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不裝了攤牌了我們要造反
作者:吾禦      更新:2022-05-02 17:50      字數:2198
  劉邦在徐州城裏準備了一桌豐盛的宴席。

  地點就在城南最繁華地段的戶部樓。

  來吃飯的人不多,隻有劉邦、樊噲、張良、張蕤、易承、鐵衝六人。

  上樓雅間落座,小廝端上了各色菜式,菜品上齊,劉邦就揮手指使小廝退出去。

  “陶兄弟和子房兄弟,此次去東海可見到那艘大船了?”劉邦跪坐在東邊案首前笑著朝易承和張良問道。

  “見到了,傳言非虛,那艘大船真的高有三餘丈,長有幾十丈,浮於海上,猶如一座小島。”易承回答道。

  “唔...”劉邦有些感慨道:“某家現在倒是有些後悔,當初未與兩位小兄弟一同前往觀摩,竟錯過了如此巨艦,想必此生應是再見不到了。”

  樊噲跪坐一旁嘿嘿笑道:“大哥這話說的,子房兄弟不是說那船是要去海外尋仙丹的嘛,待尋丹回來,到時我跟大哥一同走一趟東海,一起去看看那艘大船究竟是何模樣。”

  劉邦輕笑道:“什麽求仙問藥,都是些鬼蜮伎倆罷了,依我看,那駕船的道人這一出海,恐怕就會遠遁千裏跑路咯。”

  聽到劉邦如此說,張良也微微笑道:“劉兄長此言非虛,那些道人本是些江湖術士,靠些神鬼之說行世,可惜嬴政愚昧,為求長生,竟信這些術士之言,靡費國帑建此巨船,最後卻也是給徐福那道人做嫁裳。”

  樊噲撓了撓腦袋,小聲問道:“大哥,你說,這世上真沒有神仙嗎?”

  劉邦撚起桌案上的一顆青豆放入口中,伸出食指點著桌子道:“有個屁的神仙,如果有,老子就是,雖然子房兄弟年紀稍小些,可最是個明白人,難得難得,來,為兄敬你一杯。”

  張良遂端起酒盞飲了一杯。

  劉邦頗為健談,飲了幾杯酒之後,話匣子一開,更是喋喋不休。

  “這陣子咱家光是陶家抽獎轉盤就賺了不下十五萬錢,還有棋牌室的抽水,那更是大頭,南山的薛家、陳家都來找過某家,打算商議商議一起再多開幾家棋牌室。”

  “哦?哪個薛家和陳家?”易承問道。

  “就是彭城本地最大的那兩大世家。”劉邦眯著眼笑道:“薛陳兩家祖上皆乃周朝大夫,家中曆代皆是伯爵子爵,宋楚之後,曆百年而不倒,家中田連阡陌,宅多百裏,仆役也有數百人,出手就願意拿出一百五十萬錢,隻是要新開棋牌室與我等二八分賬。”

  “劉老哥答應他們了?”

  “這不還沒呢嘛,某隻說這棋牌室並非某一人開的,得待某二位兄弟回來,找他們商議商議,再回消息。”

  張良轉頭看了眼易承道:“棋牌室乃是四弟所創,隻問他便可。”

  劉邦也將目光轉向易承。

  易承微微一笑道:“不知劉老哥意下如何?”

  劉邦窘迫地嘿嘿笑了一聲,然後搓了搓手道:“這兩家在彭城勢力極大,咱們得罪不起,依某之見,強龍不壓地頭蛇,在徐州便與他們合作罷了,至於分賬,某再去說一說,應是能談到三七或是四六...”

  易承不等劉邦說完,就點頭道:“我無甚異議,劉老哥隻管做主便是了。”

  劉邦被易承這突如其來的同意整的有些發愣,頓了一下這才反應過來,“陶兄弟這是同意了?”

  “同意了。”易承點頭道。

  劉邦倒是有些不好意思道:“誒,其實若是不答應也可以,隻是咱們不在這徐州城裏開罷了,天下之大,除了彭城還有其他地方,不行咱們也能回沛縣。”

  “劉老哥。”易承喊了一聲劉邦。

  “啊?”劉邦一頭霧水。

  易承起身走到雅間的門口,拉開門障,探頭看了看外麵,又把鐵衝叫到門口把門,自己這才回到座位上。

  劉邦看著易承做完這些事,眯了眯眼睛,也沒有說話。

  “其實有件事我瞞了劉老哥許久。”易承微笑著說道。“鄙人其實不姓陶,也不叫陶海,我姓燕名枝,乃是安南郡燕康人氏。”

  劉邦眨著狹長的丹鳳眼仔細打量著易承,仍沒有開口,他在等易承接下來說的話。

  “這位是鐵衝,我的結拜大哥,這位是張良張子房,我的二哥,這位是張蕤,乃是三哥,我們兄弟四人勠力同心,乃是生死結拜的兄弟。”

  “你們來徐州,究竟所為何事?”劉邦雖然心中已有猜測,可還是問出了這個問題。

  “反秦。”易承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這兩個字。

  坐在劉邦旁邊的樊噲此時放下了手中的筷子,朝劉邦挪了挪屁股。

  “為何要反秦?”劉邦眯著眼睛緩緩問道。

  “二哥張良本是韓國貴族,家中五世相韓,秦滅韓之後,遂有世仇,便決心反秦,我且與二哥同為道門理綜之人,便追隨於他,輔佐反秦大業。”易承回答道。

  “如此,倒也說的通。”劉邦點點頭,“可,為何陶...唔...燕兄弟要選擇某家?”

  易承笑道:“劉老哥可還記得當初在沛縣時,與我第一次相見時我說的那些話了?”

  “尚且記得一些,燕兄弟通過畫影圖形認識我等,還說我乃沛縣五位人傑之首,日後風雲際會,榮登至高之位那些?”

  “哈哈,劉老哥記得倒是聽清楚。”易承難掩笑意,看樣子當初自己說的話並不是沒有用,至少這些劉邦還都記得。

  “可某家依舊不太明白...”劉邦似乎有些鬱悶,“某已是不惑之年,無甚大成就,哪裏能堪稱沛縣五位人傑之首...況且秦滅六國,兵鋒甲銳,強大如斯,天下三十六郡皆歸所統,百姓順服,恐難成事...”

  此時一直沒有做聲的張良忽然開口道:“劉兄長此言差矣,吾等從東海至彭城,一路上所見百姓皆襤褸,眾多徭役已是苦不堪言,此時已如夏人所言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天下烽火重燃已是箭在弦上,隻待一個時機,各路反秦之士便會共同起兵,將這酷毒的秦國付之一炬,依吾之見,十年之內,大事可成矣。”

  聽到張良這麽說,劉邦思忖後緩緩道:“如今某已入局,反秦一事,某並不反對,但某有一個要求。”

  “劉老哥請講。”易承笑著說道。

  “既是兄弟,那日後諸位若是有甚計劃,需先告訴某家。”劉邦斬釘截鐵地說道。

  “必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