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黑騎的消息
作者:白止樺      更新:2021-05-20 11:19      字數:2678
  與此,十餘支百人殘兵小隊,衝向囚禁額利的將軍府,衝向尉遲恭,程咬金,房玄齡,杜如晦等秦王府舊臣的府邸。

  幾支兵勇疾行,遇人則殺。

  漸漸的,長安東北各坊火光四起,殺聲陣陣,死於非命的更夫,巡邏兵越來越多。

  殘兵流民起義,長安城嘩然。

  睡夢中驚醒的百姓,各自關門掩窗暗生警戒,不敢肆意走動。

  最先得知城內變故,是北門守將陳孝祖。

  此人北伐時嶄露頭角,得知長安境況,領軍鎮壓之餘,派親兵火速前往侯君集府匯報情況。

  右衛大將軍府。

  入夜。

  侯君集特意部署長安城防,夜深人靜時,侯君集仍伏案規劃,突然聽見遠方傳來的喊殺聲,他微微抬起頭揉著自己鬢角,以為疲勞過度發生幻聽。

  砰砰…砰砰…

  突然,書房外傳來緊促的叩門聲,隨之親兵匯報:“將軍,長安東北殺聲四起,火光亮如白晝。”

  長安,東北?

  聞訊侯君集猛地起身。

  近日來流民進城,多數聚集在長安東北,西北兩處較為窮苦的地方。

  今夜東北城起兵,難道….

  侯君集麵色大驚,抓起佩劍衝出書房。

  “怎麽回事?”

  親兵表情鬱悶,彌漫的搖頭:“小的不知,不過已派人前去探查。”

  聞聲,侯君集不禁產生不好的預感。

  長安內外流民眾多,尚不知多少突厥殘兵混跡其中,不知多少殘兵混進長安,更不知是否有流民參與,是否有幕後黑手。

  他身為右衛大將軍,與左衛大將軍柴紹卸任,然而柴紹升遷為右武衛大將軍,領兵前往河北道,左衛大將軍空缺,沒有聖旨難以調動左衛兵勇。

  他所統帥的右衛,大多分布大唐各地,少數右衛禁軍也被張亮帶走一部分,剩餘兵勇駐紮在城南軍營。長安城內僅有左右監門衛把守各處宮門,皇宮內也僅有數百左右千牛衛保護皇帝。

  變故途生,長安守備空虛。

  侯君集穿戴培甲時,高聲喝令:“速速派人出城,令右衛大軍進城勤王。”

  親兵折身離去時,侯君集猛地抓住對方鎧甲:“通報徐國公,他在城外,執掌神武軍,通告徐國公城內情況,建議他率軍向長安靠攏,以防不測。”

  進宮。

  保護皇帝。

  侯君集傳達軍令,提刀上馬時,一支利箭飛來直接射殺旁邊兵勇,數十名流民打扮殘兵持刀,射擊逼近。

  “大將軍,是突厥殘兵。”旁邊裨將見狀高呼。

  突厥殘兵?

  終究是養虎為患,從關內道混進長安來了。

  侯君集麵色鐵青,長刀一橫下令:“誅殺殘兵,速速前往皇宮,保護皇帝。”

  一眾百餘名親兵,與上百名護院前赴後繼迎戰。

  侯君集策馬前往皇宮時,北門信使趕來,氣喘籲籲攬在他戰馬前,結結巴巴道:“大將軍,混進城內殘兵衝到朱雀大街,直撲皇宮而去。分散各地殘兵有目的進宮朝堂重臣府邸。

  與此,很多不知情的流民趁機縱火,搶劫,城內難分敵我。”

  “可惡...”

  侯君集厲聲怒罵。

  起義?

  這豈是起義,這是場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兵變。

  侯君集顧不得太多,厲聲喝道:“傳我軍令,右衛兵勇進城,即刻派出部分兵勇保護各位國公。”

  午夜時,杜如晦府,房玄齡府,李神通府,程咬金府邸等,但凡身在長安的秦王府舊將府邸,與執掌兵權的將領府邸,皆遭到小規模殘兵的衝殺,似乎有意拖延他們去皇宮,去調兵。

  星空籠罩,長安城陷入火海內。

  皇宮。

  李世民剛入睡,甚至尚未睡熟。

  驚天動地的殺聲響徹大地,他猛地坐起,驚醒熟睡中的長孫皇後。

  “陛下,怎麽了?”長孫皇後睡意朦胺,疑惑的詢問。下一刻,她花容失色,殺聲,有殺聲...

  李世民龍顏大怒,披著龍袍衝出寢宮,向守衛禁軍的詢問:“怎麽回事,哪裏發生嘩變?”

  “陛下,末將不知情。”

  禁軍表情猛然,聲音來自皇宮外,宮內沒人知曉發什麽。

  “查,快速詳查!”李世民高喝。

  長安生變,百官靜默。

  李世民隱隱感覺事情不妙,怕非嘩變這麽筒單。

  焦急中,李君羨身穿銷甲領兵匆匆靠攏,抱拳匯報:“陛下,長安內,有支軍隊殺向皇宮。”

  這…

  李世民表麵處變不驚,內心卻異常吃驚。

  軍隊殺向皇宮。

  難道有人計劃上演貞觀年間的玄武門兵變。

  目前,長安內守軍,包括駐紮在玄武門的元從禁軍,至少表麵全效忠於他,保護皇宮的千牛衛,把守各處宮門的監門衛,守城的左右衛,皆為他的親信。

  兵變?

  來自哪裏的兵變。

  李世民前所未有的茫然。

  殘兵。

  難道是混進城內的殘兵爆發。

  急忙叫道:“傳朕旨意,調集元從禁軍速速進宮。”

  目前,駐紮在玄武門的三萬元從禁軍距離皇宮最近,元從禁軍皆為太原起義的老兵,危機時保護皇宮平安。

  “喏!”

  有禁軍領命而去。

  李世民頓了頓,掏出自己佩戴的印章遞給身旁的太監,下令道:“帶一隊禁軍出城,火速命令侯君集調集左右衛進城勤王。”

  長安乃大唐帝都,不管何人敢在長安造成,他要親手宰了對方。

  李世民折回寢宮,快速更衣,難得一見穿上鎧甲。

  走出宮殿時,幾名妃嬪,公主驚慌趕來。

  李世民沒時間多言,喝道:“李君羨,帶禁軍與朕前往南門?”

  “陛下,情況不明,您斷然不能以身犯險。”李君羨大駭,城內情況不明,敵軍來勢凶猛,皇帝冒然前往,萬一有個閃失,他恐怕...

  “怕什麽,朱雀門的玄甲兵也不是吃素的。”李世民抓起長弓。

  見狀,長孫皇後急聲勸說:“陛下,您身為一國之君,不可冒險。”

  “陛下,情況不明,等官吏進宮匯報,再做抉擇。”韋貴妃勸說。

  聞聲,李世民嗬斥:“婦人之見。”

  兵勇作祟,僅是表麵現象,若城內流民嘩變,後果不堪設想,他必須出現在兵勇能看得見的地方。

  何況,他不得不提防自己父親。

  長孫皇後,韋貴妃,燕德妃等默然不語。

  城內情況撲朔迷離,皇帝的確不能退縮,何況皇帝身經百戰,即使長安不穩,相信也有能力處置。

  李世民抓著長弓,提著長刀登上朱雀門城頭,外麵已湧來不少突厥殘兵,好似海麵的海水前赴後繼進攻宮門。

  幸好宮門結實,城高牆厚,殘兵,流民沒有強大的攻城器械,單憑人力短期內難以破門而入。

  突厥殘兵?

  終於看清楚作亂的人身份,李世民麵孔升起濃濃的厲色。

  他為籠絡四方。為彰顯大唐君王的宅心仁厚,不惜駁斥滿朝武將的建議,把俘虜殘兵安排在關內道,這些人竟然恩將仇報,混跡於流民之內,潛伏於長安之中,在長安城內作亂。

  熊熊怒火蔓延,李世民拔劍指向外麵,向朱雀門的玄甲兵,和帶來的禁軍喝令:“射擊,速速射擊,不留活口。”

  皇宮保衛戰開啟,然而,皇宮情況依然不妙。

  朱雀大街上源源不斷的殘兵,流民湧來,好似波濤澎湃的海浪,計劃連夜淹沒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