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1)
作者:桃籽兒      更新:2021-01-27 19:24      字數:3519
  南陵郡乃如今天下第一等的是非之地, 自去歲梁軍大敗後,高魏的軍隊便長驅直入,連下南譙、龍亢、安豐等數郡, 如今陳兵於江北, 與南陵郡僅一江之隔。

  高魏在此統軍之人乃燕國公嫡長子顧居寒, 時年不過二十三歲, 卻在去年的大戰中屢建奇功, 甚至差點砍了大梁最高武官韓守鄴韓大將軍的項上人頭, 堪稱是一戰成名天下驚。如今他就親自鎮守在江北大營,隻待尋一個契機便會撕開大梁邊地的防守,南下直取建康。

  大江滾滾, 在將軍帳中潮聲也清晰可聞,隻是此刻眾將帳內議事,人聲嘈雜掩了江潮聲聲。

  一個生了絡腮胡的將軍怒罵道:“梁國人可真他娘的一群熊蛋!我等日夜鎮守在此,天天叫罵讓他們出城一戰, 那幫慫包竟也能充耳不聞?實在可恨!”

  這位將軍名叫郭滿, 是老燕國公的舊部。顧居寒雖然天生帥才, 但畢竟初出茅廬,老國公放心不下, 將座下虎將調到長子身邊為其臂助。

  郭滿話音一落, 帳中諸將皆是憤懣不已。

  也不怪他們生氣。

  去年石城之戰魏國雖勝,但後來大梁援軍趕到,又將此城奪了回去, 兩軍便開始了相持數月的對峙。這石城乃江左重鎮, 修的那叫一個城高池深, 又倚仗著長江天險, 倘若梁軍據守不出, 縱然他們大魏再是虎狼之師也輕易攻不下來。

  蕭梁兵馬疲弱,又無神兵良將,隻要他們出戰,定然是有死無生。於是這數月以來魏國的將軍們天天輪番帶著手底下的兵隔江叫罵,那話髒的任誰聽了都是不堪忍受,甚至連他們自己人都覺得罵得忒狠了,隻要是個長了耳朵的就得受不住出來應戰。

  此法果然奏效,駐守石城的梁軍終於漸漸開始坐不住了,躍躍欲試地要出城與高魏殊死一戰。大魏的將軍們高興得差點兒睡不著覺,天天摩拳擦掌各種練兵,就等著將南陵守軍大卸八塊,不料就在這個群情激昂的當口,大梁樞密院卻一連往石城發了七道鐵諭,令南陵眾將守城不出,言戰者死。

  這下可好,高魏眾將罵了好幾個月的口水一下兒就跟著江水付諸東流,那道原本就快要被他們罵開的城門再次緊緊地閉合,大戰之日不知何時才會再來。

  魏國眾將一想到這個事兒就氣得牙癢癢,另一位將軍順著郭滿的話繼續罵道:“郭將軍所言甚是!那大梁樞密院也真不是個東西!活氣死個人!”

  “要罵也是罵那新上任的樞密院副使!”又一個將軍接口,“格老子的,一上任就耽誤了我們的大事!”

  二十三歲的顧居寒麵如冠玉劍眉星目,一身鎧甲,此刻他坐在主帥之位,聽著帳下眾將爭執,沉默不語。

  時年不足十五歲的劉紹棠也在帳中,隻是位階很低,插不上話。他見顧居寒麵沉如水,眼中並無怒氣,卻似乎有些憂慮,便插了句嘴,說:“將軍不必擔憂,那樞密院副使聽說剛及弱冠之年,還是個世家出身的公子哥兒,能翻起多大的浪來?想他蕭梁也是無人了,竟抬舉這樣的人執掌樞密院,我們早晚攻下建康,讓蕭梁亡國!”

  這話一說勾得帳內又是一陣群情激昂,顧居寒卻眉頭未舒。

  他聽說過這位新上任的大梁樞密院副使,乃是齊家的嫡次子。當年的少年榜眼名動天下,誰都知道這位公子文章錦繡,隻是這樣的人執掌樞密院……會是怎樣的做派?

  顧居寒摸不準。

  大魏不怕打仗,反而怕不打,也怕打得慢。大魏雖然兵強馬壯,卻畢竟不如江左的大梁富庶,一旦拖成持久戰,他們糧草不濟難免疲敝,一切便將前功盡棄。

  這一仗要打,而且,要盡快的打。

  顧居寒眉頭一緊,問:“派過去的人有回信了麽?”

  一將領答:“我們的人就在蔣勇身邊,他已降為魏臣,現在一力主戰。隻是樞密院的那幾道諭命太過淩厲,他如今尚不敢有所動作——而且……”

  顧居寒劍眉一揚:“而且什麽?”

  那將領麵露猶豫之色,答:“而且聽說,那個樞密院的齊敬臣,親自到南陵來了……”

  顧居寒聞言眼中銳光一閃,陷入沉默。

  黃昏時分。

  江北的高魏大營如同一隻伏虎,靜臥在大江之畔,而江左的石城在夕陽的餘暉下佇立著,宛若一座黢黑的孤城。

  任樞密院十二分曹之一的徐崢寧看著此時站在山皋上遠眺江北的齊嬰,垂首靜立。

  樞密院十二分曹各司其職,徐崢寧是其中之一。他個子不高,年紀在四十上下,頭發卻已經白了大半,偏生又長了一張圓臉,讓人很難判斷他的年紀。右手多繭,是一雙勤拿刀劍的手,頸間有疤,煞氣顯得格外重。

  十二分曹之中徐崢寧專司密命,大梁朝堂上各位重臣的家私他大半都心中有數,樞密院所發的密令信函也有一大半都過了他的手。且這位大人年輕的時候還在專司暗殺的分曹辦過差事,如今仍未完全撒手,時不時就要去老衙門串串門搭把手,乃是人稱劊手的一號狠角色。

  這位大人在樞密院任職已經超過十個年頭了。這十年,他見過大梁朝堂上形形色色的官員,有許多比他眼前這位齊家的公子資曆深、官位高,卻沒有一個比他更讓人看不透。

  譬如此時徐崢寧就瞧不出這位小齊大人在想什麽,他為何站在此地,他又打算何時進城。

  在等的人並不隻他一個,他是陪同齊嬰從建康一同來此地的官員,此刻山皋之下,南陵守將蔣勇還親自帶兵在等候,已經等了大半個時辰,而小齊大人卻巋然不動,隻是在此地久久地望向江北。

  那在江北大營坐鎮的顧小將軍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也許他知道今日齊嬰要到,是以特意在練兵時鬧出了很大的動靜,仿佛示威一般,弄得江岸兩端處處回蕩著高魏將士的操練之聲,軍威赫赫,震得人心頭發顫。

  徐崢寧悄悄打量齊嬰,倒見他神態自若,十分平靜地看著這番陣仗,並未露出什麽異色。他心中暗暗讚歎,正想勸齊嬰下山進城,卻聽見一陣腳步聲,回頭一看,瞧見一個年紀不大的小將軍神情為難地爬上了山皋,同徐崢寧和齊嬰各見了禮,隨後道:“末將乃蔣將軍帳下副官裴儉,天色已晚,請兩位大人隨末將進城,將軍已備下接風宴,為兩位大人洗塵。”

  徐崢寧為官多年,對官場上的把式太過熟稔,他見這位裴小將軍年紀不大,想來在蔣勇軍中也並不很得重用,蔣勇自己不敢來催齊嬰動身,眼下就打發這裴儉來試水,看他能不能請得動上官,若請來了是最好,請不來他自己也不會落下責難。

  蔣勇算盤打得巧,卻苦了這位小將軍,徐崢寧見裴儉話音落下後齊嬰就像沒聽見一般,仍然望著江對岸沒有要動身的意思,心中難免同情他,給他遞了個眼色,讓他退到一邊去等。

  裴儉接到了這個眼色,訕訕地退開了。

  剛退下去沒幾步,卻逢日頭西沉,那江北的魏軍於是也不鬧騰了,一時偌大的江麵上再沒有兵戈之聲,隻剩下滾滾江水東流。

  這時裴儉才見那位一直負手而立的齊大人轉過了身。

  按禮製,他不可直視上官,自然要行禮,但那位齊大人轉身的動作太快,他一個沒注意還是瞧見了他的麵容。裴儉雖一早聽說過這位上官十分年輕,卻沒想到竟年輕到了這個地步,瞧上去竟與自己年紀相仿,且俊逸非常,越發像個出身高門不通政事的公子哥兒。隻是他周身氣韻深沉,又讓人不敢造次,裴儉很快低下了頭,請這位大人下山進城。

  他弓著身,聽見這位大人走近,又在他身前站定,讓他莫名緊張起來,卻聽那位大人問:“顧將軍每日都練兵到此時?”

  裴儉愣了一下,想了片刻才反應過來上官問的是江對岸的顧居寒。

  顧居寒的確練兵勤勉,今日雖然動靜尤其的大,但平日也差不了多少。裴儉如實答了,隨後他聽見上官應了一聲,又說:“倒不見蔣將軍練兵麽。”

  上官的話意味不明,似乎並未意在責備,隻是隨口一說,可裴儉後背卻莫名出了一層汗。

  他不知道該怎麽接話,一時頓在原地。

  好在這位來自建康的齊大人沒再與他計較,隻徑自下了山。裴儉卻還留在原地愣神兒,後來被一個青衣的童子推了推才醒過神來。

  那童子對他點了點頭,說:“裴將軍,走吧。”

  裴儉一抬頭,才見兩位上官都已經走了,他極尷尬,臉漲得通紅,趕緊隨那青衣童子趕上。

  石城如今雖仍處在戰亂之中,但在南北打成一鍋粥之前也曾是繁華之地,可惜去年被魏軍破城的時候受了一番洗掠,如今是大不如前了。

  城中的太守府原本就快被魏軍一把火給燒了,不過當時他們那個火剛點起來,大梁的援軍又到了,兩方劈裏啪啦打了一通,這石城又易了主,太守府算是給搶了下來,隻燒掉一半。如今這剩下的一半讓蔣勇拾掇了拾掇,成了他的居處。

  蔣勇是建康人,生了一張國字臉,眉毛極濃、毛發很重,身材並不特別高大但很是魁梧,據說從年輕時就在韓守鄴帳下效力,算到如今也有近二十年了。

  他十分熱情殷勤地設宴為齊嬰和徐崢寧接風,但席麵並不奢華,都是些尋常的菜色。仔細看他現在住的府宅,雖然修繕過,可還是隨處可見此前大火燒過的痕跡,頗有些簡陋艱辛。

  蔣勇在席間對齊嬰和徐崢寧謝罪,說:“二位大人遠來,這邊城卻是一片斷壁殘垣,末將招待不周,還望大人莫怪。”

  ※※※※※※※※※※※※※※※※※※※※

  十年前素昧平生的南齊北顧此刻隻想盡快把對方搞死(唉別打了別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