每道四名縣子十五萬斤糧食,每道八名縣男為七萬五千斤糧食,每道獲取六十萬斤糧食,依照旱情嚴重程度,酌情調回長安,或就地賑災。

  當日商議妥當,陳弈即派人把消息把消息送去半畝方塘印刷,大肆在長安宣傳。

  消息一出,長安嘩然。

  最先暴躁的,不是軍中將士,而長安學子。

  十年寒窗不及萬斤糧食。

  一時間,學子們紛紛湧書店外聲討陳弈。

  “什麽狗屁詩仙,筒直掉進錢眼裏了。”

  “此賊乃竊國大盜,敗壞朝綱。”

  “天下讀書人之恥,人人得而朱。”

  各類汙言穢語。

  各種人身攻擊。

  學子震怒中,紛紛前往尚書省外請命,高呼懲治陳弈,將其逐出長安文壇。

  長安學子天怒人怨時,各家商賈,鄉紳,特別是有錢有糧,而社會地位較低的富商,趁機快速行動起來。

  這些善於經營的商賈,遠比報讀詩書的學子靈通的多。

  不少商人從武功爵內嗅到不同尋常的味道。

  北方大旱,南方洪澇。

  長安糧價一日三升,朝堂沒有強行征糧,而以武功爵的形式收集糧草,關鍵擅長經營的徐國公親自負責。

  此事有的說道了。

  陳弈善於斂財,堪稱長安的財神。

  然而,他不光善於斂財,與皇帝關係匪淺,關鍵向來言而有信。

  購買爵位,家族獲得入仕的途徑。

  長安富豪商賈,沒人願意錯失良機。

  得知各道名額,很多商人當即返回家鄉。

  長安學子,商賈,各自奔波時,黃昏時,平靜已久的太極殿也熱鬧起來。

  朝廷缺糧,皇帝計劃拿山東貴族開刀,售爵之事引起長安學子嘩變,韋昌山撲捉到絲絲不同尋常的氣息。

  也許,時機成熟了。

  “陛下,皇帝針對世家,河北道起義必然擴大化,單憑柴紹恐難平叛。而徐國公針對學子,長安喧鬧起來,是不是趁機...?”韋昌山恭敬的匯報,詢問李淵的態度。

  “等!”

  “再等幾日。”

  李淵麵色平靜。

  目前,他重新掌握北衙禁軍,麾下有支勁旅,長安陷入內亂,這支勁旅可堪一戰,何況李亮帶部分右衛離京,長安守備空虛。

  怎奈皇帝僅把陳弈執掌的神武軍調集京畿道各地,目前神武軍尚未出發。

  今夜起兵複辟,陳弈率神武軍包圍長安,即使他誅殺李世民,也恐難擊潰陳弈的神武軍。

  他要等。

  等長安學子把事情鬧大,李世民把陳弈貶摘到外地。

  那時,他大有作為。

  韋昌山內心煎熬,焦慮的說:“陛下,長安學子反駁,然富豪商賈支持。何況朝堂重臣注意到混進長安的散兵遊勇,侯君集已提高警戒,若徐國公湊齊糧食,選擇在長安城外發飯施粥,流民湧出長安,潛藏於各地的殘兵必然暴露。

  時機稍縱即逝,錯過時機,恐怕...”

  他道李淵計劃等河北道大亂,長安兵力空虛時,假借突厥之力誅殺李世民,怎奈時不我待啊。

  大殿內,李淵負手度步,愁眉緊鎖:“讓朕考慮考慮...”

  此事性命攸關。

  勝,重歸帝位,掌天下之權。

  敗,身敗名裂,麵臨性命之憂。

  韋昌山發覺李淵猶豫不決,進言說:“陛下,售爵消息一出,全長安轟動,多數富商爭相打探,十幾個爵位至少籌集到百萬斤糧食。等糧食湊齊,長安危機迎刃而解。

  即使河北道流民起義,滿朝文武皆有所警惕,再複辟無疑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聞聲,李淵忽然止步,滄桑麵孔的升起些許戾氣,喝問:“今夜,長安城內有多少殘兵,是否達到預想的人數?”難。

  左右為難。

  他期盼萬無一失,怎奈過了這村兒沒這店兒。

  韋昌山仰起頭,謹慎匯報:“長安內外聚集二十萬流民,裏麵至少混跡萬名殘兵,加之關內道的殘兵陸續南下,若今夜起兵,加之陛下控製的禁軍,今晚攻陷皇宮,生擒皇帝應該十拿九穩。”

  為複辟,籌備一年多。

  縱然期間發生不少變化,計劃也接連改變,但目前萬事俱備,隻等李淵下令。

  即使有風險,至少得試一試。

  李淵頓了頓,終於攥緊拳頭,厲聲說:“今晚必須斬殺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恭和程咬金,另外派遣斬殺陳弈,免得他領兵來長安勤王。”

  他要為建成,元吉報仇。“陛下放心。”韋昌山說。

  黃昏。

  陳弈尚未回到山莊,既有商人匆匆前來谘詢。

  相較於售爵換糧,他忙於軍務,提防京畿道內流民與殘兵。

  一出長安,陳弈馬不停蹄前往軍營,與劉仁軌,姚懿等商議軍務安排。

  是夜,劉仁願,曹繼叔遵照軍令保護陳弈回山莊,陳弈計劃隔日前往京畿道各州縣視察,知己知彼,以防不測。

  府內馬周負責事務,陸續接待長安而來的商人。

  得知武功爵,思緒驚詫,狐疑、

  得知陳弈未歸,馬周親自山莊外等待,陳弈帶黑騎回來時,馬周上前行禮,道出自己的疑惑詢問:“國公,是誰提出這麽白癡的建議?”

  陳弈邊叮嚀曹繼叔,劉仁願領黑騎去休整,邊淡淡的說:“是我提出的。”

  “國公,你?”馬周麵色吃驚。

  售爵絕非良策,富豪商賈花錢獲得爵位,肯定仗著爵位把損失的錢撈回來,等於為朝廷引進數十條蛀蟲。

  千裏之堤,毀於蟻穴。

  陳弈素來賢達明智,多謀善斷,不知裏麵的利害嗎?

  “陛下處境比你知道的更困難。”陳弈沒有多說,商賈再厲害,厲害的過刑部法令嗎,而長安內外聚集的流民,窮途末路之際,必然不把法令當回事兒。

  “唉,某總覺得此事不妥。”馬周歎口氣,焦慮的說。

  武功爵影響甚廣,售爵打擊兵勇作戰積極性,何況聚集糧食換取爵位,市場糧價必然飆升。

  陳弈沒有當回事。

  他計劃向李世民舉薦馬周,由馬周親自負責,當前馬周留在府內,所以依然由馬周負責,依馬周剛正不阿的性格,肯定設法消弱不利的影響。

  與馬周筒單商議,陳弈即刻前往內堂。

  餓...

  是真餓了。

  餐桌詳談中,與嵐萱,蓮心,青蘿說起朝堂之事,楊青蘿淡定的說了句:“陛下懷疑夫君。”

  聞聲,陳弈沒有接話。

  陳弈自然知道李世民忌憚他,幸好他們沒有到撕破臉皮地步。

  何況他樂於過逍遙清閑的生活,對皇位沒有半點興趣。

  酒足飯飽,陳弈依舊前去楊青蘿寢室留宿。

  午夜。

  長安。

  一陣緊促的鼓聲響起,平靜的長安城忽然騷亂起來。

  “殺!”

  “殺!”

  “殺!”

  滾滾吼聲,仿佛海嘯,打破長安城的寧靜。

  北城。

  東北十餘坊內的流民中,小股小股從四麵八方匯聚,衝破各坊之間的限製,好似涓涓細流匯聚,迅速向朱雀大街匯聚,劍指朱雀門,直撲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