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朱由楫對漢奸的分類
作者:貧道修的是問情道      更新:2021-04-14 19:43      字數:3130
  “今日起,你的表字便是這‘欽武’二字,

  朱由楫給楊嗣昌賜字“欽武”,的確有他不太喜歡楊嗣昌原本的“文弱”這個字,更多的還是他的惡趣味在作怪而已。

  堂堂大明朝的未來軍事統帥,自己麾下的軍事人才,怎麽能夠叫楊文弱這麽一個弱雞的名字?這樣的話,在和敵人交戰的時候豈不是弱了己方氣勢,說出去自己豈不是很沒麵子?

  當然,這裏麵也也確實含有一些籠絡他的意思在裏麵。雖然自己的年紀比楊嗣昌小上許多,但是畢竟自己的皇孫和蘭陵王身份擺在那裏。要知道在尊卑有序的古代,男子的字並不是隨意取的,也不是什麽人都能給別人賜表字的。

  至於在讓三人告退的時候,朱由楫突然給了孫傳庭和洪承疇兩人各自一本《唐書》、《宋史》,還專門翻到固定的列傳將書頁折疊好,要求二人回去後好好讀一讀,這裏麵自然是有著他的深意在內的。

  《新唐書.列傳第六十》記載的是唐朝名將高仙芝。

  朱由楫讓孫傳庭回去好好讀讀高仙芝列傳,是因為兩人最終失敗的結局中,都有著一個同樣的地名——潼關!

  高仙芝20餘歲便隨父從軍,在安西都護府為大唐征戰戍守西域,縱橫西域,跟有滅國拓邊之大功,在安史之亂的時候,高仙芝被唐玄宗從安西調回朝廷,勤王平叛。

  高仙芝與叛軍互相打過幾仗後,鑒於安祿山勢大,在權衡過敵我雙方力量之後,決定堅守潼關。

  潼關北臨黃河,南踞山腰,雄踞秦、晉、豫三省要衝,形勢非常險要,南有秦嶺,東南有禁穀,穀南又有12連城;北有渭、洛二川會黃河抱關而下,西近華嶽。周圍山連山,峰連峰,穀深崖絕,山高路狹,中通一條狹窄的羊腸小道,往來僅容一車一馬。自古便是兵家必爭要地,而且從漢朝開始,隻要國家定都長安,潼關便因為山河之險固,被作為國都東麵的門戶屏障。

  無論是東出還是西進,潼關都是極為重要的。

  潼關一失,安祿山叛軍便可以長驅直入長安城下。

  監軍邊令誠與之不和,唐玄宗又急於平定安祿山叛軍,高仙芝被催逼出潼關主動進攻,結果大敗,邊令誠又進讒言,然後被唐玄宗枉殺。

  高仙芝和孫傳庭都是在守潼關的時候,被自己的大老板催逼著出兵主動和敵人進行決戰,然後戰敗,一個被自己的老板冤殺,一個被敵人圍攻戰死。

  朱由楫想要讓孫傳庭從高仙芝這裏學著點,吸取一些教訓,明白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道理,免得還是落得個和原本的曆史上一樣結局。

  《宋史.列傳第三十一》,記載的則是記載的楊家將中的“金刀令公”楊業。

  楊家將的故事,他在後世的時候那是耳熟能詳,而且也很喜歡楊家將的故事。當然演義中的楊家將故事和正史中的楊家將故事還是有所不同的。

  最起碼的演義中楊業在陳家穀戰敗後於兩狼山頭觸李陵碑殉國這事兒就沒有發生,而是被蕭韃凜以冷箭射中,力竭之後被遼軍生擒,麵對蕭太後的親自勸降絕食而殉國的。

  要洪承疇回去之後好生研讀楊業列傳,便是因為洪承疇與楊業戰敗被俘的經曆很相似,都是在自己人的催逼下主動出擊,然後戰敗被俘的。所不同的是,楊業在麵對蕭太後的勸降時,堅持了他的忠心和氣節,並沒有投降而是以絕食而亡的方式選擇了殉國,洪承疇則是在絕食了幾天後選擇了投降。

  朱由楫將《宋史.列傳第三十一》的書頁折疊好後交給洪承疇,讓他回去好好研讀,也算是他對洪承疇的一種的提醒或是警告。

  若是自己無法改變原來的曆史,曆史上的鬆錦之戰一如既往的爆發了,希望到那個時候,洪承疇可以想起今日之事,能夠以楊業為榜樣,而不是如原本曆史上一樣投降了蟎清,然後反過頭來在蟎清入關後充當蟎清的劊子手,為蟎清占領江南、消滅反抗勢力出謀獻策。

  一個洪承疇投降蟎清帶來的危害,要遠遠超過祖大壽、吳三桂、孔有德這些人加起來還要大。

  在楊嗣昌、孫傳庭與洪承疇三人離開之後,朱由楫在心裏想到,但孫傳庭與洪承疇二人可以想明白自己的用意。

  相較於楊嗣昌和孫傳庭而言,對洪承疇此人既要用,也要防。

  有著後世記憶和知識的朱由楫,並沒有因為原本曆史上洪承疇投降了蟎清便想著要趁早將他給除掉已決後患的打算,畢竟如今的這個時空中,那一切都沒有發生呢,因為自己重生而來的原因,這一切還會不會發生都還兩說。

  況且,此人也是有真才實學的,真得要是因為這個原因就直接把他給幹掉了,那損失也就太大了。

  而且,朱由楫也在心裏麵對明末的曆史人物下了番功夫,做了些深刻的分析,對於明末曆史上的漢奸們也大概的做了四個分類。

  其一,是從一開始就為了自己的私利,全無華夷之辯,民族氣節的,主動積極,心甘情願的投降蟎清做漢奸的,比如範文程、寧完我、山西晉商集團的八大蝗商之流,對於這一類人,隻要有機會,絕對是要將他們包括整個家族全都從精神到肉體上進行消滅的。

  其二,便是在一開始的時候對大明忠心耿耿,有過貢獻如剿滅起義、叛亂,或是殺過外敵的人。這些人背叛大明大都不是出自本意,要麽是兵敗被俘,形式所逼,要麽是自己的大老板翹了辮子,沒了編製,失去了組織。比如洪承疇、耿仲明、金聲桓之流,對於這一類人,有機會的話還是可以爭取的,在他們沒有發生實際的叛國做漢奸的行為之前,還是可以用他們的。隻不過,在用這些人的時候,監督和防範是必須的。

  其三,則是亂世之中,隻為苟活,貪身怕死的軟骨頭,或者說是牆頭草,風吹兩邊倒的人,這類人爭在朝堂之上互相攀扯是行家。最典型的就是東林黨中的那位“頭皮癢甚”的“水太涼”錢謙益。對於這種人,隻要大明的形式比蟎清強,這些人就會老老實實的呆在大明的治下。

  至於其四,這最後一類人,則是真的就無所謂當權者是誰,這華夏的江山到底是姓炎黃,還是姓蠻夷;不管這天下是漢人的還是異族的,反正隻要能夠保住自己一家的榮華富貴、擁有一些地位特權,跪舔異族,做漢奸當奴才也沒什麽關係。這一類就包含了明末許多的文官、讀書人了,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那位為得蟎清歡心,有心“標異而示親”,主動剃發留辮,改穿蟎人服飾,上疏提議讓蟎清加快在全國強製推行“剃發易服”令的孫之獬。

  還有便是在儒家有著特殊地位和意義的代表:山東孔家。

  自從漢武帝聽了董仲舒的建議獨尊儒術以來,有了官方政府的幫助,儒家一躍而成為整個華夏的官方顯學。

  曆朝曆代的皇帝為了統治需要,尤其是從唐朝開始朝廷對孔家都施以特別的禮遇和優待,對孔子進行不斷的追封和神化,給了孔子後人一個衍聖公的爵位世代傳承,即使是前朝滅了,後麵的新朝出於穩定和拉攏人心的目的,依舊對孔家一如前朝般的禮遇和優待。

  然後孔家飄了!忘了他們的老祖宗孔子也是極為講究華夷大防的,變成了有奶便是娘。

  隻要異族願意承認孔家的地位,給他們特別的禮遇和優待,孔家就願意積極的和入主中原的異族進行友好的合作,憑借著其在儒家讀書人中的特殊地位與影響力,組織和號召起一大批的讀書人為異族的統治服務。

  曲阜孔家,先是主動跪舔完顏女真部的建立的金國,然後又是主動跪舔孛兒隻斤家族建立的蒙元,到了明末,又迅速主動的去跪舔建奴愛新覺羅家建立的蟎清,真正的做到了宋朝以前的門閥世族們夢寐以求,孜孜不倦去追求的最高境界——沒有千年的王朝,隻有千年的世家,不對,是隻有千年的跪舔王者——曲阜衍聖公府。

  為了這個目標,民族氣節算什麽,華夷大防算什麽,給異族當當奴才算的了什麽,做一做漢奸又算的了什麽?

  按照朱由楫的想法推演,後世那一場全民抗戰多虧是華夏勝利了,順利的將日寇給趕回了老家,要不然,以曲阜孔家的尿性,絕逼會主動的去跪舔日寇,歡歡喜喜的去抱著日寇的大羅圈腿求合作。

  所以,必須要感謝偉大的十四年全民抗戰,為了我們民族獨立和解放而流血犧牲的英烈們。

  故此,朱由楫對於洪承疇並沒有任何要喊打殺的心思,反而因為欣賞他的才幹,從一開始就想著要將之收入自己的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