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觀察者日誌
作者:之子知魚      更新:2020-03-19 01:24      字數:2145
  有山不周最新章節

  發帖人當然是薑若,但用的卻不是“共工”這個id。

  本來“山海經”是dna綁定賬號,一人一個通行證,斷然沒有小號一說;但因為龔榮曾悄悄給自己走失多年的兒子留了一個賬號,所以薑若成了全“山海經”唯一有小號的人。這個小號隻在跟金葉gm團一起行動時用過一次就束之高閣了,沒想到還有再次派上用場的一天。

  倒不是為了保密。主要是要寫的內容有點羞恥。

  帖子的大意如下:

  話說“山海經”大勢,和平發展與降維打擊並存。和平久了,就要有災禍;災禍過後,又迎來和平。那麽問題來了,和平與災禍的交替發生是由什麽控製的呢?

  說完了標題黨風格的開場白,樓主捋了捋山海經大事記:

  去年夏天,剛剛開服的時候,山海經還是個畫風正常的荒野狩獵遊戲,玩家一麵和野怪鬥智鬥勇,一麵組公會內鬥一下;後來因為玩家不滿於原始人的生存條件,試圖點亮科技樹,對物理和化學的研究使得山海經的建模日益精細化,尤其是在尋找免費大體老師的醫學生堅持不懈的推波助瀾下,山海經進化到納米精度,血液病毒橫空出世,爆發第一場大災禍。

  血液事件平息後,山海經進入了又一段和平發展期。然而好景不長,由於玩家對宇宙的探索欲,觀測到了黑色星體,引發雙星碰撞危機,世界再一次陷入崩壞,最終雖然得以修複,但也留下了一片末日廢土。

  從曆史的經驗中我們不難發現,引發第一次危機的是玩家對人體的觀察,而引發第二次危機的是玩家對天體的觀察。

  結論:災禍來源於觀察!

  我們應當從曆史中吸取教訓。

  樓主並不是要勸告大家停止觀察,因為這是不可能的。

  但是觀察和觀察也是不一樣的。

  無目的、完全隨機的觀察,最終會讓世界的熵值不斷升高而陷入崩壞;而有規劃的、薛定諤式的觀察,才是改造“山海經”的正確姿勢。

  那麽什麽是有規劃的合理觀察呢?

  舉個例子,眼下末日廢土不是在鬧蝗災嗎?如果玩家降低對沙漠食人蝗的觀察,增加對其天敵的觀察,是不是無形中就會降低沙漠食人蝗的勢,讓世界向著滅絕食人蝗的方向演化呢?

  退後一步說,即使達不到有意識地塑造世界的目的,我們也應當對玩家的觀察習慣有所追蹤和統計,由此研究山海經世界的發展規律。

  是以,樓主倡議,所有玩家都應該培養寫觀察日誌的好習慣,譬如在論壇上發帖記錄自己在山海經的所見所聞,再由山海經民科協會立項進行大數據分析,總結玩家的觀察規律,最終達到預言山海經世界演化之走向的目的。

  一人隻要寫篇記錄帖,功在當下,利在千秋!

  by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樓主

  周周看完帖子,一臉的一言難盡。

  都是什麽鬼?

  通篇胡扯,充斥著濃厚的唯心主義色彩和中二病氣息,展示著“隻要我不睜眼,世界就不存在”“心中盛開著花朵,世界就沒有牛糞”的鴕鳥係哲學的靈魂。

  不忍直視。

  難怪薑若要用小號發帖。

  共工大神還是有偶像包袱的。

  如此智障的言論,照說應當沒有人信才對。但是鑒別真相和謬誤是辛苦活,大部分人懶得動那腦子,會選擇看看大家怎麽說。是以,當個體淹沒在群體之中,就容易跟風盲從喪失判斷力。這時候隻要把謬誤包裝得金玉其外金紙裹翔,用上些諸如“觀察者”“熵值”“勢”之類的高端詞匯,往往就能產生不明覺厲的效果,再找幾個“用過了都說好”的托,輕鬆忽悠一大票人。

  量子波動速記法就是這樣大行其道的。

  薑若不是第一次騙人,但使用這種洗腦傳銷式忽悠手段還是第一次;然而無師自通,可見天賦異稟。至於那些“用過了都說好”的托,當然都是水軍。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水軍。

  薑若一早談好了生意,帖子剛發出來立刻有大批水軍湧入,一麵製造紅紅火火恍恍惚惚的氛圍,把帖子頂上首頁;一麵積極回應觀察者日誌計劃,七嘴八舌在回複裏大書特書自己的山海經見聞,製造出“此樓主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假象,可謂十分敬業了。

  點讚最多的一條回複,自稱昨天在“山海經”做了第十八套中學生廣播體操——顯然是得到了薑若的授意。

  說起來,薑若和周周在遊戲裏做廣播體操的奇葩行為頗有些目擊者,經過他們的證實,這位水軍兄弟榮獲“體操哥”昵稱一個,無形中為這份觀察日誌的真實性做了背書。真真假假的日誌帖子,成功營造出一種寫觀察日誌如今是山海經新風尚的氣氛。

  玩家最愛跟風,果然,在水軍的汪洋大海中,漸漸開始出現被忽悠瘸了的玩家。

  論壇上冒出了各種各樣的流水賬日記帖,叨叨著一堆雞零狗碎的日常。開始的時候這些跟風日記帖主要是出於“為了山海經的美好明天”的崇高目的,但寫著寫著,玩家們忽然從分享日記裏發掘出了類似當up主的快樂,居然寫得有點兒上頭,甚至開始自發配些手繪小漫畫......

  一時間,光明正大看別人日記成了玩家的新樂趣。

  至此玩家還被蒙在鼓裏,但在周周眼中薑若的目的已經昭然若揭:隻要玩家養成了寫遊戲日誌的習慣,時間久了總有心細之人會察覺自己忘記了一些事情。“山海經”過於真實,因此記憶空白就會格外地令人恐慌。感覺自己忘事了的人會去向他人求證,於是把恐慌傳染出去。

  有恐慌才會有追問,有追問才會有真相。

  說要把玩家日誌用作大數據分析的話也並非空談。薑若已經開始寫爬蟲了,在他眼中玩家好像變成了一大群迷茫的小白鼠,時刻準備著為真理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