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四民之末
作者:好夢留君      更新:2021-04-16 08:50      字數:2151
  乾隆接著道:“朕還知道你以前積攢了一些家財,日子很是過得去。朕現在隻問你一句話,想不想出來為國家效力?”

  “做一個為國為民的官員,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上可造福國家百姓,下可光耀潘家門庭。”

  曆史上的潘啟,自乾隆三年在廣州陳姓同鄉的洋行裏經理事務,因做人誠信,經營有方,深受陳氏信任,被委以全權。

  後來陳氏獲巨利攜金歸鄉,潘啟在乾隆七年自己開設了同文洋行,開始獨立的承充行商。

  他眼界開闊、敢為人先,秉持誠信服務的理念和務實開放的態度,深受歐洲各國商人的信賴,生意越做越大,逐漸積累起了驚人的財富。

  乾隆二十五年,豪富的潘啟被清政府選為廣州十三行商總,是連續出任商總時間最長的洋商。

  據當時一個與潘啟做過生意的法國商人統計,僅潘家每年的消費就多達三百萬法郎,約合四十萬兩白銀,其資產不可詳數,堪稱富可敵國。因此,潘啟被《法國雜誌》評為十八世紀“世界首富”。

  但對現在的潘啟來說,這一切都是未知的,他現在充其量隻是一個小有家資的洋行經理。

  這時的中國還是以農耕為主的社會,重農抑商。儒家“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觀念被主流文化奉為圭臬。士農工商,商為四民之末,是沒有什麽社會地位可言的。

  若不是因為生活所迫,別無出路,潘啟也不會走上這條路。

  他把皇上的這番話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沒有懷疑自己的耳朵,也不相信九五之尊的皇上會有閑心和自己一介草民開這樣的玩笑。

  他唯一的猜想就是皇上一定是誤聽了誰的話,極大的高估了自己的能力,這種事情可萬萬含糊不得,搞不好就犯了欺君之罪。

  他本已稍稍鬆緩的神情一下子又緊張起來,忙道:“皇上,草民隻是一個年輕孟浪之人,在洋行裏做些雜事能力尚顯不足,怎能入朝為官?誤了朝廷和皇上的大事,豈不是犯了彌天之罪?”

  “嗬嗬嗬,”乾隆用輕鬆的笑聲來緩解他的緊張情緒:“謙虛了,你不是個孟浪之人,朕自然也不是,若不是對你有所了解,也不會大老遠的把你找來。”

  “你不到二十的年紀,就敢駕船出海,三下呂宋,和洋人做生意。不懼驚濤駭浪,不畏海盜猖獗,朕取的就是你這份頭腦,這份膽魄。”

  乾隆換了莊容,語重心長的說:“這個國家,還有你,將來要做的事,要開千百年未有之先河,沒有你這樣的膽識,是萬萬做不成的。”

  “看你也是血性男兒,胸懷抱負,就不要辭了。朕既然選定了你,你就放膽去做一番事業!年輕人做事,要的就是膽識魅力,經驗見識需要曆練才能出來,這其中縱有個一差二錯,朕也都擔待了。”

  “隻要你心存國家百姓,真心實意的做去,朕做你的靠山!一展胸中抱負,搏個封妻蔭子,豈不快哉?這些日子你就隨侍在朕的左右,待南巡過後,一道回京!”

  哪個年輕人不是懷揣夢想?這時的潘啟,已經讓皇上的話說得心潮澎湃,血脈噴張,激動得滿麵通紅,“騰”的起身伏地叩下頭去:“草民謝皇上隆恩!誓當拚死報效!”

  潘啟辭出去後,弘曉請見,見過了禮,稟道:“皇上,因軍機處的廷寄裏麵沒說杭州的行在安排在哪裏。盧焯問臣,臣不敢自專,所以前來請旨,是住在內行宮,還是外行宮?”

  康熙六次南巡,其中五次到過杭州。前幾次是將吳山腳下的杭州織造衙門改為行宮,後來幹脆在孤山選址建了一個行宮,康熙四十四年第五次南巡到了杭州,就住在孤山行宮。

  此後,杭州地方把杭州織造衙門稱為“內行宮”,孤山行宮則稱為“外行宮”。

  乾隆道:“住外行宮,還有,你讓人知會杭州織造,朕此次南巡一應花費均由內務府出,無需他們破費。”

  弘曉聽了,不禁笑道:“皇上,杭州織造上的銀子不也都是內務府的?他們若有這個心意來巴結,不好駁回去吧?”

  “這不一樣,內府務撥付南巡花費是正項開支,織造上本沒有這份銀子。他們給朕花了一萬兩銀子,就敢到內務府去報銷兩萬,再到下麵的商家店鋪那裏攤派三萬。”

  “聖祖爺六次南巡,有多少人在這上頭都發了黑心財。各地官員爭相巴結,自己沒有銀子,就到藩庫裏去借,結果弄得大小官員,虧空遍地。嘴上都說是銀子用來支應皇上南巡花費了,其實花在了哪裏,隻有天知道。”

  “你再傳旨給盧焯及兩江總督那蘇圖、江蘇巡撫許容,朕隻要地方上供應飯食,護衛關防,其他一概從簡。”

  “現在倒是極少有人敢挪用藩庫的銀子了,可是如果有官員借朕南巡之名勒索攤派,一經查實,絕不寬宥!”

  “朕不花織造上的銀子,也不需要他們巴結,吃了喝了人家的,將來不好開口說話。”

  乾隆最後的話,讓弘曉聽得一頭霧水,但又不敢問,隻能領旨辭了出來。

  當晚,乾隆睡在了芷蘭的房裏,撫著芷蘭柔滑烏黑的秀發,他調侃道:“愛妃?”

  “有話就說,少跟我這兒擺皇上的譜。”芷蘭笑著嗔道。

  在芷蘭麵前,乾隆從來都沒有脾氣,他溫聲道:“皇太後還沒到,我們可能要在寧波呆上幾天。既然出來了,就別讓你那些學生悶在房裏讀書了。”

  “那你要怎樣?”

  “每人賞五十兩銀子,明天都放出去,見世麵去。”

  “這……能行嗎?都是女孩子……”芷蘭有些擔心。

  “有什麽不行?你的這些學生,將來就是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鋒,如果連自己都解放不了,怎麽去解放別人?”

  “寧波這裏市麵繁華,商業氣息濃厚,外國人也多,讓這些孩子大膽走出去,逛茶館,進酒樓,去戲園子聽戲,去洋行裏買外國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