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爭民利?他是大笨蛋
作者:大唐謫仙      更新:2021-04-25 08:55      字數:3666
  <b></b>太極殿內,李治又坐龍椅右下側了,不過他今天他的座位最靠邊,因為李承乾和李泰都來了,所以,李治就得靠邊坐了。

  但是這靠邊正對著小李治的勁,可以偷偷打個盹。

  太極殿殿宇宏偉,麵積也是非常之大,比後世故宮的太和殿還要大上很多,氣勢上更無法比及。

  放眼望去,大殿內全是人,太極殿竟然顯得擠,大唐帝國精英們全集中了。

  今日場麵極大,文武百官、皇子、王爺一大堆都來了,各色官袍琳琅滿目,還有奇裝異服的各國使節,說著流利關中腔。

  等到李世民從側邊進來,大殿內,便寂然安靜了。

  眾臣朝拜,萬歲之聲,簡直能把大殿屋頂,掀掉。

  "眾卿平身!”李世民壓壓手,在禦座上坐下。

  大臣及使節分站大殿兩邊,文官居左,武將居右,各使節又另站一列。

  李治坐下、眼一閉、開始打盹,小孩子嘛,正是覺多的時候。

  ……

  李泰偷偷笑,好你個無恥的父皇,在各屬國使節麵前說,"偃武修文……"。

  不用武力,那頡利會乖巧跑到長安來聽父皇你的教誨?!

  還不是李靖率兵把他打殘了,東~突厥才會乖乖地聽你的話。

  也不知頡利現在是否在朝堂上,若在朝堂上,聽了父皇這番話又會有何感想,估計都想狠狠地上去踢父皇幾腳,人家滿肚子的苦水沒處訴啊!

  狠狠地打了人家幾下耳光,甚至把人家打殘了,再輕描淡寫地說幾句好話,安慰人家幾句。

  父皇現在就是這個德性。

  ……

  總算前麵,吧啦吧啦,講完了。

  房玄齡走出班列,"陛下,臣有事上奏……"

  李泰連忙用手指戳戳李治,李治醒了、朝李泰眨眨眼。

  "陛下,臣奏請南方開發加大力度,特別是江南道的開發,這是臣的奏疏。"

  姚公公上前接過奏章,呈給李世民,李世民接過,裝模作樣的翻看起來,"你說說,為何有此奏議?"

  房玄齡娓娓道來。

  "貞觀八年,風調雨順,糧食豐收,各地糧倉充盈,百姓家中也都有了不少的存糧。

  但與前朝相比,貯備糧還是偏少,若遇天災,臣擔心,萬一今年沒好收成,百姓還能否不挨餓?

  國之根本在於民,民猶以食為天……"。

  "若要保持糧食的穩定增產,必須……"

  房玄齡娓娓而談,引經據論,直說了大半個時辰。

  李治聽著,這些話挺熟悉,好像很多是奶爸講過的。

  卻聽房玄齡跟著講,"因此臣等提議,從貞觀九年始,舉大力開發南方。

  特別是江南,以江南道為基礎,責成江南道諸州,還有嶺南道一些州縣……加大農業生產,耕荒種植,興修水利……詳細情況臣都寫於奏疏上……。

  臣於去年夏,奉陛下令,已經責成戶部對南方田畝、種植、水文、人口、民情等加以詳查,詳細數據都有備案。"

  房玄齡詳細地說明了一些摸查的情況,看來這老家夥是做足了功課了。

  "房愛卿分析的非常有道理,隻是今日不做決斷……各位可有何意見可以說出來,"

  "陛下,臣附議,"長孫無忌出列奏道,跟著又有王珪、溫彥博、魏懟懟、戴胄等表明支持的態度。

  李治刷地一聲站了起來走到中間,奏道,"兒臣附議!"

  李泰反應也快,緊跟著李治就喊著,"兒臣附議"。

  李承乾慢了一拍,也不知道是不是在想稱心、還是如意,但他也不甘落後,急喊道,"兒臣附議"。

  也有表示反對的,蕭瑀就是其中一位,居然和房玄齡當庭爭辯起來。

  蕭瑀梗著脖子。

  "南方很是蠻荒之地,人口稀少,根本沒必要開發,把朝廷錢財浪費在這裏。"

  李世民即道,"朕今日讓你們知曉情況,怎可爭吵?所有人回去後斟酌一番,待正式朝會後再議……"

  眾臣隻得噤聲退回班列。

  "陛下,臣也有事要奏……"站在武將首位的李靖上前說。

  "李愛卿又有何事?"李世民掩飾不住的笑意了,剛才房玄齡所奏之事反對之聲,小的出乎他意料之外。

  "臣請奏逐步推行募兵製,以改變現在府兵戰力低下的情況,並募兵新組建一支小型的常備軍,作為試驗,以新式方法加以訓練……"

  李靖剛說完,朝堂上的嗡嗡之聲立刻變得很大了。

  李世民聽到李靖上奏,隱隱地露出些笑意,但看到朝堂上眾臣們的反應,又是麵色一沉。

  "李愛卿,募兵製我們剛剛討論過不久,眾臣都認為以當前國力,不太適合推行……"李世民一說話,朝堂上立刻變得安靜了,"你也說說理由……"

  "陛下,臣奉聖命,於貞觀三年率部北征突厥,雖然僥幸得勝,然在征戰中覺得軍隊戰力低下,行動遲緩,號令不嚴,以至錯過幾次大好戰機。

  臣覺得,如今大唐以府兵為主的軍隊,戰鬥力還是有所欠缺……不能應對未來交戰之所需……"

  李靖跟著把目前軍隊中存在的問題都一一說了出來,最後說,"因此臣提議,逐步推行募兵製,待國力強盛之時,以募兵製取代府兵製……"

  李治驚訝,他知道李靖要上疏奏請施行募兵製的,卻不知道是今日。

  "陛下,臣反對!"

  李靖剛說完,就有人跳出來表示反對,是一位文臣。

  李治眼疾腳快,小短腿刷刷、跑到中間,大聲道,"兒臣附議!"

  李世民與李靖立馬嘴角含笑了。

  李泰與李承乾也不甘落後,再次跟上,大叫附議。

  李世民臉上笑意更甚。

  跟著又有幾位出列,看官袍都是文臣,想跟著發表意見,卻被李世民揮揮手擋了回去。

  "朕剛說了,此兩項議案先告知各位,今日不朝議,各位回去後好好推敲,朕也回去細細研究,有不同意見的,待朝議時盡可表述。"李世民從禦座上站了起來。

  想反對的大臣驚訝,人卻恍然明白過來……。

  跟著許敬宗出列奏起工程公司鋪路之事,哇哩哇啦說了一大通。

  一名文官出列反對,"……,這是與民爭利,朝庭修的路怎麽能收費呢?"

  李治聽到與民爭利,立馬警覺,出班奏道,"父皇,兒臣有話說。兒臣反對這位大人的觀點。

  我師父說過,凡是有人以與民爭利這個借口阻攔改革者,一是讀書讀傻了,不識人間疾苦,其心雖好、但是最是笨蛋。"

  滿朝文武聽著清脆的童音,都傻了,讀書讀傻了,最是笨蛋?

  臥槽,我聽到了甚麽?

  太直接了,太幹脆了,果然是小孩。

  "為甚麽呢?、

  因為他想顯示他是忠臣,是大大地忠臣,是為了反對而反對,其心不純。

  兒臣為說他是笨蛋呢?

  因為真正的忠臣,是要為皇上分憂的,而不是靠打嘴炮顯示自已有能力,而是要勸解皇上。

  此利拿出來,取之與民用之與民,為天下蒼生造福,不僅如此,還要有根有據。

  這才能說明,他事先有過詳細的調查和考慮,這樣才是忠臣,大大地忠臣。

  房相就是大大地忠臣!

  李靖伯伯也是大忠臣,他有根據!

  他們都是有根有據!

  有調查,才有發言權!

  沒有調查,孤王請你閉嘴!

  所以,兒臣才會說那些隻會反對者,是笨蛋,他不知道怎麽做忠臣。"

  "嗡!"

  臥槽,別看九皇子年齡小,這番話有道理呀,是非常地有道理。

  你胡亂噴起,能解決問題嗎?

  那個文官被李治說得是啞口無言、滿臉羞紅。

  李泰急忙大聲道,"兒臣支持九弟所言。"

  李承乾趕緊跟上,"兒臣支持九弟。"

  李治繼續說起,"第二,這第二就可怕了,第二種人是別有用心,居心不良。

  因為他之所以反對,是因為朝庭的此項舉措,觸犯了他的利益,這樣的以自己私利而反對公利的言行。

  其心甚惡!

  其行當誅!

  以後,孤王再聽到有人說與民爭利,卻不拿出實據者,必當奏請陛下,狠狠查查其是否有利用公職之便,為自己謀私利的行為,一旦發現,兒臣便請奏父皇,定當嚴懲不怠。"

  "好,晉王說得對,晉王也是有根有據的,你看房相準備充分,有過詳細的調查,這就是忠臣、勤懇作事的忠臣!

  李愛卿也是忠臣,他也是有根有據地說事。

  就依晉王所說,以後朕見到胡亂反對之人,朕就應該好好考慮一下,要不要調查調查你。

  "散朝……"

  李治把整理後的一份更詳細情報給了李靖,李靖仔細地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再拿著李治重新畫就的地圖,臉上的笑容是辣麽的燦爛。

  "小九子,你的手下辦事還真得力,如此詳細的情報也能弄到手。哈哈!吐穀渾,還怎麽和我們相抗衡!"

  特戰隊經過四個多月的潛伏偵察,搜集到如此詳細的情報,也是出乎李治的意外之外,隻是這些情況會隨時變化,必須得隨時關注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