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六章 朝堂更迭,宰相輪換!
作者:截教·飛天蠍      更新:2021-02-11 10:37      字數:2153
  自東宮夜宴之後,程處弼就繼續開始了他悠閑地養魚生活,除了正常的上班打卡之外,就是喝茶看報一整天了。

  當然,那個時代是沒有報紙的,但程處弼的生活卻絕對比看枯燥無味的報紙還要來得舒適。

  李承乾很好地履行了承諾沒有再來叨擾於他,躊躇滿誌地去準備儒釋道三教交流論壇大會的事項去了。

  畢竟,他要準備的是一場真正的文學交流盛會,而不是像他的皇祖父一樣,隻簡單地召集了長安城內的儒釋道三家代表人物,他要召集全天下的三教風雲人物。

  因為,這不僅僅隻是一場文學盛會,更是一場朝堂博弈,是決定他李承乾能不能坐穩太子之位的翻身大戰!

  規模一定要宏大、宏大、再宏大!

  要遠超李泰所舉行的上元詩會!

  據說,李二陛下這幾個月一直往東宮送營養品,並不時親自到東宮去逗逗自己的嫡長皇孫,對於這個改變他李二陛下晦氣命運的皇孫非常的疼愛。

  而召開三教交流盛會的事情,李承乾也是向李二陛下匯報過了的,經過李二陛下首肯的。

  對於一門心思都放在逗小家夥上的李二陛下,根本就沒有把李承乾要召開三教盛會的事情當成是什麽大事,信手一揮就答應了下來。

  畢竟,文治武功,馬上打下來的天下,終究還是要文治才能安定、統一、長久,對於李承乾打算召開三教文會的事情,李二陛下是相當的認可。

  這個兒子,雖然喜好孌童,可並非是男男愛好者,並非是無可救藥,這不,給自己生下個小皇孫來了。

  這個兒子,雖然有些時候混蛋了點,不聽規勸,可並非是不懂朝政,這不,興辦三教文會,便是文治好事。

  對於這個迷途知返的兒子想要辦一點正經事,李二陛下當然是舉雙手讚成了,而且很是表揚,並表態父皇替你出這筆開銷。

  至於規模嘛,一門心思在小皇孫身上的李二陛下,自行腦補,應該和他那已死的老爹召開三教文會的時候差不多,也高不到哪去,隨他折騰。

  當然,當事後三教文會的準備活動接近尾聲,李承乾到兩儀殿請他去參加三教文會活動,當他隨口一問,哪些人到場的時候,

  李承乾把一份冗長冗長的名單交給他的時候,李二陛下就傻眼了......

  他的太子,是要幹一票驚天動地的大事!

  不過,現在李二陛下還是快樂地,快樂地逗著他的小皇孫。

  至於李承乾,得到李二陛下的首肯之後,就開始大張旗鼓地大搞特搞了。

  在興師動眾之餘,李承乾欣喜地望著天際膜拜程處弼,他父皇的心思,程處弼完全算到了,簡直是神機妙算呀!

  雖然因為承諾限製,李承乾沒有當麵感謝程處弼,但還是以關照妹妹的理由,給李麗質送了不少貴重的禮物。

  看著自個門庭擺滿的大大小小禮箱,程處弼大加讚賞,李承乾是個實誠人,並在心裏默默表示:

  他其實隻是按著曆史的套路在走,這本來就是曆史上發生的事情,他不過是適當地加了點料,擴大了規模而已。

  生死輪回,天理循常。

  有人生,自然有人死。

  有李二陛下開心的小皇孫降生,自然也有讓李二陛下痛心的人物逝世。

  夏,五月二十五日,宰相秘書監、銀青光祿大夫、弘文館學士、永興縣公虞世南壽終正寢,享年八十一歲。

  李二陛下親自過府為他在別第舉哀,痛哭悲傷,言“虞世南死,無與論書者!”,賜東園秘器,陪葬昭陵,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懿。

  當然,朝臣們雖然關心虞世南的死,也關心李二陛下對虞世南死後的待遇。

  不過,朝臣們更關心的,是秘書監這個位置以及坐在這個位置上的新人,還有這個新人會不會入朝拜相。

  畢竟,連著地兩任秘書監,魏征、虞世南,可都授予了‘入朝參政’之權。

  可惜,如同去年因為溫彥博逝世而空缺出來的尚書右仆射之位一樣,李二陛下並沒有選拔官吏充任秘書監,而是將監令空置。

  不過,令朝臣們大驚的是,尚書右仆射在空置一年之後的今年七月,迎來了它新的主人。

  貞觀十二年七月,由李二陛下更命的《氏族誌》,在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高士廉的主持下在原有基礎上,以僅僅四個月的時間,重新刊定完成。

  新《氏族誌》專以今朝品秩為高下,以皇族為首,外戚次之,降黃門侍郎崔民幹為第三等,凡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頒於天下。

  高士廉因新編《氏族誌》大功,進拜尚書右仆射,位為次相。

  眼看著高士廉因為《氏族誌》的大功而進拜成了尚書右仆射,長孫無忌再一次哭暈在廁所,腸子都悔青了。

  可是,在表麵上,他隻能憋著淒苦的心情發出真誠的笑意恭喜著高士廉晉升尚書右仆射。

  因為,畢竟高士廉不是外人,是他的親舅舅......

  在高士廉晉升尚書右仆射之後,朝臣們又集體將目光聚焦在吏部尚書的職位上!

  這個位置,可是天官,六部之首,主宰天下官員的生殺予奪,按照慣例,也是畢授宰相的席位!

  這個位置新上任的官員,同樣令朝臣集體吃驚,不,準確來說,應該是大跌眼鏡。

  因為,接任吏部尚書的,是他娘的有名的豳州大混混,兵部尚書侯君集。

  於是擔任吏部尚書,雖然隻是平級調動,但侯君集卻是非常高興的。

  因為雖然兵部尚書和吏部尚書平級,同是正三品,也都是宰相,可這職位卻不一樣。

  在上朝的時候,吏部尚書是站在前頭的。

  而且兵部尚書的職務是個半文半武的職務,吏部尚書是完全性的文官職務,有利於他從武官向文官的完全轉型。

  更重要的是,吏部尚書可是主管天下官員官帽子的,他手裏的實權,一點也沒有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