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秦國覆滅的真相
作者:吾禦      更新:2022-05-02 17:50      字數:2318
  真正處於秦這個時代,易承才發現,嬴政其實做的事情比後世史書上所記錄的多的多。

  他求長生,不僅僅有出海尋仙這一個計劃,他還有很多其他的計劃。

  張良告訴易承,嬴政在龍首原西側,以鹹陽城中軸線和龍脈之首的交匯之地,用了六萬名奴隸,花費七年時間,建造了一座十分宏偉的宮殿群,取名阿房宮。

  這和易承所知道的後世那個在渭水南岸的上林苑中未曾建造完成,就被項羽一把火燒個精光的阿旁宮完全不同。

  這座宮殿一是供嬴政消暑,二便是為了求長生。

  這座宮殿到現在還沒有完全建成,不過根據張良所說,此宮已成八九。

  這座宮殿建造的目的是因為有方士向嬴政諫言,欲想長生,需得神獸之血。

  而天下神獸之首,莫非龍與鳳,龍乃天下王者,因此隻會落在天下正中心的地方,因此要以鹹陽為中軸線在秦嶺尋龍首之地建造行宮,供龍停留。

  鳳乃群鳥之母,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因此嬴政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尋找最大的梧桐木,最後將這棵梧桐整塊連土,一同運到龍首原栽種。

  當聽到這些話時,易承有時也不禁感慨古人們的腦洞。

  他們為了想象中的長生,居然能夠編出這麽多稀奇古怪的想法。

  最可笑的是,居然有人信了,而且就連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也對這一套深信不疑。

  為了這虛無縹緲的龍鳳之說,就動用六萬奴隸,建造數年時間,而建造所消耗的錢糧,估計更是一個天文數字。

  天下苦秦久已,這個苦,可不僅僅是修建長城,還有類似這種大規模建造的工程。

  後世的中國,也喜歡搞大規模基建,雖然基建既是良藥也是陷阱,不過因為中國地大物博,使用基建拉動經濟,中短期內效果確實顯著。

  可秦始皇所建造的工程,大多對百姓都沒什麽意義,不僅對經濟起不到促進作用,反而在不斷的消耗壓榨這個國家人民的最後一點精力。

  從東海回徐州的路上,易承見到了不少在路上艱難前行的秦國百姓。

  這些人大多麵容枯槁,衣衫襤褸——他們都是各地征發前往修建長城的民夫。

  都說長城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這座建築是中國文明輝煌燦爛的象征,可實際建造這座萬裏之城的過程卻並不是那麽輝煌燦爛,相反,城牆之下是無數百姓的血汗。

  東海到徐州,一共經過六城四縣,村落更是有近百個,放眼望去,民生皆凋敝,大多數農戶家中都沒多少存糧,平日裏都吃些糠皮野菜,或者下地捉些蟲蛇來吃。

  易承有些感慨,其實早在一百年前,在他的記憶中,這些老百姓的生活還不至於困苦到這種程度,特別是七國紛爭的中期,他那時候所見中戶人家還有不少餘糧,可堪吃上兩年,就算是下等戶,家中一般也都能留夠下年稻種和三月盈餘。

  可是如今一百年過去了,百姓的生活非但沒有變的更好,反倒是越發困苦起來。

  在張良看來,這一切的原因,都歸咎於暴秦統治,隻要推翻了暴秦,一切才能好起來。

  可在易承看來,雖然秦國的統治確實有酷毒之處,不過造成如今這種局麵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這個時代是剛剛結束的戰國時代。

  悉數前麵幾十年,光是易承所親曆的大大小小的戰役都有十幾場,更別說七國在近百年時間裏一直在打了。

  打仗就要消耗,打仗就會死人,中原原本積累的人力物力都在這近百年的戰國紛爭中消耗殆盡。

  易承不知道這個時代全國具體有多少人口,當年重生成成蟜時,他雖查閱過各州府人口名冊,可那時秦國還未統一,他隻能用秦國的城市去推斷全國的城市人口。

  那個時候,七國人口加在一起大概應該有三千二百萬左右。

  如今百十年過去了,易承又查過沛縣的縣誌徐州府的州誌,再次推算,秦國的總人口,滿打滿算,恐怕隻有兩千餘萬。

  人口銳減,對社會的影響是巨大的。

  易承記得在巨子時代,那時候女子還有守寡的風氣,可在現今的秦國,隻要丈夫亡故,女子就算是想要守寡,國家都不會同意,隻會強製配婚,以誕育子女,原因無他,一切為了增加人口。

  關於政府的這種暗地裏的規定,易承其實也有所耳聞,這種強製婚配的行為,一直到東漢末期還有存在,後續也斷斷續續一直存在,直到兩宋程朱理學,程頤喊出的那句‘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之後,守寡之事才愈演愈烈,至於演變成了對婚姻的道德要求。

  人口缺失,本來應該休養生息,讓百姓自己恢複生產,讓人口持續回升,隻要給他們足夠的時間,他們就能像充滿生命力的韭菜一般,割一茬長一茬。

  可是嬴政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

  時間真是這世上最快的東西,在易承的記憶中,那個十月深秋的雨夜,十五歲的嬴政和他一起在小樓中談論誰能繼承皇位的日子,仿佛還在昨天。

  如今轉瞬間,那個十五歲的少年,如今已經四十八歲了。

  他一個人對中國曆史的改變,也已經確確實實發生。

  他的目標確實很偉大,南征百越,北拒匈奴,統一中國,建造長城,尋求長生,這每一件都是能彪炳史冊的大事,將中國打造成一個由城牆圍繞的大一統國家,這個國家的子民就會在他的英明領導之下,千秋萬代的建設下去。

  可現實卻是,在剛剛結束了七國紛爭之後,百姓已然疲敝不堪,民力已經不足以再去過多的消耗。

  而嬴政卻察覺不到這種疲敝,身居高位讓他隻能看到大局,而看不到大局之下的民意,人民就是要前進,前進,朝他劍所指的方向前進。

  所以秦國日後的覆滅,也是偶然中的必然。

  抵達徐州城的時候,劉邦帶著一般人來城外迎接易承和張良等人。

  因為棋牌室在徐州城的生意極好,這位老兄也在徐州城內聲名鵲起,不得不說,劉邦之所以日後能成為漢高祖,本身也確實有兩把刷子,他的社交能力非常強,拉幫結派,知人善任的本事似乎是與生俱來的。

  他騎著一匹高頭大馬,在眾多小廝中間顯得鶴立雞群,鐵衝則是牽著一匹馬站在旁邊。

  見到易承,張良和張蕤騎著馬來了,劉邦便打馬上前笑道:“哈哈,東海之行可還順利?昨日我就聽小廝說陶兄弟,蕤兄弟和子房兄弟今日就能抵達,今日便出城來給三位兄弟接風,酒宴已經擺上了,諸位還隨某家進城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