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兩洋海軍
作者:好夢留君      更新:2021-10-25 19:12      字數:2126
  “朕沒別的意思,你別多心,”乾隆道:“那麽大一片新入版圖之地,就是細務也沒有小事,都讓朕過問,朕就沒空幹別的了。”

  “這事就由你來管,你以後不用每天進來會議,三天進來一次就成,有急事時就差人去召你。”

  “西伯利亞三省的官員以後就找你回事情,你再協調著各部辦理。在家裏就能把很多事情辦了,也省了每日往返軍機處的辛苦。”

  “三年兩載的把西伯利亞的事情理順了,朕就準你休致,頤養天年,如何?”

  “既然聖意已決,臣哪裏還敢饒舌?”張廷玉笑道:“臣領旨,謝恩!”

  乾隆接著道:“陳大受雖然能幹,但畢竟沒辦過戶部的差使,需要曆練些時日才能上手。”

  “在這期間讓他遇事多向你請示,他新官上任,戶部的官員先暫停遷轉調動,以一切平穩如常,不出紕漏為宗旨。”

  “皇上放心,臣知道其中的份量,斷不會撂開手不管的。”張廷玉道。

  “任蘭枝也病得七葷八素的,”乾隆對他道:“他雖然比你還小著好幾歲,可身子骨卻遠不如你。”

  “生怕不能落葉歸根,兩個多月前就上了折子,說自己來日無多,請求休致回到江蘇溧陽的老家去。”

  “如今年也過了,越往南走越暖和,就放他回去吧,著醫部侍郎吳謙接替他出任尚書。”

  “這一下子多出來五個省一個部,加上西伯利亞直轄的北安、海東兩府,還有兆惠也有折子遞進來。”

  “說澳省那裏如今已經有了近百萬的人口,地域越擴越大,城鎮越建越多,能幹的官員也嚴重缺乏。”

  “和親王管著吏部,你來牽頭與相關的人把要委派到這些地方去的官員都仔細斟酌著選出來,草擬出名單奏上來朕看。”

  “臣遵旨。”弘晝道。

  “楊應琚年前奉旨進京述職,現就在京師,吏部這就出票擬命他到農部上任,與劉墉交接。”

  “訥親軍機上的事情也不少,就讓劉墉主持籌建外務部的細務,你掌總來協調各部堂,用人用錢用東西不要耽誤了。”

  “外務部先暫時在理藩院裏辦公,把理藩院東邊一直到路口的那片民宅都買下來,拆了建成外務部衙門。”

  “外務部是國家對外的臉麵,建這個衙門不能心疼錢,占地要大一些,設計得高大軒敞,建得堂皇氣派,才能彰顯出我泱泱大國的威儀。”

  “再把理藩院北邊那兩條胡同的民宅都買下來,以後咱們要與許多國家都互派公使,京師裏的外國公使館也會越來越多。”

  “就把它們都建到理藩院北邊去,離著外務部近,來往及關防也方便。”

  “以後理藩院和禮部中與外務有關的差事統都歸到外務部去,相關的人員也一並調過來。”

  “臣遵旨。”訥親道。

  乾隆又對弘晝道:“弘曉人在外麵,班第這個新任兵部尚書還未到任,有件事你督著兵部辦一下。”

  “你把兵部的堂官和李侍堯都找來,商議著斟酌出來一個北海水師總兵的人選,再從通州大營抽調出兩協人馬,去北安府把北海水師的人馬換兩協回來。”

  “皇上,”弘晝問:“李侍堯原是北海水師總兵,他是否另有任用?還是回部裏辦差?北海水師抽調回來的兩協人馬安置在哪裏?”

  “朕要組建兩支海軍。”乾隆淡淡的道。

  “兩支海軍?”

  “對,已經有旨意命何誌遠回國了,你還得和兵部議一下,挑幾個副將的人選奏進來,朕選定後去澳省接他的差事。”

  “這兩支海軍的其中一支叫北洋海軍,著何誌遠任提督,李侍堯任總兵。”

  “把北海水師抽調回來的人和東海省的水師編到一起,提督衙門就設在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

  “它的防區南起江蘇海州(今連雲港),北至白令海峽。”

  “另一支海軍叫東洋海軍,把台灣水師和浙江、福建的水師編到一起,台灣水師總兵劉國玉著升任東洋海軍提督,提督衙門就設在寧波。”

  “東洋海軍的防區北起江蘇海州,向南包括江蘇、浙江、福建沿海及台灣。”

  “皇上,”弘晝道:“北洋海軍的叫法也還貼切,隻是咱們的國人素來習慣稱日本為東洋,這東洋海軍的名字似乎容易生出歧義。”

  “會嗎?”乾隆雲淡風輕的說道:“剛開始也許會,以後不僅不會了,也許還更貼切呢。”

  說完他也不理會弘晝疑惑的眼神,順著自己的思路接著道:“福建水師和台灣水師的戰船都老舊了些,把天津新造出來的艦船調拔五十艘過去給東洋海軍。”

  “北洋海軍的防區要大很多,其餘的都留下來。”

  “皇上,”訥親問道:“東洋海軍的防區不包括廣東沿海嗎?”

  “不包括,”乾隆道:“因為將來廣東水師和海南水師要編成一支更大的海軍——南洋海軍,防區包括廣東省、海南省一直到南海的萬裏石塘。”

  “地圖上看去它的防區沒有北洋海軍的廣,但其實海參崴是最北的不凍港,再往北的港口一年隻有幾個月能通航,海麵封凍的時候海軍派不上用場。”

  “所以南洋海軍的實際防區要比北洋海軍更大,將來出的力也會最多,一定要把它建設咱們國家……不,建成全天下最強大的一支海軍!”

  “隻不過現在沒有那麽多的戰艦,朝廷還有很多用錢的地方,步子不宜邁得過大。”

  “家有三件事,先從緊處來,隻好把它放一放,等鐵路修得差不多了,有了足夠的銀子再辦這事。”

  “臣省得了,下去之後就照皇上吩咐的辦。”弘晝道。

  正這時,聽見孫靜的聲音在外麵道:“主子!”

  乾隆知道若不是有急事,他是不敢在這個時候來回事情的,遂道:“進來!”

  孫靜掀了棉簾子進來,打了一個千起來道:“稟主子,陳中堂的長公子進來報信兒,他們家老夫人今兒早上歿了!”

  說著走過來雙手將一封折子放在乾隆身邊的小幾上,又打了一個千,躬身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