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豪強權貴
作者:好夢留君      更新:2021-04-30 07:23      字數:2147
  “臣遵旨!”潘啟道。

  “朕還聽說,你回家聊聊數日,竟做了一回包龍圖呢。”乾隆笑對潘啟道。

  明知道早晚躲不過這一關,潘啟心裏正盼著趕緊對皇上說清楚呢,他拱手道:“皇上若不嫌臣絮煩,請容臣詳細奏聞。”

  “說吧,反正大的政務也議完了,朕聽著。”乾隆道。

  潘啟遂把在同安縣裏發生的事情,連同自己與許月如的事,沒有絲毫隱瞞,一五一十的向皇上奏說了。

  乾隆聽罷,喝了一口茶,放下茶盞道:“這案子你管的對,任何一個吏員隻要是遇上了這樣的事情,即使無權過問,也有向刑部及以下各有司檢舉之責。”

  潘啟道:“臣不敢向皇上隱瞞,因為事涉許月如的兄弟,至今臣心中還惴惴不安。”

  “這似乎也不必,”乾隆道:“這是兩回事情,若許某真是元凶,難道會因為是你的親戚就可以消遙法外?”

  “他若清白無辜,即使是你的親戚,你也該當仗義直言,畢竟這麽大的案子肯定要經過省裏、部裏的複核,有人想說你在這案中循私枉法,劉延清那關都說不過去。”

  “皇上聖明!”潘啟聽了心下稍安。

  “你那辦學堂的主意很好,不僅為縣上,為省裏做了好事,也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乾隆忽然問道:“你看劉誌臣這個人如何?”

  潘啟料到皇上會有此一問,早就想好了如何奏對,遂道:“此人問案辦差的能力尚可,但其畏懼權勢,迎合上憲以求自保,不僅做不到剛直不阿,更與純臣差之千裏。”

  果然如他所料,他對劉誌臣的貶抑為皇上褒揚他留足了餘地,乾隆笑道:“哪裏來的那麽多純臣?”

  “這屋裏隻有我們三個人,說句家醜不可外揚的話,如今的官場就像一個大染缸,大家都黑了,偏生有一個人要白下去,那他不是被拉下水,就是被踢出去。”

  “多少部院大臣都做不到剛直不阿,你讓他一個七品知縣做去,還要不要他活?”

  “你是親曆其事的人,朕再問你,為何近幾年廣東、福建兩地這種‘宰白鴨’的事情多了起來?”

  “回皇上,臣細細想過,大體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這兩地的貧富之懸殊較其他地方更甚些,二是……”

  “恕臣抖膽妄言,二是如皇上所說,現今的吏治確是殊可堪憂。”

  “你說的不差,大體就是這兩個原因,這兩樁事已經到了非整治不可的時候了,可你知道,這事的根子在哪嗎?”

  “這……臣愚鈍,不敢妄言。”潘啟道。

  乾隆心裏卻明鏡一樣,轉對吳波道:“吳鏡湖,他不敢說,你敢不敢?”

  吳波比潘啟的顧慮就要少了很多,他當即道:“皇上既然問,奴才不敢不據實以奏,如有不當之處,還請皇上恕罪。”

  “你隻情放開了說,當與不當,朕都不會怪你。”

  “貧富懸殊與吏治實際上是互為表裏的,潘啟說的不差,自朝廷弛禁通商以來,閩浙、廣東一帶的富戶確實較以前多了不少。”

  “這些人若隻是個安份守己的富戶,則其行事必不敢出了大格,縱使多些,也未必是壞事。”

  “壞就地在,有的富戶有了錢,就想著攀附權貴,不是用錢結交達官顯宦,就是出錢讓自家的子弟躋身仕途,然後步步高升。”

  “而一旦富戶與權貴勾連在一起,銀子與權力相互交易買賣,權貴有了更多的錢,俱都變成了貪官;而富戶則有了更大的勢,漸漸的成了豪強。”

  “貪官豪強們為了得更大的勢,賺更多的錢,就把政令、律法都玩弄於股掌之上,從百姓那裏掠奪來更多的財富據為己有。”

  “窮苦百姓翻身無望,申告無門,隻能眼睜睜的看著權貴豪強們越來越富,而自己越來越窮,這就是貧富越來越懸殊的根源。”

  “要整治豪強,需先整治權貴,而要整治權貴,就要從根子上下手,而這根子在上麵……”

  畢竟有潘啟在場,吳波還是要有所保留,他點到即止。

  “你說的也不錯,”乾隆道:“餘下的朕來說吧,所謂提綱挈領,綱舉則目張。”

  “最大的權貴就是那些爵位世襲的王公貝勒,最大的豪強也不外乎那些宗室覺羅,天潢貴胄!”

  “要整治,不先拿他們開刀,隻整治下麵那些文武官員,試問哪一個會心悅誠服,甘心的做個好官,安分守己?”

  “隻會肆無忌憚的貪墨聚斂,你下狠力去查辦,也隻會像割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長出一茬。”

  “朕將皇莊的地發賣了一次又一次,這麽多年都沒選一個秀女進宮,園子也沒去過幾次,那地方差不多一半都讓學部用了,你們可知朕的深意?”

  這事太敏感了,吳波顧慮有潘啟在場,不敢直抒胸臆,潘的顧慮就更多了,是以兩個人都沒有回話。

  乾隆接著說道:“上所有好,下必甚焉,官員們看著王公宗室,王公宗室則在看著朕。”

  “若朕自己窮奢極欲,耗費無度,卻要王公宗室們行為有節,花費上儉省著些,能成嗎?”

  “朕就是要給他們打個樣,有聰明的就學著朕的樣子去做,心存畏懼,適可而止,或可持盈保泰。”

  “那些不開眼的,一味隻是醉生夢死,貪婪成性的人,終有一日讓他們有命聚斂無福享用!”

  他端起茶盞喝了一口,緩緩的道:“吳鏡湖適才一語中的,富戶若能奉公守法,安於隻做個富戶,這樣的富戶再多也不是壞事,藏富於民,也是強國之道。”

  “可偏有些人就是貪心不足,有了錢就想要功名,或是為了光宗耀祖,稱霸地方,或是想借官府的勢力保全自己的家產,進而撈取更多。”

  “於是與權貴相互勾連,沆瀣一氣,久而久之就成了豪強,就敢罔顧國家律法,欺壓良善,魚肉鄉裏,殊可痛恨。”

  “朝廷要下力氣整治的就是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