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小心眼
作者:荒唐假紳士      更新:2021-04-01 11:05      字數:2556
  趙無極注意到神宗神色的變化,心裏不由得舒了口氣。今日劉猛的奏報,是得到趙無極默許的。作為皇城司的掌管者,對神宗忠心耿耿的趙無極也必須顧慮一下皇城司所屬的情緒。

  看神宗並沒有太過介意皇城司的試探,趙無極懸著的心也放下了大半。因為皇城司的特殊性,試探皇帝其實是冒了極大的政治風險的,或許換做其他不像神宗這麽寬厚的皇帝,劉猛今日的作為已經足以讓皇帝棄置他了。

  “無極,皇城司現在的每一項任務很重要。朕希望皇城司上下將心思花在完成任務上,而不是分心在其他事情上!你可明白?”神宗語氣滿含警告的說道。

  “臣明白,請官家放心。”趙無極鄭重的向神宗保證。

  雖然神宗說的警告意味濃厚,但是真正讓趙無極的心完全放了下來。因為神宗說出這個話就意味著不追究劉猛的試探了。

  “皇城司的重要性你明白,朕不希望再看到下一次。”神宗冷峻的再次說道。

  “官家放心,臣一定時刻警醒!”趙無極心頭一緊,用堅決的語氣向神宗回應。

  神宗見此,便不再多言,轉而低頭繼續看起了手裏的奏章。趙無極見此,便告退離去。

  在趙煦想來,神宗接下來應該會拖著黃氏父子一案,以靜製動。如果推測的陰謀論成立,這一切背後的策劃者必定還會有所動作。神宗約束皇城司不對與黃家有商業往來的勢力動手,應該也是擔心皇城司冒然出手會正中陰謀者下懷吧。畢竟,敵在暗我在明。

  不管如何,時間總是慢慢向前,不會為任何事任何人停留。那句話怎麽說來著,時間的齒輪不會為任何人停留。

  就在這種詭異安靜的氛圍中過了三天,汴京城正緩緩的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首先,那日朝會上神宗頒布的兩道聖旨通過正規的程序正式發布。

  國子監改製以及教育改革的內容驟一發布,便在士林中引起了廣泛的反響。剛開始整個士林對這道聖旨的內容褒貶不一,但隨著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聽聞那日士子遊行之事,輿論便慢慢向神宗向神宗這一側偏移。因為越來越多的清醒的旁觀者們慢慢的意識到教育問題的嚴重性。士林中大儒們也陸續表態支持神宗對國子監的改製。

  但在國子監內部,事情卻並不是那麽簡單。改製對國子監的官員們而言,是關乎他們切身利益的大事。對其他時刻想著進步的官員而言,這也是巨大的機會。

  又因為新任國子監祭酒及博士還未確認,所以負責督辦改製的幾位大人的府邸真的是門庭若市。不管是國子監官員還是其他部門的官員,都看到了國子監改製的巨大機會。

  而三位尚書,吏部尚書呂嘉問、禮部尚書王力以及兵部尚書吳充對待上門拜見的官員的不同態度也從側麵顯示出三人性格上的差異。

  吏部尚書呂嘉問因為主管吏部,權柄最重。隨著神宗朝會上第二道聖旨的發布,吏部的權柄也將更為重大。而吏部尚書呂嘉問給其他官員的形象也跟他的官位相匹配,呂嘉問此人,嚴肅異常,對任何人都不假辭色。這也使他顯得威嚴甚重不可侵犯。

  前來拜見的官員當然早已打聽清楚呂嘉問的為人,知道他不收重禮,所以帶來的禮物也是讓這些人煞費心思,或者說用費盡心思來說更為貼切。

  這些禮物的價值都在呂嘉問能接受的五十貫錢的標準之內,而且還要投呂嘉問或者呂嘉問親近之人所好。所以,呂府門前排著隊等著送禮的人帶來的禮物自然是用千奇百怪五花八門來形容也不為過。

  禮部尚書王力府前排隊送禮的隊伍也同樣是人山人海。王力此人,酷愛名人字畫珍奇古玩,但也不收價格昂貴的禮物。但自古名人字畫珍奇古玩的價格就沒有統一的定價,所以,其中可操作的餘地就比較大了。

  王力府邸前,前來送禮的人帶來的禮物自然是以名人字畫珍奇古玩為主了。此時,宋四家中蘇軾黃庭堅蔡襄三人的名氣雖不像後世那樣如日中天,但也已經深受士林推崇。所以,在這些禮物中,不難發現宋四家中蘇軾黃庭堅蔡襄三人的墨寶。而米沛因為年齡尚輕,還未得到士林的廣泛認可。在這些禮物中,運氣好,說不定還能看到著名畫家範寬的畫作等等。

  而兵部尚書吳充的府前卻是另一番場景。盡管排隊送禮的隊伍能排幾公裏長,但吳府大門一直都是緊閉。呂府正門前更是掛了一塊牌子,上書“閉門謝客”四個大字。前來送禮的所有人無一例外的都吃了閉門羹。

  而對於國子監原判監事李博等官位較高的幾人而言,他們自然不會像其他官員一樣前去幾位尚書府邸送禮。在大宋,到從四品以上的官員已經是真正的高級官員了。而對於高級官員的任免,自然不是幾位尚書就能說的算的。他們這些人活動的對象自然是眾位相公以及可以一槌定音的神宗了。

  而到了從四品以上的官員,自然都是有著自己的派係的,自然不可能去拜會其他派的相公。這些人中,保守派改革派各占近一半,隻有少數官員屬於中立派係。

  其中最特殊的大概就是原國子監判監事李博了,他確是貨真價實的中立派係核心人物之一。他自然不可能再去向其他兩派相公示好,所以,他隻能將希望落在神宗身上。

  從朝會後的第二日起,李博便每日求見神宗。神宗得到陳光的稟報,卻一直沒有任何表示,既不拒絕也不答應見他。而李博仿佛也是對此早有預料,每日早早便在宮外求見,等到天黑便回府。第二天繼續向前一日一樣,早早在宮外求見,站一天,天黑再次回府。就這麽一直過了三天。

  第三天晚上,神宗處理完手中的奏章,抬起頭看向窗外的天色,突然對陳光問道:“李博還在外麵嗎?”

  “陛下,以李博這幾日的作為,這個天色,他應該準備回府了。”陳光仿佛早有準備,躬身流暢的回道。

  “把他領到勤政殿外晾一會,讓他好好等著。具體怎麽說,你自己斟酌。”神宗又拿過一本奏章低下頭開始審閱,淡淡的說了一句。

  “官家,這就準備見他嗎?”陳光遲疑的問道。

  “朕是讓他繼續在宮外站著,讓他等著。直接讓他回府睡覺不是太便宜他了?”神宗依舊看著手裏的奏章,頭也不抬的說道。

  陳光一聽,默默為李博默哀。合著看神宗的意思,隻是單純不想讓李博那麽舒服的回府睡覺。也不知道那麽冷的天,李大人抗不抗凍?陳光默默的想道。

  而一直在宮外等著的李博連續等了三天,也並沒有任何其他情緒,依舊麵色平靜的站在那裏。本來李博見勤政殿方向走來一內侍,以為神宗答應見他了,正暗自高興。

  直到內侍總管陳光派來傳達神宗旨意的內侍將神宗的旨意表達給李博的時候,李博直接愣在了那裏。任何人一聽都知道神宗的意思,隻是,實在讓人想不到,英明神武寬容大度的神宗竟然也會有如此小心眼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