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李治急,給母後下藥
作者:大唐謫仙      更新:2021-06-25 06:04      字數:4897
  長孫皇後臉色不好,她這些日子都沒有睡好覺,總是咳嗽、胸悶、呼吸困難,這幾日又總是高燒不斷,顯然病情,越發的加重了。

  ??長樂,幾乎晝夜不眠、衣不解帶、盡心伺候,當然其他公主也都會來。

  ??隻是長孫皇後的兩個大兒子,一個李泰,今日就藩出了長安;另一個太子李承乾,因為皇子長大的緣故,這後宮重地,哪怕是要見母親,也需要經過繁瑣的程序。

  ??長孫皇後聽說了李泰要就藩後,居然心情好了些許,因為這是她心病之一,作為母親,她當然希望自己的二兒子永遠留在自己的身邊。

  ??可長孫皇後她是”二般”人,她非常清楚若是二兒子仍然留在長安,早晚會引發多麽嚴重後果。

  ??更重要的是,她能感覺到,陛下好像在太子和李泰兩人之間有過猶豫,而這種猶豫以是極容易讓李泰多出非分之想的,而太子李承乾呢,自以為皇位非他莫屬,因此越發肆無忌憚,所玩的遊戲也越來越不靠譜。

  ??所以,李泰留在長安越久,在他身邊的人便越發會在他身邊鼓動他,最後兄弟之間,必然產生敵意,甚至可能最後釀成不共戴天仇恨。

  ??玄武門之變的血跡,還未幹涸,長孫皇後怎麽忍心看著自己這兩個兒子最終也走到那一步。

  ??長孫皇後是極聰慧的,當初她就在李世民麵前,再三勸說過,便是希望李泰速速離開長安,太子是陛下繼承人,而李泰依舊還是太子血親兄弟,被封在富庶的揚州和越州,享受著榮華富貴,這是最好的安排。

  ??而如今,陛下終於下了旨意,李泰哭哭啼啼的去了揚州,這雖然令病中的長孫皇後很是不舍,可她也清楚,若無今日之痛,他日可能醞釀更大災禍,那才是她這個母親最大的痛苦!

  ??長樂在宮中本是被人如眾星捧月一般驕縱的,可現在母親病重,這麽多時日也不見好,她成日在此伺候,心裏抑鬱,便多了幾分心事。

  ??李世民先是將禦醫們叫到一邊,大致詢問了病情,此病常見,不過禦醫們說這是頑疾,隻能好生調養。

  ??可這所謂的調養,哪裏有這麽容易?

  ??雖然天氣寒,但因為水晶宮有特殊供暖係統,水晶宮不需要炭盆和火爐,屋中也是暖嗬嗬的。

  ??可李世民卻覺得這個冬天多了幾分寒意,李世民坐在床榻前一動不動想著心事。

  ??鳳榻上的長孫皇後半夢半醒,聽到動靜,她勉強對坐在榻前的長樂道:"是稚奴來了嗎?他這些日子,也是很辛苦,咳咳,咳咳。"

  ??長樂一聽母後咳嗽,心裏便難受,連忙點頭稱是。

  ??李治行禮道:"母後,兒臣給您煎了一些藥來。"

  ??長樂疑惑道:"九弟,你這是從哪兒來的藥,母後已吃過了太醫開的藥了啊。"

  ??李世民抬頭,看著長樂道,"這是小九兒師父那邊的方子,效果應該比太醫們開的藥要好。"

  ??高陽便道:"兒臣今日出了宮,去找了小九哥,小九哥聽聞母後病了,憂心如焚。說是他奶爸有秘方,可以舒緩母後的病情,兒臣是以,是以,……"

  ??聽說是李治煎的藥,長樂就道,"是小九奶爸的方子,是嗎?他能治這樣的病?他不是擅長格物嗎?何況,他也沒來診問。"

  ??顯然,長樂是有疑慮的。

  ??格物和醫學是大不一樣的,長樂一開始聽父皇說可以放手使用李治奶爸的方子,也覺得新奇。

  ??後來一看奶爸的方子,與太醫也沒有太大的區別,她心裏就有點不放心了。

  ??再者說了,奶爸人都沒來過,也沒有診病,就這樣下藥,長樂當然是關心則亂,生恐有一點疏失。

  ??高陽一向畏懼長樂再加上長樂現在心情煩燥,所以在她麵前就覺得短了一截,她踟躕,隻好道:"我,我,兒臣,不是的,……。"

  ??李世民站起來,看了一眼高陽,卻是問:"小九兒,最近你在做什麽?"

  ??因為長孫皇後的病,再加上近日通貨膨脹、物價暴漲,讓李世民操碎了心!

  ??他那裏還有心思顧著宮外的事,現在見到李治,李世民就發問:"朕聽說,你又邀請程咬金開陶瓷作坊?"

  ??李治雙眼放光回答道,"是的,父皇,這一次也是奶爸給的秘方,製造出來的瓷器,可比我們大唐目前製造的,要好上許多,骨瓷就賣得相當好,胡人都是成馬車來買運回西域去。

  ??所以,奶爸又給我增加了一個叫青花的品種,還有景泰藍。

  ??不過景泰藍技術,難度就比較高了,目前工匠還沒有完全掌握,若是這種工藝也能搞好的話,那錢就賺得海了去了。

  ??父皇,隻是用粘土燒製以後,就可換回大量的金錢,這生意可劃算了!而在秦嶺山裏,這種粘土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完!

  ??父皇,兒臣要不也給你入二成?"

  ??李世民一愣,感慨道:"好,你這孩子有孝心,那行,朕可不嫌錢少!取藥過來,朕來瞧瞧。"

  ??李治依言,便將食盒遞上!

  ??李世民揭開,裏頭隻是普通的藥湯,一樣溢著一股子苦澀味,並沒什麽稀奇!

  ??不過這藥湯還散發著溫熱,李世民歎了口氣道:"無論如何,你也是有心了,隻是這藥……"

  ??關鍵時刻,李世民一時也拿不定主意了,便看向了禦醫:"你們怎麽看?"

  ??幾個擅治內科的禦醫心裏說,我們哪裏敢怎麽看,這病我們治了一個多月也不見好,一直的反複發作,現在是戴罪之身,唯一能想的,是能不能保住自己的腿呢!

  ??於是,這幾個禦醫,便模棱兩可了:"陛下,這藥是不能亂吃的,一旦吃錯了,隻怕是要出事的。"

  ??這是警告,意思是,若是吃錯了藥,出了問題,那就不是我們的錯了,我們是不擔這個責任的。

  ??又有人道:"不過久聞九皇子與孫神醫頗懂醫理,也未必沒有妙方,這個嘛,這個嘛……"

  ??這後一句話的意思就是:吃,趕緊喂給娘娘吃吧,反正吃好了,大家無過,吃壞了,一切責任都是九皇子和孫神醫的。

  ??……

  ??看著眼前食盒裏、還冒著熱氣的湯藥,李世民還是有所猶豫。

  ??雖然先前他與李治也是說得好好的,他也相信李治奶爸那邊的醫術水平,但是事到臨頭,誰不擔心呢?

  ??終究這是藥啊,是要吃進人肚子裏的,這要是有個萬一呢?

  ??但此時,長孫皇後驀然咳得更利害了,一陣咳嗽之後,長樂連忙上前去摸了母後的額頭,這額頭更燙了。

  ??眼見母後形如枯槁,長樂慌神。

  ??驀然長孫皇後說道:"進藥吧。"

  ??她的聲音很輕,顯是整個人虛弱無力。

  ??一聽皇後娘娘說進藥,便有宦官上前,想要試藥!

  ??李世民看了一眼麵白如紙的長孫皇後,像是一下子下了決心一般,大手一揮,不耐煩的道。

  ??"這是朕的小九下的藥方,即便無效,也不至於有毒。藥也是小九兒親自熬的,爾等不要多事。"

  ??宦官便連忙退下。

  ??於是長樂接了藥湯,親自在榻前喂著長孫皇後服下。

  ??顯然,這藥有一種特別的苦澀,長孫皇後覺得格外難喝,好幾次停頓,卻又不得不喝!

  ??好不容易將這藥湯喝的見了底,可為甚麽總有一種想要嘔吐的感覺。

  ??於是,長樂又忙讓人取了蜜水喂給長孫皇後服下,這才好了一些。

  ??隻是喝了一碗藥,就像耗掉了許多力氣般,長孫皇後疲憊地很快睡著。

  ??長樂看著長孫皇後依舊憔悴的臉,心裏還是擔心,便又問禦醫道:"此藥,吃了不會有事吧。"

  ??"這就很難說了。"禦醫回答道:"終究這不是臣等開的方子。"

  ??李世民,眼睛一瞪。

  ??嗯?

  ??怎麽現在說的,和方才說的不一樣了?

  ??禦醫們都不傻,其實在喝藥之前,他們倒是希望娘娘吃藥的,終究他們已經無計可施了!

  ??此病是反複發作的頑疾,娘娘身體又虛弱,若是一個不好,娘娘的性命若是真砸在了他們的手裏,那就糟糕了。

  ??可現在人家下的藥湯吃完了,就不一般了,為了保險起見,千萬不要和這李治發生瓜葛,要是這藥吃死了人,這算誰的?

  ??禦醫醫術水平如何,這屬其次,終究,這世上絕沒有可以藥到病除,百分百能治好的病。

  ??但禦醫必須得知道變通,要懂得隨機應變,懂得如何甩鍋,懂得如何推諉責任,否則,萬一呢,這才是保命之道。

  ??長樂遂焦急說道:"可是,方才你們還說可以進用的。"

  ??為首老禦醫語重心長道:"長公主殿下。臣方才可沒這樣說,臣的意思是,此藥終究是宮外來的,無法驗證,臣等吃不準。"

  ??長樂慍怒,即想痛斥一番這幾個禦醫。

  ??李世民則是厭惡看了禦醫們一眼,心煩意躁道:"你們退下吧。"

  ??長樂道:"父皇……"

  ??"不必擔心,先瞧瞧此藥的藥效再說。"

  ??李世民便好言安慰:"觀音婢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不會有事的,哎,實在不成,再剃度五百個和尚吧。"

  ??李世民登基之後,還是有一些迷信的,聞說行善積德可以長壽,於是大赦天下、大修佛寺,即成了一種好方法,因而,每一次妻子和子女一生病,就總想著大赦天下,或者是剃度和尚,譬如此前,就因為長孫皇後的病,而剃度了五百個和尚!

  ??要知道,和尚可不是人人都可以當的,必須得有度牒,獲得官府的認可,所以,許多人都在等著宮裏的指標的!

  ??而對於普通人而言,僧人可以不事生產,寺廟裏有足夠的田產可以維持生計,隻要念經便可一輩子吃喝不愁,這對於許多窮苦的百姓而言,是一個極好出路。

  ??所以,有許多人就搞私下剃度,但是這是官府所不允許的,於是,這些人便都盼著宮中貴人生點病啥的,便有了新的指標。

  ??長樂還是不放心,便將李治拉到了一邊,繃著的俏臉好不容易擠出幾分笑容,道:"九弟,奶爸真的懂醫術?"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