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易京之圍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6-07 18:50      字數:2271
  建安二年,九月,燕趙

  袁紹盡起大軍,大破公孫瓚易水之南、太行之東。

  遂進圍易京。

  “恭喜主公,易南一戰斬甲首近萬,俘生口十餘萬,整個冀州北部、幽州西部不日將納入主公麾下,平定河北指日可待!”

  郭圖臉上,露出驚人的諂媚,仿佛一朵盛開的秋菊

  看得田豐一陣惡寒,嗬斥道:“易京堅固,上穀、中山、渤海仍有縣未拿下,太行山張燕之眾過十萬,更別說劉備虎踞在南。

  當此時,應一鼓作氣,再接再厲,全據河北!”

  搶我台詞?

  袁紹哼一聲,收斂住不易察覺的不滿,昂首大步向前,率先登上距離易京數十裏的太行餘脈。

  袁紹身高八尺,身強體健,麵白有須,濃眉大眼,臉頰略豐,麵色沉靜。長期頤指氣使、人上人的官威,統領數十萬大軍形成的殺伐之氣,守孝六年的全國道德模範……

  這一切使得袁紹意氣風發,皺紋都少了許多:

  “昔日,我初入鄴城,眾未心服,西有董卓之強,南有公路之釁,東有劉備窺視於後,北有劉虞、公孫瓚背盟。

  公孫瓚領十萬眾南下爭奪冀州,而黑山變肘於內,州郡惶惶,多叛我而歸北,我一生未有如此之艱難……”

  幽州地屬大漢邊陲,時刻麵臨北方和東北少數民族侵擾,朝不保夕,人口最鼎盛時期也不到同期冀州一半,肯定不能跟冀州長期對抗。

  最初,公孫瓚也深知幽州劣勢,依靠強大的幽州、烏桓騎兵團,依靠幽州無論男女老少幾乎人人挎弓脅刀的良好軍事素養,主動南下,取得過一些優勢。

  那時候三、五千騎兵就能在冀州大地上如入無人之境。劉虞、公孫瓚一文一武、一內一外總體上能保持合作,政治上就有大義名分、軍事上名將照應,嚇得各個郡縣紛紛倒戈或中立,故而最初得以占據冀州北部地區。

  公孫瓚甚至吹噓天下十年可定,沒想到,袁紹成功頂住了最開始幾波爆兵

  此後,袁紹麾下冀州人經過曆次戰爭的血火錘煉,士卒使用兵器的個人技藝,行伍戰術素養和紀律都有很大的提高,還湧現出張合、高覽、審配等一大批出眾的中青年將校。

  各個郡國守相、都尉經過淘汰,大多都換成了親袁之能臣、名士。縣令縣長,或能官幹吏,或許堅毅知兵,或大家豪傑……

  總之,袁家在河北根基礎已經越發十分紮實

  袁紹:“冀州苦於公孫站侵略久也,而我略施小計,調停河北戰局。

  而後尊劉虞、抑公孫,引得兩人內訌。

  本以為占有大義名分、先下手為強的劉虞會贏,未想公孫瓚反殺了劉虞……

  其舊部憎恨公孫瓚而投我,可知得道多助,故我越戰越強,公孫越戰越弱……”

  “主公英明!”

  周邊眾人皆拜服於地

  袁紹借助幽州自亂之機,削弱、驅趕黑山軍,兼並並州,收納南匈奴、和好鮮卑

  而袁紹長子、次子袁譚、袁熙,一侄高幹,逐漸成長為鎮守一方獨當一麵大員,袁尚也逐漸成長,開始見習軍政。

  終將由南向北之河北爭奪戰,扭轉成為南、西、北三個方向對公孫瓚包圍戰。

  這時,公孫瓚人口、軍事和經濟實力已遠不能袁紹匹敵,要不是公孫瓚傑出軍事能力,以及劉備不斷援助,早就已經頂不住。

  皇帝出逃冀州後帶來了大義,給袁家完全掌握河北帶來了新的戰略機遇期。

  已經被盧植、劉備安撫劉虞部下再次沸騰,袁紹派出麾下謀士田豐、沮授等人加以策反。

  袁紹也改變了以前東征西討的戰略方向,堅決把軍力投向幽州薄弱部——太行山與平原交界的易京城塞,這是黑山軍、上穀與公孫瓚之間的薄弱地帶

  ——親帥大軍一次決戰,將實力已經遠遜的公孫瓚擊垮,圍困在易京!

  此時,公孫度在上穀郡麵對高幹、南匈奴、鮮卑,獨木難支,帥軍逃亡。

  劉和、閻柔等劉虞舊部策反了地方豪族,打下薊縣

  隻有公孫續、徐榮在漁陽、右北平一代死守靜海等不多的據點,公孫範留守遼西提供後援。

  ……

  數十裏外,公孫瓚亦登上重樓,向西南眺望

  “我昔日驅畔胡於塞表,掃黃巾於東光,當此之時,以為天下指麾可定。

  而後屢敗才知,天下非我能決。

  兵法雲百樓不攻,我開挖圍塹十重,引巨馬水、易水為河,自易至靜海設營數百裏,皆高樓深塹。又休兵力耕、種麥稻粟桑於期間,積穀五百萬石,當足以觀天下之變!”

  燕南、趙北之地,有巨馬水、易水、恒水、泒水等流淌期間,到易京(今雄縣)西麵形成了大片湖沼(白洋澱)。

  袁紹想攻擊易京城塞,從西麵太行山向東進攻就得把湖沼填平,要麽跨過易水或巨馬水,兵力難以展開,隨時可能被半道而擊。

  自易京向東,易水、巨馬水、泒水濤濤向東,綿延百餘裏,直通其子公孫續駐守的靜海。各水之間有著肥沃衝擊平原和大量灘塗,能牧馬放羊、屯田種糧。

  公孫瓚十分篤定,西山(太行山)有黑山軍牽製,靜海有公孫續駐守。公孫續新建了水軍,吸收了大批漁民,來往縱橫,放哨、助守。

  即便幾乎失去整個冀州北部、幽州西部所有郡縣,還有易京可以駐守,還有水軍可以來往,來自遼西、海東的援助就能延綿不絕。

  公孫瓚根本不擔心袁紹能在冰封前圍個水泄不通,優哉遊哉放馬打獵於沙洲草場之間。

  他唯一擔心的是冰封之後。

  ……

  袁紹督戰十日,越戰越怒

  此間複雜地形使得冀州、並州軍團難以展開。而填補窪地、建設道路絕非短時間能成,尤其是公孫瓚在此經營超過十年。

  如果拖到冬季,軍隊消耗糧食大大增加,添加配發新的冬衣必將消耗極大財力,而木炭亦必不可少——這一切,出乎於袁紹幕府計劃之外。

  並非沮授、田豐、審配、郭圖等人預料不到。而是他們中一些人認為,對付躲在龜殼中的不多公孫軍,沒有必要,也不應布置整整十萬大軍,隻需遣一二上將,帥三五萬人馬,不斷給敵人放血即可。袁軍主力,應投放到平定、鎮壓幽州其他地區。