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全民養雞和養老院聊天群
作者:之子知魚      更新:2020-03-19 01:24      字數:2190
  有山不周最新章節

  在薑若的教唆和水軍的帶頭下,全民寫日記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很快席卷“山海經”。

  薑若跑了一遍爬蟲程序,找出玩家日誌裏的高頻詞,有“食人蝗”“east”“烤螞蚱”等等(仿佛混進了什麽奇怪的東西),可見目前最受玩家關注的熱點事件依然是蝗災。

  雖然山海經民科協會已經著手研究滅蝗技術,開發能夠大殺四方的化學噴霧,但玩家也不願意閑著等結果。薑若屢次煽動群眾的行為無形中讓玩家養成了習慣,但凡天下有變,就摩拳擦掌想要摻和一腳。

  “我們是不是別總盯著蝗蟲看?不是說要多去觀察觀察蝗蟲的天敵嗎?”得,又是一個被忽悠瘸的。

  “沙漠蝗的天敵是什麽?”

  “秋城人?”

  “噗——樓上這是地域黑,過分了啊。”

  雖然這麽說也不無道理,遙想2020年,生長於印度的四千億隻沙漠蝗萬裏迢迢飛越青藏高原,卻在滇黔境內遭到了滅頂之災。據說當時秋城人的口號是,每人至少吃三百隻......

  雖然的確可以成為吃蝗蟲的主力,但是從食物鏈來看,人類畢竟不是蝗蟲正經的天敵。

  “蝗蟲的天敵當然是雞咯!”終於有玩家醒悟,“所以我們要對雞進行暗中觀察?”

  “暗中觀察是什麽鬼,”有明白人道,“直接養雞不就得了?還省了飼料了呢。”

  別說,在藏區還真有不少牧民是靠養雞來控製蝗蟲種群數量,這就是所謂的生物防治。雖然自末日打擊以來,經過了漫長的沒有人類幹預的進化,雞這個物種已經不存在於末日廢土上,但玩家豈是畏難退縮的生物?

  “我們投影一隻過來?”

  “活禽也可以投影的嗎?”

  “那可是沙漠食人蝗啊,家雞能跟這玩意兒剛?”和“山海經”土生土長怪獸比,地球生物怎麽看怎麽弱小可憐無助。

  “我們就地育種吧?”有人覺悟,“圈一群鳥用食人蝗喂,能活的留下來繁衍。當年的寵物雞啦,鬥雞場的魔幻雞啦,不都是人工育種來的嗎?”

  接下來玩家開始激情討論哪些怪鳥適合育種,場地應該圈在哪裏,可以預見“山海經”很快就要掀起養雞熱......

  略過關於蝗災和養雞的話題,薑若一目十行繼續掃著提取出來的關鍵詞,瞅到有點意思的就去看對應的帖子。流水賬般的玩家日誌裏,大多都是今天吃了什麽,或者今天被什麽吃了之類的雞毛蒜皮小事,薑若看得興致缺缺,水論壇水到半夜,終於等到一點兒進展。

  正如薑若所料,寫的人多了,總會有人察覺自己的記憶出了問題。

  “我覺著我好像出現老年癡呆前兆了,遊戲裏做的事情,下線就想不起來了!”

  “樓上你不是一個人!”

  “下線前吃了一半的烤螞蚱,再上線就不記得放在哪裏了。”隔夜的食物還是不要了吧。

  “下線前用生命探索過的有食人花的死胡同,再上線忘了,又原路走進去再死一次。”食人花表示老懷甚慰。

  “下線前兄弟受傷了,說是背他回去來的,再上線完全沒想起這事兒,把兄弟屍體忘外邊了......”求兄弟心理陰影麵積。

  “不寫日記還沒發現我原來這麽健忘呢?”

  “樓上你破壞隊形了!”

  起初玩家並沒有意識到是“山海經”的問題,隻道是自己記性不行,看到大家記性都不行的時候不悲反喜,有種“原來我不是一個人”的安心。玩家們在論壇上互相打趣,空口診斷老年癡呆,甚至有人翻出早發性老年癡呆的一百個症狀帖上論壇互相核對,一時間整個論壇都是(自稱)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畫風仿佛養老院聊天群。

  這麽聊著聊著,就有人覺著不對。

  “我平日不是成天忘事的人啊?”

  “樓上,你就是這樣的人呐。”

  “不不不,據說在vr遊戲裏,意識不是完全清醒的,所以留下的記憶會打折扣。”

  “還有這種說法?”

  “山海經”玩家大多年輕,沒有經曆過二十年前關於vr遊戲記憶空白的那場大論戰,不知道遊戲公司與科學家的恩恩怨怨。加之這些年得好,在刻意的淡化之下,了解此中細節的不多。不過既然提到這一茬,總會有考據黨自發進行文獻調研。

  “還真有這種說法!”考據黨帖出了古早論文截圖,“說是因為我們知道遊戲是虛擬的,所以就記不住。心理作用吧。”考據者其實也沒怎麽看懂論文裏麵海馬體啊蛋白鍵啊之類的論述,於是歸結為“心理作用”。

  “這就和安慰劑效應類似?”

  大部分玩家本能地相信論文,很快被安撫住,接受了在遊戲中自己會記憶力減退這一設定。但接受歸接受,誰也不希望變成一個忘事佬,再說做了的事情不記得這種設定委實有些夢遊般的驚悚。

  玩家們一番討論,想出了一個十分直接粗暴的解決措施:有道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遊戲裏隨身帶個筆記本,大事小事記一記,第二天上線翻翻日記,不就知道自己做過什麽了嗎?

  很多小說電影裏都有主人公因為車禍或者罹患疾病,每天睡覺就清空記憶這樣的情節。這種情況下不都是靠一本筆記本維持正常人生活的麽?

  一時間“山海經”玩家開始了隨身攜帶小本本,有事沒事翻開記一筆,碎碎念念,神神叨叨的新生活。

  其實也並非所有玩家都如此心寬,有人不滿足於輕度考據黨走馬觀花式的看文獻方法,仔細研讀了探討vr遊戲中記憶空白形成機製的論文,這一讀便讀出了不對:雖然不少科學家迫於遊戲公司的淫威沒有公然聲稱vr遊戲可能損傷記憶,但在行文之中還是多少暗示明示了這種懷疑。

  重度考據黨頓時有點兒傻眼:好像發現了什麽了不得的事情!

  奈何眾人皆醉我獨醒,古來聖賢皆寂寞,他們的發現淹沒在跟風玩家的汪洋裏,宛如石沉大海,一點水花都沒有濺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