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人間惡事
作者:蒹葭浮沉      更新:2021-08-16 16:29      字數:4342
  君仙山下,藥王會還沒開,左近各處集鎮,都已經繁忙熱鬧不堪。

  這一片,相鄰不過二百餘裏,便有四樣名動天下的集市。

  藥王會三年一開,開的也全是大宗交易,天南海北的醫家藥商,沒往君仙山下走過一趟的,都不叫開過眼界。

  往南的生絲布匹,往西的茶市,每年到了季節,也都是熙攘不絕。

  還有一處叫做詠禾縣的地方,與相鄰不遠的著名官窯所在不同,一年四季都熱鬧,瓷山瓷海,所產瓷器均用於民間,價格有高有低,有高門大戶用於日常,更是尋常小戶過日子之必須。

  這一日一大早,嚴冰在君仙山下的張家別院裏,接了廣南王太妃、康家老太太和秦念西,並了幾個丫鬟婆子,都做了尋常商家女眷打扮,登上了兩輛半新不舊的大車。

  出了大門,便隻見蔣峰達騎著馬,康老先生和六皇子坐了輛差不多新舊的大車,再跟了幾個尋常奴仆打扮的護衛,一行人匯在一處,往詠禾縣去了。

  一路上,青山綠水,極是賞心悅目。

  官道修得極其平坦,瞧著這寬闊非常的大道,並行四輛馬車,都輕鬆得很,連日下雨,天剛放晴,也並無多少泥濘坑窪,六皇子瞧著極是訝異,脫口問道:“先生,這路這般修法,朝廷給的銀子,隻怕差得極遠吧。”

  康老先生撫須笑道:“江南西路多雨,工部核算時,可不會把這雨不雨的算進去。這條路,沿線便是藥材、瓷器集散之地,商家都知道路便利才能得生意興旺,這修橋補路,疏通河道之事,如今已經有了定例,每年各商會都會籌措一筆銀子,用於此處。”

  六皇子又繼續問道:“如此,衙門會插手此事嗎?”

  康老先生搖頭道:“現而今,衙門裏的人,幾乎不會把手伸進這裏,但這中間,也是經過了許多年的博弈,才形成了如今涇渭分明的局麵,就是衙門不伸手,也不往外掏錢,商戶不找衙門要銀子修路,還有專門的人負責這一項事宜。”

  六皇子蹙眉道:“可這銀子,雖說朝廷撥的不多,但如若進了官員的荷包裏,那也十分可觀啊。”

  康老先生灑然一笑道:“還是那句大俗話,水至清則無魚。江南西路在朝廷裏說得上話的官員,乃至禦史,都是有的,但大家都對此事選擇緘默,也是有因由的。”

  “前朝時一片混亂就不說了,到本朝,高祖時期,這路也是晴天一身灰,雨天半腿泥,商行之間互相推諉,百姓怨聲載道,衙門頭痛不已。那會子君仙山的藥行已經隱現龍頭之勢,第一回開藥王會前,便出資好好修了這路。”

  “好了兩年,瓷行運貨的大車對這路麵損毀得厲害,那時候瓷行的一個行首,為人仗義疏財,說話極有分量,便領著瓷行,把這路又修整了一遍。”

  “再往後,其他商行也逐漸加入進來,慢慢便形成了定例,衙門樂得清閑,這就隱隱成了不成規矩的規矩。”

  “泰康年間,朝政清明,有江西籍禦史參這沿路幾縣,乃至管轄之州府衙門主官貪汙、瀆職、克扣朝廷專款等幾項重罪,這罪名極好查實,各縣主官革職的革職,判刑的判刑,州府衙門主官,但凡從中獲利的,也都得了懲處。”

  “後頭這條路,又變成實在的官道了。但變成了商戶認捐,加上朝廷撥款,一起修路,修著修著,這銀錢上,就永遠沒個夠,伸手的人太多了,且這證據都極難查實。”

  “再後頭商行互相之間一商量,也不往衙門認捐了,又沿襲舊法,開始修路。衙門裏的有些小吏撈不到油水了,又開始鬧幺蛾子,有半夜出門挖路的,甚至還有指使人群毆,打死了人鬧事的,搞得烏煙瘴氣。甚至還有官員,趁此機會,把手伸進了商戶的荷包裏。”

  “但那時候許多商行已經成了氣象,都是見過大世麵的,怎麽會被這樣一群耗子拿捏了,捉了幾個十惡不赦的,拿了鐵證,這條路沿線的衙門,又被禦史參上了金鑾殿。”

  “那時候,已經到了泰康末年,泰康帝施政也從眼裏揉不得沙子,變得更加寬和。應是暗地裏派了欽差,到了江南西路查看當地實情,回去之後,被參上去的那幾個官員小吏,都被殺了頭。”

  “泰康帝又啟用了當年被革職的詠禾縣令,調回了曾因此事被貶往邊塞的臨仙府府尊。如此一來,這事兒,便成了沒有明文寫下來的規矩,這條商路,也越發的繁華。”

  這一條路的事兒,康老先生講了遍前世今生,六皇子雖說聽了個蕩氣回腸,到底還是有些氣鬱,康老先生便搖頭笑道:“其實這件事幾經發酵,後頭這些官員敢往這上頭伸手的也不多了,在那兩位官複原職的官員帶動下,以商行名義,衙門牽頭,將那筆朝廷撥款辦了義學和善堂。”

  兩人賞著景兒說著話兒,還時不時能聽得後頭車上的笑聲,飛快,大車便過了詠禾縣界碑。

  再走了不過一盞茶功夫,便見得幾處窯廠,外頭大車排成隊,邊上圍著些土包一樣的小山頭,康老先生指著那些小山頭道:“六爺請看,那一處處土丘都是報廢的瓷片堆積起來的,這縣裏的土質適合燒瓷,自前朝至今,窯廠越來越多,如今這縣裏的百姓,不是開窯廠的,便是在窯廠做工的,其餘生意,最好的便是酒肆客棧。”

  蔣峰達在前頭引路,慢慢由官道行進一條沿河的路,寬闊的河麵上船隻往來不絕,極其繁榮。

  正到了午膳時分,眾人乘坐的大車,被蔣峰達引進了一處臨江的酒肆,名叫東升酒樓。

  “不怕諸位笑話,這酒樓裏,別的都稀鬆平常,就一道辣炒蘿卜幹,讓妾身饞的不行。”嚴冰把眾人讓進了定好的三樓,坐下來便笑道。

  眾人都是老的老小的小,又是出門在外,也沒有那麽多避諱,便一個隔間分男女坐了兩桌,中間屏風都撤了去。

  蔣峰達聽得嚴冰這話,忍不住笑出了聲:“內子才歸家時,同在下往這處看窯廠,便一住五六日不舍得走,便是為了這盤蘿卜幹,在下開頭不解,後頭弄明白了,說好隻要來,便打了包帶回去,這才動了身。”

  聽得一屋子人都跟著笑,嚴冰也笑嘻嘻接話道:“人生在世,吃穿二字,我就這麽點子出息……”

  說笑之間,菜便上了桌,望著店小二把兩份一模一樣的辣炒蘿卜幹上到女眷這桌上,秦念西愣了愣,才望著嚴冰,笑眯眯眨了眨眼。

  廣南王太妃倒好,幹脆叫了黃嬤嬤,把其中一碟子蘿卜幹,擺到嚴冰麵前,還笑著跟康家老夫人打趣:“瞧瞧這小兩口,這一盤子一定要讓冰丫頭一個人吃掉去,沒得埋沒了蔣大郎一番心意。”

  康老夫人哈哈笑道:“那是那是,小夫妻和和美美,咱們做老人家的,看著就高興……”

  眾人一番打趣,嚴冰抑製不住的笑容裏,才泛出了一絲羞意,卻隻笑不語,任由老人家們拿自己當樂子。

  說說笑笑中,菜上齊了,廣南王太妃率先動了筷子,還笑眯眯第一筷子便夾了一塊蘿卜幹送進嘴裏……

  因是午間,又在外頭酒肆用膳,便沒有安排水酒,眾人也並不講究食不言,這酒肆鐺頭,手底下還是有幾分功夫的,一手本地菜,燒得極為地道,下飯得很,說說笑笑之間,眾人便吃了個七七八八。

  秦念西坐在嚴冰旁邊,眼瞧著她麵前那盤蘿卜幹,就著兩碗白米飯,就剩下幾根油燦燦的紅辣椒幹。論口味,軟糯中帶著一絲兒脆,鮮鹹適中,醬香中餘下一絲兒蘿卜本味的甜,吃起來極是爽口。

  秦念西正想問問那蘿卜幹是不是醬過,便聽見樓底下一陣陣高喊“不要打了,不要打了”由遠及近,從打開的窗戶裏飄進來。

  黃嬤嬤和韻嬤嬤立即警覺起身,站在窗扇後頭往下瞧。

  隻見前頭一個烏糟糟的漢子抱頭鼠躥往前跑,邊跑邊喊,後頭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拿了根棒子在後頭追。

  這會子滿大街都是在四處覓食的客商,不寬的街道兩旁,迅速圍滿了人,眨眼間,那少年便攆上了那漢子,重重的兩棒子,直打得那漢子要往地上撲。

  街邊有人看不過眼,悄然伸腳絆倒了那少年,那漢子趕忙趁著這個空兒,又往前躥了一兩丈,少年從地上爬起來,撿了鞋子,見那漢子已經跑遠了,拐過街角便不見了,才一屁股坐到地上,丟了手中的棒子,一邊喘著粗氣,一邊揉著左手的虎口……

  蔣峰達過去晃了一眼便又坐了回來,聽得樓底下逐漸恢複了之前熙攘的聲音,六皇子輕聲問道:“這處,民風竟如此彪悍?當街打人,竟都跟沒事一樣?”

  蔣峰達一臉苦笑搖頭道:“那是一對兒父子,這事兒眼麵前看,確實違背人倫綱常,可說到底,還是這男人自家造的孽。”

  蔣峰達想了想又道:“大約三四年前吧,這男人的婆娘,因不堪忍受這男人三五不時的毒打,半夜裏,拖著六歲的女兒,肚子裏還懷著一個,三條命,一起送進了後頭那河裏。”

  蔣峰達搖著頭,繼續道:“那少年察覺出不對,從家裏趕出來,到了河邊時,那娘兒倆,已經下了河,那少年要撲下去救,正好碰到窯廠裏的工人熄窯晚,坐在街邊的酒肆裏宵夜,見了那少年奔過去,也跟了過去,死死攔下了那少年。那一年春汛極重,眼瞧著,那娘兒倆,就被那水悄無聲息地衝走了……”

  這樣的人間慘劇,在這初夏略帶著些熱感的時候,讓人聽著都忍不住脊背發涼。

  “後頭,那男人做工的那家窯廠的主人,是個極精幹潑辣的婦人,派了人,派了船,冒著大水,往下遊撈了幾十裏,直到入江口,也沒打撈到屍首。”

  “那窯主怒極了,領著那少年,往衙門裏擊鼓,告那男人行凶害命。可律法上,那婆娘是自家領著女兒投了河的,雖說那男人打婆娘不對,但律法上沒有哪一條是能給他治罪的。”

  “那窯主便帶了那少年回了窯廠,把那男人趕出了窯廠,又給那少年安排了一位極好的師傅,還滿縣城帶了話兒,任誰也不能再用這男人。一來那窯廠本身就是這縣城裏頭一家兒,二來,也沒人願意用這麽個破落戶。這男人沒了生計,要吃飯,隻能仰自家兒子鼻息。”

  “那窯主給那少年,是包吃住卻不給工錢的,那男人沒了嚼用,找到窯廠求兒子,那窯主隻提了一個要求,要吃飯可以,每旬到那河邊跪上兩個時辰,便給飯。翻過年,那少年大了一點,從試用成了學徒,能領工錢了,又多提了個要求,每年到他娘和妹妹的忌日,便打上那男人一頓。”

  “那男人挨了一回,受不下去,每年到這時候便開始東躲西藏,經常靠在縣衙外的牆根上,才能躲過那頓打,但他越躲他兒子就越打,甚至是碰到了就打……”

  眾人正聽著蔣峰達講出這事情的首尾,卻聽得樓底下又是一陣喧嘩,從樓上往下看,竟是兩個官差拿了才剛那少年,正往衙門過去,後頭拉拉雜雜跟了些人往前去,看樣子,竟是縣太爺要升堂。

  這邊剛過去一炷香功夫,一個花信年紀的女子,滿臉焦急,後頭跟著兩個管事模樣的人,並著一個連圍裙都沒摘的匠人,匆匆走過去,路上有人和她答了話,也跟在後頭往衙門裏去了。

  蔣峰達輕聲道:“這便是那窯主,在下要派個人跟過去瞧瞧,這家,對我們蔣家,從前有過援手之誼。”

  六皇子眼睛亮了亮,走到廣南王太妃跟前道:“外祖母,孫兒想去瞧瞧。”

  廣南王太妃也不答話,隻看著康老先生,老頭兒捋了把胡須道:“瞧瞧也好,但咱們先說好,隻是瞧瞧。”

  秦念西聽說可以去衙門瞧著升堂,又極想去瞧瞧那婦人如何應對,便也雙眼亮閃閃瞧著廣南王太妃,一臉希冀。

  廣南王太妃嗬嗬笑出了聲,指著秦念西道:“看這小猴兒,聽說有熱鬧瞧,這眸子都亮了。”

  秦念西聽得這話,忙屈膝行禮,就要轉身,廣南王太妃拉住她道:“這麽猴急怎麽成,這樣,讓韻嬤嬤跟著你,再帶上秦醫婆,本地人好搭話。”

  說著又指了蔣峰達道:“既如此,若無礙,大郎也跟著走一趟吧。”

  蔣峰達忙應諾了,又囑咐嚴冰陪著兩位老人家,先到莊子上去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