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賜字和賜書
作者:貧道修的是問情道      更新:2021-04-14 19:43      字數:3232
  朱由楫暗自打量楊嗣昌、孫傳庭與洪承疇三人的相貌,腦海中迅速的閃現出了他所知道的關於三人的各種曆史資料。此時的三人雖然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六、七品小官,還並不是明末曆史上的時勢人物,但是三人卻絕對是明末曆史上優秀的軍事統帥,用兵天才。

  隻是可惜的是似乎都是屬於時運不濟的,還有沒有遇到好的老板。

  如今能夠見到這三位明末的牛人,有機會趁著三人還沒有得誌發達起來的時候,將之收入自己麾下,朱由楫心下還是有點兒小小的激動的。

  相信在自己麾下,這三人當不會再如原本曆史上那樣,因為作戰失利,結果一人自盡,一人戰死,一人降清做了漢奸。

  說實話,以三人的才幹僅僅隻是做一個做少年新軍的文化教導,簡直就是大材小用,明珠蒙塵!但是如今也沒有什麽機會可以讓三人獨自領軍,但是為了能夠先將他們三人招收到自己麾下,隻能暫時先委屈一下這三位大才了,暫時在做少年新軍文化教導的同時,充當一下自己的幕僚參讚。

  至於今後具體要如何用他們,那都是以後的事情,現在最緊要的還是先將三人收到麾下,給他們三人身上貼上他蘭陵王朱由楫的政治標簽才是。

  “楊嗣昌、孫傳庭、洪承疇,”打量過三人之後,朱由楫這才輕輕開口道,“知道孤為何要你們三人做少年新軍的文化教導嗎?”

  “下官等不知,還請殿下解惑。”楊嗣昌出聲道。

  “很簡單,因為孤覺得你們三位都是人才,而且孤不喜歡朝中那些大人們的結黨爭權。”坐在書案後的朱由楫看著三人開口說到。

  “你上回的遼事文章,本王看了,寫的還不錯。”朱由楫將目光投向有些發福的楊嗣昌說到。

  “謝殿下誇讚!”楊嗣昌麵色平靜的揖首道。

  “不過,隻是不錯而已,和熊廷弼還有孫先生的戰略部署來說,還差了些。”朱由楫隨後又道,這次將目光轉向了孫傳庭與洪承疇兩人,“你二人回頭也分別寫一篇如何平靖遼事的文章給孤。”

  孫傳庭和洪承疇二人忙學著楊嗣昌揖首到,“下官,遵命。”

  朱由楫又頷首道,“孤找你們三人來,事關少年新軍,孤有幾句話要交待一二。”

  楊嗣昌、孫傳庭與洪承疇三人都沒有說話,隻是靜靜的聆聽朱由楫的話。

  “孤要的是少年新軍之中,人人能夠識字,孤讓你們三人為少年新軍的文化教導,”朱由楫靠在椅背上,緩緩開口到,一點兒也沒有掩飾自己要徹底控製少年新軍的想法,“少年新軍中會有許多軍戶、農戶子弟,你們要做的就是教會他們讀書識字,教會他們忠於華夏,忠於大明,忠於本王,你們還要教他兵法戰策,曆朝曆代的著名戰事、經典戰列,也需要你們對少年新軍進行講解。”

  “孤已經任命孫承宗為文化總教導,孤說的這些具體要如何安排,你們三人隻管與他商量著,拿出一個詳細方案即可。”

  “殿下,我等並無帶兵經驗啊。”孫傳庭感到有些許為難的說到。楊嗣昌與洪承疇兩人雖然沒有說什麽,但是麵上同樣有著些許的為難。

  “孤當然知道你們三人並無帶兵經驗,也沒有上過戰場,所以才讓你們三人隻是做文化教導,而且孤會給你們機會,你們三人會輪流到神機營和陌刀營中帶兵,所以你們的責任重大,可別讓本王失望。”

  三人對視一眼,朱由楫將話都說的如此明白了,隻能連聲應是。

  “本朝以文官身份,統領的大軍的不少,如於少保、王陽明、胡宗憲,本王覺得你們三人應當不必他們差。”對三人交待完自己的話後,朱由楫心底帶著對三人的期望笑著說道。

  三人聽得朱由楫如此看重他們,連道“惶恐,不敢同於少保、陽明先生、襄懋公比肩。

  這三位可都是大明曆史上的牛人,而且都是文官出身,但是卻又都在兵事上又極高成就。

  於謙,於少保自不用多言,在大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土木堡之變英宗被瓦剌人俘獲,危急關頭如果不是於少保臨危不亂,力挽狂瀾,說不準大明就要重蹈前宋的覆轍,上演一幕大明版本的“靖康之變”出來了。

  王守仁,也不必多說,這位也是一位猛人,不單是儒家500年一出的聖人,更是幾乎一己之力平定江西寧王的叛亂,後來又用兵剿滅了廣西斷藤峽叛軍,這可是文臣因軍功封爵的典範!

  至於胡宗憲,雖然沒有辦法和於謙、王守仁想較,但是那也是嘉靖朝坐斷一方的封疆要員,算得上是一代儒將了。嘉靖朝的時候東南倭患嚴重,朝廷在東南剿滅倭寇,平息倭患的所有戰事可都是這位一手調度、主持的,就連後來的戚少保都可以算的上是他麾下的將領。

  不過在心裏麵三人多少還是有些竊喜,沒想到蘭陵王殿下如此看得起自己,竟然將他們同於謙、王守仁和胡宗憲相比較。

  但是緊接著,又總感覺著好像有些別扭,總覺得似乎有哪一點不大對勁。

  因為曆史上的這三位牛人除了王守仁以外,於謙和胡宗憲的結局似乎都不怎麽好,這兩位雖然功績和名聲都很耀眼,但是都不是善終。

  於謙這位北京保衛戰的大功臣、總指揮,大明朝的挽狂瀾者,在英宗皇帝複位後,被誣入獄,在崇文門外被論死斬決!

  胡宗憲這位平定東南倭患的總指揮、大功臣,同樣是被誣入獄,他倒是沒有被斬立決,不過卻在獄中留下絕命詩後自殺了。

  雖說後來二人都被朝廷給平反了,還給了死後應該享受的哀榮,但是人都死了,這些東西能頂個什麽用?

  最多也就是丹青之上留個好聽的姓名罷了。

  他們三人雖然也是讀書人,讀書人都喜歡追求青史留名,但還是更加願意青史留名的同時自己還能有個好的結局。

  朱由楫自然不知道三人此刻心中在一瞬間有了這麽許多的想法,朱由楫突然又跳躍性的問道:“楊嗣昌,孤記得你的字可是叫文弱?”

  楊嗣昌忙表示到,“回殿下,正是。”

  朱由楫聞言,目光在他的身上來回掃視著,看的楊嗣昌有些尷尬的道:“敢問殿下,下官這字可是有何不妥之處?”

  “孤看你這樣子一點兒也不文弱,怎麽能叫文弱呢?”

  “不妥,文弱這字不好,”朱由楫搖著頭說到,“本王不喜歡文弱這字,得改。”

  楊嗣昌頓時有些鬱悶了,心道自己的字沒覺得有什麽不妥、不好的,隻能回答道,“殿下,下官還有一個字喚做子微。”

  “也不妥!”

  “這樣吧,孤給你取個字吧?”朱由楫聽後卻是再次搖頭否定到,“你看如何?”

  楊嗣昌頓時有些無語了,感情你這是想給我賜字來著啊!自己雖然已經是而立之年,眼前的蘭陵王還隻是一個10來歲的孩子,但是兩人的身份卻是有著極大的差別。

  蘭陵王是當今天子最寵愛的皇孫,是王爺,自己隻是臣子,不敢反對,蘭陵王爺既然要給自己賜字,隻能欣然表示接受了。

  所以楊嗣昌,當即表示到:“能得殿下賜字,下官幸甚!”

  見楊嗣昌很上道,朱由楫很高興,認真的想了想,隨即提筆取出一張白紙,刷刷幾筆在上麵寫下了兩個字。

  然後朱由楫將之拿起輕輕吹幹上麵的墨跡,將寫了字的一麵翻轉過去,麵向楊嗣昌與孫傳庭和洪承疇三人。

  三人將目光看去,隻見紙麵上赫然寫著“欽武”兩個大字。

  “從今日開始,楊嗣昌你的字便是這欽武。”朱由楫說罷,將之遞給了楊嗣昌。

  楊嗣昌連忙恭敬的從朱由楫手中接過,小心翼翼的將之折疊好放入胸口收好,同時開口道:“下官,謝殿下賜字。”

  孫傳庭與洪承疇不禁對楊嗣昌投去一縷稍微有些羨慕的目光,能夠得到蘭陵王爺的親自賜字,這絕對可以算的上是一種榮耀了,而且這也可以算的上是一種無形的政治資本。

  朱由楫在自己的書房內與三人交談了一陣之後,除了初始的時候在見到這三位明末牛人的時候朱由楫內心稍微有點小激動外,很快便就調整了過來。在讓三人自行退下的時候,突然想起孫傳庭與洪承疇兩人後麵的結局,朱由楫心中一動,又叫住了二人,然後從自己的書架上翻找了一陣,抽出了兩本書來。

  一本《新唐書》,一本《宋史》。

  分別將《新唐書》翻到了列傳第六十,《宋史》翻到了列傳第三十一,將書頁折疊好後,交給了孫傳庭和洪承疇,語氣和眼神中帶著深意的對二人吩咐到:“伯雅、彥演,你二人回去記得用心研讀。”

  雖然心中很是不解朱由楫的突然拿出兩本史書賜給他們的用意,但是孫傳庭與洪承疇,兩人還是帶著疑惑的接過了他遞過去的書,然後恭敬的表示自己回去後一定好生研讀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