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收複寧遠城
作者:銀河也是一粒沙      更新:2021-08-25 18:51      字數:6304
  元崢開槍的時候,就沒有左左、右右的槍用了。

  倒不是左左、右右槍法不行。

  實在是元崢開火,一支槍不夠用的。

  他都是連發,打完一個彈匣後就需要讓這枝槍冷卻一會兒。

  否則這槍就會因為連續射擊,槍管發紅,影響壽命。

  他一般都是需要三枝槍,輪換著使用。

  這樣子,左左、右右就成了他的裝彈手。

  這個時候,大軍中間的火炮終於冷卻時間到了,又放了一輪。

  看著前麵衝鋒的騎士不停地倒地,如果一捆捆被割倒的麥子一樣。

  元崢現在要對傳的並不是那些遠處的騎士,他要打擊的全是那些衝到五十步內的那些騎士。

  他們的運氣極好,能夠在槍林彈雨中衝到這個距離。

  隻是這些人運氣在這裏也就到頭了。

  元崢就是專門等在這裏,做最後收割的。

  陳三兒也吸取了上次的教訓,特別安排了一隊士兵,專門對付那些衝到拒馬麵前的騎士。

  多爾滾的騎兵,從開始發起衝鋒到現在,已經有半個小時了。

  寧遠城牆外麵,到處都是炮彈爆炸後留下的彈坑。

  到處都是那些被炮彈炸得支離破碎的屍體。

  多爾滾在衝鋒了一段距離後,發現地麵上再也沒有了彈坑,立刻停了下來。

  一直看著自己隊伍衝鋒,看著一隊隊精銳騎士從自己這一隊人麵前衝過去。

  然而他隻看到了這些騎士衝上去。

  騎士們密集的身影,擋住了他觀察的視線,也擋住了他對戰場的判斷。

  元崢派出去的左、右兩支隊伍,都在跟那些衝鋒的騎士們戰鬥。

  右側是騎兵對騎兵,元崢手下的這支由陳興率領的騎兵,戰馬速度還沒有提起來的時候,就已經跟對手遭遇了。

  沒有短兵相接,沒有力與力的輕量,也沒有速度與速度的碰撞。

  陳興指揮著手下的這一萬騎兵,完全不講武德。

  就離得遠遠地開槍,如果雙方距離近了,就稍稍後退一些。

  然後繼續開槍!

  這種戰術,叫做放風箏。

  讓對方隻能跟在自己身後,不追掉了,也不能夠讓人家追上來了。

  官兵們的手裏現在都是步槍,這種遠距離的殺傷武器。

  對付多鐸手下的那些隻能夠用弓箭做為遠程武器的隊伍,當然是沸水化冰一樣的容易。

  戰鬥從開始到現在,已經進行了兩個小時的激戰。

  多爾滾帶著親衛們站立的位置很好,那些炮彈不打這些地方,可能是怕誤傷到了自己人。

  前麵明朝官兵的步槍也沒有打到這裏來。

  多爾滾看著自己手下的士兵,一隊又一隊高舉著旗幟衝上去。

  然後就再也沒有然後了。

  那些衝上去的騎士們,全都折戟沉沙。

  旗幟被扔在地上,騎士跌落戰馬,戰馬倒在草地上。

  整個戰場上,無論是自己手下的八旗子弟,還是漢八旗的那些人,或者是跟著隊伍一起過來侍候主子的那些包衣奴才們。

  大多數都已經倒在了衝鋒的道路上。

  剩下的還要繼續向著這條路上衝鋒。

  也有少數人,臉上帶著惶惶不安的神情,咬著牙在衝鋒。

  戰場上的形勢已經明顯:官兵的優勢完全發揮出來。

  對麵那些騎射優秀的草原牧民們,根本沒有機會衝刺到能夠發揮自己能力的位置,就已經紛紛落馬。

  元崢已經命令:“正麵迎敵的隊伍向前壓縮,炮兵再打五輪轟炸就停住射擊。”

  命令下達之後,正麵那些已經趴在地上一個多小時的士兵們,終於站起來。

  他們排起隊,迎著前麵衝鋒的騎士們走去。

  手裏的武器不停地開火。

  左、右兩邊的隊伍,聽到官兵隊伍裏麵的鼓聲變了。

  鼓聲變得激昂起來。

  這是發起進攻的命令,這是全員總攻的鼓聲。

  陳興的一萬騎兵不再後退,全軍開始加速。

  他們的戰馬在剛剛過去的這一個多小時裏麵,還沒有怎麽耗費馬力。

  倒是對麵的那些騎士們,不斷地發起衝鋒,總是被打了回去。

  左側的官兵,這是一支大隊伍的步兵,足足有二萬人,比正麵的一萬步兵還要多一些。

  他們從左側向多爾滾的隊伍壓上來。

  元崢安排在後麵的兩萬步騎兵,那些隻會騎馬,卻不能夠在馬上開弓的騎兵們,聽到命令後。

  已經開始加速了。

  這支兩萬人的隊伍快速從正麵防線上衝出去。

  他們衝出去的同時,正麵戰場上的陳三兒,隻能夠讓手下士兵們停止射擊。

  步兵們跟在騎兵身後,也開始發起了衝鋒。

  當位於中軍的炮兵隊伍,停止轟炸的時候,二萬步騎兵已經衝進了多爾滾殘餘隊伍裏麵。

  這是他的隊伍,今天第一次跟明朝官兵們短兵相接。

  讓這些牧民們鬱悶的是,這些衝鋒上來的大明官兵們實在是太過無理。

  這些手上拿著火銃的官兵,等到雙方衝鋒的近了,近到隻有幾步距離的時候,突然摟火。

  這麽近的距離,隻要開火就能夠打中。

  隻要打中,就沒有幾個騎士能夠繼續揮刀砍殺的了。

  這批官兵們的衝殺,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剛剛一個多小時的單方麵被虐殺的過程中,多爾滾手下的騎士們,已經沒有多少的士氣了。

  在這一次明明白白的短兵相接當中,對麵的這些官兵們還是跟剛剛一樣的不可戰勝。

  這是一支完全無法戰勝的隊伍。

  多爾滾最先感覺到士兵們的情緒不對: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他最先在親衛的保護下向寧遠城衝過去。

  不過他並不是要衝進城裏去,在他調轉馬頭,向後逃跑的時候。

  立刻就有距離城門比他近得多的騎士們,已經在搶著上吊橋了。

  窄小的吊橋,若是大家有序進城,能夠通過的騎士還應該是很多的。

  有序這兩個字,是在戰鬥勝利的時候容易做到的。

  現在這種大家都想逃命的時候,窄小的吊橋在一瞬間就被擠得水泄不通。

  所有的騎士們都想要進城,大家都有理由要進城。

  隻是大家都被堵在這橋上,進退兩難。

  多爾滾不需要這樣進城!

  他隻是帶著親衛衝到城邊的護城河。

  沿著護城河,繞城而逃。

  多爾滾是這支隊伍的最高指揮,又是後金攝政王。

  他這樣做的目的,隻有一個:右側有明朝官兵的騎兵,不好逃。

  左側也有明朝的官兵,但是他們還沒有衝到護城河邊。

  多爾滾沿著護城河走,這樣才能夠最安全地退出去。

  那些正在城門外麵無計可施的騎士們,見到這種情況。

  全都打馬跟了上去。

  那些已經跟明朝官兵們混戰在一起的騎士們,拚命地想要掙紮著退出戰場,跟上撤退的那些隊伍。

  陳興已經帶著手下這支真正的騎兵追了上去。吊橋上的那些騎士們被追究上來官兵們一陣掃射。

  能夠衝進城的隻是少數,多數就這麽被打死在吊橋邊。

  官兵隊伍,順勢衝進城裏麵,開始控製整個寧遠城。

  多爾滾知道寧遠已經守不住了,他繞城跑了一圈子,並沒有進入已經打開的城門。

  而是向著北方繼續逃跑。

  陳興帶著一萬騎兵,緊緊追在這些逃跑的隊伍後麵。

  李定國帶著的二萬步騎兵分出一部分衝進寧遠城裏麵,一部分散在草原上,追殺那些逃散的後金騎士們。

  陳三兒的二萬步兵,緩緩開進了寧遠城。

  這是從一**二年四月寧遠城被皇太極占領後,明朝官兵第一次打回來了。

  元崢率領二萬隊伍保護著一百門大炮,緩緩走進寧遠城。

  這一次他出兵的目的,最低目標是攻破後金的都城盛京。

  最高目標是要把隊伍一直打到這片大陸邊緣去。

  大軍剛剛進城,城裏麵立刻有就鄉紳們前來勞軍。

  這一次多爾滾逃得倉皇,整個寧遠城裏一點都沒有被破壞。

  多爾滾為自己大軍準備的軍械糧草,全都成了元崢的了。

  這就大大減少了戰爭消耗,朝廷隻需要向前線運送彈藥就行。

  寧遠大捷!

  消息在第二天上午就傳回到了京城。

  崇禎坐在龍椅上麵,正在跟大臣們討論怎樣繼續深化宰相提出來的,商稅改革。

  元崢走了之後,崇禎明顯感覺到,宰相提出來的措施落實下去的阻力變得大了起來。

  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宰相這次出征,不到半個月就傳來這麽大的喜訊。

  大軍一戰殲滅多爾滾手下十二萬士兵,多爾滾率領剩下的三萬殘兵敗將一路退回錦州!

  宰相繳獲大量多爾滾隊伍貿下的輜重糧草。

  請皇上組織後勤,著重運送彈藥上前線去。

  朝堂下麵的那些大臣們全都興奮起來,紛紛對前線戰事發表自己的看法。

  經過一番唇槍舌戰,大臣們終於有了兩種意見:一種是立刻讓朝廷派出信使,命令宰相就在寧遠城裏築牢城牆,把沿途的那些堡壘全部利用起來。

  準備著迎接後金隊伍的反撲。

  大軍隻宜緩圖,不宜急進!

  當年急進已經有了前車之鑒。

  另一種意見就是顧炎武他們為首的一批大臣們:認為宰相領兵在外,朝廷遠隔千裏,根本不知天時,不識地理,也不知道兵勢。

  不應該對前線用兵出謀劃策,隻需要按照宰相要求的把彈藥、糧草送上去就是。

  兩派各有各理,一時爭執不下。

  崇禎也拿不定主意。

  元崢看著戰場上的場景:

  這一仗打一下來,寧遠城外屍橫遍野。

  元崢現在還是大明朝的宰相兼任兵馬大元帥。

  對於寧遠城的官員任命他有全部的權利,這一次他任命了一個跟著李定國從張獻忠手下投降過來的將領擔任寧遠守將。

  城外戰場的清理,先由官兵們自己打掃一遍,然後再由寧遠城裏的百姓們組織人手。

  出城挖坑把那些屍體埋葬。

  大軍隻要寧遠城裏歇了一個晚上,又開始沿著關寧錦防線前進。

  這條關寧防線,元崢率領士兵從山海關出發到寧遠之間的堡壘全都廢棄了的。

  這次寧遠之戰後。

  多爾滾意識到了明朝官兵們的野戰能力已經不是他們這些草原蠻子能夠對抗的。

  就在昨天逃路途中,已經派人沿著寧錦防線的這些堡壘開始派兵防守。

  元崢的大軍剛剛走出寧城城不到十裏,前麵就是寨兒山堡、沙河兒堡。

  這兩個堡都不大,方圓不到一裏,卻是擋住了大軍前進的道路。

  擔任前鋒的陳三兒,派出小隊士兵,一支掩護,一支上去爬牆。

  那些守堡壘的士兵中間,有韃子也有漢人。

  他們站在牆垛後麵,不時地向下麵射箭,扔滾木。

  陳三兒手下的士兵們,封鎖不了牆垛上麵的那些人,爬牆上去的士兵怎麽也攻不上去。

  元崢得到消息,趕到前麵來的時候,看著那些躲在在城牆後麵的人,立刻笑了。

  無論這些人怎麽防範,他們終究還是滿後了二個時代。

  根本不知道現代武器的厲害。

  元崢吩咐陳三兒:“把隊伍裏麵槍打得最準的士兵集中起來,專門對付城牆上麵的那些人。

  把隊伍裏麵爬牆最快的士兵集中起來,專門去攻這些堡壘。”

  一支一百人的保護隊伍很快就集中起來。

  這些人,對準那些躲藏在城垛後麵,露出一點點身體的士兵,就開槍。

  隻要打中一下,城垛上的人立刻就會跳起來。

  第二槍就有戰友跟進。

  不到一刻鍾,修得結實堅固的寨兒山堡就被打下來了。

  元崢對陳三兒說道:“就按照這個方法打。一路打過去,看看是他們的人多,還是我們的子彈多。”

  有了第一次的示範,陳三兒的開路先鋒,開起路來就快上了不少。

  當年最後的關寧之戰,唐通也是前來解救寧錦之圍的八個總兵之一。

  他看著被元崢完整奪下來的寨兒山堡,不解地問元崢:“宰相大人!既然已經奪下這堡壘,怎麽不安排士兵進入堡壘防守?”

  元崢微笑著:“現在不需要了!我軍攻勢正銳,兵強馬壯從現在開始,隻需要進攻!進攻!一直進攻!

  不需要防守的。”

  “進攻!進攻!一直進攻!”唐通喃喃自語。

  想起三年前洪承疇這個薊遼總督都降了。若是他有宰相一半才氣,一半武力,當時也不會敗得那麽快。

  仔細想想,當時若不是朝廷一再相逼,逼迫洪承疇放棄緩緩圖之的策略,強令他跟皇太極決戰。

  也不會有那一場大敗!

  唐通看著元崢的背影:這一次宰相能不能夠抗住京城的壓力?

  當年洪承疇跟皇太極作戰的時候,也是開局大勝。

  然後被困!最後兵敗被俘。

  元崢大軍行進緩慢,雖然陳三兒的前鋒隊伍已經有了經驗,但是這前方的堡壘實在是太多。

  有時候三裏就有一個堡,五裏一座樓。

  這些都需要士兵們一個一個地去撥掉。

  元崢倒是不急。派出大量的斥候四處跑出去偵察情況。

  這一次他的目的明確,當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把錦州打下來。

  從寧遠到錦州,二百裏的路。

  元崢的隊伍足足用了十五天才走到。

  平均一天十多裏路。

  逃到錦州的多爾滾命令孔有德立刻把新鑄成的大炮架到錦州城牆上麵。

  又派人去請了被安置在盛京的不少明朝官員們過來。

  那些官員們雖然都是降將,其實這些人的能力真的不差。

  特別是祖大壽這樣的將軍,幾次來回反複,但是人家守城確實有一套的。

  這些人原本在多爾滾的朝廷裏麵是一點都不受重視的。

  因為後金的作戰方針就是進攻,東邊攻不進去,換西邊。

  但是這隻是在他們最初起步的時期。

  到了後來,他們搶到的城池多了,就不得不派人防守。

  現在多爾滾跟元崢野戰軍失利,被逼迫著不得不從野戰變成了守城。

  半個月時間裏麵,吳三桂指揮著整個錦州城裏的百姓和剩餘的那些士兵們,不停地加固著城牆。

  他知道,麵對進攻的時候,城牆再怎麽堅固都不怕。

  最怕的就是城牆在需要的時候穩不住!

  多爾滾派回去請的那些明朝降將,在第八天時候就到了。

  倒是他派出去調集的大軍,直到元崢率領的隊伍趕到的時候,也隻到來了二萬人。

  這中間隻有五個牛錄的精銳。

  剩下的全是各家的包衣奴才。

  多爾滾知道,這次無論錦州守住還是沒有守住。

  自己回到盛京後的日子都不會好過了。

  現在他手裏加上前來支援的士兵,一共也隻有五萬。

  雖然他緊急在錦州城裏強征了二萬百姓上城牆,心裏卻也是知道,這些人頂不了大用的。

  倒是孔有德在認真調校了新安裝上去的大炮,一炮能夠打出去三、四裏。

  這倒是一件利器。

  多爾滾現在已經相信:那天戰鬥之前,在自己隊伍裏麵爆炸的,就是火炮打出來的炮彈。

  隻是他不知道這回自家的這種,到底能不能夠跟大明朝的對轟。

  元崢的隊伍還是在城外十裏處紮營,這一回對手就安靜得多。

  從大軍抵達到紮營完畢,根本沒有一個士兵出城來騷擾。

  倒是元崢派出去的的斥候們,已經直抵到了錦州城外護城河邊上。

  這些斥候們清楚地數出來,錦州城牆上麵安裝了四十門火炮,每一麵牆上都有十門。

  元崢的大軍遠道而來,連續休息了兩天時間,城裏的多爾流都沒有一點點的動靜。

  元崢不得不準備攻堅了。

  命令大軍掩護著火炮在離城五裏位置停下來,這個位置能夠保證隻有自己打到對方,對方卻是怎麽也不能夠打到自己的。

  一百門火炮被平均分配到四個方向,每一個方向都有二十五門火炮。

  元崢這次親自操炮,仔細調整之後,一百門火炮同時開火。

  多爾滾站在錦州城牆上,偃旗息鼓,遠遠地看著城牆外麵明朝的官兵們分成了四隊。

  每一隊的人馬都不多。

  多鐸在他身邊,一直建議派出一支奇兵出去,偷襲一下南門外的那些明軍。

  他們能夠看到的明軍隻有幾百人。

  多爾滾、阿濟格、多鐸都相信外麵肯定有明軍的伏兵,但是多鐸強調:他率領騎兵精銳出戰,就算是遇到伏兵,立刻回來就是。

  這個建議實在有些讓人動心,多爾滾正要答應下來的時候。

  突然看見對麵那幾百人的隊伍裏麵,飛出許多的黑影。

  天空中拖曳出來一道道的尾跡。

  然後才是雷霆般的巨響。

  一個個的煙柱在自己城牆上冒出來。

  緊接著,更多、更大的爆炸聲響起。

  多爾滾眼睜睜地看著西北角的大炮位置,剛剛被煙霧籠罩,然後就有更大的響聲傳出來。

  火光和硝煙彌漫。

  整個城牆都在顫抖,西北角的城牆突然間塌下去一大塊。

  多爾滾指著那個位置,大聲命令:“快!快上去把城牆修起來。”

  同時命令:“傳令所有軍士們上城牆來,敵人要開始攻城了。”

  在城牆上的這些將領們都知道,這個時候錦州城牆已經有好幾十處都崩出了缺口。

  現在正是攻城的好機會。

  他們這些守城的人,隻要能夠守住這一波,今天就算是成功了。

  等到明天的時候,那些被炸塌了的城牆就會修補起來。

  元崢指揮著手下的炮兵們,隻打了一輪炮彈,就停了下來。

  東、西邊的火炮悄悄向著城北移動。

  從地勢上看,錦州城如果破了,城裏的那些金人們,隻能夠向北邊撤退,因為北邊是他們的老巢。

  因此元崢把大部分的力量都布置在這個位置。

  至於攻城,他還沒有準備立刻開始。

  東、西兩個方向的大炮和士兵們向著城北運動。

  城南的大炮間隔一柱香時間,又按照原位置再開了一輪。

  那些擁擠在被炸出來的缺口位置,忙碌著修補城牆的那些人,一下子被炸得幹幹淨淨。

  這一輪發射後,明朝的官兵們開始向著城牆移動過來。

  步兵走在最前麵,這些步兵隊伍的後麵,跟著幾十架的雲梯。

  在更後麵的地方,是一隊隊的騎兵。

  五門火炮已經裝上了騾車,跟在士兵隊伍後麵。

  這些士兵們一直前進到那幾個缺口前麵。

  多爾滾在收到城南遭到了第二輪的炮彈轟炸,立刻帶著人馬趕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