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所有罪責由臣一人背負!【第二更】
作者:姒荒      更新:2020-04-30 15:39      字數:2223
  他有錯!

  他便站出來承擔,這樣的氣節,讓人不由得佩服與尊重。畢竟如今的儒家,隻有文通君才具備資格承擔責任。

  叔孫通清楚,便是孔夫子嫡五世孫這個身份帶來的影響,畢竟,他能夠賜爵文通君,便是得先人餘蔭。

  在這個時候,站在台前來,承擔責任本就是他的義務。

  “希望,會有一個好的結局吧!”

  這一刻,叔孫通也不再多想了,他心裏清楚,文通君與嬴政的談話一刻不結束,再多的猜測也不可能是真的。

  作為儒生,他自然是希望這件事能夠有一個好的結局,畢竟大秦帝國已經呈現出了大興的跡象,儒家隻能低頭。

  若是始皇帝記恨,隻怕是未來麻煩太多了。在這個時候,他隻能照看好博士學宮,在心裏為文通君禱告。

  叔孫通見過大怒的嬴政,也清楚嬴政往往是平靜之中才是最可怕的,當年的文信侯事件,不也在不動聲色中瓦解冰消。

  當今皇帝,是叔孫通見過對帝王權術最為精通的一個,而且他威望蓋世,手握忠誠的大秦銳士。

  此時此刻的始皇帝可不是當初剛剛親政的秦王可比,可以說:他不動如山,便是一種滔天的壓力。

  “叔孫兄,對於這一次的事件,你有何看法?”伏勝走過來,語氣之中多了些許凝重,博士學宮之中的儒生,都清楚了事態的嚴重性。

  撇了一眼伏勝,叔孫通語氣幽幽:“這一次,淳於越死了,同樣的儒家遭受重創,連帶博士學宮之中的其他博士也沒有論政的權力。”

  “儒家從此將會被孤立……”

  ……

  “隆隆……”

  軺車隆隆而行,從博士學宮駛出,直入鹹陽宮,由於某些原因,皇城守衛根本沒有要阻攔。

  片刻之後,文通君站在了書房之外,他心裏清楚,在這個時候,他不再是文通君,而是一個罪臣。

  “罪臣拜見陛下,陛下萬年,大秦萬年——!”

  在書房之外,文通君便毅然決然的朝著嬴政行禮,連打開書房的門都沒有。

  “哎!”

  書房之中,嬴政長長的歎了一口氣,對於儒家他已經放棄了,但是這個時候文通君卻到了。

  “進來吧!”

  良久之後,嬴政方才開口,道。

  有些事情,注定要結束,在這個時候,他作為秦帝,隻有他率先開口,若是等到文通君開口,儒家文化必將十不存一。

  作為秦帝,這便是他的職責!

  “諾。”

  點頭答應一聲,麵如死灰色的文通君從外麵站起身來,走進了書房。

  “臣拜見陛下!”

  ……

  撇了一眼精氣神全無的文通君,嬴政語氣肅然:“文通君,你有何罪,何至於此?”

  “稟陛下,臣不該效仿文信侯於南門之外一字千金,以助《王道大世書》橫空出世!”

  文通君臉色難看,朝著嬴政繼續,道:“臣不應該大張旗鼓的宣傳《王道大世書》,臣願背負所有罪責,請陛下饒恕天下儒生。”

  “《王道大世書》寫的不錯,隻是不適合大秦帝國,秦以法強,法統不會改變,儒家應該學會知足。”

  深深的看了一眼文通君,嬴政語氣變得淩厲:“你效仿文信侯,想必也清楚文信侯的結局?”

  “今日朕不想深究,你繼續執掌博士學宮,安心修史吧!”

  “臣奉詔,臣謝過陛下!”

  這一刻,文通君朝著嬴政肅然一躬,他心裏清楚,一切都已經塵埃落定了,儒家暫時脫離了危機。

  隻是一想到修史,文通君眼中便滿是苦澀,每一個人都一樣,都希望在朝堂之上大顯身手,結果……

  原本他在朝堂之上大顯身手,位高權重,就算是大秦帝國的三公九卿也不會對他無禮。

  一卷《王道大世書》徹底將這一切埋葬了,儒家再一次恢複了到了孔夫子奔走諸國的時代。

  一切又得從零開始!

  ……

  “就從夏開始,朕希望夏史書,必須要客觀,而不是刻意扭曲抹黑!”

  嬴政朝著文通君微微一笑,道:“修史,這是名傳千古,後人稱讚的大事,若不是儒生才識淵博,朕也不會讓爾等去。”

  ……

  “臣謝陛下!”

  修史雖然能夠名傳千古,但這不是儒家的追求,更不是文通君的訴求。

  儒家不同於其他諸子百家。

  特別是政治態度之上,與法家依附皇權、道家疏離皇權的政治態度截然不同,儒家追求與皇權的一種合作態度。

  他們要平等!

  他們也要尊重!

  儒家往往既會執著地向君主權力集團靠攏,希望取得君王的信任,以進入到權力體係中去,參與國家治理的政治活動。

  與此同時,儒家亦會堅持自己的政治原則和價值理想,並不會因此放棄自己的政治主張,一味地取悅於君主,像法家那樣完全成為皇權的依附者。

  隻不過,這樣的訴求,在嬴政看來,這根本就像是又想當婊|子又想立貞節牌坊,簡直異想天開。

  而且儒家追求的政治目標是天下有道,仁政,所以,他們的政治思想往往是理想主義的,他們自己設計了一整套理想化的政治價值,並且想用這一套理想化價值規範政治、約束君主。

  法家依附皇權,大秦帝國才會是絕對皇權,而儒家骨子裏想要其實是漢以後,盛行於天下的王與士大夫共天下的相對皇權。

  他們想要君主隻是一個模範,而治國理政有他們在……

  隻是嬴政是一個權力欲望強盛的人,他更不可能親自從絕對皇權過渡到相對皇權,他的有些想法,需要絕對皇權去推動。

  比如點燃科技樹!

  所以,儒家隻能被犧牲。

  說到底,嬴政要的也不是法家,他想要的隻是秦法,如今經過百年發展,秦法早已經成為了獨立的體係。

  所以,對於諸子百家,嬴政的態度很明確,那便是不能用就打壓,大秦帝國之中不可能存在不聽話的組織。

  布衣傲王侯,嬴政欣賞這樣的骨氣,但是他可以傲王侯,卻不能違背朝廷的政令,在大秦帝國之中,朕之令,大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