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2)
作者:桃籽兒      更新:2021-01-27 19:24      字數:3751
  他此時行來, 竟有種威壓之感,令在場的男子紛紛退避,又引得女子們心如鹿撞, 不管是未出閣的閨秀還是嫁了人的夫人, 都禁不住暗暗臉紅, 心想這位齊二公子果然無負盛名, 是個任誰見了也要讚歎稱許的人物。

  他並非是獨自回府的, 身後另有兩輛宮裏的馬車, 車中的貴人下了車,眾賓方才瞧見來者的真容:乃是六公主蕭子榆,以及四皇子和四皇子妃。

  先說這六公主吧。

  這位殿下今年已經十九歲了, 年近雙十,這建康城中的閨秀但凡抓點兒緊的,連孩子都要有上好幾個了,偏偏她還未招駙馬, 據說是一心一意癡戀著齊二公子, 立意非他不嫁, 於是拖著拖著就拖到了如今。

  她也不犯愁,大約是心裏早已將齊嬰看作了自己的夫婿, 於是就覺得有無那一紙婚書也不緊要了, 當年她妙齡之時就整日追在齊嬰身後跑,如今長大了便更不知道避嫌,已是十分從容坦然地接受著旁人非議的眼光。

  再來說這位公主的四哥和四嫂。

  四殿下蕭子桁前年成了婚, 娶了傅家的嫡女傅容為正妃, 如今二人成婚已有兩載。

  四殿下生性頗為風流, 成婚兩年, 抬了三個嬌娘進屋, 偏傅家女兒是個脾氣頂好的,怕不是將女德女訓背了個滾瓜爛熟,一點兒也不拈酸吃醋,四殿下但凡有看中的,她就沒有不點頭的,一一幫襯著攛掇,很是貼心,令四殿下一躍而成為了建康城中一眾王公羨慕和景仰的對象。

  四殿下同傅家女兒的這樁婚事當年曾在朝中引發一輪熱議,畢竟誰也沒想到這兩個看似不搭邊兒的人會湊成了一雙,自然難免瞠目結舌。不過後來眾人也回過味兒來,覺得這樁姻親也甚是對路子:四殿下本就是親近世家的出身,如今娶了世家的女兒,往後便更能得到世家的支持,同三殿下蕭子桓打起擂來也就會更有底氣一些,甚好,甚好。

  隻是不健忘的貴人們卻還記得,六公主和四皇子妃在三年前曾在齊二公子的別第鬧出了一番矛盾,彼時這當小姑子的還曾當眾掌摑了嫂子,這便很難不成為姑嫂間的一個心結。如今四殿下和傅家女兒成婚兩年,姑嫂間卻仍沒什麽話說,此時一前一後進了齊府的門,也照舊是誰也不看誰,實在頗有一些尷尬。

  好在這府上的貴人們沒有一個是不懂眼色、不會做戲的,遂紛紛忽略了四皇子妃和六公主之間的那點子不自然,在向幾位殿下行過禮後,便紛紛迎上了齊嬰這位正主,一時道賀恭喜之聲不絕於耳。

  齊嬰這廂被眾人圍住,四殿下則帶著妻子和妹妹前去見過左相齊璋和夫人堯氏,兩方見禮後紛紛落座。

  蕭子榆雖然和齊嬰之間八字還沒一撇,但這幾年卻一直將齊璋和堯氏看作了自己的公婆,但凡有機會同二老見上麵,便要百般殷勤地上前侍候一番。

  齊璋威嚴,她不大能搭上話,自然便要在堯氏身上使勁兒,隻見公主殿下親自為堯氏奉上香茶,巧笑倩兮,道:“今日父皇留敬臣哥哥留得有些晚,耽誤了府上的宴席,恐怕也讓夫人擔憂了吧?”

  堯氏早年也覺得讓公主這樣伺候自己十分不妥當,也曾推辭不受,結果卻發現她越是推辭,這位殿下越是殷勤,如今便索性不跟她推來擋去,受了這盞茶,又客氣道:“公主言重了,敬臣在朝為官,這是他的本分,莫說隻是晚歸了一時半刻,便是徹夜議政也是正經的道理,陛下留他是器重他,哪裏又能稱得上是耽誤?”

  一番話說得妥妥帖帖周周全全,讓人摘不出一點不恰當來。

  蕭子榆還沒接上話,便聽四哥笑斥自己道:“相爺與夫人寬宏大量,哪像你這般不識大體?”

  蕭子榆聽哥哥當著二老的麵說自己的不是,自然甚為不滿,回過頭暗暗瞪了他一眼,又見他四哥正了正臉色,同左相和堯氏道:“今日是敬臣生辰,他出宮時我們又恰巧遇見,便忝顏不請自來討一杯酒水,若給府上添了麻煩還請相爺和夫人莫怪。”

  他如此客氣,齊璋自然也不能不買帳,聞言道:“殿下何出此言?區區犬子生辰,殿下卻肯親自蒞臨寒舍,是他之福,亦是齊家之福,焉有麻煩一說?”

  兩邊是一個賽一個的客氣周到。

  待終於客氣罷,蕭子榆便打算進一步討好討好未來的婆母,哪料還沒想好路子,便被她四嫂傅容截了和。

  隻聽傅容問堯氏道:“嬸母,今日堂上未見老太太,可是姑祖母身子有什麽不爽利?”

  這事兒說起來也挺有門道。

  當年齊老夫人一意要撮合傅容和自家次孫成婚,為此還很是在家裏攪起了一些風波,結果鬧到最後人家卻不甚領情,剛在齊嬰這裏碰了個軟釘子,轉頭便和四殿下好上了,沒過多久就開始談婚論嫁,等老太太反應過來,兩頭兒連婚書都互換了,很是令她寒心。

  齊老夫人對此自然甚為不滿。她覺得自己好心抬舉娘家人甚是辛苦,結果傅容卻辜負了她的一番苦心,更有落了她這媒人臉麵的嫌疑,自然要鬧脾氣。老人家上了年紀氣性反而更大,傅容與蕭子桁成婚後曾有一次登了齊家的門,齊老夫人竟然也借病推辭不見,鬧得頗為僵冷。

  不過齊老夫人到底是心軟,又著實很疼傅容這個娘家丫頭,後來又過了一段日子她便漸漸釋然了,加上傅容也殷勤,哄得老太太沒了脾氣,這事兒便就這麽算了。

  今日齊老夫人不在宴席上,倒不是因為什麽別的,不過是她如今年紀大了,夜裏熬不了太晚,總是早早就要歇下,又禁不得太多吵鬧,自然也就不便出席。

  堯氏將這緣由說給了傅容聽,她便頗有些遺憾地點了點頭,道:“是我考慮得不周到了,下回應挑早些時候來拜會老太太。”

  蕭子榆在旁邊聽著,覺得這話是說得告一段落了,於是趕緊逮著機會插進去,將傅容擠到一邊,又開始同堯氏獻起殷勤來。

  他們這頭兒說得熱鬧,那頭兒齊嬰也不得閑。

  登門的貴客們一個個迎著這位小齊大人敬酒,還輪流開始吹噓介紹著自家送上的賀禮是何等金貴,一時堂上熱鬧無限。

  齊二公子倒也和氣,酒都喝了,可禮卻不收。眾賓買都買了,自然要力勸他收下,然縱使諸位好話說盡,小齊大人仍是推辭不受,還道:“承蒙諸位厚愛,隻是如今南北多有戰事,陛下亦倡節儉之風。嬰區區晚輩後生,一來無顏受諸位重禮,二來也不敢違逆陛下的旨意,還請諸位大人今夜縱情宴飲,至於賀禮,實在不必了。”

  小齊大人雖年紀尚輕,但周身的氣勢卻很壓人,比他宦海沉浮了幾十年的父親也不遑多讓,輕飄飄一句話便讓人不敢再多言語。何況他將陛下都抬了出來,自然就更堵得眾人說不出話,隻得紛紛封了自己再勸的嘴,以免被扣上一個不顧國難、奢靡荒唐的罪名。

  隻是禮送不成了,那還能用什麽招數引得小齊大人的青睞呢?眾人默默地苦苦思索,一時卻摸不著門路,結果這時卻瞧見翰林院的翰林供奉莫雨豐莫大人湊到了小齊大人跟前。

  這位翰林供奉已經年近不惑了,可此時在時年二十四歲的小齊大人跟前卻是一副點頭哈腰的孫子模樣,頗讓圍觀者覺得不齒——雖則這事兒換了他們自己也是一樣要點頭哈腰,但如今這個點頭哈腰的機會卻被旁人搶走了,他們便不免要牙酸一番,暗罵這莫雨豐真是丟盡了文人風骨!

  莫大人才不理會,待向小齊大人敬了酒,便又十分坦然且十分殷勤地說:“大人,前月裏下官曾請示過,不知大人可否能抽出工夫主考明年的春闈,當時大人稱此事容後再議,不知如今大人可拿定了主意?”

  蹲牆角的眾人一聽,立即是目瞪口呆,心中大罵這莫雨豐真是吹噓拍馬一把好手!以前怎麽沒發現此人竟還藏了這麽一手好功夫!

  這事兒的確有說頭。

  春闈即會試,乃是科舉考試至關重要的一等,天下舉子隻有過了會試才能再入殿試。既然是考試,自然要有主考官,這考官之名聽上去好似沒什麽油水可撈,實則卻不然。

  眾人皆知,這春闈的主考官乃當屆舉子的座師,而考中的貢生往後若入朝做了官,那便自然是座師的門生,主考官借此便能夠十分體麵且矜高地為自己的仕途夯實基礎,乃是名利雙收的一門絕好差事。

  隻是這往年春闈的考官一般都是由翰林院的大學士擔任,這莫雨豐為了溜須拍馬,竟然連這差事也能推讓給齊嬰?小齊大人雖然十三歲便中了榜眼,學問也確實是一等一的好,可人家如今是主理軍政的樞密院正使,與春闈那根本是八杆子都打不到一起嘛!

  眾人正腹誹,又見小齊大人擱下了酒盞,客氣地道:“此事我已想過了,我並非在翰林院供職,又年少才淺,實在難當此大任,莫大人不如還是請幾位大學士主理此事吧。”

  一番話說得又合情理又合規矩,聞者皆深以為然。

  莫雨豐卻還不放棄,朝齊嬰恭恭敬敬地一拱手,道:“大人實在太過謙虛了——誰人不知大人文采斐然,又有經天緯地之才,正是天下舉子之表率,亦顯江左士林之風範。此事也並非下官一人之念,王先生也是點了頭的,之前翰林院亦問過陛下的意思,陛下也甚為歡喜,萬望小齊大人莫再推辭。”

  這一番話說得頗有些氣勢,什麽“天下舉子之表率”,什麽“江左士林之風範”,竟然連對仗都用上了,可見這一席話是早有準備。加之他說的時候情真意切,一副齊嬰再不答應他就要跪下磕頭的架勢,令圍觀者都有些目不忍視,於是眾人隻聽小齊大人沉默了片刻,隨後歎息了一聲,道:“既如此,卻之不恭。”

  莫雨豐大喜,對著齊嬰又是一通阿諛奉承,好聽的話簡直跟倒豆子一樣往外蹦,直把其他人聽得無話可說。

  眾人表麵笑意盈人,心底裏卻難免有些喪氣,心想今日小齊大人生辰宴,終究是被莫雨豐這個狗東西拔得了頭籌!畢竟有了春闈座師之位這等豪奢的賀禮,其他人敬獻的東西又算得了什麽呢!

  嗚呼!嗚呼!

  ※※※※※※※※※※※※※※※※※※※※

  三年發生了不少事,一場裏麵交待不完,我就盡量分散開寫,以免讓大家太辛苦

  文文大概下更或者下下更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