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朝天闕,馬掌混熱血
作者:大唐謫仙      更新:2021-04-25 08:55      字數:4205
  <b></b>"哎,我為大唐操碎心。"

  臥槽,這神馬節奏,你的思想跳躍的也太快了吧。

  眾相又,懵逼,一分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李治手舞足蹈,都不是作詩了,是唱、唱詩。

  李世民也是一個極其愛詩之人,此時聽的如癡如醉,這個小九子,真是才華橫溢,首首都是傳世佳作,這首詩不用說,明天又要風靡長安了。

  眾相也都是飽學大儒,怎麽能分辨不出詩詞的好壞來,都屏息靜氣地聽著。

  "哈哈,不好,不好,父皇,這首詩不好,不應景,不應景,來首應景的。"李治搖著頭說。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東征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誌饑餐突厥肉,笑談渴飲高驪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李世民聽得滿腔熱血湧上心頭,太激奮了、太催人奮進了,李世民一時思緒萬千。

  "嗯,這首詩好吧,父皇,兒臣困了,想睡一會兒,兒臣睡覺了,就不送父皇和各位伯伯了。"

  咕咚,李治一頭爬在桌子上,呼呼大睡,這小子喝醉了。

  李世民一口老血,哦,沒噴出,經常吐血、會熄火的。

  尼瑪,又一首傳世佳作,小九子的才華都要溢向天外了。

  房玄齡哈哈大笑,"小九子,好,居然也懂得支持陛下與老臣倡導的江南大開發!"

  老餘站起身,向李世民躬身一禮,稟報。

  "臣替小王爺獻給陛下一個戰爭利器——馬掌。

  小王爺年齡小,不知道此物對我大唐~軍力的提升有著莫大的作用;

  我曾經給他說過,大唐~軍中沒有普遍使用馬掌,此物當獻與陛下;

  他可能忘記了,但臣又一直見不到陛下,今日趁此機會臣代小王爺將馬掌獻給陛下。"

  老餘說完,從口袋裏摸出一枚被他把玩的閃閃發亮的鐵片出來。

  姚公公把鐵片拿了過去,遞給了李世民。

  李世民接過了,仔細看了一會問,"老餘,此物就是給馬蹄貼上一個鐵片,不讓馬蹄受損的,是不是?"

  "是,正是。"

  李世民氣哼哼地搖頭,"好你個小九子,有此利器,居然不知道獻給朕,太混帳,不孝順、不孝順。"

  眾相當然是知道此物的利害,齊齊站起恭賀皇上。

  "臣恭賀陛下,有此利器,我大唐精騎將縱橫天下,無往不勝。"

  "臣恭賀陛下!"

  "臣恭賀陛下!"

  "走了,回了,老餘,明晨,告訴小九、朕讓他明天上朝,切記。"

  "諾!"

  ……

  皇宮。

  "陛下,你今天去皇莊有何收獲呢?"長孫皇後笑問。

  李世民立即就明白了,皇後指的是小九子喜歡藏著掖著的事,不僅是朕好奇,皇後也好奇哇!

  李世民對皇後可不是藏著掖著,"嗯,是真的,他有日記?"

  "日記?甚麽日記?"

  "養豬日記。"

  養豬還有日記?

  皇後也是差點一口茶噴出,太逗了吧,小九兒真逗。

  "嗯,各種日記,種稻有日記,土豆有日記、玉米有日記,種啥都有日記。

  記錄的還非常詳細,豬今天長高了多少、重了多少、喂了多少食、喂的甚麽食,從小豬一生下來就建立了日記,每天都記、厚厚的一本,無價之寶啊!就是日記薄上一股子臭哄哄地。"

  "哈!"皇後抿嘴笑了。

  不知道有潔辟的皇上拿著日記薄時,心裏膈不膈應?

  那是肯定地!

  "這是非常嚴謹的治學態度,養豬也是一門學問,可歎我大唐的讀書人,都很輕視這樣的工作。

  小九子說得對,處處留心見學問,小九子說這就叫科學研究。

  朕讓他們成立了皇家研究院。專門研究這些事,也包括槍炮的改進。

  必須給工匠和願意從事這方麵的人員,很高的待遇和優厚的獎賞,才能讓更多的人來參與研究,大唐盛世才不會是空談。

  可笑那個太原王氏的禦史王玄燕,居然還看不起朕寫的詩,那個看圖識字裏的學問大了去了。"

  "是啊,那可是稚奴的仙人師父教他弄的,王氏能懂?

  他們若是能懂,還會被咱家小稚奴,宰了一次,又宰第二次。

  一群愚夫俗子,還自以為是了不起、看不起我們李唐~軍功世家,那有稚奴聰慧。

  稚奴又作詩了吧?"

  "作了,作了,車轔轔,馬嘯嘯,行人弓箭各在腰。"

  "哎呀,好詩,好詩,又是傳世之作,稚奴有大才,臣妾要把它記下來。"

  怎麽?

  “隻有一句?”

  "小九兒,喝多了。"

  "陛下,你怎麽能讓稚奴喝酒呢。"

  "哎,他高興呀,朕終於同意他設立研究院了,還同意他去打仗了。

  皇後,你沒見著,小九兒說起打仗來,那個手搖足蹈呀,那個高興勁兒,是我們老李家的孩子,這點像朕。"

  "那是,虎父無犬子麽!他是咱家稚奴啊。他不會隻作了一句詩吧?"

  "作了兩首,第一首他說不應景,然後又做了一首利害的,不僅是傳世之作了,更是千古名篇,千古名篇啊,朕都心情激蕩。"

  "啊,千古名篇,陛下快說說,臣妾要記下來。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這個長短篇好不好?千古名篇啊!小九兒不是作詞,他當時是在唱、唱曲子。小九兒大才,朕不如他。"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皇後如癡如醉地咀嚼著,"好詩、好詞,明天又要譽滿長安了。"

  "是,你沒看到此詞一出、那幾位宰相的臉上那個精彩啊,朕就是喜歡看他們震驚。

  一個人一生,能有一首這樣的詩詞就可名留千古了,何況,小九兒還作了兩篇。"

  "啊,還有一篇,也是這樣的大作?名垂千古哇!多少人一輩子的追求!"

  "嗯,這首也是長短篇。非常應情應景,所以,小九兒說那首詞不應景。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東征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誌饑餐突厥肉,笑談渴飲高驪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待從頭、收拾了舊河山,再回來朝見天子!嗯,小九兒有血性、有大誌!胸有大誌!比那兩個都強。"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突厥肉,笑談渴飲高驪血。

  怪不得稚奴說那篇長短句,不應景呢,這一篇是真正的應情應景。

  大才!稚奴有大才。這兩篇果然都如陛下所說的,千古名篇,必將名留青史。"

  "這趟去皇莊,小九兒給了朕太多的驚喜、太多的震憾了;

  你看這個是小九兒師父才給他的司南,這麽的精巧、這麽地精工雕琢,好寶貝,真是好寶貝。"

  "陛下,這太精致了,真難以想像世上還有這麽精巧的手藝,寶貝,絕對是寶貝。"

  "還有這個呢,這個小九子總是喜歡藏著掖著的,朕不去皇莊,根本就不知道還有這馬掌呢。"

  "馬掌?"

  "對,給馬蹄打上這鐵條,馬的腳就不會受傷,朕的鐵騎就可以縱橫天下了!大功,小九兒又立大功了。"

  "陛下,那你給稚奴獎賞沒有?"

  "獎賞?朕一想到他笑眯眯地向朕要三萬貫錢,就心裏不快,還有獎賞?他是大唐首富,還能怎麽獎賞他?"

  "陛下,那也得給,多少是個意思吧,你看,不定哪天肯定還有大臣會說你不公。嗬嗬!"

  ……

  次日一早晴兒叫醒李治起床,李治伸了個小懶腰。

  晴兒嘟噥著嘴道,"昨晚喝多了吧,喝醉了吧,都這麽大了還讓人不省心。"

  "嗬嗬,治才七歲。"

  "你還知道你七歲,七歲就敢喝烈酒?快起來,聖人叫你今天上朝。"

  "上朝,怎麽又叫我上朝?"

  "聖人說的呀,還專門讓老餘叫你,老餘一再囑咐我,不得叫你起遲了,快起床!"

  ……

  喝著稀粥,吃著鹹蛋,李治問,"父皇怎麽讓我今兒上朝呢?"

  武媚道,"還能有甚麽?昨天房相不是說了麽,江南大開發,肯定要你發言支持唄,你說支持,四皇子李泰就也得支持了,太子李承乾能落後了?

  還有你昨天做的兩首詩,聖人肯定也要拿出來顯擺一些,哪次不是這樣,隻要你作了詩,聖人就要在朝堂念念,你是聖人的驕傲,叫我我也這樣做。"

  "嘻嘻,咱家武媚是最聰明的。"

  "去,誰是你家的?對了,我求了一個護身符,你得帶著,帶在身上。"

  "暈,你又給我一個,兩個姐姐每人都給了一個了,你這,還有?"

  "咯咯,你看,過兩天,蕭淑然,肯定也得送,還有孔文秀,說不定還有程淩雪。你到時看吧。"

  "孔文秀?為甚麽?"

  "喜歡你唄,你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你沒看到孔文秀每次見到你時,那眼睛都發光,她崇拜你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