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征別離,你倆吃了嗎
作者:大唐謫仙      更新:2021-04-26 12:30      字數:3716
  散朝後,李治去了神策軍營,因為要為出征吐穀渾作許多的準備。

  指南針、抗高反藥(高原反應),棉衣、棉被……,都要一一察看、發放。

  然後他單獨與王玄策、歸海一刀、王玄武、薜仁貴、鄭仁泰說話。

  "此次出戰,必須要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特別是大任務、艱苦的任務,先讓薜仁貴上,因為他現在還是白身,而你們三位都有官職了,

  所以得先讓老薜立個大功。有沒有意見?"

  "沒意見。"

  這是理然當然的,人薜仁貴,忙前忙後,沒功勞有苦勞,且還沒官位呢,怎麽地也能扶他一把,要不怎麽叫做兄弟呢。

  "好,這次出征,155毫米的大~炮就不帶了,土穀渾沒有堅城,隻帶二十門120毫米攻城炮就夠了,要多帶小炮,吐穀渾是高原山地、山還不高,小炮輕便最是適合。"

  "諾。"

  "謝謝小王爺。"薜仁貴拱手道。

  "別忙謝,你現在射擊,趕上射箭了沒?你必須也練成神槍手才行。"

  "嗬嗬,沒問題,每次我都十環,正中靶心的。"

  "好,你的長槍好不好?要不要我找父皇給你搞個好的,盔甲呢?"

  "感謝王爺,仁貴有父親遺留的武器、盔甲,能用的。"

  "仁貴,你要有思想準備,吐穀渾他們大部都是騎兵,所以到時候,可能讓你單獨率領我們神策軍的騎兵,配合大帥的行動。"

  "好哇,太好了!"

  ……

  貞觀8年12月上旬,朝廷授命李靖統領大唐精銳機動兵馬,出征西北。

  李靖為大唐征北統帥,掛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督掌全軍。

  李孝恭為大唐征北副統領,掛積石道行軍總管。

  李道宗為大唐征北副統領,掛鄯善道行軍總管。

  李大亮為大唐征北副將,掛且末道行軍總管。

  李道彥掛赤水道行軍總管,高甄生掛鹽澤道行軍總管。

  此戰唐~軍陣營將帥如雲,都是大唐帝國的一線戰將。

  同時,還有由歸附的突厥將領執失思力、契苾何力率領數千鐵勒騎兵,共計十五萬人,討伐吐穀渾。

  此戰,也許是李靖軍事生涯的最後一戰了!

  貞觀8年12月上旬末,朝廷正式發布出征吐穀渾的詔命。

  大唐皇帝李世民以《討吐穀渾詔》告天下,詔文曰:朕嗣纂鴻業,思恢至道,端拱垂裳,於茲七載,式修文德。

  ……

  今上書傲很,拘我使人,內外百僚。……。夷凶息暴,稱朕意焉。

  詔命以特進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節度眾軍。

  ……

  貞觀8年12月月中,出征吐穀渾的儀式在明德門外舉行。

  如此規模的出征,已經好多年沒有發生了,而且還是由大唐~軍神李靖率領,前來看熱鬧、送行的人擠的是人山人海般。

  大唐的朝庭效率是如此地高效,顯然李世民是有著充分的準備,並且是早早就有了準備。

  送行的人群還是以各出征將領的家人為主。

  李治的母後、長樂、豫章、高陽、武媚、蕭淑然、李承乾、李泰、李恪等家人,還有沒能隨軍出征的程處默、尉遲寶林等中藥聯盟成員都來送行。

  孔文秀果然也來了,然後是程淩雪羞羞答答地來了。

  一眾大人非常知趣地讓出空當。

  蕭淑然果然掏出了護身符,還是她自己貼身佩帶的。

  孔文秀立馬跟上,"小九哥,這是妹妹給你求來的,你可要帶好了。"

  程淩雪鼓起勇氣掂著腳道,"小九哥,這是妹妹我的,你也要帶好了哦,不然人家會生氣的。"

  皇後娘娘終於還是抹著淚過來了,手捧著李治的小臉,仔仔細細地看了好幾遍,仿佛唯恐以後認不出如今的李治小臉一般。

  經過幾個月、每頓都有豬肉吃的李治,小臉明顯長肉了,臉色也不象以前、那樣黃,而是紅潤潤的,身上也有了肉,看來身子骨很健壯,這可能是他的奶爸提供給他的營養餐有關。

  李治的小嘴又開始絮叨,"母後,冬天來了,一定要保暖,出門要穿長款羽絨服,一定要長款的,戴棉帽、穿高腰棉鞋、要戴口罩,一定要帶口罩,要穿暖些,一定要穿暖些。

  長樂姐姐和兜子妹妹也是,要穿暖,喝牛奶,多吃肉,出門帶口罩,一定要帶口罩。

  母後愛吃糖醋裏脊肉,就多吃些,一定多多吃些,多吃些身上才會有肉。

  母後你看小九這都長肉了,身上有了肉、肚裏有了油水,身體抵抗力就增加了,抵抗疾病的能力就大增。

  要喝牛奶、要多吃蔬菜,要每天吃中成藥,要~~,要~~。"

  兜子見著李治又要李治抱抱,李治抱過兜子一陣猛親,親得兜子咯咯直笑。

  長孫皇後在一邊是千叮嚀萬囑咐。

  李治深受感動,這就是深深的母愛。

  李治一激動隨口一首詩,應聲而出。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高陽又蹦又跳、不斷地喊著,"小九哥,又作詩了,大詩人又作詩了。小九哥再來一首。

  再來一首嘛,好不好?人家好久都沒聽到你作詩了。"

  我暈,好久是多久?

  那就再來一首吧。

  李治乘車將欲行,忽聞路旁踏歌聲。

  渭水河水深千尺,不及母後送兒情。

  長孫皇後聽得眼淚更盛了。

  一眾紈絝齊聲叫好!

  李承乾嫉妒得眼都紅了。

  李泰卻也拍手叫好。

  這個笑麵虎、死胖子,奸著呢,當麵說好話,轉身就給你一刀。

  不過,他這次也是真心叫好,他可作不出這麽好的詩。

  薜仁貴、蘇定芳的家人也站在一塊兒。

  其他出征將士的家人,自是一群群在邊上看著,很多人抹著淚。

  李恪、李業詡、李業嗣、程處默、尉遲寶林、李震、李敬業等眾紈絝好友來到站在隊列邊的李治麵前,都是無比羨慕的目光。

  "小九子,希望你能立下大功歸來,為我們的一眾紈絝爭爭光。"

  "小九弟,好好幹,哥哥看好你,建功立業就在當下。"

  "師弟,你真幸運,這樣的大仗都讓你趕上,我們怎麽沒機會呢?"程處默滿臉悲憤的表情,想不明白這次出征怎麽沒他和尉遲寶林的份,邊上的尉遲寶林也是同樣的表情。

  "我怎麽知道,你去問皇上吧,"李治隱隱指著皇城方向,程處默幾人啞然,沒了脾氣。

  "小九弟,再過幾年,我陪你出征,讓哥來當你的先鋒。"李業詡很豪氣地說。

  程處默和尉遲寶林等更受打擊,灰敗,他們沒有可以吹牛的資本。

  這時,老餘、翠墨、紅繡、初雪幾位家仆走了過來祝福李治,李恪等幾人知趣地退到一邊。

  初雪自是哭哭啼啼叮嚀,老餘、翠墨、紅繡年齡大些,竟也眼圈發紅,卻沒掉淚,以堅毅神情、不無遺憾地說,這次不能陪著李治出征了,讓李治照顧好自己。

  晴兒已經哭成淚人,瓔珞隻得輕言安慰。

  家仆們退過一邊,七進士來了。

  "恩師,我們前來給你送行,祝你一路順風、馬到成功、凱旋而歸。"

  "嗯,我會的。你們現在自學的如何了?"

  "恩師,我們之中,學得最快的是把初二物理背熟了,慢的也學到初一下學期課程了。"

  "好,有難題沒?"

  "還是化學方麵的問題,比較難了一些。"

  "明白了,化學方麵,等我回來,我找師父要一些試驗設備和化學試劑,讓你們多做做試驗,效果應該更好些。

  好,我布置兩個任務,一是把避雷針給我做10具,二是天文望遠鏡要做50支,等我回來有用。"

  "諾,恩師還有吩咐?"

  "嗯,讓我想想,哦,對了,你們九人、從現在開始、就在長安、給孤王尋找有真才實學的、明年進士考的才子,爭取我們再取得一個大滿貫。"

  "諾!"

  "好了,回吧,我要走了。"

  "恩師保重,望恩師早日大勝凱旋!我們在長安等著恩師大勝的好消息。"

  送行的最後時刻,武媚、蕭淑然,又來到李治麵前,四雙眼睛都是淚汪汪的。

  武媚嗚咽著說,"好好保重自己,千萬別去一線。"

  蕭淑然哽咽著說,"我們都在長安等著你安全凱旋,到時候,我與珝姐姐一起出城迎你。"

  "沒事的、沒事的,父皇令我呆在靖爺爺的中軍裏,那也不許去,我上一線也沒用呀,我打不過人家呀。

  放心、放心,我隻會指揮他們四人打仗,我是不會上一線的。

  要不,我給你們作首詩吧。"

  "好呀,好呀!"

  "生活哪有那多詩,其實很多隻為吃。

  唐人見麵第一句,今早你倆吃沒吃?

  你倆吃了嗎?"

  "噗嗤!嗬~~嗬~~嗬。"

  蕭淑然都沒來得及捂嘴,就笑出了聲。

  "咯~~咯~~咯!"武媚就豪放多了,笑得前抑後合、花枝亂顫。

  銀鈴般的笑聲,在廣場上回響,惹得許多送行之人,紛紛向這邊看過來。

  離別愁緒盡去,小九總是這麽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