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反腐敗,製度需健全
作者:大唐謫仙      更新:2021-04-20 09:02      字數:3100
  <b></b>李治道,"父皇且慢,先抄家追回髒款,再杖斃。"

  姚公公聞之,倒吸一口涼氣,六歲娃呀,李宮霸,居然出手就如此狠辣!

  就連李世民都多看一眼李治,好家夥,不愧是本天可汗的種。

  "好,來人,抄家後、杖斃。"

  李君羨、李忠進來道,"諾,臣這就去辦。"

  "父皇,剛才兒臣說到防微杜漸、亡羊補牢,為了我大唐江山穩固,綿延長久,必須製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製度來製約腐~~敗。

  腐~~敗,是不可能完全杜絕的,但是可以通過完善的製度把腐~~敗,降到最低,如此才能保證我們李唐王朝江山永固。

  父皇,你今天發現了一起腐~~敗事件,你明天又發現了一起,難道這些陰暗灰塵,都靠父皇你一人去掃嗎?

  父皇你根本忙不過來,所以,必須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監督機製才行。"

  "哈哈,朕就聽聽我皇家麒麟,談談建立起一套甚麽樣的監督製度,才能有效降低。"

  "父皇,我大唐現有百騎司,這個百騎司是直接聽命於父皇,辣麽,如果百騎司有了腐~~敗,誰來監督,靠父皇一個人嗎?不可能的。

  辣麽就需要一個新機構來監督百騎司,這個新機構兒臣就估且叫他為錦衣衛吧。"

  "錦衣衛?這名字好聽,你繼續說。"

  "由錦衣衛來監督百騎司,百騎司的腐~~敗,就能減少許多,辣麽錦衣衛又由誰來監督呢?這又有產生了一個新機構,兒臣稱之為廉政公署。"

  "好了,要開小朝會了,正好,你把此事在小朝會上講講。朕已經大致理解你所說的,主要是監督。"

  "對!"

  ……

  小朝會,雖然小,但是參加人數卻也不算少,當李世民帶著李治進入立政殿時,殿內已有四、五十人了。

  李世民坐上龍椅,給李治在其龍椅右下方設了座。

  一眾重臣見著李治被皇上帶來朝會,愣住,這是甚麽意思?

  難道皇帝又起了新念頭?

  新動向啊!

  李治在一邊聽得昏昏欲睡,都是雞毛蒜皮、張家長李家短的事,不過也有與李治有關的事,就是他推舉了七個考科舉的家人都在鬧騰著呢。

  反正虱子多了不咬人,李治就權當沒聽見。

  終於,這些小事都講完了,也沒人再講了。

  李世民就把這個食譜、白鹽的事,講了一遍。

  其實重臣們已有耳聞,一下子牽涉到十幾個人抄家,這動靜能小了?!

  然後李世民話峰一轉,說到,"多虧了晉王,他居然能從給朕做的湯,沒有放他送的白鹽上,想到這其中必有貓膩。

  結果一查,還真是有著較大的腐~~敗在內,這些人一年要貪了我內府多少錢啊?

  然後,晉王與朕提出了如何防止的問題。所以,朕就帶他參加小朝會,大家一起議議。"

  長孫無忌說,"陛下、晉王,官員這個問題,應該是曆朝曆代都存在的問題,要滅絕怕是不可能的。"

  李世民與李治一起點頭。

  杜如晦反問,"那皇上怎麽個看法呢?"

  李世民說,"晉王有個建議,大家聽他說。"

  "我的看法暫時不急著說,先說曆朝曆代,應該是任何一個皇帝都重視反腐吧?"

  李治沒有回答杜如晦的話,而是再問了一個問題。

  "正是。"杜如晦點頭。

  "但是現在已經肆無忌憚了,曆史上有出現過相關崗位人員全員參與的這種廣度嗎?"李治問。

  答案是顯而易見地,所以李治也沒等杜如晦回答,就繼續跟著說。

  "很顯然,現在的貪腐程度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了,但是這個過程也是慢慢加重,一直到今天這個程度。

  那為甚麽會加重呢?"

  各位大臣都知道李治會自己解答自己的問題,也就不回答,等著李治繼續往下說。

  "在孤王看來,是有兩個原因導致的。"李治說。

  這下,長孫無忌忍不住了,問李治道"晉王,那兩個原因?"

  "孤王認為,第一是因為以前所立的各項反腐製度,沒有得到始終如一的執行。為甚麽會這樣呢?"

  李治始終用他師父慣用的啟發、問答的方式,來引導別人。

  長孫無忌已經被他的話給吸引住了,不再淡定地等著李治自己解答自己的問題,問李治道"為甚麽?"

  "因為製度的執行者也參與了貪腐,比如尚食局的太監,他是監督者,他也參與了進去。"李治回答道。

  然後他又跟著說出第二個原因"第二,客觀原因造成了貪腐的隊伍越來越大,最終導致貪腐的泛濫。"

  "晉王,何為客觀?"杜如晦問。

  這是個哲學用詞,後世的人都知道,但古代人並不清楚。

  "哦,客觀就是環境的因素,人主動去做某事叫主觀,與之對應的就是客觀。

  就剛才所說的第二點,官員俸祿在實際上不夠他們花銷,甚至不夠維持日常生活,迫使他們去貪腐。

  這個就叫客觀原因。"

  "陛下,老臣補充一點。"魏懟懟這時忽然插話說。

  "哦,魏卿請講。"李世民瞧瞧魏懟懟,然後說。

  眾人皆看著魏懟懟,不知道李治說的遺漏甚麽了,也聽著魏懟懟說話。

  "就是剛才晉王所說客觀主觀之分想起來的,官員貪腐也有其主觀因素,就是我們大家平時都常說的開門七件事。"魏懟懟說。

  開門七件事是指,油鹽醬醋茶柴,這七件事無不以財力為基礎,朝廷俸祿不多,官員就開始貪墨受賄,包庇奸商,偷稅漏稅,而致國庫空虛。

  "對,魏大人說的對,社會風氣的變化,奢華之風的盛行,也是導致官員貪腐人數越來越多的原因。"

  李治沒有臉紅,這點其實他是知道的,之所以不說是為了可以更好的說出他想講得解決方法;

  不過現在魏征說出來了,也沒甚麽,反正也是事實。

  魏懟懟見李治毫不介意自己提出他的遺漏之處,這麽小的小孩,就有虛懷若穀的心胸,難得!

  他讚同點頭。

  李治見魏懟懟不再說話,就繼續麵對著各大臣講解。

  "這三點大概就是貪腐問題越來越嚴重的原因。

  搞清楚了原因,那我們就嚐試著解決目前的朝局以及貪腐問題。"

  見李治說到自己最想聽到的內容了,各位大臣都坐直了身子,看著李治聽他繼續說。

  李治繼續說"各位大人,如果朝庭及各府縣官員,也出現全員參與的朝局,那就是一個法不責眾的局麵了;

  這麽多人,是不可能一一法辦的,當執法者也是犯法者時,執法就會淪落為空談。"

  李治一邊說著,一邊慢慢記憶著他的師父給他說的方法。

  這些方法是師父參考後世的相似情景得來的,而不是他隨意想想就想出來的。

  長孫無忌聽到這裏,眉頭開始重新皺了起來。

  李治當沒看到,繼續說"如果這麽堅持下去,軍隊無打仗之心,文官無做事之人,我們自己亂成一團;

  最終隻能便宜了突厥!"

  李治說"因此,所有貪腐人員,一一法辦是不可能的,這點是可以確認的吧?

  那好,在這點共識的基礎上,我們再來進一步探討。

  始祖托夢點化孤王的時候,曾讓本王見識過一個300年後的小國,他們有一個叫廉政公署的衙門;

  孤覺得該是學學廉政公署做法的時候了!"

  各位大臣還是第一次聽說廉政公署的名稱,不知道具體是甚麽,就問李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