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架
作者:我想吃肉      更新:2021-01-29 10:28      字數:4525
  一場鬧完,容家折了麵子,府前大街上血流滿地,看得人心裏發寒。容太常想罵,不知怎的有點罵不出口來,反正他家孩子十二歲的時候是沒那麽鎮定能眼看這樣的凶禍發生,末了還現場念《往生經》的。

  “真是天生的……毫無人性。”容太常低罵一聲,最後三個字在舌頭上打著轉,轉得十分含糊。

  虧也不能就這麽吃了,公孫佳說“公孫家與容家的事”,容太常卻不這麽想,派人去給親家樂平侯送信訴苦。

  送信的人到了樂平侯府卻沒有見到樂平侯紀炳輝本人,問了才知道紀炳輝才被皇帝召進宮了,且“宮使很是著急”。送信人躊躇了一下,道:“那我等著。”

  ~~~~~~~~~~~~

  紀炳輝被召進宮也與今天的事情有關。

  說起來不過是兩個互相不對付的人家鬧了點小矛盾,一點口角,也沒傷著人,比起鍾、紀兩家曾經有過的毆鬥事件、互相捅刀,又或者朝上的擁躉們互相攻擊之類,就是個毛毛雨。好巧不巧,這回惹到了一個人——鍾祥的母親胡老太妃。

  老太妃是青年守寡帶著兒子投奔了同樣寡居的姐姐,兩家就一塊兒過活,共曆風雨。如今她是皇帝存世的唯一的長輩,皇帝對這位姨媽好極了。平常的日子裏,皇帝的賞賜三五天就有一場,到年節前後更是日日不斷。

  看著皇帝的麵子,也是因為小時候生活在一起,太子對這位長輩也好得緊,也是不時有賞賜。連帶的,皇後那兒分配貢品,有老太妃的,妃嬪們得了什麽東西,也愛給老太妃送點兒。

  今天又是皇帝給姨媽送溫暖的一天。

  鍾秀娥這回受的氣,沒打算向老太妃哭訴要求做主,而是跟親娘靖安長公主罵了一回紀家上下都是賤人。不合罵得聲音太大,讓老太妃這兒的人聽到了,老太妃不久之後也就知道了。

  老太妃自有她的一套理論:“以前為了家裏,這孩子吃了太多的苦頭了,她都守了三回寡了,不能叫人這麽作踐了!我要與他們理論去!”步子一急,把腰扭了。

  宮使過來遇上這麽一件事,自是不敢怠慢,飛奔回去向皇帝匯報。

  皇帝聽了,派人把鍾祥、樂平侯喊了來,詢問究竟怎麽一回事。兩人在散衙回家的路上被追回,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兒,都是一頭霧水。

  鍾祥跳了起來問:“阿娘現在怎麽樣了?請了禦醫了嗎?”

  皇帝道:“還用等你問?我早派了去了,我就問你,怎麽回事?”

  “我不知道啊!姓紀的!你怎麽搞的?”

  紀炳輝比他還不明白,聽說老太妃受傷,也有點不自在,但是嘴上不能輸:“我這一天還沒著家呢,哪裏會知道?”

  眼看要打起來了。

  皇帝道:“都給我克製!你們都是朝廷大臣,家人當街出言不遜,成何體統?不要讓大家都過不好年。”

  正訓著,京兆派人來匯報,容太常家門前被人殺了一地的馬,凶嫌好像是永安縣主。

  皇帝扭臉一看,疑凶的外祖父就在麵前,問道:“這又是怎麽回事?”

  鍾祥冤得要死,他一天都在宮裏當值,啥事也不知道。老實答道:“我不知道啊。”又小聲問一句:“我藥王沒傷著氣著吧?”

  皇帝先氣笑了:“她能幹出這個事來,你還擔心她?”

  “她打小身子骨就不好啊。”

  說得皇帝納悶了起來,他見過公孫佳的,還不止一次,無論什麽時候這孩子都安靜乖巧,不像惹事生非的樣子。

  紀炳輝心裏咯噔一聲,容府是紀四娘的婆家,兩件事怕是有牽連。

  皇帝也知道這親戚間的舊怨,歎道:“罷了,今天就為你們把這件事剖析分明。”派人去把目擊者找倆來複述,朱郡王就屬於目擊者,一同被召入宮的還有被他坑了一把的李侍中。

  紀炳輝道:“陛下斷案,不讓凶嫌和苦主說話的嗎?”

  鍾祥很不樂意他這樣說自己外孫女,怒道:“對啊,躲在容家的凶嫌不拿來的嗎?!”

  皇帝夾在兩個親戚中間,拿出威嚴讓他們:“閉嘴!”命人傳一幹鬧了矛盾的人,又催問朱郡王等人怎麽還不來。

  ~~~~~~~~~~~

  容府門前的事對朱郡王而言隻是赴宴路上的小插曲,不值一提。跟李侍中道完別,朱郡王哼著小曲依舊去吃他的酒。請客的是當年的老哥們兒,也是勳貴之一,得爵國公的親家張飛虎。

  張飛虎迎他進門,邊走邊聊,張飛虎問道:“我算準你早該到了,怎麽來得晚了?是遇到什麽狗屁禦史了嗎?”

  朱郡王輕描淡寫回一句:“在容家那兒看了場小熱鬧,沒什麽大事兒。我說,紀炳輝這條老狗還沒死心呐?”

  “你跟老鍾都是郡王了,他自認出力最大,隻得了一個樂平侯,怎麽甘心?”

  “你沒喝就先醉了,少說糊塗話。”

  “嘿!我再糊塗也沒那個老東西糊塗!眼看公孫昂死了,他又來跳出來給他兒子爭個出頭的機會?女兒做了太子妃,還不知足?”

  聽他越說越誠實,朱郡王低喝一聲:“噤聲!”

  張飛虎摸摸鼻子:“走,喝酒!”也不再問朱郡王路上有什麽熱鬧好瞧,一個勁兒的催人上酒上肉,起歌舞。

  老哥倆才幹了一壺酒,外麵卻來了個宮使,要宣朱郡王入宮。朱郡王很驚訝:“出什麽事了?”

  宮使對他也客氣,漏了點消息:“陛下正在生氣,召了太尉與樂平侯對質,請您也去。”鍾祥官居太尉,份量自是不小。

  朱郡王漱個口,手在掌心裏嗬了兩口氣聞聞味道不重,攀上馬一氣往宮城裏去。

  到了宮城,才知道不是什麽大事,且與今天他看的那場熱鬧有關係。

  朱郡王老遠就看到勤政殿那兒燈火明亮,正一正衣冠,大步走了進去。一撩衣擺要行禮,皇帝已擺了擺手:“別鬧那些虛文,正好有件事,你也來聽聽、說說。”

  朱郡王抬頭一看,皇帝在上麵坐著,下麵鍾祥和樂平侯紀炳輝一左一右,正在對眼兒。朱郡王樂了:“你倆這是拜堂呐?”

  皇帝撐不住先笑了,朱郡王大擺大搖往鍾祥下麵一站,看得紀炳輝心裏不是滋味。他自認自己出力最大,結果最大的果子讓別人摘了,要想品嚐最甘美的果實,他得等到他外孫登基。那時候他還在不在都不一定呢!

  再看這君臣三人連成一線,朱郡王身長八尺、腰帶十圍,最壯。皇帝身材保養得很好,高挑儒雅。鍾祥居於二者之間,將發福而隻發了一半。君臣三人次序井然,紀炳輝有種自己被針對了的錯覺。

  前後腳的功夫,李侍中、容太常都到了,見到這個陣仗,容太常心裏先怯了。紀四娘與鍾秀娥也來了,皇帝一看這兩個人,活被氣笑了。倆人都穿戴得很樸素,完全不像平時比著誰的穿搭更貴的樣子,都一臉委屈。

  一照麵,破功。紀四娘本來比鍾秀娥有城府一些,今天太丟人,脾氣也壓不住了。兩人開始瞪眼。

  皇帝道:“行了,說說吧,你們都說了什麽?”

  紀四娘一路打好了草稿,先說公孫佳:“烈侯才過世,他的女兒就跑出來……”

  皇帝冷冷地道:“說你自己!”

  紀四娘哆嗦了一下,囁嚅著憋了一句:“路上遇到鍾二,問候了一句將來。”

  鍾秀娥氣得一個倒仰,她已經後悔了不該對女兒說重話,現在兩重仇全加到紀四娘的身上,她一點也不怕話難聽:“問什麽?你又不要給我當孫子,替姑奶奶操的什麽心?我聽人說,自己想什麽就會問別人什麽,心管著嘴呢!你這麽操心我要改嫁,是嫌你男人是個廢物王八你自己個兒想換個被窩?擔心我兒女,是想藥死你那一窩不養爹娘的王八羔子再下一窩崽子呐?”

  紀四娘陰陽怪氣是可以的,髒話實在沒有這泥腿子出身、過了十年窮日子的貨豐富,氣得隻會說:“賤人,賤人……”

  殿中都不是傻子,看起來鍾秀娥氣勢盛,然而紀四娘先挑釁且說話刻薄這事是跑不掉的。鍾祥冷冷地哼了一聲。

  紀炳輝心思一轉,先對鍾祥說:“她年輕,不懂事,郡王是長輩,還請多擔待。”

  鍾祥別過臉去,不想接話。

  皇帝又問朱郡王:“你知道容太常府外發生了什麽事嗎?”

  朱郡王大大咧咧地一擺手:“要說啊,藥王那個小丫頭,秀娥可沒白生她一回,知道給親娘出頭了。不瞞您說,我這個羨慕喲。哎喲,我養的這些子孫呐,孝順也是有的,就是氣上頭會幹蠢事兒。藥王好啊,再生氣,她都沒殺人。畢竟今時不同往日,要克製。”

  艸!紀炳輝和容太常心裏狂罵朱郡王祖宗十八代。

  皇帝抱起手臂:“我讓你回話!”

  朱郡王老實了一點,原原本本地添油加醋道:“我去張飛虎家吃酒,路過宣政坊,聽說前麵有事兒,我就想,不能出事啊,就去看了看。一看,容家那一大家子,藥王就一個人,那我得盯著不是?您想,她打小就身子不好,大冷的天,把她一個父喪中的小丫頭逼得出門,得是什麽樣的大事兒?必然得是……”

  皇帝冷冷地掃了他一眼,朱郡王徹底老實了:“紀家這丫頭說秀娥守了寡,女兒活不長,不如趁早找下家。這不是踢寡婦門、刨絕戶墳麽?誰受得了?她是容家的人,藥王就找容家算賬,我看沒毛病。”

  皇帝又問容太常:“容卿,今天下午究竟怎麽回事?”

  容太常已經從紀四娘那裏問出些避重就輕的話,知道公孫佳是借題發揮,可“原題”本身也不是人話。如今各方對質,想來個春秋筆法都沒地方下手,他隻有掩麵哭泣:“陛下,臣、臣無地自容。”

  皇帝再問李侍中,李侍中一點也不想摻和,原原本本把自己聽到、看到的都講了。

  鍾祥來了本事:“藥王才十二歲,還那麽小,大家夥兒都是有年紀的人,不得多擔待嗎?”親閨女被人說小話,他鼻子都氣歪了,陰陽怪氣地把樂平侯講過的話,又說了一遍,把“十二歲”、“小”、“擔待”三個詞咬得特別重。

  朱郡王與他一唱一和,道:“那是!我看這孩子挺懂事的,出嫁的女兒惹事,她找婆家不打上娘家。心裏明白呀!我說紀家侄女兒,你瞧,你一個人、一張嘴,把咱們都拘了來,這大冷的天兒。這麽些人、這個天氣、這個時辰湊一塊兒,得是踏平單於王庭的大事啊!”

  紀炳輝也不是凡人,扭頭就讓女兒賠禮。

  皇帝道:“慢,你怎麽還沒有個孩子懂事?這是公孫家與容家的事,還有你,”他指著鍾祥,“你也少哼哼,孩子不是說了嗎?也不幹你的事。你們兩個,各自回家!讓他們兩家自己說……咦?藥王呢?”

  去宣公孫佳的人回來報道:“稟陛下,縣主出城了。府裏的人說是,去城外住兩天,順便看看年貨野味,新年走禮要用。今天的事兒,不過一件小波折,處置完了就辦正事去了。”

  皇帝大笑:“聽到了嗎?小波折,處置完了。你們呐,都沒個孩子懂事兒。都回去吧。”

  他用目光一一逼退了大臣們,最後意味深長地對排在最末的容太常說:“初閨媳婦,落地孩兒,要教的,教不會說人話,就別放出來。我看太子妃還不錯,想來紀家的女兒生得還可以,怎麽落到你家就這麽惹事生非了?容氏詩禮大族,要是生出‘橘生淮南’之譏可就不好了。”

  容太常汗涔涔地叩別,還沒走遠的紀氏父女聽了,又羞又憤,卻不能反駁皇帝,隻好把與鍾家結的仇再結深一點。

  鍾祥根本沒把這個當回事兒,隻關心外孫女兒,低聲就吩咐:“讓阿源明天請假,親自出城去找藥王,盡快把人接回來,務必要保證安全!”又問女兒,為什麽讓個孩子這麽操心。

  鍾秀娥道:“咱先把她安安穩穩地接回來。我沒打算讓她操心,誰知道……小時候看著多聽話啊,現在就強上了。”疑心是自己刺激的,又覺得不至於,誰小時候不是被這麽罵過來的呢?

  鍾祥也弄不明白,一個勁的催著回家,第二天一起床就催長孫出城,還讓鍾源帶上了郡王的護衛。靖安長公主等公主聽了,又各塞了自己的護衛數人,湊了個數十人的隊伍,煙塵滾滾直奔城外。

  鍾源一路跑得馬都要累斷氣了,跑了兩處莊子,下午才在第三處找到了公孫佳。

  ※※※※※※※※※※※※※※※※※※※※

  我對女主真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