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始皇帝的痛定思痛!
作者:姒荒      更新:2020-04-30 15:39      字數:2178
  趙高的傳話,讓文通君心下生出了悲痛,他矢誌想要恢複的,卻已經被徹底毀去,儒生徹底失去了論政的可能。

  除非等到始皇帝駕崩,等到新君繼位,隻是從始皇帝對長公子扶蘇的態度,文通君根本看不到希望。

  除了惠文王當年犯下大罪,大秦從未將太子驅逐,但是這一次,始皇帝卻一反常態就這樣做了。

  由此可見,始皇帝對於長公子扶蘇的強烈不滿。

  一念至此,這一刻的文通君心頭有一種玩脫了的念頭,很顯然,這一次文通君真切的感受到了嬴政的恐怖。

  “文通君,此事已經到了這一步,需要從長計議!”孫叔通自然也是察覺到了大秦朝廷對於儒家的打壓,而且這種打壓最為致命。

  隻是文通君是孔聖之後,想要整個儒生,就隻能是文通君出麵,不管是在於朝廷之上的爵位,還是在於民間的威望,文通君都是不二人選。

  “走!”

  這一刻,文通君也是明白,事已至此,隻有商量善後這一條路可以走,畢竟儒家看似氣勢如虹的局勢,在這一刻,變得一文不值。

  可以說被始皇帝一下子便擊潰了,甚至於大秦朝廷都沒有用力。

  “孫叔通,去通知儒家博士與學士,立即前往博士學宮……”

  事到如今,隻有群策群力,光是靠他一個人根本想不到更好的辦法,也沒有逆轉局勢的可能。

  經過這一次的重擊,文通君算是徹底的想明白了,儒生若是不能踏足朝堂之上,光靠一卷《王道大世書》根本掀不起波瀾。

  巍巍大秦,萬古流芳!

  大秦帝國之中坐鎮著一個前所未有的帝王,如今已經不再是戰國之世,那古老的一套根本不再適合。

  “諾。”

  點頭答應一聲,孫叔通轉身離去,他心裏清楚,在這個時候,淳於越已經死了,能夠抗住大秦帝國大旗的隻有文通君。

  如今,文通君絕對不能倒下去。

  ……

  片刻之後,博士學宮之中的儒生全部到了,書房之中,眾人的神色都有些凝重,儒家失去參政議政的權利,這等於多少年的努力徹底白費了。

  “文通君,《王道大世書》還是扯下來,讓各地儒生都回去,我們不是呂不韋,根本沒有與始皇對抗的資本。”

  伏勝神色肅然,由於他沒有參與其中,故而對於這些事情看的很通透,他心裏清楚,在大秦帝國之中,隻要是始皇帝不駕崩,儒家的謀劃根本沒有成功的可能。

  而且原本已經偏離的大秦朝廷,被始皇帝不斷的修正,如今的大秦帝國,早已經今非昔比。

  特別是土地改革的推行,讓關中民心更為凝聚,最重要的是,儒家想要生存,想要發揚光大,絕對不能在野。

  必須要與當朝者合二為一,唯有如此,才能不斷的興盛。

  畢竟儒家的理想,是治國平天下,若是不能立足於朝廷,又何談治國平天下。

  一念至此,伏勝:“一旦陛下清算,隻怕是儒家徹底失去在大秦帝國朝廷生存的土壤,以陛下的性格,一旦逼急,黑冰台一夜之間屠盡天下儒生……”

  ……

  鹹陽宮書房,這一刻群臣退去,安靜的落葉可聞,隻有嬴政一個人躺在長榻之上,心中念頭萬千。

  這一刻,經曆了一場朝會,讓嬴政心中對於博士製度也生出了巨大的質疑,原本,他是為了讓大秦帝國的體製更為完善,卻不料反而變得更加千瘡百孔。

  在《戰國策·趙策》之中第一次提到博士,隻是在這裏的意思是博學之士,而不是指官職。

  戰國時,齊置博士之官。

  隨後,博士製度突然大行於天下,已經變得極為的普遍。在戰國時期,齊國的博士製度最為有名,與稷下學宮息息相關。

  當時齊王封不少著名學者為上大夫並受上大夫之祿,允許他們不治而議論,不任職而論國事。

  因此,稷下學宮既是學術機構,也是政治谘詢機構。

  在當時,戰國時期的各諸侯國為了圖存求強,展開了激烈的人才競爭。

  是以,大秦繼承戰國風氣,對於人才極為的重視,特別是在統一天下後,建立了博士製度。

  這是順勢而為。

  心中念頭閃爍,嬴政不斷地回憶與思考,從戰國之世到如今的大秦帝國,從稷下學宮到博士學宮官署,他仔仔細細的思考了一遍。

  在這個時候,他更是翻閱了李康的記憶,他終於是得出了結論,大秦帝國的博士製度與廷議製度緊密相關。

  而且大秦帝國的博士特權太大,以至於最終不免得有些張揚跋扈。

  最重要的是,博士七十二,其中李克及其學生伏勝、淳於越、鮑白令之、桂貞、茅焦、叔孫通等人,都是儒生。

  以至於儒生在博士學宮官署之中一家獨大,才有了今日事情。

  諸子百家之中法家和墨家都偏重於實務。而儒生卻是知識分子,熟悉曆史和典章製度。

  雖然,儒家對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有一整套理論和規章製度。但大秦帝國之中,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儒家隻能排在後麵!

  大秦帝國治國依靠法家與墨家,但其朝野上下國人百姓的家庭教育之上卻一直使用的是儒家道德倫理。

  同樣的,在國家治理上,他對儒家禮化采取了吸收的態度。

  “呼……”

  長出一口氣,嬴政終於是察覺到了兩者之間的區別,稷下學宮的博士不治而議論,博士學宮官署的博士恰恰相反,治而不議論。

  這意味著,前者隻進行理論探討而不參與決策,後者參與決策而不進行問題探討。

  “隻是博士學宮官署雖然廢除,但是諸子百家,特別是儒生必須要保留,修史想必儒家士子也會心甘情願。”

  這一刻,嬴政對於博士製度,徹底的放棄了。他之所以推行博士學宮官署,就是為了強化中央集權。

  但是,很顯然這一切都是一個意外,博士製度失敗,如今的他,有的是辦法中央集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