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樞相分工
作者:好夢留君      更新:2021-10-25 19:12      字數:2124
  “你們看,這幾個人如何?或者你們有可薦的人,但說無妨。”乾隆對眾人道。

  張廷玉素來有著驚人的記憶力,雖然年過古稀,頭腦卻一點也不糊塗。

  他對名單上的這幾個人都十分了解的,看來皇上真的費了不少心思,這幾個人確實都是能臣幹員,頗有人望,官聲也極佳。

  年紀都在五十到六十之間,從政經驗豐富,精力也還足夠,正好能填補自己和鄂爾泰這一代人與傅恒、劉墉、阿桂他們那一代人之間的空白。

  等到這一茬人幹到了該退下去的時候,傅恒他們一代新人也曆練出來,可以挑起大梁了。

  但皇上的人選也不是無可挑剔,比如楊應琚就不太適合,他思量了片刻,見別人都沒言聲,自己便先開了口。

  “皇上,這幾個人確都可堪大任,史貽直、孫嘉淦和黃廷桂都是聖祖爺手裏使出來的人。”

  “高斌治河成績卓著,與已故的靳輔、齊蘇勒、嵇曾筠不相上下。”

  “隻是這楊應琚雖然也是一名幹員,在西寧任上固邊防、興農事,促進各族和睦相處,頗有作為。”

  “但他畢竟隻是個四品道員,驟然超遷,位列樞相,恐招來物議,臣請皇上留意。”

  他的這番話正對了訥親的心思。

  訥親想的倒不是楊應琚品秩的高低,而是這名單上的五個人竟然全都是漢人,一個滿人都沒有!

  康熙朝時,上書房絕對是滿人一家獨大,到了雍正時,軍機處裏滿漢大臣勢均力敵。

  可到了這一朝,眼見著滿人越來越少,漸漸的成了漢人的天下!

  算上弘晝、弘曉、尹繼善和自己,攏共才有四個滿人,弘晝、弘曉是親王,位高爵顯,自然沒人敢得罪,他們也不甚關心這事。

  尹繼善一直在外任上,天高皇帝遠,沒必要操這份心,就隻剩下他一個人在這裏難受。

  軍機處若是一下子又進來這麽多漢人,自己豈不是更加孤掌難鳴了?

  借著張廷玉挑出了楊應琚的事,他心裏盤算著推薦一個滿人進來,把楊應琚擠下去。

  可是想來想去,一時還真想不起來合適的人,那就幹脆薦進來一個蒙古人,也總比漢人強些。

  於是他開口道:“皇上,臣認為張廷玉說的在理,楊應琚進軍機資曆是淺了些。”

  “班第曾兩次在軍機上行走,因丁母憂回鄉守製,如今也快期滿了,不如就讓再他回來,如何?”

  乾隆咀嚼著張廷玉和訥親的話,他已經隱約猜到了訥親的心思,但他說的還真不能輕易駁回去。

  博爾齊吉特·班第,蒙古鑲黃旗人,康熙年間入仕,曆任侍郎、都統、總督、軍機大臣。能文能武,忠誠幹練,確是蒙古大臣中出類拔萃的人物。

  乾隆對他們的話未置可否,又道:“你們接著說,暢所欲言,有合適的人選都可以薦上來,大家共同議一議。”

  “皇上,臣也覺得班第可用,”弘晝道:“如果皇上仍然覺得人手不敷使用,臣舉薦江蘇巡撫陳大受。”

  “他是雍正十一年的進士,乾隆元年禦試第一,不僅學問極好,而且勤政恤民,清廉自守。”

  “雖然隻有四十幾歲,但做過內閣學士,放過學政,做過侍郎,做巡撫也近五年,頗有政績,臣以為他做個軍機大臣應當夠格。”

  張廷玉道:“皇上,臣以為和親王說的不錯,陳大受確實可堪大用。”

  “皇上,臣也以為陳大受可用。”劉統勳接著說道。

  “你們可還有什麽異議?”見眾不再不言語,乾隆道:“好,那就這樣定下來,班第守製期滿後仍在軍機上行走。”

  “史貽直、孫嘉淦、黃廷桂、高斌和陳大受補進軍機處裏來,訥親把班第和陳大受的名字到那名單上去。”

  “臣遵旨。”訥親忙就著牆邊的案上寫了,略吹了吹墨跡,雙手捧了走過來,放在乾隆身邊的小幾上。

  乾隆拿起那張紙端詳了老半天,才緩緩的開口道:“外務部要馬上設立起來。”

  “訥親任外務部尚書並分管,但外務部的差事不能都靠你一個人,劉墉調任外務部侍郎。”

  “朝中所有大臣裏,他在歐洲呆的時間最久,和外國人打交道也最多,讓他辦這個差正合適。”

  “楊應琚畢竟也是個能臣,不能用一個道員局限了他,著接替劉墉任農部侍郎。”

  “和親王仍舊管著吏部和宗人府,怡親王管禮部和光?寺,吳波管商部和學部。”

  “劉統勳管刑部,史貽直管大理院,孫嘉淦管都察院,黃廷桂任農部尚書並分管該部,班第任兵部尚書並分管該部。”

  “陳世倌還管著你的工部,高斌專管全國的河道和水利。”

  “陳大受著任戶部尚書,協助著張廷玉分管戶部,先這樣分工,以後有了新的差事,再分別給各人的肩頭加上去,如何?”

  聽了乾隆最後的話,張廷玉心頭一陣輕鬆,陳大受身為軍機大臣兼戶部尚書,哪有兩個軍機大臣管一個部的道理?這分明是皇上肯讓自己休致了!

  不待別人答話,他先笑著拱手道:“臣謝皇上恩典,這下臣可以告老還鄉了!”

  “先別忙著謝,誰答應你告老還鄉了?”乾隆笑著問道。

  “那……這陳大受?”

  “他是把你戶部的擔子接了過去,但你除了要給他把關掌舵之外,還有更重要的差事辦,朕現在還舍不得放你歸山!”

  張廷玉疑惑的問:“皇上給臣派什麽差事?”

  “西伯利亞的地方太大,情形與別處不同,朝廷不能像設南洋大臣和西域大臣那樣間接的來管,必須由軍機處直接管。”

  “雖然設了三個省,但那裏幾乎是一片空白,什麽都要從頭開始,選派官員、駐軍屯墾、遷移百姓、修路建橋、農事水利、發展工商、綏靖教化……”

  “這些事情幾乎涉及到朝廷的各個部堂,憑著這三省的提督能辦下來這麽大的事?隻有你張衡臣坐鎮掌總才成!”

  “皇上這話臣萬不敢當!”張廷玉急道:“坐鎮掌總的是皇上,臣隻能從旁讚襄,管些細務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