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罷(1)
作者:桃籽兒      更新:2021-01-27 19:24      字數:3758
  元正是官員們入宮賀歲的日子, 除了在朝中為官的男子們,命婦也可隨之一並入宮。

  像齊家這樣的世家高門,逢年過節自然是少不了要入宮走動的, 像堯氏這樣的一品誥命更應當去後宮各位娘娘們那裏吃茶敘話。隻是齊家上一輩嫁進宮裏來的很少, 單就一個, 還早在七年前就病逝了, 是以如今後宮之中並無齊家女兒, 堯氏入宮的必要也就不大了, 她於是幹脆沒有同丈夫和兒子一同進宮,獨自在家中補眠。

  齊家一貫是這樣的矜高,似乎不屑依靠裙帶攀扯富貴, 但別家就不同了,譬如韓家和傅家,也譬如其他的高門貴姓,多少都出了幾位娘娘, 不論位分高低, 也不論有無子嗣, 總歸是有人的。

  於是各家的命婦泰半都隨自己的丈夫或兒子入了宮,獨齊家這邊兒冷清些。隻是這一門之內出了三位高官, 縱然再是冷清也被宮人百般敬仰討好, 陛下身邊的大總管蘇平甚至親自候在宮門口迎接,乃是開天辟地史無前例的頭一份兒殊榮,引得百官側目, 紛紛豔羨不已。

  蘇平一瞧見齊家的三位大人來了, 連忙端著笑臉迎上前來, 同左相、尚右和樞正一一問候, 尤其恭順地同相爺說著吉祥話, 話語間腰身躬得不知多低、神情也不知有多客氣,往來朝廷官員及內眷雖無人敢議論,但暗中紛紛側目打量,想來心中皆有所感。

  齊嬰暗暗皺眉,心中有不祥之感,抬眼時卻見父親受之坦然,一旁的兄長似乎也並未覺得有什麽不妥,心中的無力之感遂越發強烈起來。

  他垂下鳳目,不再看了。

  梁皇今日在偏殿受百官朝拜。

  說起來,這位陛下也是夠能活的,明明三年前就有人私下傳他馬上就要入皇陵了,結果人家卻好端端活到如今,五石散也照吸不誤,除了龍體潰爛得更加厲害以外,似乎也再沒有什麽別的不妥了。

  細看去,陛下今日臉上是搽了粉的,大抵是為了遮掩他蒼青難看的臉色、從而略微擋一擋百官的議論罷。隻是雖上了粉,那眼下的青黑卻遮不住,反而更顯得有些瘮人。

  他高高坐在殿上,本有百無聊賴之態,但一見齊家人來了便轉而露出歡欣之色,似還有意親自起身相迎,但他那時已經老邁,又因喜食葷食而過分臃腫,行動已經有些不便,是以最終並未起身。

  不過殿上的官員們都能看出陛下想起身迎齊家人的意思,又見左相雖執臣禮,但言談間的氣度卻遠比君王更加雍容威嚴,氣色也比陛下好上許多,心中的想法於是愈發多起來,甚至有人還在想:齊家位極人臣,又執掌一國命脈,待小齊大人主持完了春闈,這朝中便又多了一大批齊家的門生,倘若他們家有朝一日果真動了要改弦更張的心思,恐怕……也不是絕無可能。

  百官如是一想,又不禁紛紛悄悄地打量起韓家人和傅家人來。這兩姓的貴人雖亦顯赫勢大,卻並不像齊家那樣出挑,更無讓陛下親自起身相迎的體麵。他們兩姓自己似乎也有所感,此時脾氣剛直的韓大將軍便正斜眼看著齊家人,依稀有些不忿之色,隻是被他弟弟韓守鬆壓住了不便發作。

  百官一瞧,又一個個收回了目光,心中暗想:江左第一世家翻手為雲而覆手為雨,如今的韓家和傅家……恐怕是怎麽也比不上了。

  從殿閣中行完拜禮出來,百官便在正殿前的廣場上片刻寒暄。

  齊嬰本正同禦史台的幾位大人說話,蘇平卻小心湊到他身邊來,對他欠了欠身。

  幾位禦史台的大人知情識趣,大約也曉得蘇平是來替人傳話的。能使喚動蘇平的人這宮裏可沒有幾個,想來多半是陛下的掌珠又想著見她這未婚的夫婿一麵了吧。

  幾位大人都懂,於是紛紛拱手退開,蘇平便又靠上前一步,賠著笑說:“小齊大人,您看……”

  齊嬰沒什麽表情,隻沉默了一會兒,隨後對蘇平說:“有勞總管帶路。”

  今日元正,各宮娘娘都要見客,禦花園便是難得空蕩的,正適宜公主殿下同心上人幽會。

  她坐在後園的亭中左顧右盼引頸張望,等了好半晌才瞧見齊嬰姍姍來遲,但她並不介懷,高高興興地走出亭子去迎他,口中嗔道:“怎麽才來呀?今日韓家的嬸嬸們來了,母妃抓我抓得緊,我是偷跑出來找你的。”

  公主殿下瞧上去氣色很好,而且似乎心情也很好,一雙桃花眼明亮又嫵媚,很有神采。

  齊嬰微側過身避開蕭子榆要拉住他手臂的手,神情平靜,問:“殿下是有事要同我說?”

  蕭子榆注意到他側身避開自己的動作,眼中有一絲失落劃過,但他這樣也不是一年兩年了,她早就習慣了,很快便調整好了情緒,又嬌氣地抱怨道:“沒事就不能找你了?就想見見你麽……”

  她本要引著他走到亭中去坐,結果這話一落地便見他皺了皺眉,說:“殿下若無緊要的事還是回貴妃身邊去吧,我在前朝亦……”

  他話還沒說完蕭子榆便連忙打斷他,說:“哎呀好了好了,有事有事,我有事還不行麽?”

  她撅了撅嘴,又引齊嬰進亭子,說:“你進來坐下我才好說呀。”

  齊嬰看了她一眼,斟酌片刻才舉步進了亭子,蕭子榆見他一身朝服,顯得格外嚴肅板正不近人情,卻反而令她愈發心神蕩漾,隻覺得他將她一顆心攥得死死的,讓她一步也跑不脫。

  她追著他的步伐進了亭子,隔著亭內的石桌坐在他對麵,瞅了瞅他,說:“說起來這事兒我還是為你忙的呢,偏你不領情,還想打發我去找我母妃……”

  齊嬰看她一眼,皺了皺眉:“何事為我?”

  蕭子榆橫他一眼,答:“為方家小姐尋夫婿呀!上回咱們擊鞠的時候不是說定了?——怎麽,你忘了?”

  她不錯眼兒地看著他的神情,見他麵無異色,隻是那雙她極愛的鳳目低垂著,讓她看不清他的眼神,又聽到他答:“沒有,我記得。”

  他聲音低沉,與往日並無分別,似乎情緒沒有任何波動,蕭子榆放下心來,又高興地說:“不是我邀功,但你大可以出去找找,看看滿建康城有沒有一個同我一般辦事盡心的媒人——不管是成了婚沒成婚的,但凡條件合適些的我都問過了!”

  蕭子榆興致勃勃,兩隻手臂擱在石桌上,上身微微前傾著,崩豆子一般地說:“英國公的第七子你還記得吧?梁惠俊,他還沒娶妻呢,與方家小姐年紀上極般配——還有忠勇侯的長子,他雖然年紀大了些,但夫人才辭世,正要再討個新婦,聽說他們家對門第的要求不高,知書達理能照顧先夫人留下的幾個孩子便好,方家小姐雖說出身差了些,但對方應不介懷的——哦哦,還有,那個……”

  她還要繼續說,卻被齊嬰打斷:“若我記得不差,英國公七子是有肺癆的。”

  他這麽一說,雖神情並不顯什麽怒色,但蕭子榆卻也能察覺他的不快。

  她抿了抿嘴,說:“那,像人家那樣的門庭,總是要看出身的,方家小姐那情形你也知道,還能高嫁到哪裏去?”

  她說完齊嬰便沉默不語,他的沉默令她感到緊張。

  蕭子榆放在石桌下的手微微緊了緊,又看著齊嬰的臉色小心翼翼地說:“你若覺得這些人不合適,那我也可以再去問問那些出身低一些的男子;若不想低嫁了,那便要當側室——其實當側室也沒什麽不好的,她模樣生得漂亮,隻要得了夫君的寵愛,往後不是一樣過好日子麽?就比如我四哥抬的那幾個側室,也不必傅容過得差……”

  她一口氣說了一長串,卻都不聞齊嬰應和。

  他依然沉默著,看不出喜怒。

  蕭子榆最怕他這樣了,見狀不禁聲音越來越小,又瞅著他說:“……你生氣了?我,我其實隻是實話實說,她確實不好挑人嫁的……”

  還有另一半兒的話她沒說呢。

  知道實情的人都曉得那方家的孤女借居在齊嬰的別第長達三年,雖則小齊大人人品的端正是有目共睹的,可這男女之事誰又能說得清楚?萬一他們之間已經……那他們還娶這麽個女子做什麽?那幾個願意娶她的,說到底也不過是看了小齊大人的顏麵,指望著借此能得齊家的提攜,否則哪個男子願意招攬這樣的官司上身呢?

  這方筠嫁人屬實千難萬難,蕭子榆真怕齊嬰一聽這話便要反悔、改口不答應讓她嫁人了,心中十分惴惴,卻又聽他說:“既然如此為難,此事便不勞殿下費心了。”

  這一下兒可讓蕭子榆上了火,心想真是怕什麽來什麽。他莫非真要改了主意!

  她哪能允許?連忙惱怒道:“你這是要反悔?那她不嫁人又要怎麽辦?在你身邊兒賴一輩子?她——”

  她話沒說完就被齊嬰打斷,他神情淡漠,語氣卻很平和,說:“敬安說想求娶她,若她自己喜歡,那還是以她的意思為重。”

  蕭子榆一愣,片刻後才回過神來。

  敬安?是齊嬰的三弟?他也喜歡方筠?

  蕭子榆聞訊喜憂摻半:喜的是如此一來方筠總還是能嫁出去的,便不至於一直糾纏她的敬臣哥哥了;憂的是她這麽一嫁還是與敬臣哥哥隔得不遠,令她一顆心不能徹底落地。

  她其實還是希望那個小狐狸精走得遠遠的,被困在府宅院牆之內,一輩子連她敬臣哥哥的衣角都不要再看到才好……

  但眼下她不敢這麽說,唯恐過猶不及再讓事情生變,於是便假意作出歡喜的模樣,說:“哦,竟是如此?那是最好不過的了,親上加親嘛。”

  她說完,對麵安坐的男子依然沉默。

  他的模樣仍是她所熟悉的,可卻又有一種令人難以捉摸的氣息,令她隱隱感到陌生。

  到了初五,百官休沐便算告一段落,待朝會過後齊嬰離宮回了樞密院。

  樞密院直隸於天子不受其餘各部管轄,連官署也不同其他衙門混在一起,獨立於宣陽門附近。官衙巍峨,不似一般江左建築的精巧漂亮,有質樸大氣之感,又顯森嚴冷沉,雖處繁華鬧市,百姓們卻自覺退避三舍,不敢靠近。

  齊嬰一回樞密院便召十二分曹議事,席間不見徐崢寧,遂問:“徐大人不在?”

  ※※※※※※※※※※※※※※※※※※※※

  這個文的鋪墊部分到這一更基本結束了,後麵就可以接線頭了~耶!

  以及明天終於到對手戲了!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