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投向遠方(求支持,求月票)
作者:無語的命運      更新:2020-03-17 20:29      字數:4303
  大明鐵骨最新章節

  戰爭會改變很多人的命運,當大明的戰爭機器開始運轉的時候,在後方數以千記的工廠、作坊都開始忙活起來,源源不斷的軍需物資從大明的各個地方經由水路運往中都,再由中都裝上火車發往洛陽,最後再由馬車送潼關前線。

  而在洛陽通往潼關的官道旁,數以千計的工兵以及築路工,正在那裏趕班加點日夜不停的修建著鐵路,這條鐵路的築建,不僅僅是洛陽至潼關,從西安那邊也在往東西兩個方向修建,甚至就連用地也是直接由軍隊征用,無論地主是否同意,隻要需要,一紙征用通告,就將土地直接征用。

  對於軍隊的這種“蠻橫”,那些習慣了滿清奴役的百姓,往往都是認命的份,即便是麵對遷墳,即便是百般的不願,最終也隻是無奈的選擇了同意,沒有任何人願意對抗軍隊的銃炮。或許者,在滿清的奴役下,這些百姓已經被馴服了,至少在某種程度上。

  “哎,雖然隻是一河之隔,可陝西與山西確實是大不同啊!”

  坐在路邊的茶攤,看著不遠處頗為繁忙的鐵路工地,祁子英頗為感歎的說道。

  “你看,就是那貼在牆上的一紙告示,百姓就拱手讓出了祖宅、祖墳,完全不敢問及其它。”

  他的話聲剛落,祁子濤則笑著說道。

  “大哥,那是因為,他們害怕啊,就像過去咱們也畏懼滿清一樣,這裏剛剛光複,他們自然對官府極為畏懼,況且,這是征地的都是軍隊。他們沒被禍害都已經感激老天了,又怎麽可能招惹軍隊?”

  一語道破的其中的關鍵之後,祁子濤看著大哥說道。

  “在陝西征地修路現在是簡單,可是在北直隸征地,恐怕沒有那麽容易,而且,現如今,北直隸那邊黃河已經回複故道,沿著黃河的水路幾乎能直抵天津,有水路橫穿北直隸,鐵路若是沿河修建,隻恐怕於將來必定要與水路爭搶貨源,如此,絕不是什麽好事!”

  相比於的大哥,畢業於清河書院的祁子英,對於地理多少總有那麽一些了解,這也是他不讚同在北直隸修建鐵路的原因。

  “大哥,修鐵路,想要掙錢關鍵在什麽地方?”

  看著若有所思的大哥,祁子濤反問道。

  “運貨!”

  祁子英點點頭,示意小弟說下去。

  “首先必須要有貨源,有了貨源,鐵路才有貨可運,若是無貨可運,或者貨很少,自然的也就掙不到銀子,可若是鐵路離河道近,那麽商人首選的肯定是河道,因為河運更便宜。”

  “但時間長。”

  祁子英直接說道。

  “大多數貨物,根本就不在乎時間。在乎時間的,就隻有那幾樣貨,隻靠那幾樣貨肯定掙不到錢。”

  指著遠處的鐵路工地,祁子濤說道。

  “大哥,你信不信,將來這條鐵路,肯定是全大明,最掙錢的鐵路之一!”

  看著語氣自信的兄弟,祁子英笑問道。

  “為什麽?”

  “因為沒有河運啊!”

  祁子濤指著遠處的潼關,繼續說道。

  “看唐史的時候,裏麵經常有一句話,叫做“就食洛陽”,說的是長安的糧食不夠了,唐朝的皇帝就要帶著朝廷帶著文武百官浩浩蕩蕩十幾萬人去洛陽,去幹什麽?去吃飯,甚至還有大臣在路上餓死,為什麽要到洛陽去的?因為關中的糧食不夠吃的,而外地的糧食隻能通過漕運運到洛陽,然後就卡在潼關了,再往裏運,隻能用車馬,成本太高,不劃算,所以才有了“就食洛陽”。”

  “確實如此,所以才有長安不足以維天下的說法,根本上的原因就是隋唐時到洛陽“就食”的逐糧天子。”

  祁子英點頭說道。熟讀史書的他當然知道,長安的糧食主要依靠關中平原,雖然關中平原被稱為富庶之地,但畢竟狹小,容量有限,一旦人口膨脹超過了它的承載能力,或者遇到旱災就會產生糧荒。這種糧荒,遠在秦未統一時就曾出現過。

  到了隋、唐的時代,由於曆代的戰爭以及建都的開發,資源已經消耗待盡,所出不足以供給長安。再加上關中平原地方狹小,人口稠密,很難供養大批的官僚貴族。也正因為“逐糧天子”的出現,才使得在唐代之後,秦漢以來的古都長安最終才被廢棄。

  “糧食運不進來,根源在於漕運不進關中,而過了潼關,沿途隻有陸路,而無水路,所以這條鐵路無論是鋪到什麽地方,都必定不愁貨源,如此一來,那利潤自然可觀。”

  “那你的意思是?”

  看著祁子濤,祁子英問道。

  “莫不是想要包下這條鐵路?”

  祁子英之所以會這麽問,是因為幾個月前,因為鐵路公司貪腐案,尤其是其拒絕蒸汽機車的舉動惹惱了陛下,在對鐵路公司中高層官員進行懲治的同時,朝廷開始討論商辦鐵路的事宜,一但同意商辦鐵路,那麽也就意味著民間資本可以參與鐵路修建,正因如此祁子英才會來陝西,來這裏考察鐵路築建事宜。

  畢竟,在很早之前,他們就已經涉足鐵路築建,隻不過那時候,他們是作為鐵路築路工程的承包商,而現在,他想要直接修建鐵路。

  “嗬嗬,大哥,這個念頭連想都不要想!”

  祁子濤指著鐵路工地說道。

  “大哥,你看那裏是什麽人?是軍隊,是軍隊在修這條鐵路,我敢說,除非有一天,清虜被徹底解決了,否則這條鐵路,絕不可能包給商人,況且,清虜被解決了,還有青海的蒙古人,還有西藏,這些地方,無一不是遠離內地,無一不需要軍隊不遠數千裏方才能抵達,如此一來,這條鐵路的重要性,自然遠非尋常鐵路所能相比,在這種情況下,別說是朝廷不可能同意,就是朝廷同意了,五軍都督府,也不可能同意把鐵路交給商辦的。”

  祁子英看了一眼遠的兵卒,然後默默的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然後看著祁子濤說道。

  “那以你的想法,如果咱們要修鐵路的話,從那裏修到那裏?那條鐵路能多掙些銀子?”

  商人言利,祁子英看重的是利潤,他並不在乎其它,當然盡管他是晉人,可卻不敢再像當年的晉人一樣,為了利潤甚至不惜出賣國家,畢竟,朝廷對晉商的清算,不知讓多少晉商傾家蕩產,不知多少人家被抄家流徒,當年大名鼎鼎的八大家,活下來的,不過隻有區區幾十人而已,八大家靠著賣國求榮掙取的家業,最後不過也是便宜了他人。

  這種事情他不可能做,可是並不妨礙他去追求利潤。

  “北直隸的鐵路,不說是眼下,就是未來十年,都沒有必要去修,不僅僅是因為水運,同樣也因為北直隸的產出有限,所以,眼下根本就不需要考慮在北直隸修鐵路,在黃河北,最適合修鐵路的,是咱們山西,如果修建一條從大同一路南下,直到風淩渡的鐵路,那麽,咱們就可以通過鐵路,源源不斷的把草原上的羊毛、牛羊肉運到內地,這條路沒有水運爭利,自然是商人運貨的首選,除此之外,還有就是從武昌對岸的的漢口鎮修一條直通河南的鐵路。”

  手指沾著茶水,祁子濤一一說道著那條鐵路的好處,最後他的話聲微頓,看著大哥說道。

  “這兩條鐵路,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水運競爭,而且都會於腹地,將來不愁貨物運輸,所以,以小弟看來,要修的話,就要修這兩條鐵路,如此才能保證咱們的利益!”

  看著祁子濤在桌上劃出的兩條線,祁子英沉默片刻,然後問道。

  “那麽咱們應該先修那一條呢?”

  他能看出來,祁子濤肯定是認真了作了一番功課,要不然,也不會想出這麽兩條路線。

  “南線!”

  手指點著黃河,祁子濤說道。

  “黃河,即便是咱們把鐵路修到風淩度,也沒辦法把鐵路修過黃河,到時候,貨物勢必需要從黃河轉運,到了冬天的時候,運輸又受製於天氣,如此勢必影響鐵路的運行,所以,咱們應該修南線,武昌是南方貨物聚集的地方,從漢口一路北上,隻要避開漢江,但凡貨物北上,勢必首選鐵路,而且鐵路又能與京洛鐵路相連,往北可通水運,東西可連鐵路,如此一來,這條鐵路也就活了,要修,就要先修這條鐵路!”

  麵對祁子濤的建議,祁子英一副沉默不語的樣子,他盯著桌上的那幾條線,他幾乎是立即想到了湖南、湖北等地的那些工廠,盡管現在已經有不少工廠改用蒸汽機,可是過去的水力工廠,卻大都集中在那裏,甚至就連這打仗的軍需品,也有不少來自湖廣,有了鐵路,那裏的商品就能源源不斷的運往北方,但問題在於,現要修鐵路並不容易,良久之後才說道。

  “你應該知道,現在朝廷對鐵廠實施統製,鐵料銃購,咱們要是修鐵路的話,這鐵軌從那裏來?”

  想到朝廷之前下達的旨意,祁子英的眉頭微微一鎖。他能看到修建那條鐵路的好處,畢竟,湖廣是天下最富庶的地區之一,有了那條橫穿中原的鐵路,湖廣與中原之間就能連成一體,即便是隻需要稍加尋思,也能想到其中貯藏的利益,可問題是……鐵從那裏來!

  “統製的鐵礦,鐵場不過隻是國內罷了。”

  盯著大哥,祁子濤的視線投向遠方。

  “除了國內還有其他地方有鐵。有鐵礦。”

  “你是說南洋?”

  祁子英看著兄弟說到。

  “到現在為止,可都沒有找到什麽大的鐵礦,即便是現在,他們也要從天朝進口很多鐵,自己的都不夠用,我們要是想從那裏弄到鐵恐怕沒那麽容易吧。”

  “除了南洋之外,還有其他地方。”

  祁子濤看著大哥繼續說道。

  “天底下這麽大可不僅僅隻有一個南洋!”

  那故作神秘的小弟,祁子英並沒有立即追問兒,隻是看著他,然後說道,

  “看樣子你已經有了打算。”

  對於自己的這個小弟。祁子英從來不會因為年齡的關係小瞧他。在兄弟幾個人之中,也許他的眼光才是最長遠的那個。

  在過去的幾年間,他所做的幾次投資,都是銀行成立以來最成功的投資。對於銀行來說。鐵路將會成為一個新的投資熱點,甚至可以幫助富達成為全大明最成功的銀行之一。

  “是的,大哥。”

  看著大哥,祁子濤笑嘻嘻的說。

  “其實當年陛下在江北起兵的時候不也從國外進口過鐵料嗎?”

  祁子濤話聲一落,祁子英立即知道了他指的是什麽地方。

  “你是說朝鮮?”

  當年,陛下在江北起兵的時候,為了鑄炮和製造火銃,確實從朝鮮進口了大量的鐵礦石。甚至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優質的朝鮮鐵礦石,才使得忠義軍的戰鬥力得到了保證。

  這一段曆史,對於大明來說並不是什麽秘密。現在祁子濤心思想到那裏自然是再正常不過。

  隻是,在另一方麵,祁子英也知道想要在那裏新辦鐵廠,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你要知道那裏是朝鮮可不是東北。”

  祁子英看著祁子濤說到。

  “就是現在朝廷在那裏,也不過僅僅隻是購買一些鐵礦石而已。那些朝鮮人可不怎麽喜歡咱們在那裏辦廠。”

  與現在的大明不同,朝鮮人並不重商,他們甚至對於商人極為反感。朝鮮商人的地位是低下的。

  早在幾年前,他們就已經拒絕了朝廷要在那裏興辦鐵廠的要求。其中一個最為關鍵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不願意言利。更不願意以官員的身份和商人打交道。所以隻要稍加思索就可以想得到這件事有多麽難辦。

  “更不喜歡咱們這些商人!想要辦這件事恐怕不容易吧。”

  “這件事不難辦。”

  自信的看著大哥。祁子濤笑著說道。

  “擱過去這件事不好辦,可是現在這件事再好辦不過了,畢竟朝廷那邊……也需要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