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作者:鹿呦柒      更新:2021-01-21 01:53      字數:3368
  既見了人了解經過,之後便十分順利。

  李辭來揚州一趟明麵是刑部他暫時不能插手便隨意閑逛,實則是有眼線報給他江可芙似在此地,他來探查。沒結果次日就該回京,找到人,自然再好不過。

  次日一早江可芙帶著幕籬去書齋與眾人道謝後,就悄悄回到別院該啟程了。

  因失了內力又不能見人,特意備了馬車。坐在一側躲起來看李辭掀開一角簾子與長公主道別,倒有些可惜沒再見一次那張好看的臉。

  回憶在京時聽過人說長公主生得極像皇後少年時,又不由感慨宮裏歲月不知多費心勞力,一個美人蹉跎成現今多少有點惡婦的模樣。不知太子妃那樣的病美人,來日太子登基又該如何。

  “想什麽?”

  車輪軋過青石板,石板不平,咯噔一聲,李辭轉頭見江可芙挑起一角幕籬怔怔的盯著某處,不由出聲。

  “我可惜,不能再見一麵長公主,駙馬不知得是個什麽神仙似的人,娶了這麽好看的女子。”

  隻做感慨,順嘴一提,李辭怔了怔,似在回憶什麽,片刻歎口氣道:

  “現今是好起來了。她成親時我才十歲出頭,母後日日在宮裏哭好好的女兒要送去粗鄙的商賈之家。長姐樂意,駙馬與她也是青梅竹馬,父皇沒幹預。隻多少受母後影響,有些芥蒂罷了。”

  李辭神色有些感慨,江可芙默默點了點頭。

  她聽過些傳聞,是李辭未曾解釋道出的。長公主降生時犯了忌諱,有方士言不詳,彼時陛下還非儲君,做不得主,就被送出京在某座道觀長大。金釵之年方回宮,和眾人都不十分親近。

  想起昨日程中探聽到的禁軍出現在揚州緣由,便再不親近到底也是血親啊,興許也不是不親,隻是自小未能習慣一起相處,再相見就“近鄉情怯”,不知該如何表述那份親情了。

  就好似江司安對她一般。

  “怎麽?感同身受了?”

  “這有什麽感同身受,若真比,長公主比我苦,道觀裏冷冷清清,我還有舅舅舅母和兄弟。”

  江可芙搖了搖頭,不再感傷那些無關緊要,且車已出了城,不用再避諱什麽,懷中掏出之前整理的事件始末,鋪開來和李辭一件件掰扯。

  那夜她逃離後,李辭確實少了束縛輕鬆許多,但刺客好似死不完般,解決了,大開的廟門又湧進來,鐵人也擋不住這樣殺,聚在一起一人一劍都能把人刺成刺蝟。本以為將命喪於此,不料山窮水盡時突然天降個白影隻幾下就將人解決了。也不是生人,是頭天夜裏和他們交過手的女子。

  本是來與李辭要客棧死去的店老板的女兒,誤打誤撞還救了人一命,奈何當日沒心思套話,他隻想著要盡快去找江可芙,道過謝說句在京城府邸就和那女人分道揚鑣了。

  事後本也懊悔一時昏頭就指了地方,那姑娘沒了父親已夠可憐,再落入那群人手中不知如何,可回京時府邸卻平靜,那姑娘還安生呆在府裏。那女人當日尋來是一副認死要找那姑娘不可的模樣,風平浪靜屬實奇怪。更怪的是...

  “你記得廳堂擺的那把劍麽?對,本就是你去打的你自然記得。”

  李辭說著比了個手勢,江可芙了然。昱王府正廳懸了一把劍,是去年初至王府,婢女間流傳此地是齊王府舊址吊死過人鬧鬼的傳言時,她照著林衛的佩劍樣式去做掛來辟邪的。

  她本不信,但為安那些膽小的心,都說從軍的人煞氣重,貼身之物震懾鬼怪,便順手的事。甚至為求逼真,她幼時玩鬧在林衛佩劍劍鞘上刀刻了一隻鴿子都玩笑著也在新劍刻上了,記得當時李辭就做這手勢笑她刻的像個飛出去的手帕子。

  “怎麽?”

  “她說她見過。”

  江可芙怔了一下,而後微微蹙眉,李辭緩了片刻,道:

  “她那日幫柳溪幾人的忙,去擦正廳櫃子,看到劍人直接僵在那裏,還碰摔了東西,再三追問,她說幼時被人綁過似與她父親做交易,雖後來無事,她卻記得那人帶著刀劍。嚇人的東西上刻了個奇怪的鳥,那種情況下更顯詭異。故一直記得。”

  “你的意思是......我舅舅?”

  “並非對林將軍起疑,否則我不會與你提起此事,隻是由此店家的身份突然有猜測了。那日宿衍他們送屍體去當地衙門,回來與我說過一句話我就一直納悶。他們說店家是個閹人。”

  有些跟不上思緒,江可芙“欸”了一聲,李辭隻道她已想到其它可能,補上一句“人為”。

  “什麽意思?”

  “我開了當年的卷宗。那場謀逆沒有了的不止兩位朝臣,東宮清點人數少了兩個內監。店家。可能是當年從廢太子宮中逃出去的。”

  江可芙再次發懵,但隨即,突然想起什麽。

  “等等。我記得,當時在門外聽到那女的威脅店家,說過女兒總歸不是親生的,有一句,一句...對,想生也求不來!他們要找吳遇招和另外一人,那定然與謀逆的廢太子有關聯且還活著的與這二人是一條船上的,那些人必得知曉他的身份才能找到這聯係說出那些話,那就必然錯不了了。可是...這與我舅舅能有什麽牽扯?”

  李辭點頭:

  “劍的事解釋不清姑且存疑,但林家當年並未牽扯黨爭,與東宮素無交集,且那劍身刻畫,是你幼時才有,當時林將軍已在涿郡數年,與廢東宮一個隱姓埋名的宦官絕無利益牽扯。這其間必有誤會。你也不必多想。”

  “但若栽贓,那此人豈不是就在我舅舅身邊...”

  “對。這裏也奇怪。”

  李辭蹙了蹙眉接口,江可芙不解看去隻覺他這段日子看來沒閑著的查了不少。

  “你記得當日在魏郡,那兩女子談過另一批人麽?應是路斐。她們想尋人,反被對方的人纏上栽了跟頭,不敵又甩不掉。”

  “...都是逃犯,這人居然還能有勢力不成?若隻是普通江湖組織尋仇呢?”

  “路斐夫人出身江湖世家。而且,當日追殺我們的,就應該是那批人。”

  江可芙怔了怔,而後示意他繼續說。

  “你聽到了,當日店家並未吐露一個字,他們卻找到路斐的線索。那他會怎麽想,又該如何對與此事還有關聯的店家女兒?”

  “殺了那姑娘......還要捎上我們。我們收留了她,保不齊知曉什麽,又與朝廷有關,若宣揚出去什麽,他便暴露了。”

  李辭點頭。

  “他還要保吳遇招。雖許也痛恨他臨陣倒戈,但終歸當年的人也隻剩他們兩個,唇亡齒寒,路斐有勢力可以繼續藏,吳遇招若暴露,保不齊把他家底抖出來。多年同黨,知己知彼,想絆一腳就容易多了。”

  “那豈不是直接殺了最爽快?”

  “這就是那劍的問題。如果剛才全不算,吳遇招已經死了。我懷疑路斐在做誤導。”

  江可芙眨眨眼,覺得越發跟不上李辭思緒。

  “怎麽說?”

  “吳遇招下落不明那一年,我求證朝中大人們,是林將軍離京北上那年。林家當時朝中無任職,林將軍武舉高中才求得一小武官至北境,吳遇招極有可能逃去北境混在當年那批兵裏,和林將軍相識。並且路斐知曉,店家也知曉。”

  “啊?”

  “但最初的知曉有偏差,他害怕被滅口,可能也誤導了他們,他說自己做了些手腳,他現在就是林將軍。以此警告路斐等人不要動歪心思,朝臣如果出事一個都跑不了。佩劍就是偽裝的一項工具,綁架是和店家講了什麽條件,但也許之後,他就被識破,被路斐殺了。”

  “那店家當時透露他...”

  “他沒辦法透露。這就是路斐的誤導。路斐知曉,店家並不知曉。甚至路斐還要作假讓店家深信林將軍就是吳遇招。他不能說。店家已經不怕死了,他擔心的是女兒,路斐可能承諾了什麽,所以他可以安心帶著這個秘密去死。可惜,也許那些人尋到客棧去殺他都是路斐引導的。這樣不用自己動手,知曉他的人又少了一個。”

  江可芙徹底懵怔了,完全理不出頭緒。看著李辭示意他還有什麽接著說。

  李辭看她懵怔神色,其實能跟上他這麽多天才拚湊出的思路已很不錯,不由笑了笑,繼續道:

  “路斐若還執意誤導吳遇招便是林將軍,那便是要解決這些追殺他的人了。當然,盡數是我猜的,且而今形勢,他更想解決的該是我們這些知曉一二還與朝廷牽扯的人。”

  “而且,還有落井下石的。”

  江可芙說到這句目光清明。陳年舊案的牽扯理不清,但現有的可以,常遷的定罪,急切推上來的人證,楚家的一口咬死。聽了程中再次探聽一遍的詳細情報後,她早已在書齋梳理無數遍。

  “那個是黨爭,現今,也是黨爭。”

  李辭微微一愣。

  “是李哲吧?”

  “你怎麽......”

  “啊呀,我不讀書難道書也不聽的?這種事街頭老百姓閑來也悄聲聊幾句。”

  江可芙揚眉,笑李辭見識短小瞧她,片刻,湊過去略略低了聲:

  “太子正統,也不搞歪門邪道,所以定會登基。不騙你,我閑來學會了卜過一卦。所以,管他什麽‘黨蒸’,黨炒黨炸黨水煮都不好使,咱們這關,鐵定能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