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冤家路窄
作者:鍾樓番薯      更新:2021-05-18 07:17      字數:2778
  經老夏一解釋,我也終於明白了元隆的“商業秘密”。

  因為所有繡行出的繡品,基本都是皇宮出來的老師傅在管控,所以繡法技巧各有千秋,無法分出高下。但老夏注意到,以前宮裏的繡女,都有專門太監服侍,而且平時都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隻管刺繡。別人沒太在意,以為是規矩向來如此,隻有老夏因為入了行上了心。

  經過跟以前在宮裏的朋友多方打聽,老夏還發現宮裏對繡工的照顧簡直可以用“苛刻”來形容,冬天還要帶上專門的手套護手,甚至有類似護手霜之類的。要是誰因為身體原因導致雙手退化,還會被直接打去做苦工,因為生病也是種“罪”……

  也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老夏還提到,把《仕女圖》賣給我的小紅的娘,叫臧四娘,本來是宮裏一等一的繡工。也是因為發了風濕,被打發到洗衣房(那時候好像叫“浣衣局”),出宮後又遇人不淑,帶著孩子艱難度日。

  老夏後來想明白了:做的刺繡,是在緞子上繡的。但緞子最嬌嫩,用手擦幾下,就會起毛。要繡好一件刺繡,繡工肯定要在緞子上麵摸成百上千次,那緞子就會色澤褪化;無論你繡的花紋多麽漂亮,緞子褪色,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這皇宮裏對繡女們的“苛刻”規矩,就是為了保證她們的手指足夠柔嫩,以最大限度的保護緞子。

  聽到這裏,我相當佩服老夏的觀察力和分析力。要是換著我,打死我也想不到這層關係……不過老夏相當謙虛,說隻因為他是個太監,在宮裏謹小慎微慣了,更注意細節而已。

  老夏跟我說,眼下有個問題,就是本來我們的貨已經得到各國公使的認可,因為適逢各位駐華公使離任回國,他們特地挑選了一批刺繡回國作為禮品。但是偏偏新上任的英國公使麻克類好像跟“瑞義成”的趙老板有私交,不知怎麽地居然就勸說了前任公使艾斯頓選“瑞義成”的繡品。其他公使聽到風聲,好像也多少有些想法了。現在我們當務之急,就是要去跟這位麻克類公使打交道,想辦法挽回我們的生意。

  老夏的意思,是去請個“外教”,對外說是教我學“洋文”,一段時間後也好解釋為何我的英文水平突飛猛進。不過我覺得,這時候還是趕緊去找公使吧?生意場上的事情,信息萬變,遲一分都可能導致全盤皆輸的。不過最後我也同意了老夏一邊去給我物色“外教”,我同時也盡快去跟這位英國公使打打交道。

  我忽然有了一個想法,於是對老夏說:“老夏,不如這樣吧。把小紅叫過來,跟我一起學‘洋文’。我看她很聰明,應該能學會。以後有一門技藝傍身,她也能安身立命吧。這樣也不浪費請過來的老師啊。”

  老夏似乎沒想到我會提出這樣的想法,但思考了一下以後還是點頭同意了。我看他似乎有些欲言又止的樣子。

  老夏的效率很高,兩天後就已經請來了一位“洋文教師”,是一位年輕的華人牧師,姓董。老夏私下跟他說,“大少爺”已經有了一點洋文基礎,而一同學習的姑娘以前從沒學過洋文。從第一堂課開始,授課點就設在了董牧師的教堂裏;而老夏也跟小紅的娘打過招呼(據說過程非常不容易),她就跟我一起坐在“教室”裏了。

  說起來,自從那天見過四少奶瑤秋之後,聽店裏夥計說她已經匆匆忙忙回天津去了,也沒有留下什麽話來,這讓我心裏好生失落。

  按我的想法,趕緊去見見那個叫“麻克類”的英國公使。不過老夏堅持我必須在董牧師那裏先學一段時間再說,我覺得很難違拗,也隻好從命了。

  於是,這一個星期,我每天起來去元隆顧繡例行公事巡視一圈,就早早去了教堂,簡直比讀中學的時候還要勤快。我猜外人看來,我這個大少爺是不是忽然對基督教感興趣了起來,也許他們還會猜教堂裏有個漂亮的修女也說不定……

  說起來這參加的“學習班”還算不錯,董牧師人還比較善談。他跟我用英語聊過幾次,對老夏說我的英文水平簡直是長期跟洋人生活過一樣,說的我好不得意。當然了,以前上大學的時候,我跟外教都挺聊得來,而教授們大多在英語方麵浸淫多年,所謂“近朱者赤”,我的英語口語在係裏還算是可以的。何況旁邊還有個女孩子在一起學,人家都說了“男女搭配,學習不累”嘛!雖然我對這小女孩沒什麽非分之想,但能夠在年輕異性麵前表現下自己的話,多少也有滿足感麽不是。

  唯一不大習慣的是,每次老夏都一言不發地陪在旁邊。我猜想,這應該是小紅她娘同意小紅跟我這個“大少爺”一起“學洋文”的條件之一吧……說起來小紅似乎很有語言天賦,董牧師一開始教給她的一些日常英文用語,雖然她還不大會寫,但居然基本都記住了。按這樣的進度,我考慮元隆是不是可以雇她來當夥計,專門接待“外賓”……

  我也發現,老夏每次看見小紅進展神速,都會不自覺地露出慈愛的微笑。我想,這也許是作為一個身體殘缺無法生育的人心底裏渴望有自己的後代的一種“寄情”罷。

  不得不說,這位董牧師是位挺不錯的老師。除了教授語言外,他還會引用一些外國典故來加深教學印象。我想,如果不當牧師,他去當個中學老師完全夠格的。怪不得民國年代那麽多不錯的教會學校,恐怕跟牧師們文化修養高不無關係。

  在交流中,我無意中發現董牧師跟那位麻克類公使原來頗有淵源。蓋他的教會本來就是隸屬英國教會的,而他本人也是在英國受洗,並被委派回中國,在北平建立教堂。而他的受洗牧師,也就是上一任的教會駐北平牧師,跟麻克類公使在英國是世交。

  於是我從董牧師那裏,也知道了麻克類公使的一些脾性。概這位公使來源於英國一個古老的家族,他本人對此非常自負,因此性格高傲,跟一些“新進”的英國貴族也不怎麽合得來。他的頭銜是“Sir James Ronald Macleay”,即“詹姆斯?羅納爾多?麻克類爵士”。頭銜是絕對不能搞錯的,因為我知道這類老牌貴族十分看重這些,要跟他們打交道,這是“必修課”。要是一見麵就稱呼人家“Mr. Macleay”,元隆的生意估計就黃了……

  就這樣,大少爺我就在這個“英文教室”裏待了一周多的時間,還順道跟董牧師做了次禮拜。想不到來做禮拜的人還挺多的,主要以中國人為主,而且看上去似乎這些人的家庭都頗為殷實。

  這天,我剛到了教堂沒多久,老夏告訴我,已經打點好了,現在就可以去見見那位麻克類公使。

  我也沒多想,反正去去就是。不過我讓小紅也跟著來,算是帶她“見識見識”,說不定有助於學習英語。

  我原本以為要坐馬車呢,結果老夏說,英國公使館就在教堂附近。我當時就覺得老夏真是多此一舉,直接上門不好麽,搞得我上了好幾天的“英語課”……

  公使館和教堂就隔著兩條街,居然是中式建築。老夏在前麵領著,我們徑直進了門。老夏跟門房交談了幾句以後,他就進內通報,我們就在外麵候著。

  這時,忽然聽到有人說話的聲音:“I say,again?!”

  嗯?聲音很熟悉……好像在哪裏聽過……

  說話的人進來了,跟我一照麵,我心裏一驚!

  那個人也看見我了,也吃了一驚。不過馬上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用流利的中文說:“啊哈!孫公子,我們又見麵了!”

  我靠!是斯密斯!那個文物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