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衣錦還鄉
作者:好夢留君      更新:2021-04-16 08:51      字數:2140
  因為近路都是荒僻的小道,害怕遇到賊人,當年他步行到了同安縣城,然後就是沿著這條官道,一步一步的走了一百八十多裏路,來到了泉州府。

  當年心中隻恨這條路幹走也走不到頭,他恨那遠處的山,走了半日還是離得那麽遠。

  今日才忽然發覺,原來家鄉的景色這麽美,連隨風吹來的田野草木的氣息都那樣沁人心脾。

  離家兩年半,他這是第三次回來,上次還是去年五月,已經有幾個年沒有在家陪父母妻兒一起過了。

  離家越近,對家人的思念越是急切,他真想催促轎夫們加快腳步,但終究沒能說得出口。

  三個孩子中最小的也快四歲了,一晃眼又是大半年不見,肯定又長高了,不知道還認不認得他這個爹。

  他正思緒萬千時,忽然隊伍又停了下來,正納悶間,一陣腳步聲傳來,隨即轎簾被掀開。

  鄭文輝站在轎外拱手道:“潘大人,已經到了離縣城十裏處,百米開外有同安縣率眾來迎,請大人示下,咱們這就過去?”

  潘啟心知鄭文輝是一番好意,怕他坐著八抬大轎就這樣大搖大擺的過去,顯得在家鄉父老跟前太過拿大,所以才故意停下來提醒他。

  “落轎!”他忙道。

  出了轎子站定了,他抬眼望去,果然見約百米開處,黑壓壓的站了一群人,一眼望不到頭,足有幾百人。

  他向鄭文輝略一拱手道:“鄭大人一路辛苦!坐得身上有些僵硬,咱們這就走過去如何?”

  “潘大人請。”鄭文輝躬身讓道。

  潘啟也不謙讓,接過隨從奉上的頂子穩穩戴了,整了整袍褂,昂首挺胸,不疾不徐的向遠處的人群走去。

  站在人群中最前麵的同安知縣見有兩個人一前一後率先向這邊走來,雖說看不清模樣,但看官服也知道是潘侍郎和鄭知府了。

  他趕忙快步向前走來,後麵一大群人也紛紛跟著“呼拉拉”的大步走過來。

  在離人群還有十幾步遠處,潘啟停住了腳步站定了。

  同安知縣疾走到他麵前,摘下頂子遞給身邊的隨從,撩起袍角跪了,口中說道:“卑職同安知縣劉誌臣率縣中父老恭迎潘大人榮返桑梓!”說罷叩下頭去。

  劉知縣後麵的那一大群人,是縣裏的鄉紳、舉人、秀才,年高德劭的老者,還有特意差人尋來的潘啟少時的同窗等。

  眾人也一齊跟在劉知縣後麵跪了,各自口中念念有詞,亂哄哄的嚷成一片,也聽不出個數來。

  潘啟對人群中的大多數人都很陌生,但對那些少年時書院的同窗卻個個都認得。

  看著這些熟悉的麵孔,又見一群人齊齊跪了,潘啟隻覺得全身的血“嗡”的一聲都湧上了頭頂,臉也瞬間變得滾燙。

  一種從未有過的強烈自豪感在胸中激蕩,一顆心“砰砰”的狂跳不止,仿佛要跳出腔子一般!

  他強自鎮定下來,彎腰雙手扶起了劉知縣,又虛抬了一下雙手,示意大家都起來。

  然後對劉知縣和眾人拱手道:“潘啟此番奉旨回鄉迎雙親去京師,本欲輕車簡從,奈何聖命難違。”

  “如此陣勢返鄉,潘啟心中已甚覺不安,又怎敢勞動家鄉父老遠迎至此?著實令潘啟惶恐之至!在此敬謝劉知縣並家鄉父老。”

  說罷,對著人群深施一禮,眾人忙都躬身還禮。

  鄭文輝一路風塵仆仆的陪著潘侍郎從泉州趕回家鄉來,都沒受過他如此大禮,眼見著這個劉知縣有這樣的待遇,情知他是沾了縣裏眾人的光。

  這時劉知縣又向他這個頂頭上憲見禮,他也忙拱手還禮。

  劉知縣又轉對潘啟拱手道:“素知潘大人秉節持重,虛懷若穀,卑職本不願如此聲張。”

  “奈何縣中父老聞聽大人返鄉,爭相前來迎候,就這卑職還勸回去了許多。”

  潘啟心中暗道:“我現今若不是朝廷二品大員,還是當初的那個隻能一路走回來的窮小子,別說是這麽多人,連條狗都不會跑出這麽遠來迎我!”

  但這些隻能在心裏想想,麵上的客套還是一絲也不能差的,他又對眾人團團作了一揖。

  潘啟少時學院的同窗中,有幾人是和他一個村的,小時候見天在一起摸爬滾打,撒尿和泥,最是要好的。

  此刻這幾個人伸長了脖子,不錯眼珠的望著潘啟,雖然近在咫尺,怎奈身份已經是天壤之別。

  當著縣大老爺和府裏太尊的麵,他們既不敢喚他,更不敢上前,隻能眼巴巴的看著他,巴望著他能跟自己打聲招呼,最好能單獨說上幾句話。

  如果那樣,縣太爺以及在場的一眾縣裏的頭麵人物立馬就會對自己另眼相看,以後在整個同安縣裏可就是風光無限,想辦什麽事情也容易多了。

  隻可惜,他們的希望都落了空,潘啟壓根就沒理他們,甚至都沒有多看他們一眼。

  不是潘啟發達了,身居高位就忘了舊時的好友,而是因為十幾年在外麵經曆的風風雨雨,他早已造就了一身處事圓融,人情練達的本領。

  當場的這幾百號人從縣裏走了十裏路來迎他,其中還有許多須發皆白的老者,如果潘啟隻對自己幼時的好友格外熱情,那立時就寒了其他所有人的心。

  而且讓在場的泉州知府、同安知縣看到,自己甫一下轎,放著一眾來迎自己的人不理,先與自己少時的好友熱情寒暄。

  雖然事情不大,但傳到了官場上,自己保不齊就得了個一心隻念舊人,做官也會任人唯親的考語。

  本來就讓無數的官員嫉妒得眼紅,巴不得自己一個跟頭栽進泥坑裏,以潘啟的聰明睿智,他絕不會做這樣的傻事。

  這時劉知縣道:“二位大人一路辛勞,還請升轎,卑職陪同二位大人先行回縣裏,若是就這樣走著,鄉親父老們也會於心不忍,二位大人以為如何?”

  鄭文輝心知在這場合沒有自己說話的份兒,他不言聲的看著潘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