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繼續封鎖
作者:好夢留君      更新:2022-02-19 18:03      字數:2323
  “讓劉國玉轉告昭仁,”乾隆接著道:“朕最是吃軟不吃硬的。”

  “讓他不必太過在意條款的細節,隻要順順當當的如約把百姓遷移的事情辦好,朕這就下旨在圓明園外和熱河各建一座親王府給他!”

  “在親王府周圍再建幾個郡王府,把他的族人們都好生的安置了。”

  “他定下了來北京的日子,朕差和親王代朕去日本迎接他!”

  “等到見了麵,一番熱熱乎乎的話說下來,隻要不涉及國家根本大政,什麽事情都好商量。”

  “讓他看看李晌那些人就知道了,這十年間,朕可曾虧待過他們?哪個不是一身輕鬆,安富尊榮?”

  “不是朕自誇,倘若現在的朝鮮仍然由他們治理著,幾百萬的百姓能過上今天的日子?”

  “日本的百姓也是同樣,他們是被困在幾個島上太久了,成了井底之蛙,讓他們到中國來見識一下,心裏就有數了。”

  “皇上,”班第生怕他忽略了一個要緊關節,特意問了一句:“條款最後一條說,倘若日本人與中國人通婚後生下男童,無論父母哪一方是日本人,八歲後都可以免予剃發易服,這一條也照準了?”

  “嗬嗬嗬!”乾隆輕笑道:“昭仁他們君臣在那裏自欺欺人罷了!”

  “隻有百姓遷到了中國本土,入了戶籍,哪裏還有什麽日本人?以後就都是中國人,隻不過民族不同而已。日本國亡了!以後都沒有日本人了!”

  “照準了!不願意剃發易服就隨他們!”

  “皇上,”班第試探著道:“既然入了籍,成了大清的子民,就更該遵守朝廷的製度才是,通婚後生下的男童也不必剃發易服似乎不妥。”

  “倘若開了這個先例,必將一發不可收拾,有很多內裏不願剃發的漢人就會爭相與日本人通婚。幾代以後,可以不剃發的就會越來越多。”

  “當年為了讓漢人剃發易服,有多少的人頭落地!如今對日本人卻如此寬容,難免有厚此薄彼之嫌,於人心的穩定殊為不利呀!”

  “朕就知道你會這麽說,不止是你,絕大多數的朝臣都會這麽說。”

  “這事朕已經拿定了主意,你抓緊給兆惠寫了回信,然後就布置下去,明早起駕回京!”

  “日本的戰事大體結束了,北京還有辦不完的事,朕還得回去和眾王大臣們打擂台呢!那也不是一個輕省的活兒。”

  既然聖意已決,班第知道再勸無益,隻好回道:“臣遵旨!”

  “皇上,兆惠他們的折子上還請旨,九州和四國兩島下一步如何料理?回信上也該有個答複才好。”

  “繼續嚴密封鎖!”乾隆不假思索的道:“讓兆惠他們專心把本州島上的事情料理清爽,務期做到犁庭掃穴,把所有的抵抗勢力盡皆剿滅!”

  “對昭仁那裏就回說因為要全力接收綏靖本州島各處,難以抽出人手去那兩個島,所以要先放一放。”

  “等把昭仁接到了北京,本州島上的事情也辦得差不多了,再對那兩個島下手!”

  “皇上,”班第又問道:“議定的條款中有昭仁下詔命兩島各藩向我們交出武器歸順的話頭,如果他早早的寫下了這道命令,該如何應對?”

  “客客氣氣的把他的詔書接下來,然後撂在手裏,不要往兩個島上送。”

  “這……”

  見他一時沒明白自己的意圖,乾隆輕搖著湘妃竹扇,緩緩的道:“這兩個島上的各藩加起來還有將近八萬的兵力。”

  “倘若他們真的聽了昭仁的話,都交出武器降了,就至少有七萬多人要遷到澳省去。”

  “這些人可都是受過嚴格訓練,有一身本領的武士,放下武器是平民,拿起武器就是一支現成的軍隊!那要給澳省送去多大的麻煩和隱患?”

  “澳省那裏勢頭正好,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咱們可不能在這時候去扯他們的後腿!”

  班第這才恍然大悟:“臣懂了!皇上若沒有別的吩咐,臣這就去辦差了。”

  三天後的黃昏,四艘鐵甲船冒著濃煙駛進了天津港,在港口差役的引導下,漸次的在碼頭靠了岸。

  看著船上高懸的龍旗和身穿黃馬褂、釘子般站滿了甲板的禦前侍衛,任誰都知道這是聖駕到了!

  因為乾隆是臨時決定起駕回京的,派人去知會京中大臣來天津接駕已經來不及了。

  可是聖駕到天津這麽大的事情,總要有迎駕的隊伍儀仗,而且碼頭上以及臨時駐蹕的行宮等處的關防也都是要緊的。

  皇上決定回京的當天黃昏,班第便差一艘鐵甲船先行出發了,所以它比乾隆等人的艦隊提前七、八個時辰到了天津港,這才讓地方上有了準備的時間。

  經過整整一天緊張的忙碌,終於將一應事宜準備停當,就等著聖駕離船登岸了。

  幾艘船都拋錨係纜,搭好了船跳,兵丁、儀仗、侍衛和隨行官員們依次下船,排列整齊。

  隨著鼓樂之聲大作,乾隆在太監和護衛的引導下,徐步走下船來。

  工部派到天津督辦幾個工廠的侍郎施培英奉命去巡察京津鐵路工程了,隻有兵部侍郎張斌帶著天津地方上幾十名大小官員恭候在碼頭上。

  站在他身後的天津兵備道徐守業、天津知府畢明山雖然這一天中忙的焦頭爛額,一身油汗,但心裏卻始終美滋滋的。

  幸好這次皇上返京走的急,沒來得及知會京裏,不然至少要來兩個軍機大臣帶著一幫子尚書到天津迎駕。

  到時連張侍郎都靠不到皇上近前,更別說他們這小小的四品官了!

  “呼啦”一聲,幾十個官員一起跪了下去。

  “兵部侍郎,臣張斌!”

  “天津兵備道,臣徐守業!”

  “天津知府,臣畢明山!”

  “恭請聖安!”

  乾隆在甲板上時便向碼頭上掃視了一遍,見整個碼頭上收拾得一幹二淨,關防的兵士個個昂首挺立,他心中頗覺滿意。

  “倉促之間,你們的差事辦的還不錯,都起來吧!”

  “謝皇上!”又叩了一個頭,張斌站起來問道:“皇上現在是不是起駕去行宮?”

  “去行宮,朕明日一早回京,你們向班第回過差事後就盡快將一應事宜布置下去。”

  “回皇上,”張斌躬身道:“京津鐵路正在加緊施工,有幾處驛道不甚暢通,即使能勉強通過,也必然是坑窪不平、塵土飛揚。”

  “臣差人去楊青驛看過,兩艘禦船還一直泊在那裏,另外還十幾艘大船,臣也命他們在碼頭上候著。”

  “如果聖駕走運河回京,所需時間與走驛道差不了多少,不僅少了很多顛簸,且能涼爽些。”

  “這隻是臣的想頭,還請聖意裁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