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我走之後,由你照看!【求收藏,求推薦,求投資】
作者:姒荒      更新:2020-04-30 15:39      字數:2184
  小朝會結束,整個鹹陽陷入了詭異的安靜。仿佛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但是氣氛變得越發詭異。

  有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壓力,從四麵八方湧來,就像是天空一下子從晴空萬裏變成了黑雲密布。

  讓人覺得壓抑!

  文通君沒有去鹹陽宮之中請罪,而始皇帝也隻是讓趙高傳了一句話,也沒有問罪,更沒有大張旗鼓。

  在朝堂之上,沒有態度,往往便是一種態度,很顯然,所有人都清楚的意識到,這件事還沒有完。

  不管是儒家還是大秦朝廷,都在等待著

  ……

  鹹陽南門之上的找錯台已經拆了,一字千金的《王道大世書》已經被儒生抬了回去,就像是一場鬧劇,以一種荒唐的結尾結束。

  但是所有人都清楚,始皇帝此刻不追究,不代表在未來不追究,而且嬴政在等,等一個最佳時間。

  同樣的他也在等文通君前來認罪!

  隻有文通君前來認罪,朝廷才能更好的處置這一次參與的儒家,而且更加的名正言順。

  同樣的這樣做會減少天下儒生的反彈,讓大秦帝國朝廷與儒家之間有一個和平共處的過渡,讓土地改革平穩進行。

  同樣的,這也是儒家唯一的生機所在,大秦帝國氣勢如虹,大有如日中天的氣勢,在這個時候,儒家需要做的便是認清現實。

  此時此刻,隻有低頭才是唯一。

  在大秦帝國之中,儒家想要生存,就隻有低頭一條路可以走,否則巍巍大秦之中,根本就沒有儒家生存的土壤。

  鬧得滿城風雨,鬧得天下皆知的這一場鬧劇,對於大秦帝國以及儒家都是一種傷害。

  現如今,嬴政與文通君能夠做的,便是兩者摒棄前嫌,嬴政謀求大秦帝國穩如泰山,平穩推進土地改革,而文通君謀求朝廷對於儒家的放過,以及一個調整。

  經過這一次的一字千金,讓文通君感受到了儒家的不足,他心裏清楚,當下的大秦帝國之中,法家根深蒂固,儒家根本沒有生存的土壤。

  為今之計,隻有徐徐圖之!

  ……

  “文通君,現如今儒家處境艱難,陛下至今不發表一言,隻怕是等著我等入宮請罪!”

  孫叔通目光閃爍,他比任何人都看得清楚,大秦帝國之中,秦法高高在上,別說是儒家,就算是法家在大秦也吃不開。

  而且一切都還不錯,隻需要繼續苟著,等到始皇帝駕崩,長公子扶蘇即位,以扶蘇與儒家的關係,儒家大興隻是一個時間問題。

  但是,淳於越與文通君太過於激進,將一個堂堂大秦長公子硬生生的教的歪了,別說是始皇帝,就算是孫叔通也看不過眼。

  儒家需要的是一個重用儒家的雄主,而不是一個為儒家衝鋒陷陣的皇帝,畢竟國家才是根本,隻有國家興盛長治久安,才有儒生大顯身手的天地。

  在孫叔通看來,淳於越與文通君有些著急,更是有些本末倒置了。

  以至於到如今,一盤大好的局徹底被毀的一幹二淨,原本可以高高在上,坐看風雲起的儒家,在這一刻變得狼狽不堪。

  長公子扶蘇被放逐,這徹底斷了文通君與淳於越的念想,以至於兩人的行事風格徒然大變,變得更加淩厲。

  如今淳於越因之而喪命,而文通君也將背負罪責,更是拖累的儒家處於絕對的劣勢甚至有從此消失在天地間的可能。

  “現如今儒家已經陷入了生死存亡之秋,還請文通君以大局為重……”

  聞言,這一刻的文通君徹底沒有了《王道大世書》初成的興奮,臉上也沒有之前的意氣奮發。

  隻有無盡的蒼白,整個人頹廢無比,仿佛在這一瞬間蒼老了十歲。

  “孫叔通,如今我們隻有這一條路可以走麽?”

  縱然如此,文通君心頭依舊不甘,畢竟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若是低頭,意味著什麽,這意味著儒家從此就要蟄伏。

  他不敢想象數年之後儒家士子是否還有大興的訴求,畢竟這個時代,大秦帝國掌握了主動權。

  “文通君,這是我們唯一的路,也是皇帝陛下就給我們的生機,有道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孫叔通深深的看了一眼文通君,語重心長,道:“為了儒家,為了儒生,為了孔聖,為了曲阜,文通君我們別無選擇。”

  儒家!

  儒生!

  孔聖!

  曲阜!

  ……

  一個個詞都像是一根針一樣,狠狠的刺痛文通君的心,同樣的也將他的驕傲與堅持在這一刻敲得粉碎。

  驟然之間,他發現他隻能前往鹹陽宮,以自身謝罪,換取天下儒生以及儒家。

  “孫叔通,老夫離去之後,博士學宮由你照看,不得生事!”吩咐了一聲,文通君轉身離去。

  “諾。”

  點頭答應一聲,孫叔通心頭終於鬆了一口氣,他心裏清楚,在大秦帝國之中,儒家根本鬥不過朝廷。

  這並不是朝廷如何,亦或者儒家弱小,而是朝廷後麵的嬴政太過於強勢,更是手握大秦銳士,徹徹底底的掌控著大秦帝國。

  畢竟嬴政經曆了戰爭,無數的戰爭,是一個殺伐果斷的君王,恐怖到極致的威望,足以壓倒一切。

  孫叔通深入的研究過最近一段時間朝廷的政策以及儒家的這些事,他自然清楚,不管是土地改革,還是這一次瓦解淳於越與文通君的陰謀,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因為嬴政。

  隻要是嬴政在,還活著一天,就算是將儒家士子殺絕,大秦帝國也許會有不滿的聲音出現,但是不會突然崩塌。

  一人蓋壓一國,始皇帝便是如此。

  當孫叔通明白這個道理,他便勸文通君與淳於越停手,但是他人微言輕,根本起不到作用。

  卻不料,這一刻文通君托付重擔給他,這讓孫叔通心頭大驚的同時,對於文通君心頭也生出了一絲由衷的敬意。

  也許這個人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是他的出發點,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儒家,全身心的為了儒家。

  這樣的人,也許迂腐,但是更值得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